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企业发展的源泉——华新水泥集团自主创新的调查

企业发展的源泉——华新水泥集团自主创新的调查

发布时间:2005-11-23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自主创新 科技进步

导  读:

    华新水泥集团坚持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现企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路子。在2001-2004年短短四年间,水泥产量由2000年的256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978万吨,接近翻了两番;主营业务收入由5.94亿元增加到25.28亿元,翻了两番多;利税由0.92亿元增长到5.47亿元,增长了4.9倍;国有固定资产也从20.11亿元增加到49.68亿元。今天的华新,不仅具有年产水泥2500万吨的能力,而且具有自主开发制造水泥主机设备的能力,并与世界最大的水泥商——瑞士Holeim跨国公司建立了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一跃而居我国水泥行业的前列。
  
    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曾赞誉华新为“远东第一”。50多年来,经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洗礼,华新战胜重重困难,乘着改革的春风,更加发展,更加壮大,没有辜负一代伟人的期望。华新奋斗和发展的历程证明:国有企业依靠改革和技术创新是可以搞好的,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一、以技术引进为契机,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华新的引进可追溯到1946年,从美国引进两条当时最先进的生产线。此后,一直到建四号窑,引进的技术设备尽管规模更大,档次更高,但在消化吸收上无所作为。1997年,新建5号窑时,同样面临引进问题,公司决策层与技术骨干共同研究,决定采用“国际大拼盘”的办法,实施5号窑的技术引进。即分解5号窑的关键技术及设备,“哪里好进哪里的”。如减速机,丹麦最好,就进丹麦的。5号窑建成后,真正体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设计日产4000吨,经过“拼盘”改进,实际能力达到5600吨。在建设5号窑的过程中,由于是分拆引进,拼盘建设,使公司技术专家、骨干打破了对进口设备的神秘感,决定分部件攻关,自己动手干。

    于是,一场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硬仗在华新悄无声息的展开了。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战,华新自主开发、设计、制造的主机设备,先后在宜昌日产3500吨、阳新日产5500吨、恩施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生产线上成功应用,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如宜都3200t/d生产线,总投资仅3.75亿元人民币,比引进德国洪堡同样的生产线,可节省投资60%。华新通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其自主开发、设计、制造的主机设备,在效能、节能、环保及各项技术指标方面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华新已成为自主完成水泥制造,主机设备研发、制造,工程设计、安装调试、管理的企业,在中国独一无二。我们在设备制造的现场看到,这里并没有豪华、气派的厂房,而技术人员、工人干得热火朝天,做出的设备可与进口的同类设备比美。

    二、以人才和资金作保障,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华新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建立起以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的一整套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并不断完善。技术中心1996年底正式成立,负责科研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施工管理和技术支持、水泥生产及装备技术咨询等任务,下设机械装备开发部、IT与自动化开发部、工艺技术部、工程部和设计院。同时,还设有技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中心现有在职员工114人,专业技术人员94人。华新在建设技术创新体系中,始终抓住两个关键因素。

    第一,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公司决策层认识到,加快技术进步与创新,关键在人才,从而牢固树立起“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才为重。公司注重加大各类人才的培养、吸收和使用力度,为工程技术人员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的的氛围。制订了《科技人员的薪酬分配考核办法》,完善职工持股计划,试行技术入股办法,分层次进行,实现技术与劳务分离,把技术的作用尤其是创造性技术劳动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长期合作,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并与武汉理工大学建立了博士后产业基地,保证了博士后及相关研究人员在科研单位和企业间的流动,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目前,产业基地有博士后及博士8人,其他研究人员36人,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省科技攻关及其他重大科研项目6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

    第二,在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同时,公司不断加大研发的投入,提供技术开发的资金条件。从2000年起,公司在销售收入逐年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科技投入也逐年大幅度增长。2000年——2004年5年间,科技投入从3800多万元增加到6300多万元,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5年平均为3.86%。由于资金的投入,保证了技术开发基础条件的逐步改善。目前,仅技术中心就拥有各类试验设备150多台(套),原值4270万元,净值3849万元,净值率达90%。中心还有约4000平方米的研究设计大楼和600平方米的中间试验工厂,具有较为齐全的水泥试验系统,研究室、设计室均配有微机、绘图机、扫描仪、复印机等设备,全部实行无板图设计。

