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守定三条主线重机行业图变“经济转型”

守定三条主线重机行业图变“经济转型”

发布时间:2006-01-06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经济 重机行业

导  读:


    对重机行业来说,2005年也许可以用“发生很多奇迹”来形容,高速发展是不言而喻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经历了高峰低谷不断更迭的市场变化之后,业内企业更加成熟了。
  虽然去年全年的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是行业协会的专家预测,作为“十五”的最后一年,重机行业将达到历史上的最高点。预计2005年全年产品产值可以突破2000亿元,接近21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80亿元。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汪建业表示,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的经济增长结构将发生质的变化,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将引导重型装备的产品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因此,企业应该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未来重机行业要优先发展的设备是:钢铁工业余热利用设备;农产品废料利用设备,如棉花秆、麦秸秆的压制设备;大功率、高效的自动化煤机设备;水电配套设备。汪建业认为,只有跟上国家提出的发展节能和循环经济的步伐,企业才能真正把握市场。
  为此,资金、技术、市场是企业必须关注的三个落脚点。而记者发现,在2005年里,恰好有这样的3个企业在这3个领域中有着独树一帜的代表性,他们的发展过程也见证了重机行业辉煌的历程。
  落点一:资金太重牵头筹资3.5亿打造新煤机
  作为重机行业的一家上市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本身就具有从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而去年年末,新成立的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煤机有限公司却没有从股市上“圈钱”。
  据了解,该公司是由太重集团牵头,划转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产权,联合大同煤矿集团等七家煤炭企业共同出资组建起来的。这七家煤矿集团每家出资5000万元,共筹资3.5亿元!
  太重集团是机械行业的50强企业,其产品曾创造了218个中国和世界第一,比肩世界四大轧机制造巨头,垄断地位极其突出。这些年来,该公司在露天煤矿挖掘设备、煤炭气化设备等煤机产品的市场份额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汪建业认为,太重抓住了发展机遇,因为2006年煤炭机械将是重机行业的发展重点。而过去中、小型的煤机企业比较多,大功率、高效的大型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煤矿对大型采煤机械、掘进机以及高自动化、智能化的无人开采装备需求非常迫切。太重对煤机高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不但恰逢其时,而且将对我国建立大型煤矿集团起到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山西是煤炭大省,该省的统计数字表明,山西煤炭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的年需求可超过50亿元。毋庸置疑,这块蛋糕,太重将会分到一大块。有了资金,太重便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新公司成立后,依托太重、太矿、山西煤机公司的技术优势,太重力图在“十一五”期间打造出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煤机成套装备制造基地。
  记者在股市行情上看到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2005年12月24日后,太重的股价一路走高。难怪一位行业专家感慨地说:“也许就此一举,太重将跃居行业老大了。”
  落点二:技术注重研发一重坚持以技术促发展
  提起一重就想起了民族工业,想起了老国企,想起了他的种种优势与弊端,但无论外人如何评价,中国一重集团公司坚持自主创新,迈着坚实的步子走了过来,而且发展得不错,以下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
  截至2005年11月30日,一重完成商品产值31.1亿元,是年计划的103.8%,从产值来讲,一重已经提前一个月跨入了“十一五”。
  按一重自己的发展目标来说,2005年是他巩固成果,加速发展,构建新平台的关键一年。这些成果不但包括已经完成的30亿元产值,而且包括已签订的78亿元订货合同,如此大的订货额有效地保证了一重今年的生产,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集团一直致力于电站铸锻件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电站铸锻件制造中心。目前,一重集团电站铸锻件产量年平均递增20%,产品产量占国内的一半以上。同时,一重研制的加氢反应器、冷热连轧机生产线等产品还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据了解,目前该产品到手合同一直签到了2008年。
  一重并没有抓住成绩不放,他已经为将来的发展盘算了。
  2005年末,一重开始着手与意大利ARVEDI(阿维迪)公司合作生产“AST连铸连轧薄板生产装备”,该产品所使用的技术具有低能耗、投入成本低等特点,能满足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需求。而该装备具有较强的柔性,便于用户调整产品结构。
  一重集团副总经理马克表示,目前中低端钢铁产品过剩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但是高端的钢铁产品依然欠缺,一重引进该技术就是为了服务于高端,生产出用户急需的产品。
  应该说,长期致力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一重从宝钢、武钢建设之初就开始引进国外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如今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
  至于现在一重还存在怎样的发展障碍,马克认为,相对于加大技术改造和生产高精尖设备的要求来说,一重集团的研发投入还是很不够的,而且企业正面临改制。“不断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是企业当务之急,这是一重在某些领域进行兼并重组的前提。”他说。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一重,一个进入新领域并多元化的一重将出现在我们面前。
  落点三:市场洞察先机中信重机谋求质的提升
  从丹麦归来,在北京短暂停留之后,总经理任沁新匆匆赶回洛阳的总部,因为那里有韩国最大钢铁企业的代表团在等着他。
  近两年,到中信重机集团参观及洽谈业务的国外代表团不计其数,而这与该集团实施的发展战略伙伴的策略有密切关系。
  无论企业有怎样的想法与行为,最终都会反映在市场上,市场上的较量是真实的,也是残酷的。
  2005年1~11月,中信重机商品产值累计完成44.9亿元,销售收入完成3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0.19%,翻一番的业绩不是凭空得来的,该集团的领导者有着非同寻常的市场眼光。
  谈到市场,中信重机营销总经理俞章法最有发言权。
  中信重机长期以来以生产建材机械为主,建材设备的产量占到产品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早在2004年,他们就看到建材设备市场即将走下坡路。俞章法说,在这个关键时刻,集团及时转向,大大缩减建材机械的比例。这个缩减计划在有策略有章法地进行着,最终形成了国内市场缩减,国外市场增加的格局。俞章法拿出具体的数据解释道:“2004年和2005年的总量都是15亿元,没有变化。”但是,中信重机却与美国的史密斯集团结成了战略伙伴,由此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中信重机较早意识到,符合发展节约型经济理念的余热发电项目将成为未来的热点,因此要提早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泥余热发电设备。目前,该设备已经在国内4个项目中启用,其中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水泥集团的余热发电项目。据了解,乌兰集团被列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样板企业。
  这就是中信重机的市场眼光,他抓住了重点、热点,因而赢得了市场。
  按照任沁新的想法,未来中信重机的市场要实现3个转变。由国内向国内外并进转变,从单纯的主机向成套设备转变,从建材机械一枝独秀向多元化转变。
  中信重机在成绩面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稳步推行着自己的发展规划。这体现在集团领导对管理的严格要求,大到公司正在施行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小到领导亲自下车间抓乱扔烟头的细节,无不表达了中信重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在与记者交谈时,任沁新是温和的,但同时他也非常冷静。他充分认识到,中信重机公司还是一个包袱比较重、遗留问题多、困难比较大的企业。当前的市场政策、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很大,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他说,从长远战略考虑,我们并不追求规模的扩张,而是谋求在达到一定规模的条件下,实现企业长期稳定、高质量的经济运行,因此,公司提出的“十一五”发展目标为总产值50亿元。
  到那时,50亿元的数字对中信重机公司来说不仅是一个量的变化了,这个数字里蕴涵着他所发生的更深层的变化,包括创新理念在公司员工中的贯彻以及成为一个现代化企业的样本。
  这也正是行业所期待的。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ve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细数重点用户机床工具需求仍旺盛

