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行业内很多标准不完善,智能建筑施工规范、系统集成规范、楼宇自控工程规范……都没有问世,有人说行业进入一个群雄混战、无序发展的时期。
可喜的是,北京联合大学智能建筑专业带头人范同顺从2007年开始,带领着众多业内专家奋战在《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编写一线。时至今日,这部施工标准经过多次修改,即将隆重登场。那么,这部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记者为此走访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主要编写者、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范同顺。
施工标准出台时间最晚
中国建设报:目前,我国出台了哪些与智能建筑工程相关的行业标准?
范同顺:世界上最早的智能建筑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大规模开展智能楼宇建设。国家在2000年、2003年相继出台了智能建筑设计、验收规范。时隔6年,国家根据智能化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对原有的设计规范实施“大手术”,修改了很多内容。2007年底,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牵头,行业专家向原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申报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项目。至此,智能建筑施工规范的制定工作才开始迈入正常轨道。
中国建设报:在智能化工程中,设计、验收规范在5年前都悉数出台,为什么施工规范近两年才被人提起?
范同顺:智能建筑中的很多系统都是需要经过时间检验的。有的企业推出新技术之后,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合、不断完善。因此,施工技术一直处于变化中。例如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技术人员应在哪些场所使用屏蔽系统?它能否代替非屏蔽系统,成为综合布线系统中发展的新方向?这些问题在业内还存在很大分歧。因此,在技术不成熟的时候,有关部门过早颁布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规范,势必会对技术人员造成误导,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在没有行业施工标准时,很多工程企业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企业施工标准,规范本公司员工的行为,保持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业内很多工程企业的实力悬殊,有些经验丰富的企业,对技术人员要求很严格,企业标准也处于较高水平;还有一部分企业,本身技术实力不强,又没有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系统带病运行的现象比比皆是,还有不少的系统长期处于瘫痪状态,与工程商之前宣扬的高效、节能、减少人力等效果形成天壤之别。智能建筑施工标准的缺失导致整个行业的工程质量始终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这个问题引起了行业协会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因此,在2007年开展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的制定工作。
内容全面亮点频现
中国建设报:施工规范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亮点?
范同顺:施工规范原计划编写12章,但是专家们认为它们不能将建筑中常见的系统涵盖进来,后来对标准内容进行扩充,变成了现在的17章。这本书对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信息设施、安防等多个子系统的安装情况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本书主要有两大亮点,首先,这是业内首次对系统集成、设备管理进行技术性规范。在此之前,这两个领域的技术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与之相关的智能化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标准都没有出台。编写者在制定施工标准时,没有任何参考内容,只能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一套具有普遍性,能在全国各地通用的标准。这两章的编写工作任务相当大,专家组不久前对整个施工规范进行了评审,7天的时间审查了10多个章节,仅系统集成、设备管理这两章就占用了专家们1/4的时间,其复杂程度可见一斑。其次,这本施工规范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与智能建筑设计、验收标准实现“无缝对接”。专家们在编写过程中,参照了设计、验收标准中的很多内容,形成了一套很完善的工程标准,技术人员只要按照设计标准提出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在施工标准中一定能找到对应的施工要求,验收人员也能依据施工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智能建筑中的设计、施工、验收标准是配套使用的。
中国建设报:智能建筑中很多子系统也有独立的工程标准,如果施工标准中的内容同子系统里规定的内容相冲突,技术人员应该依据哪个标准?
范同顺:除了系统集成和楼宇自控设备之外,剩下的综合布线、防雷接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工程规范。特别是综合布线系统,前年,综合布线的修改标准中对屏蔽双绞线进行了分类、对工程性能测试提出了明确的定量指标,这些内容具有超前性,有些已经走在我国综合布线技术发展的前列,与国际标准接轨。因此,专家们在编写过程中,为了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采取与原国标一致的原则,尽量让技术人员参照已有的国家标准,比如在“线缆环节”中,施工规范中就明确表示:“线缆间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第5.1.1条的规定”。
另外,编写者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也会根据现在形势的变化,适当地补充一些内容,比如在编写“准备材料时的注意事项”时,编写者注明“材料设备准备除应符合《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第3.2节、第3.3.4条、第3.3.5条的规定”之外,施工技术人员还必须密切关注材料、设备的质检报告、安装说明;填写产品进场检验记录,封存相关线缆、器件样品……增加的这些内容,使两个标准一脉相承,也体现了编写者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
循序渐进标准将逐步完善
中国建设报:目前行业标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你觉得我们还需要多久才能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范同顺:智能建筑采用的技术几乎都是近些年才出现的,它的科技含量比较高、成熟度不够,业界对某些技术的使用情况存在分歧。因此,除了智能建筑施工领域,系统集成、楼宇自控领域的标准也是一片空白,技术人员在进行工程建设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影响工程的质量。
不过,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和相关建设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标准缺失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开始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据我所知,现在除了智能建筑施工规范正在制定之外,机电设备管理系统的申报工作也已经被行业协会提上议程。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健全的过程,这是新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现在让所有的标准一步到位,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标准,这是不切实际的。我相信,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进步,行业标准将会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