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电价上扬 电力格局变阵

电价上扬 电力格局变阵

发布时间:2004-05-11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电力

导  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对销售电价水平作出调整,并取消地方自行出台的优惠电价,规范上网电价。此次电价调整幅度按全国平均每千瓦时提高1.4分钱安排,西部地区电价每千瓦时提高2-3分钱,中部、东部地区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5-2分钱,这是继1月1日调整省级及以上电网燃煤机组上网电价后再次上调电价。上次调价是为了缓解电煤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而本次调整只涉及终端销售电价,改善电网企业经营状况,为配合国家政策抑制部分高耗能行业过度投资的目的明显。

    高能耗产业过热助推电力紧张 

    发电量持续高速增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耗能产业推波助澜。今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4804.55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5.70%,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在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用电量的高速增长带动全社会用电量保持高速运行态势。一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3578.3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4.48%,同比增长17.58%,高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1.88个百分点,而同期一、三产业分别只有-0.19%和12.95%的增长。其中工业用电量累计达3530.43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7.61%。而同期重工业用电量累计达2786.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3%,高出轻工业用电量4.7个百分点。

    很明显,重工业特别是部分高耗能产业的用电需求高涨是带动发电量增长的主要源泉。如果这种势头继续,今年全年用电量的增长将不会低于去年,全年电力供需缺口将更大,拉闸限电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不可避免。 

    从去年8月开始,国家发改委频频对钢铁、建材、有色等高耗能产业发展过热发出预警,而上述几个行业的发展与电力的发展密切相关,互为影响。由于中国的能源、土地、水资源均不足以支撑经济增长长期保持目前的速度,局部降温势在必行。 

    市场机制正在形成 

    我国目前主要有两类电价: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 

    上网电价,是指独立经营的发电企业向电网输送电力商品的结算价格。之前定价方式均是以单个电厂(或单台机组)的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税金倒算出不同电厂(或机组)的电价,所以形成现在的一厂一价、一机一价的现状。 

    销售电价是指电力公司将电力商品销售给用户的到户价,一般是由发改委同当地物价管理部门来指定。长期以来,电的终端售价一直主要是根据用户承受能力采取分用户类别定价。另外,由于实行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两端定价的机制,既没有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联动机制,也没有按照购电成本和用户对系统的实际耗费进行价格核算,所以直到目前为止对不同分类用户的售电电价是很不合理的,也不能对市场供需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 

    这次电价的上调还是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指令性的计划,提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需关系,但本身并不是一个市场机制。主要目的是解决电网盈利和融资能力,并进一步疏导电煤涨价、环保费用上升、电网还本付息和资本金不足等矛盾。可以说是“解近渴”。 

    在现有电价体制下,电网投资越多,电网公司还本付息的负担越大,盈利压力也越大,投资的积极性越缺乏。这不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初衷。电网企业从电力购销差价中无法弥补输配电成本。以2002年为例,国家电网公司从独立发电公司购电所产生的亏损为每度电0.17分(不计财务成本),计入财务成本之后,则为1.29分。电网公司自身积累能力弱导致巨大电网投资资金缺口。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取消电力建设基金和供电贴费后,用于发展的资本性资金来源锐减,“十五”期间电网建设资本金缺口预计在550亿至600亿元之间;“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资本金缺口在800亿至900亿元之间。因此,长期而言,建立独立、规范的输配电价机制,使输配电价真正能够反映输配电真实成本并予以合理回报是理顺电价、改善电价结构的核心。 

    而去年,国务院下发了《电价改革方案》。其目标是通过改革,突出价格信号对电力投资的引导作用,提高效率,促进增长,保护环境,使电价成为资源配置的杠杆,电力供需的风向标。由电监会主导的配合区域电力市场改革的“两部制”电价将在东北先行试点,虽然近期难以平衡各方利益,但具备条件将深刻改变电力工业旧体制,形成新格局。可谓“望远水”。 

    随着电价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电网输配电价问题有望在未来几年得到解决,销售电价将逐步提升4-6分钱。 

    我国多年来在投资决策和资金分配上严重地存在着“重发、轻供、不管用”的倾向,导致了电网能力严重不足。去年国家决定加大对于电源建设投资,发电能力不足有望从2007年起得到缓解,但是如果输配电能力没有相应增长,就有可能形成更大程度的“卡脖子”和窝电现象。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电力需求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缺电形势还会继续。缺电固然有电源建设不足的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电网“瓶颈”造成的。一些电网的主网架相对薄弱,电网结构不合理,限制了电网对供电资源的调配能力。电网建设不足,不仅会导致电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我国终端销售的电价水平和电价结构不合理,影响了电网系统的盈利水平和投资能力。因此,这次在电网运行新体制的基础上,通过调价理顺输配电价,加强电网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电网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将吸引更多投资主体加入。对电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的原则,容许社会各类资金参股电网公司。当然,引入社会资金进行电网投资的前提是有一个合理的回报机制。在逐步提升输配电价的同时,对电网公司的资产进行进一步重组,从而使其管理水平和投资回报符合资本市场要求,以达到将电网公司整体上市的目的。电网公司重组上市不仅可获得新的可持续的市场融资渠道,而且将使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日常运作更加符合市场要求。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3kp.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电价调整-几家欢乐几家愁

下一篇:政策扶持仪器仪表行业 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电力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