•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武汉大学:造就机器人行业高素质人才

武汉大学:造就机器人行业高素质人才

发布时间:2024-05-17 来源:央广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导  读:

【向未来育人才③】  原标题:发挥学科优势加强校企联动(引题)  武汉大学:造就机器人行业高素质人才(主题)  科技日报记者吴纯新通讯员吴江龙  近日,武汉大学宣布,将在计算机学院新设雷军班,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首期招收30人。雷军班将加强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开展...,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智能,人工智能

  【向未来育人才③】

  原标题:发挥学科优势加强校企联动(引题)

  武汉大学:造就机器人行业高素质人才(主题)

  科技日报记者吴纯新通讯员吴江龙

  近日,武汉大学宣布,将在计算机学院新设雷军班,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首期招收30人。雷军班将加强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试验班多元化培养试点。

  这是武汉大学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实践之一。此前,该校计算机学院联合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小米)成立机器人系,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聚集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武大风格的人才培养体系。

  面对未来产业蓬勃发展,高校如何发挥跨学科优势培养未来人才,怎样科学设置新专业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武汉大学正在进行一系列有益探索。

  瞄准未来产业育英才

  “机器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它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深度强化学习,来解决多目标优化调度问题。集群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结合,将是未来的一个关键研究方向。”武汉大学机器人系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说。

  在过去二十年间,美国、日本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研究基础雄厚,教育资源丰富。相比之下,虽然我国高校机器人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政策支持、产学研结合方面显示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预计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将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高等院校加强对机器人领域人才的培养,增加创新研究投入,势在必行。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已将机器人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就要求高校预见性地调整教育计划和研究方向,满足这一动态发展行业的人才需求。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杜博认为,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应意识到培养未来产业人才、提升相关人才素养的重要性;应推进基础研究,加强前沿研究;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加速成果转化,进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杜博介绍,武汉大学机器人系预计今年9月迎来第一批学生。为让学生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学习研究,学校将更加重视学生实践经验的培养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除在课堂上引入最新的AI研究和技术动态,学校还指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跟上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步伐。

  在教学中,教师将充分讲解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通过展示国内机器人技术最新成果和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机器人专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整合跨学科优质资源

  “我们将成立跨学科工作小组,建立共享资源库,开设跨学科课程,建立评估机制。”杜博介绍,武汉大学将整合来自测绘、遥感、导航、机械、电子等各个学科教育资源,构建机器人学科核心内容。

  同时,武汉大学机器人系将汇聚多学科力量,组建跨学科团队,合力进行科研攻关。科研团队将通过深入研究集群机器人协同控制、优化算法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学习与推理机制,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

  此外,机器人系师生还将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争取得到更多科研资金和资源支持;通过承担具有挑战性的科研项目,推动集群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结合技术的创新。

  武汉大学机器人系的基础课程涵盖机器人学、控制理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进阶课程包括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内容,以及大模型与机器人等综合课程。前沿课程设置紧跟机器人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开设了智能感知与决策、智能集群机器人等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杜博介绍,在课程设置上,机器人系将整合优质资源,培养具备基础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既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又涉及前沿技术的课程体系。

  “跨学科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了在机器人技术各领域深入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杜博说。

  武汉大学在本科阶段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在硕博阶段鼓励学生瞄准创新领域和前沿技术进行研究。同时,武汉大学还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实验设计等环节,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下一步,武汉大学机器人系将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以雷军班为例,武汉大学将配备优质师资资源,以教学名师、科研大师、企业导师“三师”共育拔尖人才。雷军班实行小班教学,学生入学后即可结合自身发展规划,从学校导师库中选择学业导师。同时,该班聘请企业界知名创新创业导师和行业顶尖工程师,共同组成导师团队,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开展课业学习、科研训练和工程实践。

  武汉大学机器人系将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结合作为关键研究方向,深化行业合作进行科研攻关,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了解到,武汉大学机器人系还将与小米在多个方面展开合作,包括共同开发小米机器狗CyberDog和小米人形机器人CyberOne相关项目等。此外,双方有望成立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引入小米优秀工程师担任研究生导师,共同申请研究项目并指导学生。

  “小米将与武汉大学及其计算机学院持续深度合作,聚合创新资源,注重数字技能融通实训,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校企联合携手并进,共建一个领先的机器人研究和教育平台。”小米集团副总裁屈恒说。

  通过交流合作,武汉大学机器人系将了解市场及企业的人才缺口,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综合人才培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杜博认为,在推进人工智能研究方面,高校更擅长培养学生理论研究能力,帮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企业则更擅长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或产品。两者的合作,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应用。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o5n0chjl12v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2024湖南智能制造发展创新大会在长沙举办

下一篇:光伏龙头即将量产8英寸SiC衬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