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企业资讯>从国际产业转移路径看我国汽车产业中心的构建(2)

从国际产业转移路径看我国汽车产业中心的构建(2)

发布时间:2005-02-23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企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汽车产业 国际产业

导  读:

    我国具有建成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的条件

    所谓建成世界汽车产业中心,实际上是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使之成为众多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成为一体化的世界汽车产业的最大的制造基地。前三次国际汽车产业转移都伴随着三个汽车产业中心的建成: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个汽车产业中心的建成的基本条件至少有:一是世界经济高速及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是巨大新兴市场的出现;三是新的生产方式出现。这是建立一个新的汽车产业中心的可能条件,其必要条件应该还有以下几点:其一,它是众多跨国汽车公司产业转移的结果,还是众多跨国公司共同的生产基地;其二,它具有巨大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规模,产量可以与三大中心匹敌;其三,它具有开放性、外向性,它提供的产品、服务、技术满足世界需要,包括发达国家;其四,开始时它主要是制造中心,长远看它将是世界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如果分析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情形,可以发现我国完全具备承接国际汽车产业转移,超越其他竞争对手,进而建设成为新的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理由如下:

    第一,从20世纪末开始,世界经济开始进入第五次经济长波的起始时期,至少在2020年以前,我国GDP将会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这为汽车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第二,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庞大,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随着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汽车价格的下降和消费环境的改善,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中国的汽车市场潜在的市场容量,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与发达国家相比,2004年1~11月,美国、西欧、日本汽车市场销量同比分别增长0.8%、1.6%和0.1%,我国在10%以上。与竞争对手比,虽然2004年1~10月,印尼和马来西亚汽车销量同比分别增长31%和16.4%,但规模小,两者的销量才为33.94万辆和39.9万辆,而我国汽车销量2004年达到了507.11万辆。

    第三,我国具有建成产业中心的劳动力优势,而这部分优势体现在汽车业方面是一种综合优势,即劳动者素质与劳动者成本两方面优势。我国具有一批熟悉制造工艺与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另外,在劳动成本方面看,我国劳动力是日本的1/20,泰国的1/2,巴西的1/3,美国的1/21,德国的1/30,这种优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消失。

    第四,相关产业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我国目前正处于重工业化时期,与汽车业相关的钢铁、机械产品、纺织材料等工业排世界第一,还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些上游相关产业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将有力推动汽车产业中心的建成。

    第五,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一带,形成了汽车产品配套程度很高的企业群和产业群,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奠定了空间基础。

    第六,我国汽车市场是一个相对开放竞争的市场。在发展中国家形成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能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也不能用产业保护的手段求得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而是主要依靠跨国公司的产业国际转移,必须得走与国际资本联合的道路。我国汽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都已进入中国,国内民营企业也进入了这个市场。总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开始步入国际化阶段,市场正逐步进入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事实上,我国具备了建成新的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在考察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问题,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国内,必须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从21世纪的世界发展的新动向出发,寻找发展的目标和道路。笔者认为,我们应制定一个明确的汽车产业战略目标:用20年或者更长的一些时间,在中国建成新的世界汽车产业中心。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dki.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三菱欲购东南汽车股份加速中国扩张

下一篇:从国际产业转移路径看我国汽车产业中心的构建(1)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汽车产业 国际产业
  • 从国际产业转移路径看我国汽车产业中心的构建(1)

        鉴于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越来越迅猛,我国市场愈加开放,国人要讨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问题,就不能不考虑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对世界汽车业历史和现状的全面认识。了解世界汽车产业的基本发展趋势和转移特点,从而制定一个正确的战略规划和科学实施办法,以保持汽车产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n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