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不锈钢产业现状、机遇和挑战

不锈钢产业现状、机遇和挑战

发布时间:2009-07-22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不锈钢 机遇 挑战

导  读:

  在近期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不锈钢耐蚀合金原料市场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不锈钢产业链高峰论坛上,中国特钢协会不锈钢分会常务会长李成发表主题演讲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不锈钢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数量从小到大、装备从落后到先进、品种从缺少到多样,产品质量也从低档水平逐步提升,彻底改变了大量依靠进口的局面,自给率达到80%。

  我国不锈钢产能增至1200万t以上,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产量增至700万t左右,2008年占全球不锈钢产量的26%以上,自2006年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一。近10年来,国内建成的不锈钢炼钢、铸坯、板材轧制,以及部分窄带、管、棒线材产能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占国内不锈钢总产能的70%。

  产品结构趋于合理,板材比达到85%;5大钢类的基本钢号均可按标准供货;板、带、管、型、棒线丝、锻件等产品及其通用规格和各种表面基本齐全;部分特殊要求的产品牌号、形状及规格等也能满足用户需求。304、316、430、409等常用产品在化学成分、表面、尺寸精度、机械加工性能等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实现了出口。

  中国不锈钢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相较世界先进水平和满足一些高端领域需求,仍存在不足,并且随着我国不锈钢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也相继暴露和产生。

  我国不锈钢年表观消费量约600万t,而不锈钢产能已经达到1200万t,特别是在当前不锈钢外部需求萎缩的形势下,产能过剩愈加明显;我国工业需要的部分不锈钢、耐蚀合金及其配套产品仍依赖进口,有些产品国内虽然能够试制生产,但性能质量还不够稳定,配套不全,缺乏试验和应用数据累积,不锈钢企业在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方面还需要继续提高;为了赢得价格竞争优势,一些厂家随意降低不锈钢镍铬含量,生产不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产品,破坏了不锈钢基本性能,市场销售也频频发生不讲诚信、以次充好等欺骗用户的行为。

  当前,如何尽快调整,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成为不锈钢行业和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中国不锈钢产业面临的机遇

  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调整振兴重大产业的政策环境下,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来自各领域的需求将给不锈钢产业带来拓展市场的机遇。

  家电、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有利于扩大不锈钢在农村、城市家庭生活中的终端消费。从长远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将使用更多的不锈钢制品、家电甚至家用汽车;城市和沿海等富裕地区人群的消费也将逐步升级换代,使用更加高档的、新型不锈钢生活用品。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油气等资源勘探、开采及储运,水、电、气生产、供应,石化、化工、造纸、食品、医药等制造业及环保、航天、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用装备对不锈钢及耐蚀合金板、管、棒线材及铸锻件、管件等产品的需求仍将长期持续增长。特别是根据我国有关的能源电力、石化及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和调整振兴规划,海洋石油工程装备、高效清洁发电设备(超超临界火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冶金成套设备、石化装备(炼油、乙烯、PTA、化肥、煤化工等)、轻工设备(食品机械、包装及安全检测设备、制浆造纸机械等)、纺织机械(染整设备等)、环保设备(烟气脱硫、污水处理等)、国防军工装备、交通运输设备(LPG、LNG、化学品运输船、集装箱及公路油气罐车、轨道列车)等国产自主化将进一步提高,都给不锈钢等钢铁材料的应用带来了重要机遇。

  同时,国家继续在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加快投资与建设,城镇化的步伐也在继续向前推进,部分建筑设施在装饰、固定、结构、管道等部件给不锈钢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空间。

中国不锈钢产业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人均消费不锈钢5kg,如果要达到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人均实际消费6~7kg的水平,可能还需要20年时间。要理性控制产能投资,避免在当前产能明显过剩的情况下,继续盲目重复建设,一些投资计划有必要重新审视。

  一方面不锈钢作为一种耐用材料,其消耗、更新速度慢,要经过一定的寿命周期。另一方面,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将造成不锈钢需求的起伏,如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国内不锈钢表观消费量较2007年下降超过30万t,降幅达5%以上;外部需求下降也导致不锈钢出口大幅下挫,2008年下降近18.9%,2009年前4个月出口同比更是下降近58%。此外,近年来不锈钢制品等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向印度、越南等地区转移,且今后仍有可能继续。

