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全球软件产业发展总体趋势及对策

全球软件产业发展总体趋势及对策

发布时间:2006-02-09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软件产业

导  读:

[B]软件开发实践 [/B]


   软件产业是一个新型的特殊产业,它与许多传统的产业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点, 传统的产业常依赖于特定的原料资源, 而对软件产业最主要的资源是人,因此软件产业的竞争, 根本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发展软件产业必须首先注意人的因素. 


    软件产业本质上又是一个劳力密集型产业, 产业的规模常与人员规模联系在一起, 这也从某种意义上限制了软件产业的高效益产出,我们不能单靠拼”人海战术”去拼效益,这将是非常局限和困难的.但我们也要看到,软件产业又是一个知识型产业或智力密集型产业, 它不同于传统的产业,把人力看成是流水线上具有固定产出的一种资源, 软件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应提升为知识工作者管理,它将不同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其中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是关键, 同时人员的生产率和产出价值, 在软件产业中, 常可见非常大的上落和差别,这是软件产业管理中需要解决的研究课题. 


    另外,软件产业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特点,就是它的初始研发成本常常非常高,但进一步的复制或拷贝, 却成本出奇地底,这是与传统产业一个不同的特性,因此如何研究软件经济学的这一特点, 把软件产业的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也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这也是套装软件产品为软件产业带来高效益的原因,尤其是当形成一定的技术领先和市场垄断时,像微软对操作系统和平台软件的垄断.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软件产业的效益,研究如何提高软件的”复用度”,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关键, 这不仅关系产品开发,也包括定制软件的开发(不必要都重头开发),以及共性服务的建立. 


    软件产业的重要基准度量指标, 是它的生产率和质量, 软件产业的管理人员, 常面临降低价位和开发人员要求增加工资的双重压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生产率,另外, 质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低的软件质量将丧失竞争力,同时大量的返工,也会增加成本和降低生产率. 因此如何提高生产率和质量, 一直是软件产业最关心的课题. 美国信息技术协会 ITAA, 曾就此问题作过专门的调查研究, 指出美国的软件平均生产率,已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虽然质量方面尚可,专家建议, 关键措施在人力资源开发, 加强人员的培训, 提高素质.


    以上这些问题, 都与软件开发实践息息相关, 也一直是软件产业界不断研究改进的课题. 由于篇幅的限制, 我们不能就这一问题详细展开, 这里只能蜻蜓点水似的报道一些关键动态发展. 


    首先在复用技术领域, 基于构件的开发(CBD) 和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BSE) 是个重点, 另外在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方面, 对共性模式和框架的研究, 也是热点, 从满足应用需要的角度考虑, 除了挖掘共性的部分, 灵活地适应多种需要和客户化能力也十分重要, 基于模型的开发技术, 以及支持发展产品族的”产品线工程”方法, 都是引人注目的进展. 


    在过程管理的成熟度方面, 除了已有的CMM外, CMU 最近又在竭力推动所谓的CMMI (CMM集成),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 CMU 又于2001年11月推出新的电子服务能力模型eSCM, 据称专门针对外包供应商的能力评估, 以解决CMM 只针对开发过程阶段, 而忽视合同前和项目结束后活动的不足, 当我们国内开发商, 把CMM看作是进入软件出口市场的护照时, 这一新动向, 很值得我们关注. 


    最近另一个讨论热点是, 所谓的互联网时代的软件开发技术, 虽然这一时期的软件开发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但由于市场竞争的要求, 要求软件开发周期更快更短, 尽量加快上市周期, 另外要求适应需求的经常动态变化, 这就为软件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 针对这一要求, 进两年以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轻载”或”敏捷”(Agile) 开发方法, 带来了一些新的开发理念, 如突出人的因素, 提倡”正好”原则, 强调允许变化等, 有些似乎与传统的”重载”技术(如CMM)有些背离, 因此如何合理兼顾, 吸收各家之长, 就变得非常重要. 与这一关联的问题是, 是否软件开发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模式, 还是因根据开发环境和产品类型的不同, 因地制宜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最佳模式, 这也正是CMU 软件产业中心当前提出的一个研究课题, 包括研究如何在快速开发和质量保证两对矛盾间, 寻求合适的折衷平衡点. 当前, 我们的软件企业十分热衷于学习印度的模式, 积极参与CMM 的认证, 这虽有利改进企业对客户的形象, 但正是著名国际软件工程专家Tom Gilb, 向我们提出的忠告, “关键是实质提高软件的质量”, 这才是最重要的根本, 他曾是印度软件产业发展初期的咨询专家, 他还建议我们, 在西方人眼里, 中国的餐饮和手工艺品, 质量都非常上乘, 精益求精, 您们为什么不把这种精神发扬到高科技开发上, 这一忠告值得我们回味, 我们需要创出自己的开发和质量特色. 


