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企业资讯>汽车电子产业从集成化与专业化中寻求突破 

汽车电子产业从集成化与专业化中寻求突破 

发布时间:2004-04-27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企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汽车电子

导  读:

中国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中国的汽车工业正抓住机遇,积极成长。同时,全球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正在大规模向中国转移。汽车产业正面临着全面的技术和产品提升,其最重要的驱动力就是汽车电子化。汽车市场拉动和电子技术驱动犹如两个巨大的轮子,推动着汽车和电子两大产业的飞奔。 

  电子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水平的体现。世界汽车产业电子化的快速推进,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业解决技术空心化 

  我国的汽车产业过去基本上是希望走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主要通过与国外汽车厂商的合作来发展自身,同时也直接采用国外的汽车电子产品,一直未能和国内电子信息产业有机结合。国内的汽车电子产业得不到市场的支持,也一直无法充分发展。另外由于我国汽车行业长期实行特殊保护政策,使得国内的汽车产业缺乏技术创新和国产化的动力,国内研究机构的许多成果也无法寻求产业化的载体。结果是我国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发展脱节,发展水平也严重不平衡。 

  这种分离发展,不仅使汽车产业的技术空心化,关键的汽车电子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而且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得不到汽车市场的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空心化也失去了一个解决的机会。 

  我国加入WTO后,这种情况开始扭转。加之国内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民族汽车厂商也有了一定发展空间。这自然也为我国汽车电子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我国汽车电子产业,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技术空心化问题,也将极大地带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汽车业发展需要技术创新、规模经济 

  和电子信息产业一样,汽车产业也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除了飞机制造,很少有产品在技术复杂性、涉及到的零部件数量以及产业关联的广泛性等方面能和汽车相比。但飞机毕竟只是小批量产品,而汽车则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品,而且已经日益成为消费类产品而进入千家万户,大批量生产是汽车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正因为这样的产业特性,汽车广泛带动着其他产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带头产业。 

  汽车的消费性特征使得市场拉动一直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汽车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百余年的汽车产业史就是一部技术创新史,市场拉动和技术驱动的双重变奏主宰着汽车产业的发展。 

  市场对低成本的追求创造了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的特征。规模经济的要求导致了汽车产业内的专业化分工,包括整车、总成以及林林总总的各种零部件。而规模经济也不仅是整车的规模经济,同时也是零部件总成及其上游供应商的规模经济。这里当然也包括汽车电子系统厂商、电子元器件等供应商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 


集成化与专业化构成产业发展张力 

  汽车产业的发展伴随着技术进步,但又不仅是技术进步。技术集成化和产业专业化、规模化构成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内在张力。尽管还有产业政策等因素在推动汽车产业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机制还是由上述张力提供的。各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表明,这一张力的平衡只能在市场中达到和解决。新技术的产业化中,这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否则技术就永远只是实验室中的花朵。 

  汽车电子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影响整车性能、以各种控制系统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和附着在汽车上的电子信息技术两部分,前者是汽车电子的核心,后者是汽车电子的外围。 

  就作为汽车电子核心的电子系统而言,国外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专业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集成。整车OEM厂商、电子系统厂商和电子元器件供应商、设计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链。博世、日本电装、德尔孚等都是专业的汽车电子系统厂商,他们是不做整车的。而整车厂商也走着专业化的道路。系统厂商走着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道路,形成一个个分立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环节则是在整车厂通过总装实现的。 

  对于汽车电子的外围,这一特点仍然是成立的,只是各种车载电子信息系统不是在整车厂进行集成,而是由独立的专业化的集成商进行集成后再与整车厂商对接。 

  显然,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绝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而首先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和产业、市场密切相关的问题。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基本处在依靠市场拉动的阶段,在技术高端缺乏竞争力。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这一事实基本决定了我国的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在现阶段要走以市场拉动为主的道路。市场拉动阶段的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要求产业规律优先于技术规律。 


单项突破和外围集成供应成两大着力点 

  如何抓住机遇,促进两大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解决技术空心化问题,通过产业化,实现国产化,这是发展我国汽车电子产业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由于我国在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是电子终端产品领域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力,对于车载部分的电子技术我们完全可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水平和产品供应,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则需要我们形成对整车的集成的供给能力;而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我国的技术实力,尤其是产业化的技术经济实力,和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相比差距巨大,要实现集成化的整体突破实非一日之功,我们可以选择的道路是单个系统或单项技术的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形成国际化的竞争力和供给能力。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国际发展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特别是在整机产品方面我们已经或正在达到国际水平,许多成果甚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已经具备为汽车行业提供外围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的能力和条件,在电子控制系统方面我国也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可以寻求产业化的突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汽车电子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