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企业资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03-07-16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企业资讯 人浏览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保持健康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保持钢铁工业适度、稳步发展,重点搞好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竞争力,是今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一、我国钢铁工业现状

  (一)钢铁生产及消费情况。2002年全行业生产铁17074万吨、钢18155万吨、钢材19218万吨。

  2002年全国钢材表观消费量21122万吨,其中板带材消费量8437万吨,消费板带比40%;管材1350.5万吨,管材消费比6.3%。生产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消费量首次突破20000万吨。

  (二)品种结构和产业集中度有所改善。2002年国产钢材中板管材产量7807万吨,板管比为40.6%,其中板带材产量6498万吨,板带比33.8%;管材产量1309万吨,管材比6.8%。

  (三)钢材进口量依然较大。国内钢材生产量迅速增加,钢材进口量依然较大。2002年进口钢材2449万吨。

  (四)技术装备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宝钢、鞍钢、武钢、包钢、马钢、攀钢、唐钢、邯钢和本钢等大型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已经达到和接近世界水平,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都有1~2条先进生产线。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了很大进步,企业经济效益较好。

  我国钢铁工业

  快速发展面临的问题

  1、钢铁工业存在投资过热趋势。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在调整“十五”规划,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结构调整适度扩大规模。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期利益驱动下,矿石和水资源等条件差的地区或企业也在扩大规模。

  2、企业联合与重组进展缓慢。已组建的钢铁企业集团为数不多,其产钢能力只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企业分散,规模小,制约实现设备大型化和现代化。难以统筹规划,造成各企业盲目扩大规模。

  3、国产高附加值的钢材品种市场占有率不高。冷轧薄板、涂镀层板、冷轧硅钢片、热轧不锈钢板及冷轧不锈钢板是我国主要短缺的钢材品种,市场占有率不高,冷轧及涂镀薄板为45%~55%、冷轧硅钢片39%左右、热轧不锈钢板20%左右、冷轧不锈钢板40%左右。

  4、进口矿石量越来越大,焦炭和焦煤价格上涨。2002年我国生铁产量为17074万吨,进口铁矿石11149万吨,产铁量占42%。随着我国钢铁产量增加,进口铁矿石量及其产铁量的比重将继续加大。

  近两年,焦炭和炼焦煤价格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焦炭出口价格达110美元/吨,上涨20美元/吨。国内焦炭价格高达600元/吨,加上运费到厂价格达700元/吨,对生铁成本影响很大。

  5、企业节能降耗、节水和环保任务还很繁重。

  我国钢铁工业

  宏观调控措施建议

  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现阶段,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对那些发展条件好、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国家应支持它们通过结构调整适当扩大规模;对那些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企业要进行政策性限制;对那些盲目扩大规模、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要进行严格控制。具体建议:

  (一)加强规划指导。国家要尽快编制和出台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钢铁工业发展的目标、结构调整的重点,指导我国钢铁工业健康、稳定和有序发展。

  (二)将民营企业的发展纳入宏观调控范畴。民营及合资钢铁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建设应纳入全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也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接受国家的引导。建议:(1)严格监督执行土地、环保、安全、税收等有关法律法规;(2)将民营钢铁企业纳入国家钢铁行业发展规划,在符合钢铁行业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条件下,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钢铁企业健康发展;(3)凡是重大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和国有企业一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估和审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环境污染问题;(4)建立淘汰落后工艺装备的监督检查机制。

  (三)加快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建立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实现统筹规划和专业化分工,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和投资过热;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集中度,实现设备大型化、现代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在严格审批制度的同时,加强依法管理的力度。尽管现行项目审批制度不十分完善,但在一定时期内还是完全必要的。在严格审批制度的同时,应加强依法管理的力度。

  (五)建议政府、企业、协会共同建立一个预警机制。组织专门人员对钢铁行业的发展进行动态分析和预测。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lt6i.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我国包装机械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下一篇:美特种部队将生化传感器投入伊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