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中国数字城市论坛:建数字城市创新模式

中国数字城市论坛:建数字城市创新模式

发布时间:2006-05-18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数字城市

导  读:

建设数字城市 创新发展模式

    5月11日,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和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扬州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计算机报社承办,主题为“和谐发展共赢创新”的2006中国数字城市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高峰论坛”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举行,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江苏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桃林、建设部科技司赖明司长、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陈伟司长、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政务组刁石京副组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唐建先生、扬州市市长王燕文市长等政府领导,和业内专家、以及全国36个重点城市的信息化规划者济济一堂,聚焦数字城市建设的热点话题,探讨数字城市建设的创新发展思路。古城扬州充分展现了其迎接现代化,迎接信息社会的信心和成果,并详细介绍了扬州数字城市发展的规划,与全国数字城市的专家和同行做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数字城市内涵不断丰富

    8年前,美国前副总统戈尔首次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数字城市的研究与建设作为其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制高点的战略之一。目前,中国已有近40个城市提出了数字城市的建设规划。现在,数字城市已经涵盖了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经济、生活、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一个城市到底如何定位,如何才能最好地发挥城市的优势为百姓造福,是每个城市规划者的任务。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认为,加强城市规划,以信息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这才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根本。

    而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则强调数字城市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城市管理,推进城市信息化进程。像很多城市做的网格管理、应急联动等就是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体现。

    其实,数字城市建设、运营与城市的经济、生活、文化是紧密结合的,数字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体现在多个层面,在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剖析。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汪玉凯认为,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提供公共服务将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方式,电子政务将能够有效带动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由于数字城市建设为本地沉淀了大批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这些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应用,并提升本地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的改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IT产业发展与应用服务所常务副主任,首席研究员王建平博士认为,数字城市建设对本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硬件条件,成为现代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信息产业提供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原始驱动力之一;可以提升对要素的吸引和配置能力,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基于现代通信和网络等技术,构建技术创新和企业创业的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品牌,营造城市产业生态。

    数字内容产业作为一个极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领域,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数字内容产业不仅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产业,而且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的倍增作用的产业,其快速发展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CCID信息化研究中心陈宝国博士在本次论坛上指出,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扬州市常务副市长王荣平认为,数字城市建设与当地产业发展能够形成良性的互动发展关系。一方面,信息产业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全面的网络、产品和系统设备,是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数字城市为信息产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十年,扬州将加大对发展信息产业的组织力度,通过数字扬州建设为信息产业奠定三大基础:第一,软硬件环境基础,包括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第二,对本地信息产业市场和需求的双带动,为实施本地产业根植性和市场拓展战略奠定基础;第三,抓住以服务业转移为代表的全球第二次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承接以软件外包服务、数据外包服务、商业流程外包围代表的现代信息服务业转移,为推动扬州产业结构升级,实施精致产业奠定基础。

数字城市模式浮出水面

    内涵丰富的数字城市到底该怎么建设?不同的城市该如何扬长避短,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效?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字城市建设,各个根据城市类型和着重点,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形成不同的模式。

    有的城市强调生活服务,他们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开发了应用信息数据资源,建立了良好的资源共享分发与应用机制。美国很多城市就是这一模式的代表。

    有的城市注重规划管理,他们充分利用城市空间信息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城市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降低城市管理的成本,比如武汉。

    还有的大型城市面对交通问题提出了智能交通导航型数字城市建设的方式,以北京为代表的交通密集型城市充分利用GPS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GIS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建立城市的智能交通导航系统,通过对城市交通行为的个体引导,辅助城市的交通管理。

    一些有旅游特色的城市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色,数字城市建设形成了虚拟城市导游模式。以大连为例,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城市的虚拟旅游系统,远程再现城市风光、模拟旅游者在城市的生活以及旅游者之间场景式的虚拟社会交往等,吸引旅游者。。

    这四种类型并不是严格区分的,一个城市的数字化建设是立体、全面的,不会仅仅做某一方面的工作。以北京为例,智能交通当然是城市建设的重点,但以社区和生活服务为本的“东城模式”也是数字北京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类型仅仅是目前各城市进行数字化建设可以考虑的切入点,而模式的概念和话题也会有大量的交叉和重复现象。

    扬州市在深入了解众多数字城市的特色后明确,创新公共服务将成为今后数字城市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扬州市信息办主任唐正元强调,数字城市建设要在实现城市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强调政府、公共服务企业和公众的良性互动,从而创建和谐、有序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新局面。

    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在致辞中对数字城市做了精辟的总结,他强调数字城市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数字城市建设,不仅创新了政府公众服务流程和模式,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快捷,电子商务、数字教育、远程医疗、数字社保等都在逐步影响着百姓的生活,百姓生活将逐步从对物质的依赖转向对信息和网络的依赖,可以说,现代生活离不开数字城市。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n62s.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日富士通天推出新款导航仪

下一篇:新型车距控制辅助系统可有效控制车辆间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数字城市
  • 中达电通助力山西怀仁数字化城市管理大屏幕系统工程建设

    在当前全球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数字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各国的重要战略。所谓的数字城市一般指在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范畴中,能够有效获取、分类存储、自动处理和智能识别海量数据的、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度智能化的、既能虚拟现实又可直接参与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一项综合工程。

  • 当城市拥有“智慧”

    未来的城市将借助互联网、传感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人与技术”的紧密融合,这是城市信息化的一个崭新阶段,是我们迈向“信息社会”的远景目标。

  • 2013年“数字沈阳”有望建成

    12月19日,记者从市委全会上获悉,沈阳市有关部门目前正在酝酿“数字城市”建设。

  • 城市通卡引领数字城市发展方向

    以“城市通卡引领数字城市发展方向”为主题的“第九届全国城市公用事业IC卡应用和技术发展研讨会暨2010城市通卡发展年会”将于10月19日在春城昆明隆重召开。   自2002年首届城市通卡发展年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以来,经过历届年会的经验积淀及创新改进,城市通卡发展年会逐渐成为全国城市一卡通领域的具有权威、专业、务实、

  • 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网上预约看病、缴费不出社区、市政一卡通、政务信息一网通、行政审批一门通……一系列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正悄然改变着城市生活。目前,我国以“数字城市”为代表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享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数字城市”已经成为政府管理创新、高效透明行政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经

  • 同方数字城市成功签约北京新华社新闻大厦维修改造智能化项目

        新华社大厦改造 实现“高效智能”        近日,同方数字城市成功签约北京新华社新闻大厦维修改造智能化项目。这是同方继成功承接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智能化工程后,在中国传媒建筑中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该工程主要是对于新华

  • The House开启我国智能建筑先河 助构建数字城市

    科技引领现代生活   智能建筑是现在建筑系和现代控制技术的产物,具有十分明显信息社会的进步,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必然需求,近十年来通过大量的应用,经过实践的检验,逐步形成了物具有我国特色建筑智能化产业。基本满足各类建筑的需求,实现了现代化,为我国智能建筑发展添了新的智能化项目,不仅提升建筑的

  • 信息化战略“数字城市”离百姓生活不远

    “以人为本、惠及全民,创造广大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这是近日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确立的未来15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的战略方针之一。5月11日,“2006中国数字城市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高峰论坛”在江苏扬州举行,来自政府、行业、研究机构等各方人士,共同围绕“数字城市建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