    三、开发利用和节约各种资源,逐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水泥工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等因素,矿产资源浪费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水泥工业又是高能耗和高污染产业。为缓解上述矛盾,实现清洁生产和高效率集约化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华新实施了一系列调整措施。第一,在扩张发展中,坚持三条原则:即在矿产资源丰富地域建熟料生产基地,在市场资源(销售市场和工业废渣)丰富地域建粉磨站,在工程资源密集地域建搅拌站。实践证明,这有利于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渣源),又降低了产品运输成本,同时也增强产品销售的价格优势。

    第二,开展以工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为主攻方向的研究与应用。吸收消化国际先进技术,以消纳城市生活垃圾(可燃的、有毒的)和工业废弃物为重点的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应用,减少不可再生资源耗用量,实现环保和节约型发展。目前,华新公司分布在省内外的11个生产基地和6座粉磨站,每年消纳工业废弃物约300万吨,主要是热电企业的粉煤灰,冶炼企业的炉渣,煤炭企业的煤矸石,化工企业的硫酸渣、磷酸渣及毒鼠强等有毒、有害废弃物。华新采用先进的高压静电除尘装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清洁生产。公司总部所在地的黄石市—昔日的“光灰”城市,今天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空气质量指数达到 。

    第三,加强信息化网络工程建设,节约管理成本。随着近几年的扩张发展,华新的生产点、销售点遍布省内外,近在黄石周边,远在雪域高原。为了实现高效的管理,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节约成本,公司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已投入3000多万元。目前,已在总部建成骨干光纤网络100公里,租用了从黄石到宜昌的电讯数字专用电路,几乎覆盖了总公司和主要分公司所有生产单位和主要职能部门,联网终端1000余台;一般网络交换机85余台,高端网络交换机10余台,过程控制现场总线光纤缆85公里,设网络信息点2500余个;建立了以公司域名为后缀的集团邮箱系统,注册了18个英文公司域名和商标域名。公司的财务、销售、生产数据和报表均在内部网上实现实时共享,系统正常运转率维持在99%以上。

    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华新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能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成长,并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公司决策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不断培育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可以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首先,坚持把科技进步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首位。华新领导层从企业发展的实践中认识到,水泥工业在发达国家已属“夕阳工业”,在我国由于其市场需求量大,仍是“朝阳工业”,能否掌握水泥制造和水泥制造重大设备的关键技术,仍然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他们不仅意识到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竞争态势,保持居安思危的危机感;同时又以一种深重的责任感,认识到自主创新不仅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泉,更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因此,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生产经营规划,技术开发计划,无不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和主线,努力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

    其次,把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并以此为核心,构建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公司按着“统筹规划,系统构架,结构合理,机制完备”的原则和“人员素质高,知识层次高,技术水平高,投入强度高”的要求,实施技术中心的各项建设。技术中心主任由公司总裁、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叶青担任,中心拥有一批优秀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公司总数的16%。近几年来,不断引进技术创新人才,对在职的拔尖技术人才,分批选送他们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加强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高技术主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再次,卓有成效地开展自主创新工作,干一项成一项。华新注重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尤其注重增强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近几年来,华新开发制造了水泥大型主机装备数十种,完成了海工水泥(耐氯粒子)、城市高档装修水泥、高性能胶凝材料、固基础酸水泥等新产品的研制。华新自主开发制造的窑用燃烧器每台仅为人民币15万元,而引进法国同类设备则每台需18万欧元。自主开发制造不仅大大节省了投资,降低了企业成本,进一步积蓄了新一轮开发的能量;而且锻炼提高了技术骨干和员工队伍,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湖北省发展改革委调查组) 

来源:国家发改委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t1r.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中国正在逐步成为新兴的国际机械制造业基地

