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04-10-22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物流

导  读:

 自动识别系统(AEI)在发达国家已应用多年,技术日趋成熟,性能也越来越稳定,它的作用和效果已被社会所公认。自动识别系统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包括自动控制、企事业组织的自动化管理、商品登记、重要的证照和信用卡等的保密登记管理,在军事工业上也有许多应用。 
  交通运输领域已实现对车辆和集装箱的自动识别、跟踪、财务结算、维修等自动化管理,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自动识别系统实现集装箱的自动识别,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保障。现代物流又使电子商务与物流日益融合。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是信息网络的基础。在诸多的标准化信息中,例如代码、报文、单证、通信、安全保密等,只有实现箱体自动识别系统的标准统一,才能使单证标准化。 
  自动识别系统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电视识别系统。电视识别系统利用安装在线路或道路旁的摄影设备,传送车辆、集装箱的车号和箱号等数据信息,用人工方式或自动方式把它记录下来。这种装置误读率高,可靠性和精确度都很低,采用的国家不多。 
  条形码识别系统。条形码识别系统通过光学识别系统对条形码进行识别。这一新的科技成果已被广泛运用,用激光枪识读铜箔、银箔制成的金属条码,识读距离可达5米。金属条码耐腐蚀,耐高温、低温,抗风、雨、雪和日晒,可适应温度范围从零下40摄氏度至180摄氏度。它能在户外恶劣环境下长期使用,能广泛运用于自动控制、检测自动化管理等领域,是目前能在户外环境下长期使用的低成本无源码板。其主要缺点是抗污性能差,受油污、沙尘等侵蚀后需经常擦洗,识读的可靠性达不到ISO10374国际标准规定的99.99%。 
  微波反射系统。用微波反射调制式技术进行识别,在国际上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发的。它不受雨、雪、雾和噪音、振动等的影响,抗污染性强,已被世界各国广泛运用在车辆和集装箱等自动识别系统上。 
  这种形式的识别系统已于1991年被纳入ISO10374《集装箱自动识别》的国际标准。其不足之处在于,安装在集装箱上的电子码板是有源的,这种码板中电池的寿命是有限的。因此,有可能在运用过程中出现更换电池或更换电子码板的情况。另外,有一种无源码板也是通过微波反射系统进行识别,但其识别距离短,一般在2米左右。运用在集装箱上的自动识别系统的码板,多数采用有源码板。 
  以上三种自动识别系统各具优缺点。从世界范围来看,多数自动识别系统采用微波反射系统识别装置。这种装置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而且可靠性、精确性都能达到ISO10374国际标准的要求,误码率大于99.99%,精确度达到99.9999%。 
  集装箱自动识别国际标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港口、车站、公路以及机场集装箱的流通量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尽快实现世界集装箱国际联运的自动识别,如何实现集装箱国际联网的自动化运营管理,已列入国际标准的议事日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04集装箱技术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ISO10374《集装箱自动识别》的国际标准,并把自动车辆识别系统的技术条件纳入了这项国际标准的附录,使这项标准更具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为了便于实施这项自动识别系统,美国于1991年和1994年还先后制定和修订了美国铁道学会AAR-S-918M《设备自动识别标准》,规定了美国铁路运输自动识别设备的各项技术要求,为铁路运输自动识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标准颁布后,不少国家开始遵照该项标准的要求,逐渐建立了本国的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其中,尤以美国、日本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实施得好,但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是标准中确定电子码板信号频率为850MHZ至950MHZ和2400MHZ至2500MHZ。这些信号频率在北欧地区某些国家,正巧与当地民用手机和呼机的频率相覆盖,造成冲突。我国的民用手机和呼机的频率范围也在850MHZ至950MHZ之间,所以需引起注意。 
  ISO/TC104是由美国牵头,提出的一项集装箱标记的光学字符识别系统。这一系统已有技术报告和标准草案,将成为正式标准。 
  我国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建设 
  在我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为实现集装箱自动识别做了不少工作。铁道部原决定“九五”期间在全路约50万辆货车上和1200多个线路点安装电子码板和地面识别设备。这一工程涉及380多个大站和40多个编组站。与此同时,铁道部还考虑建立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 
  目前,我国在微波反射调制的自动识别系统、条形码型式光学识别系统的研究领域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在集装箱运输上实施运用。为赶上国际集装箱运营管理的先进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集装箱的运用效率,当务之急是建立作为工矿企业基础的信息标准化。2001年3月2日,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民航总局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发展中国物流业提出了政策依据,对于我国物流业的标准化管理和进一步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7hs.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金切锯床发展趋势是数控化高效化

下一篇:2004年第十八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物流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