下一篇:2005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十大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经济 重机行业
  • 来自家乡的关爱——德驻华参赞参观访问魏德米勒苏州工厂

    魏德米勒苏州工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和工业参赞费悠丽女士。

  • 华北工控|产业互联网迎来下半场 工控行业如何完美对接

    对中国互联网经济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脉络进行了探讨,互联网下半场的重心将向产业互联网转移。在华北工控目前的针对性布局中,主要从机器人、控制系统以及触屏式交互端等维度来提供一体式方案。

  • 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开启第二轮机遇期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珠三角有着独特格局: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珠江东岸地区经济发达而活跃,一直是该区域乃至全省的领跑者,而西岸地区的发展则始终相对滞后。如何扭转这种“东强西弱”的局面?2014年,广东启动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希望通过一场产业变革,能够推动珠西发展崛起……

  • IMF称制造业就业人口减少不是收入差距扩大主因

    新华社华盛顿4月9日电(记者江宇娟?金旼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制造业就业人口减少并不意味着整体经济生产率下降,也不是各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 到2022年 成都绿色低碳制造业收入超3000亿元

    27日公布的《成都市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2年,成都绿色低碳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3000亿元以上。

  • 先进制造业增速加快 最高达22.4%

    2017年,我市工业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于2016年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增幅稳居全省第一。

  • 智能机器行业喜迎政策红包 11只高成长股凸显潜力

    近期,支持智能机器产业发展的政策利好不断释放。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严鹏程在会上介绍,为加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创新,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发改委组织实施了2018年“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并

  • 快速解读:刘鹤在达沃斯讲话透露的重要信息

    快速解读:刘鹤在达沃斯讲话透露的重要信息!1,从整个讲话来看,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讲中国的经济政策。所以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去年在达沃斯的讲话,重点推荐了中国的1-9大报告。这是基本定位,在这个基本定位之下,有一些小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重机行业升级转型 整体健康发展

    伴随着信息化的到来,新思维、新技术、新服务、新产业层出不穷,大数据、“互联网+”、智慧云、机器人、3D打印、纳米材料等对重型机械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中国制造2025》“1+X”的规划体系已经形成,在11个工程指南中为我们重机行业明确了转型升级的总体方向、任务和政策措施

  • 政策利好市场旺盛重机行业布阵振兴宏图

         近一段时期,重机行业的企业纷纷根据相关政策和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十一五”拟重点发展的16个装备领域来确定自己今后五年的创新目标。目前,虽然有很多具体的“振兴”措施还未出台,但与“振兴”16个项目有关联的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为今后五年完成一个大的飞跃做准备。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