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与上下游产业的议价能力均较弱。2008年煤电油运等价格高位运行,直接增加了建材行业的成本压力;而2009年房地产市场的回落,有可能影响建材产品的需求,对建材行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009年建材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009年建材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多。其中,上游产品原燃料价格稳中有降,将一定程度减轻行业的成本压力,同时也将遏制建材产品价格上涨;中游产业的变动包括国家的降息政策及油价回落引发的运输成本下降,预期也将降低建材行业的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缓解建材行业运营压力;但下游产业中,只有基建和新农村建设有望维持增长,提升建材产品需求,而房地产及其他行业的疲软则可能减少建材产品需求。不同建材产品受下游市场的影响不同,预计水泥、玻璃等建材子行业将明显分化。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2009年建材行业的成本费用压力可能有所减缓,但下游市场的需求增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建材行业的景气度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回落。因成本下降及需求增长放缓,预计2009年建材产品价格可能较2008年有所回落。
预计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促进内需的产业政策,将明显改善建材行业的景气程度。由于该政策实施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其对建材景气度的提升可能2009年下半年才可显现。预计水泥、玻璃等建材子行业的景气度将有所分化。
根据中国建材联合会提供的信息:08年下半年建材工业已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08年1-10月,建材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1.5%,增速回落了7个百分点。在建材工业主要行业中,除了建筑用石和非金属矿采选业的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加快,其他主要子行业的增长速度均较上年同期回落,其中水泥、水泥制品、建筑卫生陶瓷、建筑技术玻璃等子行业的下降幅度较大。
2008年下半年起,非金属建材行业的景气指数已出现回落。这主要与房地产行业的景气下滑有关。
产业政策及其他因素对建材行业的影响
1、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是建材行业运行的主旋律
2003年以来,国家针对建材行业先后出台了多项调控政策,旨在通过调控促使企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努力开发新品种,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力争把建材工业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大企业集团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仍将是2009年建材行业发展的两个主旋律。在消费结构升级及国家节能环保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社会对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将提高,绿色、环保、多功能建材产品的需求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预计相关产业政策的继续实施,将提升建材行业集中度,促进优势企业的快速成长,符合节能环保趋势的优势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措施将改善建材行业的景气程度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家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08年11月10日,国家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其中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等,均与建材行业密切相关,必将增加对水泥、玻璃等大宗建材产品及非金属建材制品的需求,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也将促进节能减排工程的建设,增加对节能建材产品及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PCCP)等输水管道产品的需求。在建材行业预期未来需求疲弱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必将引发建材需求的增长,改善建材行业的景气状况。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此外,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举措也将减轻建材企业的负担、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建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降息将对建材行业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
为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先后数次降息,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由于建材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于50%。降息1.08个百分点,将直接减少建材公司的利息支出,而财务费用的减少将一定程度增加公司的净利润。
