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企业资讯>中国钢铁行业机遇与挑战

中国钢铁行业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03-08-06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企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钢铁行业

导  读:

许多人都非常关心"中国究竟需要多少钢",主要是担心企业盲目扩大产能,导致钢铁工业发展失控,实际上是关注我国钢铁工业如何发展,而不是简单地预测一个数字。而且,也没有人能够准确地估计出这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数字。  

    中国需要多少钢,取决于市场需求,  
  我国2002年钢产量1.82亿吨,钢材产量1.92亿吨,进口钢材2449万吨,出口钢材545 万吨,进出相抵,国内总需求2.11亿吨。人均钢的占有量为141kg,首次超过138kg的世界平均水平,但进口占国内总需求的 11.6%,出口只占钢材产量的2.8%。1990年,日本钢产量为1.10亿吨,钢材产量为1. 03亿吨,进口钢材712.7万吨,出口钢材1663.1万吨,进出相抵,国内总需求1.12亿吨,人均钢的占有量 802kg,进口占国内总需求的6.4%,出口占钢材产量的16.1%。从人均钢的占有量和出口占钢材产量的比例来看,我国都没有达到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进口占国内总需求的比例仍然比较大,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有10%以上的钢材仍然靠进口。国家要发展,必然要提高人均钢的占有量;国力要增强,也必然要提高出口占钢材产量的比例,所以结构合理的扩张产能仍然是必要的,不必为钢产量继续快速发展过于担心。一句话,只要市场(包括国际市场)有需求,产能的扩大是必然的。     

    目前产能的扩大基本上属于结构优化     
  2002年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9亿元,建设的项目主要是大型化和现代化的设备,例如热轧和冷轧宽带钢、镀锌钢板、彩涂板等,这些项目所形成的产能扩大,风险不大。另外,有一些民营企业,不论是新建和改造,起点也比较高。有些属于短流程的小型 (mini-mill)钢铁企业,生产建筑钢材,竞争能力也在增强。目前产能的扩大基本上属于结构优化的范畴。我国建筑用钢的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交通运输用的车轮轮毂、重轨、桥梁、船板和卡车用钢,能源工业用的锅炉电站用钢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没有这些产能的扩大,也就没有现在的品种质量,"大"和"强"是统一的。现在的问题不是应不应当扩大产能的问题,而是增加的这部分产能如何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我们不能指望生产建筑钢材的企业丢掉现有设备去生产技术含量高的板带或钢管,而是如何创新,使产品更新换代。在可以预见的一个时期,建筑钢材在国内还有比较乐观的市场需求,将来,市场竞争也会迫使这些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如果在成本和质量方面有竞争力,还可以将产品出口,销往国际市场。     
  当务之急是继续坚持改革创新企业要生存就要生产,就要发展,眼看着很好的市场,有钱可赚,为什么不生产,为什么不发展?企业只能看市场,而政府应当把握方向,就是利用政策杠杆,限制落后,鼓励改革创新。限制落后也要给出路,鼓励改革创新应有具体措施。空洞的议论或责难,对企业发展没有什么作用。我们不能"叶公好龙",而应当 "画龙点睛"。调整结构,包括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结构,不能只靠企业,政府具有重大的引导作用。例如欧洲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短期措施有对某些产品实行限产配额和指导价格的;长期措施有与出口钢材国家制定双边协议限制进口,向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和环境保护补贴,从税收上体现结构调整政策,收购落后企业和落后设备,调配多余劳动工人,对裁减下来的工人实行退职津贴、提供再培训经费、搬迁和住宅补贴等。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当务之急是如何进一步改革创新。我国的钢铁企业已经到了依靠创新来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专家学者都应当突出这个主题,齐心协力使我国的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变得更大、更强。  
  预计2010年产能超3亿吨近来国内的钢铁企业又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除了重点大中型企业"十五"期间在建的项目外,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都看好中国钢铁市场的前景,纷纷上马新的项目。  
  据记者在调查中的粗略统计,如果上述项目能按期投产,到2005年底,中国的粗钢产能将达到2.7亿吨左右,而到2010年时将超过3.3亿吨。  
  记者最近对国内产能最大的40家钢铁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发现这些公司2005年时生铁、粗钢及钢材的预计总产能将分别达到1.77亿吨、1.84亿吨及1.84亿吨,比2002年底分别提高42%、29%和34%。  
  调查发现,这些企业中往往是规模越小的产能扩张幅度越大。例如,2002年的"十大钢"今后3年的粗钢产能扩大幅度只有约24%,而排名11至20名的企业的扩大幅度是68%左右,排名21至30及31至40的企业的扩大幅度分别是43%和75%。  
  据悉,扩张的规模往往与企业的地理位置、财务状况等因素有关。例如首钢与宝钢就因为靠近繁华都市而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包钢与攀钢则因为地处内地,受原料供应及运输距离等因素的制约。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盈利能力较差,加上企业负担较重,也没有太大的动作。  
  同时,许多企业由于现有场地有限等原因,往往选择在异地另建新厂。例如首钢在关闭在北京的部分产能的同时,在河北迁安新建一座钢厂生产热轧板。鞍钢在福建新建轧钢厂。青钢、广钢和莱钢都计划新建产能大约500万吨的钢厂。这些新的钢厂往往建在沿海地或沿江地区,以充分利用运输上的便利。  
  最引人注目的是宝钢。据宝钢集团最新公布的战略规划,其2005年的阶段性目标是销售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争取进入世界500强;至2010年销售总收入进一步增至1500亿元人民币,在世界钢铁业中竞争力进入前3名,成为有自主知识专权和强大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并直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成为公众化公司。目前宝钢集团的年产钢接近2000万吨。宝钢董事长谢企华承认,同国际同行相比,目前宝钢尚属中等规模企业。如按其战略规划进行推算,其产钢规模将达到3000万至4000万吨。宝钢除了计划在上海和江浙一带新建项目外,还在考虑进行海外投资,目前正在同巴西淡水河谷铁矿公司(CVRD)商谈合资建钢厂,谢企华透露目前尚处可行性研究阶段。  
  理性面对钢铁行业发展面对钢铁行业这块迅速膨胀的市场,许多投资者垂涎欲滴,却又觉得是个烫手的山芋,思前想后,难下决心。  

