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2009将全面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2009将全面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09-01-12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钢材

导  读: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不仅为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提供了大量长材,还为机械、造船、汽车等制造业提供了大量板材,且板材所占从比例逐年提高。由于市场供需不平衡和政府的宏观导向,长材一度受到冷落,而板材则受到追捧。然而,由于缺乏协调,在产品结构的调整过程当中,随着热轧板、冷轧板等所谓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的快速膨胀,其生产能力已超出市场需求。由于经济形势发生逆转,未来一段时间内,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可能会向长材方面发展,板管带比有可能出现阶段性下降。

    板材由供应不足迅速转变为供大于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市场对板材存在较大的需求是促使板材生产能力迅速的主要原因。从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工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对包括钢铁在内的各种工业原材料需求旺盛,而当时钢铁企业建立的生产线以长材为主,因而对中厚板、热轧薄板及后序深加工产品明显供不应求,其价格也远远高于普通长材产品,使得生产这些品种的企业获得丰厚利润。尽管如此,我国每年仍然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板材产品,其价格远远高于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价格。由于生产这些板材产品存在相当大的利润空间,再加上热轧板材生产线有明显的规模效益,钢铁企业自然会将产品结构向板材方向调整。近年来我国钢铁产能在高速扩张的情况下,大量企业以增产制造业用钢为扩张目的,新上了大量板材项目。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建筑钢材的产能增长则缓慢得多,且投资方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对大型钢铁企业而言,近年来长材产能不仅没有扩张,而且还在收缩。有些大型钢厂虽然新上了很多棒线材项目,但产品仍主要以生产制造业用钢为主。

    另一方面,政府的导向也对板管比快速提高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着眼于工业化的发展目标,并提高我国钢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政府也在政策制定上对此加以引导并施加影响,对板材产能的扩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2005年出台的钢铁产业政策(以及后来数次补充的条例),新建高炉必须达到1000m3以上,转炉必须达到120吨以上。并要求300m3的高炉和50吨的转炉必须在2010年之前淘汰。然而高炉和转炉容积增加之后,与原有的连铸机、轧机不能匹配,不适合生产线材、钢筋、中小型材、棒材、中宽带钢、无缝钢管等众多品种,只能相应地由生产长材向生产板材上调整。

    实际上,从长期来看,板材比例的提高是无可厚非的,也是经济发展的必须趋势,但由于钢铁行业过度分散,众多企业的一致行动就构成了“合成谬误”,致使板材的产能发展过快,超出经济发展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国热轧板卷能力已达到2亿多吨,中厚板生产能力达到8000多万吨,产能已经过剩,市场压力很大。板材的增长过于提前和迅速,以至只得过分依赖出口。2008年1-10月我国累计出口长材(棒线材和型材合计)1544.0万吨,占钢材出口总量的比重为29.1%,同比下降6.7个百分点;而出口板管带材3459.3万吨,占出口总量的65.2%,同比上升了6.1百分点。

    然而,经济危机的出现对出口和下游需求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使这一矛盾显露出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消费快速下滑,中国的工业品出口率先受到冲击,汽车、家电、家具、五金等产品出口下降,而在国内消费上,家电、汽车等产品也低靡不振,严重拖累了板材产品的销售。但在建筑钢材方面,尽管受房地产投资下滑影响,建材价格也不可避免的下跌,但是,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加大了力度。

    因此,在当前经济调整过程中,建筑钢材相对于板卷似乎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面对当前板材产能明显过剩和板材与长材产品价格倒挂的状况,钢铁企业开始意识到,任何产品,只要不是适销对路的,再高端也没有价值,因而不再单纯地追求板管比,并重新确定高附加值和高端产品的定义。在这种情况下,近期一些原本只生产高端产品的大型钢厂也加入到建材生产领域,希望通过这样的生产转换以避免板卷产品亏损和利润很少的局面。可以预计,未来板材的投资将会减少,板材的产能发挥也会受到限制,长材的投资将会增多,产能利用率相应增大。不过,一些技术含量确实较高的产品,如汽车用钢、电工钢、专用石油管等,将是那些重点企业努力研究和开拓的领域。

    从长远来看,板管带比例提高是大势所趋,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当前阶段,钢铁企业已意识到不能盲目扩大产能,也不能盲目追求板带比,而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改善品种结构,以获得可观的利润。但现有的结构调整和未来的投资均必须建立在充分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否则有可能出现与上次同样的尴尬局面。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opp3.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中钢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719亿

下一篇:美国第一能源集团风能装备制造基地沈阳投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钢材
  • 特殊用钢是船舶制造产业链后期发展重点

    钢材、铝材和船用配套产品等是船舶生产中重要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任何变动都会影响到船舶的生产质量、成本等。了解钢材、铝材产量、价格走势将对船舶制造行业成本的控制有所帮助,同时了解船用配套产品的技术研发,有利于船舶新产品的开发。

  • 下游需求减少 6月钢企盈利空间料收窄

    据了解,5月钢材价格强势反弹,各品种盈利空间均有所放大,部分钢企螺纹钢吨钢盈利超过1000元,利润丰厚。分析师王国清认为,尽管存在原料成本下降以及清理“地条钢”大限临近等因素,但随着6月份高温多雨天气和汛期到来,以及麦收等因素影响,钢铁下游需求将有所转淡,钢企盈利空间将收窄。

  • 2016年5月钢材社会库存情况分析

    2016年5月,5大品种钢材库存环比各有升降,其中板材库存全部上升,长材品种库存下降。热轧卷板库存环比上升0.56%,冷轧卷板库存环比上升7.36%,中厚板库存环比上升3.46%,线材库存环比下降8.36%,螺纹钢库存环比下降7.15%。

  • 广汽基地迅猛发展 拉动汽车部件需求

    广汽基地初步集聚了包括鞍钢高强热镀锌汽车钢板、广汽荻原模具冲压、宝商钢材加工等21家、总投资超40亿元的优质关联零部件供应商,已投入生产的4家企业“十二五”期间累计总产值43.1亿,税收2.91亿。

  • 2013钢铁行业能否走出低迷格局?

    2012年,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是极度艰难的一年。2013年如期而至,业界普遍认为宏观经济环境要好于2012年,钢铁行业能否就此走出低迷格局?

  • 2012年钢市也“泰囧”遭遇白菜价

    2013年钢材需求将重现往年的季节性特征。在维持2013年钢价波动重心上移、偏强震荡的整体判断下,不排除因季节性供不应求而导致短期钢价走高。

  • 印度将执行钢材BIS认证 中国出口影响不大

    印度政府发布钢材及钢材产品(质量控制)二号文件(2012),宣布从今年9月12日开始执行。该文件提及需要认证的钢材包括压力容器板、

  • 2010年钢材社会库存监测工作座谈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于2010年4月28日在湖北省咸宁市召开了2010年钢材社会库存监测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主任陈先文、副主任陈芳及市场处有关人员,宝钢、河钢、南钢、攀钢、太钢、马钢、天钢、邯钢、韶钢、昆钢等10家钢铁生产企业及2家钢铁信息网站代表。会议由陈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