    网络应用的普及, Web 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开发带来新的挑战和课题, Web的制作曾一度看成是个人随心所欲的艺术创作, 但随着应用系统规模的复杂化, 为确保工程质量, 也提出了”Web工程”方法. 为加强在网络上的团队协同开发, 也出现了一批基于Web的项目或过程管理工具, 如e-Process 等, 支持在互联网或内部网上的软件工程活动(SE Over Internet/Intranet). 


    在企业应用和电子商务开发方面, 也日益重视采用工程化方法, 包括软件工程的方法指导开发, 以确保质量, 国外把它称为”电子商务工程”,另外如何规范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也需要一套规范的管理方法, 这些内容和思想, 都是对我国信息化建设有重大参考意义的东西. 

 
    另外, 软件产业是一个知识产业, 如何对软件产业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也是软件产业摆到议事日程的研究课题, 知识作为资本, 如何提高企业的知识含金量, 保持关键知识, 建立”经验工厂”, 缩短学习曲线, 都是软件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如何支持和促进创新活动, 国外已出现一些现存工具, 辅助”头脑风暴”活动, 最近还有一个热点, 是利用”博格”技术, 支持软件企业开发过程, 促进团队沟通, 推动知识和内容管理.


    但不论发展的技术多好, 关键的因素仍是人, 因为技术最终需要人去掌握和贯彻, 但从推动整个产业面的总体技术和管理水平, 也需要一个有效的技术传播机制, 近几年国外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已建立起几千个技术信息资源网站, 对推动技术传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国内在这方面还处于凤毛麟角, 十分不利产 业的发展和推动, 最近我们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一门式”的<IT绩之源> 技术信息资源网站, 成为一个传播最新IT技术的知识宝库, 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 上面提到的一些技术, 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http://www.iturls.com). 


开放源程序运动 


    传统的软件开发基本基于封闭和专有的开发,软件的专有性虽然有利这个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但也带来许多明显的缺点, 如高成本, 错误丛生以及安全隐患等,现在存在另一种新的开发方法, 称为开放源程序, 它提供一种合作的开发过程,提倡和鼓励广泛的对等评审, 有利提供可靠、安全和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这种开发方式,有利改善资源的利用, 避免无谓的重复开发,冲破软件产业中已出现的垄断现象,这会阻碍正常的竞争.互联网架构为开放源程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促进条件和温床. 


    开放软程序这几年正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运动, 对业界的传统概念和商业模式带来不小的冲击, 当介绍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动态, 我们不得不用一定篇幅, 叙述这一方向上的进展.在这一领域, 目前有两个影响最大的组织, 即FSF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和 OSI (Open Source Initiative), FSF 主持了一个著名的开放源程序项目GNU. 


    开放源程序定义为一类软件, 除了可执行程序, 同时提供相关的源程序,并包含许可,允许接受方自由修改源程序以及再分发和转交其他方,尽管这种许可不同公司和组织,可能有不同的规定, 但作为开放源程序, 至少满足下列约定:对提交的软件不需要向原作者支付任何版权费或其他费用,对提交源程序不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对修改内容和再提交也采纳同样的许可原则. 因此,对开放源程序的理解不仅仅限于源程序, 其确切和完整的定义可参见: http://www.opensource.org/docs/definition.html .关于开放源程序的许可证形式, 可借鉴GNU的GPL (General Public License), OSI也有自己的规定. 


    开放源程序常与”免费软件”或”Free”软件联系起来, 但两者概念不能完全等同起来,Free这一概念常在业界引起混淆,究竟代表完全不要钱,还是可以自由修改,另外从商业的观点,完全免费不能维持起一个产业和保证高质量的产品群,因此现在新的趋势,是集中在发展”开放源程序”, 并寻找保持它健康成长的道路.因此有些专家认为, 采用开方源程序这个概念能包含更宽的含义, 同时又避免因为”免费”, 吓退许多投资者和大客户,有的专家干脆提出, 开放源程序不等于完全不收费. 