若假定建材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与2008年第三季末相同,全年估算,则本次降息将增加建材板块净利润5%左右。不同公司的受益程度不同,中国玻璃、华新水泥和天山股份的每股收益分别增加0.153元和0.102元、0.095元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降息对房地产行业产生的利好影响更大些,将改善市场对房地产业下滑程度的预期。由于房地产需求占水泥需求的1/4左右,房地产预期的改善将一定程度改善水泥市场的供需情况,也将对水泥产业产生间接的利好效应。
建材行业供给与需求分析
1、水泥行业: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将使水泥行业明显受益
有关信息显示:2008年底我国将新增水泥产能1.9亿吨左右,2009年底可能新增水泥产能2.3亿吨左右(这部分产能多在2009年下半年以后投产。当然,因经济下滑和企业资金紧张,可能会有相当部分的产能计划推迟投产)。根据落后产能淘汰计划,2008年、2009年我国将每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000万吨左右。据此估算,2008年底、2009年底的实际新增水泥产能分别为1.3亿吨和1.7亿吨。
在水泥需求构成中,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业及房地产开发所占比例分别为40%、35%、25%左右。在国家加大投资的政策背景下,预计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对水泥的需求都将保持增长,但房地产业的低迷将导致水泥需求的减少。根据国海证券研究所的测算,预计2009年房地产业的下滑幅度在0-20%。假定2008年水泥产量可能为14亿吨左右,其中25%即3.5亿吨可能来自于房地产需求。若按2009年房地产业下滑20%估算,则水泥的需求将减少0.7亿吨。
由于水泥进出口量较低,占当年水泥产量的比重不足2%。简单起见,我们以当年的水泥产量代替当年的表观需求量。以2008年的估算水泥产量14亿吨代替2008年的水泥表观需求量。
一般水泥新增产能的建设周期为12-14个月。虽然2008年水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但投资增速已呈现逐月下滑态势。由于2009年新增产能多在下半年以后完成,我们假定当年新增产能仅有1/4左右(6000万吨)在2009年中期完成,即新增产能中有3000万吨可能在当年发挥回来。我们假定2009年有一半的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在上半年实施,则也为3000万吨左右,这与2009年上半年新增产能在下半年释放出来的水泥产量基本相同。因此,简单起见,可暂时不考虑2009年新增产能对2009年当年水泥产量的影响。
我们从以下三个角度估算2009年的水泥市场供需情况。
估算方法一: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估算未来水泥的需求情况2008年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7%。若按24.7%的增速估算,2008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71243亿元。假定2009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5%,则2009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96929亿元。
考虑到2009年基建投资规模加大,假定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消耗的水泥量与2008年持平,均为0.82吨,则2009年对应的水泥需求为16.15亿吨,较2008年水泥需求增长了2.15亿吨;若按每万元投资消耗水泥0.75吨估算,则2009年对应的水泥需求为14.77亿吨,较2008年水泥需求仅增长0.4亿吨;若按每万元投资消耗水泥0.7吨估算,则2009年对应的水泥需求为13.79亿吨,较2008年水泥产量减少0.57亿吨。
若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5%,每万元投资消耗的水泥系数不同,则水泥市场的供应情况也差异较大,但最好的情形也仅为短缺0.5亿吨。可见,水泥行业并不会出现严重的供应短缺情况。笔者认为,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应略过剩的可能性较大。
估算方法二: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水泥需求增速的数量模型来估算水泥需求的增长情况
基于前述原因,我们仍以当年水泥产量代替当年的表观需求量。我们选取1986年-2007年间的全国水泥需求量增速与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增速的数据为样本空间构建模型,发现全国水泥需求量同比增速与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同比增速间的相关性高达0.8156。
假定2008年全社会总投资额为171243亿元,同比增长24.7%;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96929亿元,同比增长15%;基于模型,我们预测:2008年水泥需求量有90%的概率是落在144927万吨到162374万吨之间,2009年水泥需求量有90%的概率是落在144266万吨到162939万吨之间。
该结果与我们在估算方法一中的数据分析相符,但据此分析,2009年水泥需求量13.79亿吨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说2009年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不可能出现。
估算方法三:从新增投资角度来估算水泥需求的增长情况根据国家有关计划,2009年将完成铁路投资6000亿元,比2008年增加3000亿元;2009年全国灾后重建资金为4000亿元,笔者也将其视同为2009年的投资增量部分。这两部分的新增资金将直接增加水泥需求。
有关数据显示:每万元铁路投资和灾后重建投资可能消耗水泥2吨左右。据此估算,则2009年新增铁路投资将增加水泥需求0.6亿吨,灾后重建将增加水泥需求0.8亿吨左右。