    据记者调查,目前这部分人面临的决策难题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是我国钢产量、市场需求量到底有多大?长期关注钢铁行业,可却一直难以下定决心,最主要原因就是搞不明白我国钢材产量到底有多大,未来几年市场需求量到底有多大。他对记者说,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专家对我国钢材产量、市场消耗量增长的中长期预测90%以上不准确。2002年,在罗马国际钢联36届年会上,国际钢联经济研究委员会预测2002年中国钢材消费量比上年增长14.8%,达到1.95亿吨,2003年增长10.3%,达到2.15亿吨。实际上,2002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是2.12亿吨,比预计至少高出1000万吨以上。可见,专家前期预测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  
  二是我国钢材市场受国际钢材市场影响到底有多少?我国是世界主要产钢国之一,但是因为产品结构不合理,同时也是世界上主要钢铁进口国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钢铁进口量远远超过了出口量。因此,我国加入W TO,等所有的保护措施过期以后,国际钢材市场对国内钢材市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对哪些品种有影响力,就成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选择钢材品种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记者采访中,许多业内人士认为,2002年,之所以钢铁行业能"艳阳高照",其原因,除钢铁企业自身努力外,也得益于国家对11个钢材品种采取了临保措施,这一措施目前已转为终保措施。按照W TO规定,终保措施执行期限为3年,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一旦终保措施结束,国内钢厂将面临国际上多大的进口量压力?这个目前任何人都难以回答的问题,成为许多投资者难下决心的重要原因。  
  三是钢铁业有没有"泡沫"成分?一些企业家认为,不管影响钢材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多少个,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大项目带动,内需拉动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一旦这个前提估计错误了,投资钢铁极可能会血本无归。一位民营投资者向记者算了一笔帐:"钢铁行业虽然投资大,但是回报率高,目前生产一吨普通建筑钢材的利润是400元,如果有人投资建一个100万吨的钢厂,大约需要投资20亿元,而一年所获利润就是4个亿,5年就能收回全部投资,吸引力还是相当大!"  

  摘自:中国冶金信息网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ltj7.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西门子“自动化之光” 全球巡展列车(Exider)——即将来到中国

下一篇:走进研祥——研祥公司成立十周年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钢铁行业
  • 双赢双促新模式!钢铁企业设备管理提升会+钢铁展洽会登陆邯郸

    为促进钢铁企业在能耗和排放、生产运营、产业链协同、产品质量管理及智能化技术等方面不断优化,实现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经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批准,定于2022年6月9-11日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中国钢铁企业设备管理提升研讨会,设备供应商企业将达到300余家。

  • 7月12日各路资本、技术纷至沓来日照 钢铁除尘千亿市场蓄势待发

    随着国家对环保日趋重视,钢铁厂将迎来更加严峻的环保排放指标和要求,钢铁厂颗粒物的排放也将面临更多技术和产品方面的选择,为探讨更加行之有效、减少二次污染、低成本绿色高效的治理技术,定于7月12~15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举办“中国钢铁行业除尘治理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

  • 2020钢铁会议解局钢铁界如何开启绿色智造工业互联新时代

    如何深挖行业需求?如何助力工业互联网与钢铁行业的深度融合?如何有效提升钢铁行业智能化水平?钢铁企业如何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一路如何走来,前路又将如何前行?答案尽在2020钢铁会议——定于7月22-25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第九届中国钢铁合作发展交流高端论坛上为您逐一揭晓,变局破局两手抓!

  • 实现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有“法”可施

    本届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研讨会,以“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超低排放”为主题,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主办,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冶金行业国际合作服务中心承办,定于2019年8月14~17日在辽宁省朝阳市召开。按照主办单位专业、细分、参会代表一次参会收获颇丰的原则,将采取总会场+分会场的模式组织本届盛会。

  • 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助力凌钢实现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本届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研讨会,以“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超低排放”为主题,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主办,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冶金行业国际合作服务中心、国联股份(股票代码:603613)、中国冶金工业网承办。按照主办单位专业、细分、参会代表一次参会收获颇丰的原则,将采取总会场+分会场的模式组织本届盛会。

  • 8月辽宁朝阳奏响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权威解答将在2019年8月14~17日在辽宁省朝阳市召开的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研讨会上揭晓。

  • 中国钢铁行业新突破 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通道来啦!

    眼下随着国家政策和市场的推动,对于钢铁行业来说,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早已不是一时热度,可大多数企业仍面临技术装备水平低、生产成本增高、环保治理问题等多重压力。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及障碍,实现超低排放改造、绿色发展,已然成为钢铁行业转型以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 世界钢铁看中国——8月14日辽宁朝阳揭秘我国钢铁如何高质量发展,由大变强

    如何增加我国钢铁行业国际影响力,实现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由大变强,成为钢铁强国?2019年8月14日辽宁朝阳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研讨会给您揭秘。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