    传统的专有的软件开发,常限于特定公司的一个狭小范围,它的开发常有时间要求的压力,并要求产品上市前, 尽可能地消除错误,如果还遗留错误, 都成为客户的负担,客户往往成为产品的义务检错员,当发现一个错误,客户即使知道解决办法,也无权和无法对程序作出修改,这是当前软件界的一个现状.开放源程序则不同, 一个项目常常有许多参与方, 没有明显的界限, 参加者都是一些高热情的志愿者,他们往往出于兴趣而不是具体的报酬,一个项目常常可能吸引几百个参与者,他们能够贡献各方面的技术和想法, 帮助发现潜在的错误,复用已有的代码,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开发,某些具有可能效益(如通过建立品牌,对某一配套产品的需求,以及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等)的公司,也会支持和参与一些开放源程序项目, 甚至雇用人员参与,许多著名的IT企业,如IBM, Sun, Oracle等都积极支持和参与开放源程序计划,除了其本身业务考虑外, 还有一个重要理由, 就是借此成立抗衡微软垄断的联盟.开放源程序的开发, 由于吸引众多眼球, 常常帮助早发现错误和问题,显著改进了软件的质量,特别是对许多现代的分布应用软件, 常要求符合开放的协议标准,开放源程序, 常使实现的程序能保证足够的开放性, 这方面可举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就是著名的Apache项目. 对今天的网络世界,如果一个关键的协议实施,如果仅仅掌握在一个或少数几家公司手里, 显然非常不利于整个产业, 相反, 公开的和可靠的参考实施方案对整个产业都是件好事情,这也是开放源程序具有生命力的地方.


    尽管开放源程序允许自由修改,但从实践经验看最好存在一个中心的协调单位,它可能是个别人员,一家公司,或者一个非赢利性机构,以帮助集成和汇总已有的开发成果,发现和认定有价值的贡献,避免过多版本带来的分散化和零碎化倾向,这方面较好的例子, 像Linus Torvalds 和Apache Group. 


    开放源程序在经济上也是有生命力的, 且能带来明显的效益, 这似乎与最初的直觉有些相反,因为它强调的是免费软件, 这解释了为什么许多软件公司积极参与发展OSS模式, 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是红帽软件公司,它销售Linux套装软件, 连同完整手册、支持服务和简单的安装程序,红帽现在有超过750万的客户,由于销售好成长非常快, 开放源程序至今已推出一系列非常著名和有影响力的产品, 如Linux 操作系统, Apache服务器软件, 以及Netscape的浏览器, Linux已成为世界五大操作系统之一, 占据7.5%的OS 市场, 虽然不及微软垄断的Windows(36%占有率), 但Linux被认为是成长最快和错误较少的操作系统; Netscape 于己于1998年首先推出基于开放源程序模式的浏兰器产品而声名大振, 一度成为威胁微软的严重对手, 尽管Netscape现已被美国在线收购, 但其发布的浏览器开放源程序, 至今仍发挥深远的影响. 


    开放源程序有许多固有的优点, 如低成本、可靠、安全和易于修改,许多专家认为开放源程序是安全重要应用的”必须”, 中国政府也出于安全的考虑, 积极支持开放源程序在中国的发展,因此从许多方面看, 开放源程序也是政府应用项目的一个首选.从宏观经济和全球产业的角度看, 开放源程序有两个最大优点, 那就是避免由于低水平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这对一个大国来讲, 意义更加明显,中国当前正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如何提高几百万个企业系统开发中的软件复用, 是一个有极大经济价值的研究课题, 开放源程序将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 开放源程序的另一个大优点, 是可以抑制软件产业中垄断的出现,保证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一些专家认为, 开放源程序无论对最终用户, 还是对整体经济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建议政府积极支持当前的开放源程序运动,建议的措施包括: 作为鼓励, 政府优先采购开放源程序的应用发展; 政府组织力量, 收集非保密的源程序,建立相关的软件库, 为公众开放利用. 


    开放源程序已经成为一种被IT界广为认识和接受的事实和趋势, 一些开放源程序项目的成功, 证明它能够产生有质量的软件,有的甚至不亚于商业软件公司的产品,因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协作开发方法,现在不仅为软件产业界所接受,也广为企业IT部门认同. 