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为7800亿元(交通运输部管辖范畴内),其中,公路方面的投资为6500亿元,占83%。预计至08年底,全国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8000亿元左右。在拉动内需措施的推动下,力争明后两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均达到1万亿元水平。假定09年新增的2000亿投资中,有80%是高速公路方面的投资。按每公里高速公路造价3500万元、每公里高速公路消耗水泥9000吨估算,则新增水泥需求4000万吨左右。
在前述假定前提下,2009年水泥市场有望保持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应略过剩的可能。当然,由于前述估算有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异,该结果仅供参考。
综合分析,笔者认为2009年水泥市场有望出现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应略过剩的局面。具体情况还需看国家基建工程的开工进度、落后产能的淘汰进度及房地产行业的回落幅度。由于全国发展不均衡,预计局部地区的短缺及局部地区的过剩将同时存在。
值得关注的是:若计划投资均落实,2009年底全国可能实际新增水泥产能1.7亿吨,将对2010年的水泥市场产生一定的压力。
2、玻璃行业:新增产能增长过快将制约玻璃行业景气的回升
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玻璃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装饰装修、电子信息和其他新兴工业中,其中建筑玻璃占平板玻璃的70%以上。
全球经济的下滑,导致玻璃的下游产业需求严重不足;尤其是房地产是玻璃的主要下游行业,其低迷又导致家居、家具及家电等产业对玻璃需求的减少。而本次4万亿投资对房地产业的景气提升并无明显作用,且我国新增玻璃产能的过快增长,也加剧了玻璃行业的景气下滑。目前浮法玻璃产能严重过剩,供求矛盾尤为突出,多数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了困难。有关信息显示:自2003年开始,我国平板玻璃的产能出现快速增长;其中2004年至2006年间,全国平板玻璃行业增加了1.93亿重量箱的产量。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178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平板玻璃总产量达5.32亿重量箱;而2008年上半年全国新增8条线,新增产能3158万重量箱,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至此,全国共有186条浮法玻璃生产线,而在建的23条生产线将新增玻璃产能5800多万重量箱;此外,还有19条拟建玻璃生产线。这导致玻璃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企业利润率明显下降。产能过度增长,有可能将使玻璃行业再次陷入价格提升--产能扩大--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产量缩小--价格提升的怪圈。
当然,国家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也将直接增加对玻璃产品的需求,一定程度可缓解玻璃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我们认为,玻璃行业的供应过剩局面依然会继续,4万亿投资规模对浮法玻璃行业的景气影响有限。需要说明的是,安居工程及机场等大型设施的兴建,将增加对LOW-E等节能玻璃的需求,由于节能玻璃市场的过剩情况明显好于浮法玻璃市场,政策的拉动效应可能会有一定体现。
行业风险因素分析
1、房地产行业的下滑幅度将直接影响建材产品的需求
业内对2009年房地产行业的下滑,已多数达成共识,但对于下滑的幅度,则分歧较大:乐观者认为2009年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速不会明显下滑,少数乐观者甚至认为2009年房地产投资可能出现小幅增长,幅度可能在10%之内;悲观者则认为2009年房地产投资的下滑幅度在50%以上。考虑到国家加快保障型住房建设等因素,笔者倾向认为2009年的房地产开工面积或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可能会有所下滑,下滑幅度可能在0-20%之间。
由于房地产市场占水泥产品需求的1/4,占玻璃产品需求的2/3以上,因此,房地产行业的下滑幅度,将直接影响建材产品需求的情况。房地产行业的回落,对2009年甚至2010年的建材行业发展,将产生不确定性影响。
2、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各项措施的落实力度和执行进度,将直接影响建材产品的需求及售价,从而影响建材行业的经济效益。
3、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境况下,2009年我国其他社会投资能否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也将对建材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影响。
4、全球经济放缓将导致建材产品的出口需求增长受阻,也将一定程度影响建材行业的发展。
5、新增产能的过快增长将对建材行业运行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影响。
建材行业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但代表性不是很强从以下图表22--图表25可发现:建材板块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建材工业的相关绩效评价指标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见,建材上市公司的变化一定程度反映了建材行业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的行业代表性,但代表性并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