下一篇:日产5000吨以上水泥窑袋式除尘器项目通过鉴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自主创新 科技进步
  • 经纬恒润助力问界M5 EV新车发布

    价值创新,服务客户。未来,经纬恒润将继续紧跟汽车行业发展大势,坚持自主创新,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解决方案,研发服务,系统,智能,智能化,

  • 物联网有望催生第四次工业革命 两大核心技术仍面临瓶颈

    经过8年时间发展,我国物联网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一些瓶颈,比如两大基础核心技术——传感器和芯片仍受制于人;也面临应用场景碎片化、数据充分共享平台缺失、网络安全防范难度加大等问题。专业人士呼吁,我国应加强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同时要以更加包容的政策、创新的思维、开放的市场来呵护物联网带

  • 发展本土特色的“佛山路径” 广东优先发展工业机器人

    8月28日至30日,第三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将在佛山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建议,佛山可结合特定的产品生产、装配过程,通过自主创新,避开国际巨头核心零部件技术的制约,发展本土特色的嵌入式工业机器人或者智能制造生产线,走出一条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佛山路径”。

  • CISILE2017“自主创新奖”申报启动 新增“科技成果转化奖”

    为了加快行业内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尽快形成新的生产力,本届(CISILE2017)评选活动除“自主创新奖”外,新增“科技成果转化奖”,欢迎行内企业踊跃报名。

  • 自主创新,深耕细作

    2015年11月10日,伴随着北京第一场瑞雪的降临,“2015中国IT服务年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年会是由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协办的年度IT盛会。深圳市深科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着自主创新,深耕细作的技术领先的MES产品解决方案在制造业信息化领域深耕细作十余载,荣膺“2015年度中

  • 李耀新:智能制造后还需协同和离散制造

    要解决一个自主创新与进一步开放的问题,我们想方向很明确,凡是在新能源、智能驾驶发展上,带来新技术,大家合作共享,这个模式是方向。简单的把低端产能转移到中国来,这条路也不通了。

  • 海为科技:自主创新 引领趋势

    2015年11月3日-7日,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启,本届工博会以“创新、智能、绿色”为主题,设有工业自动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和航空航天技术等9大专业展,海为科技:自主创新 引领趋势。

  • 机器人产业“遍地开花”,莫做换上智能马甲的“打工仔”

    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巨大、产业方兴未艾。不过,我国机器人产业也遭遇技术“硬伤”、低端产能过热等问题。若能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将机器人水平提升上去,必将带动机械、电子等多领域的发展,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 电科院一成果被建议授予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7月31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第53号公告《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公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周孝信领衔,中国电科院电网数字仿真技术研究所、电力系统研究所、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联合攻关,自主研发的“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制和应用”项目通过20

  • 实施纺织技术和装备创新 推进全行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新型纺织机械技术装备国产化主要包括:日产200吨及以上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高效现代化棉纺生产线研制;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纺粘法和熔喷法及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高速系列化电脑提花圆纬机;电脑自动横机;机电一体化高速特里科经编机;染整设备工艺参数在线检测技术

  • CA800评论:科技进步是油田发展最有力的保障(下)

        在南缘,过去每一口井几乎都会发生井下事故。     南缘地质情况非常复杂,主要表现为:第一,高陡构造容易造成井斜和井壁坍塌;第二、泥岩,泥岩的主要成分是蒙脱石,其含盐高,吸水性强,易膨胀,造成缩径和井壁坍塌;第三,山前构造地应力强,井沿受力不均衡造成短轴,即井

  • CA800评论:科技进步是油田发展最有力的保障(中)

        在钻探滴西14井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建立了一套图版识别技术,就是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和电性参数建立的一套识别模式,它是综合了测井、录井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一套图版,能比较准确地确定所提取出来的岩心的岩性,因此,在钻探过程中能比较准确地识别火山岩。     另外,科

  • CA800评论:科技进步是油田发展最有力的保障(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史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准噶尔盆地最新的勘探形势图上有一个以往的勘探形势图上所没有的特殊标示:在玛纳斯背斜上有两个形态一致而部分重叠的构造图,它们分别是玛纳1井与川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