    当前的经济环境, 迫使许多企业压缩IT开支,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希望寻找新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开放源程序显然是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 它可以减少购买软件许可证的支出, 但实际运用时,并不意味着总开支一定会降低, 因为还要综合考虑诸如风险、递交时间、质量和技术和服务支持等诸多因素,这也是许多软件公司赶紧打出”支持质量”的旗号, 抗争开放源程序带来的竞争和压力,但这方面也不是一成不变,一些技术咨询公司看到机会,也开始步入提供开放源程序支持的行列,这些都为软件公司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他们必须向客户证明他们产品的价值和回报,改进他们与客户的关系,提供更高质量的支持服务. 


    开放源程序对企业的影响,也随着IT部门新雇员的增加而增大, 因为现在的许多年轻技术人员,在大学期间,待就深受开放源程序的熏陶,有的本身就是开放源程序的积极拥护者和主力人员,开放源程序常是他们学习新技术和新开发方法的场地,他们必然把这一习惯和影响延续到所在的企业中,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但开放源程序也面临存在一些问题, 如:


1.无法保障一个程序或项必然目能进行到底,参与者可能随时退出, 而无法加以控制; 


2.知识产权问题 在许多国家现在认可软件的专利,因此当开放源程序中存在牵涉知识产权的内容, 又可能涉及合法性问题,解决之一是把开放源程序仅仅作为一种解决方案的描述,而不是实际可执行代码,源程序的开放也帮助对违反知识产权部分的监控和检测,当开放源程序实际使用时,应根据不同国家对可能影响部分作出修正和取代. 


3.用户常难以知道相关的开放源程序项目是否存在以及当前的实际状态,开放源程序世界常缺乏足够的广告, 特别是在没有明确的后台支持公司时,虽然,现在国际存在一些信息资源分布点, 但常服务于专家而不是公众,另外及时更新也是问题,现在已开始出现新的增值服务和咨询业务,帮助客户定位. 


    对开放源程序,最有趣和关心的是它的商务模型,开方源程序主张对程序实行免费或最低成本, 它如何能支持一个产业的发展,维持企业的生计和赚钱? 因此什么是开放源程序的商务模型? 


    尽管对开放源程序公司的直接收入并不来自于它的开放源程序产品, 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其它稳定和可扩展的收入流. 开放源程序的商务模型依赖于把商业的价值从实际产品转向”产品光环”(Product Halo”, 以及它的辅助服务, 如系统集成, 支持, 导引培训和文档等. 基于产品光环的策略是根据企业已认识到在今天的现实世界软件的价值主要在于产品光环相关的增值服务, 而非产品本身和产品背后的专利知识产权.事实上, 在今天这样的一个快节奏、高客户化、动态变化的信息技术世界, 软件产品的价值几乎趋与零. 但并不认识到这一点, 就能保证开放源程序商务策略的成功, 开放源程序项目由于许多高热情和志愿开发者的参与, 常能在花费不大的情况下, 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 但它能否取得商业成功, 还需要正确的市场策略和措施, 开放源程序产品由于是免费的, 只要策略对头, 它很容易赢得大宗的市场份额, 特别在网络时代, 开放源程序模式具有长期战略的优点, 实际上今天在Web 领域, 几乎每一个涉及全球标准的产品, 都是从开放源程序模式着手. 在开放源程序世界, 也不乏成功的商务例子, 包括像: LINUX, Apache, and Netscape, Java, Perl, TCL, 和 Sendmail.


    在实施策略上, 不同公司也有不同, 有的比较偏向纯的开放源程序模式, 也有采用混合模式, 如在推出主开放源程序产品的同时, 借助一些收费的辅助产品增加收入源, 一些原先做专有产品的公司, 现在也根据市场需要, 在有选择的一些领域, 采用开放源程序策略. 


    从软件产业的角度, 开放源程序, 能帮助他们通过网络, 汇集数以千计的高智商, 为他们的开发计划服务, 同时也容易保持企业的小规模和灵活, 否则庞大的研发开支和设施投入, 都是他们原先无法支持得起的, 专有的软件开发模式,提高了企业进入市场的壁垒, 因为企业必须一切从头开发, 开发源程序则大大降低了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 因为他们有可能通过开放源程序, 利用已有的成果; 另外, 通过开放源程序建立的网络, 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市场需求信息, 建立更加面向市场驱动的开发和企业. 


    但是这一商务模式能否成功, 还有待在实践中证实, 事实上这几年开放源程序世界, 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如一度雄心勃勃的Linux公司, 并非像想象那样运转得好, 这几年也出现销售下降, 财务上发生困难等问题. 


    像前面所述, 许多Linux公司的商务模式, 主要依赖支持合同, 但从客户角度看, 常有许多担心, Linux的掌握要求一定的专业知识, 这会迫使客户方更重地依赖技术支持, 从供应方看, 如何招募和维持一支强的支持队伍, 也是问题, 因此曾有人悲观预言, 许多Linux公司难以维持长久, 甚至发出”开放源程序的商务模式会否终止?”的问题. 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不能寄希望于志愿者, 因为这不能确保, 另外志愿者也会对这样的工作感到厌倦, 而又无必然义务的约束, 因此最好要背靠一家有实力的公司, 开放源程序可能最有望的应用领域, 还在于网络世界和嵌入式系统, 另外依托一些IT巨头的支持, 像IBM, HP, DELL, SUN, Compaq等. 

    包括红帽公司在内, 它是最大的开放源程序公司之一, 也是一家上市公司, 但近两年的情况也是不妙, 2001年销售8100万美元, 但亏损8700万美元, 2002年更糟, 销售7900万, 亏损达1.48亿美元, 股票从上市时的每股150美元, 跌到只有6美元, 这与网络经济泡沫一样, 高速增长并不意味着赚钱, 但没有赢利, 最终将站不住脚跟, 它最终只能将1999年购进的嵌入式部门, 重新裁减掉. 


    但具体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 基于德国的Linux 公司SuSE, 就运作良好, 2000年销售2700万美元, 2001年达3800万美元, 2002年则可达4600万美元, 可见仍取决于市场策略和环境. 


    在开放源程序世界, 一个比较引起震动的例子, 是Eazel公司, 它为Linux开发一个图形界面 Nautilus, 曾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希望上市的新星公司, 初始提交的版本曾取得业界非常良好的反映, 其商业模式也是放在支持服务上, 但经过16个月的奋斗后, 终因得不到进一步的投资支持, 而在2001年5月宣布关门大吉, 这被看作是不利开放源程序商务模式的一个实例. 


    最近, 在拉丁美洲、欧洲和亚州一些国家, 包括地方政府, 掀起了一股浪潮, 以法规或决议形式, 推动开放源程序, 在南美洲以巴西、秘鲁和委内瑞拉为代表,欧洲则有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其目的出于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降低软件开支, 在欧洲每年政府用于软件的开支高达78亿美元, 巴西虽是一个不发达的小国, 每年政府软件开支也要2亿美元, 但更深层次的考虑, 还在于摆脱软件被迫”锁定”在一个国家或者公司(如微软), 人们把之称作为”软件自主”(‘Software Libre’) 运动, 再有一个关键问题是, 出自于安全的考虑, 甚至在美国本土的加州, 也有一些议员和律师, 发起和提议通过所谓的”数字软件安全法规”, 限制购买软程序不能公开的软件, 他们声称这样做的目的, 是为了降低软件成本和保障安全, 微软当然对此表示不快, 攻击开放源程序是”知识产权的破坏者”, “软件界的癌”, 声称”应鼓励客户有权在自由市场选择最好的产品”. 总的趋势是, 开放源程序将会更多地进入政府应用市场, 包括电子政务, 事实上, 像Apache 服务器软件, 已用于2115个政府Web站点, 占总数的36%, 以及669个军事站点, 占22%, Linux开放操作系统已广泛用在政府的超级计算机中, 在德国、法国和芬兰的一些政府应用中, 也已反映出这种趋势, 在美国, 开放源程序的政府应用则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因为美国规定, 政府应用软件必需取得美国安全局(NSA)和美国标准技术协会(NIST) 的 NIAP 检测授证, 而这一授证的费用较高, 许多开放源程序软件由于没有支撑企业负担这笔费用, 至今无开放软件通过 NIAP 授证, 形成了一个进入美国政府市场的障碍, 现在正在设法寻找其他解决途径, 因为政府在如何对待开放和专有软件上, 至少应表现出一个公平和中性的态度。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n0ui.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年度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发展报告

下一篇: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软件产业
  • 工信部:加快出台关键技术软件三年行动计划

    6月7日,在重庆举办的首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表示,“我们会尽快发布软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软件产业发展,加快出台关键技术软件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对工业软件关键技术软件的重点支持。”

  • 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日前,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若干政策》强调,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 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分析

    近期国内信息化投资呈现加速趋势,软件产业整体发展较为平稳,得益于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软件服务化进程将不断加快,推动了软件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

  • 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预期增长28%

    12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2012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工作报告中提及了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相关产业的预期增长目标。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