  面对高性能高质量不锈钢及耐蚀合金需求增长,要尽快在相关工艺装备、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部分较为分散、落后的产能,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要做好市场定位,通过淘汰落后、联合重组等手段,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中国不锈钢市场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竞争更加激烈,竞争应该是有序的,不应该违背市场规律。在遵循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同时,也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甚至高于国家标准开发、生产合适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满足下游制造业和用户对低价格和高质量的双重期待。在市场竞争中,一定要讲信誉、守规则,要遵循市场规律有序竞争,才能使不锈钢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实现与下游行业的双赢和自身产业的持久健康发展。

  要促进不锈钢的科学合理选用,需要不锈钢行业组织和企业利用各种媒体、教育系统等更大范围、更加科学地宣传普及不锈钢知识,这是一项需要深入持久开展的基础性工作。

  镍铬金属稀缺问题不仅在中国存在,在世界范围内同样存在,如果处理不当,势必成为制约不锈钢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国是镍铬资源消费大国,在调节掌控国际镍铬市场和资源方面,要加强研究,认真总结近两年原料市场价格变化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经验教训,主动与上游企业共同稳定原料市场,实现双赢。

  当前中国不锈钢产业迎来了一次重要的调整机遇,针对问题和不足,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用好国家有关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政策,适应市场,切实解决问题,弥补不足。今后的调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满足内需为主的原则,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市场,实现不锈钢产业的持久健康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ovo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现代电弧炉炼钢的发展与节能

下一篇:LED产业发展掀起新高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不锈钢 机遇 挑战
  • GN305-不锈钢可调节手柄

    GN305-不锈钢可调节手柄,精铸不锈钢 AISI CF-8 抛光 (Ra < 0.8 µm) PL

  • 多元素分析仪检测钢件及不锈钢五大元素的优势

    2017年2月份,安徽某精密铸造公司从南京麒麟科学仪器集团引进了一套多元素分析仪,该公司主营钢件及不锈钢,

  • 不锈钢化学成分检测及特点应用有哪些?

    不锈钢里的主要化学成分要求,用不锈钢成分检测仪来检测304不锈钢里的各种成分,达到不锈钢成品品质国家要求,来广泛应用到各行业中。

  • 水泥转行不锈钢 河北“污染大户”转型效果初显

    5月12日,在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的远程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在加工不锈钢产品。该企业前身是一家水泥生产企业,2014年水泥厂拆除后转型发展不锈钢制品。目前,企业每年可加工不锈钢产品7万多吨,吸纳了100多名原水泥企业的员工。

  • Beckhoff 针对包装行业推出不锈钢控制面板和“防水型”电机

      [2010年8月12日,德国] 2010 年 9 月 28-30 日,国际印刷机包装展 FachPack 在德国纽伦堡成功举行,继去年成功参加此展会之后,Beckhoff 再次携其针对单个包装机械和整条包装生产线监控推出的基于 PC 和 EtherCAT 的控制解决方案参加了此次盛会。随着人们对包装卫生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之后,Beckh

  • 宝钢股份完成首个冷轧不锈钢出口合同

      3月7日,在宝钢股份不锈钢事业部和宝美公司的紧密协同下,投产不久的宝钢不锈钢冷轧工程20辊轧机生产出的逾120吨304不锈钢顺利发往美国,这是宝钢股份不锈钢冷轧工程投产后完成的首个冷轧产品出口合同。   宝钢股份不锈钢事业部成立后,进一步加强了与宝钢海外公司、宝钢国际等业务单元的合作,建立了面向海外用户

  • 宝钢否认将收购欧洲钢企 或赴欧寻求不锈钢技术

      宝钢与沙钢合作的传闻被证实还不到一天,昨日市场又传闻,宝钢将斥资收购欧洲两家不锈钢生产商。早报记者昨日致电宝钢集团求证,该公司公关部负责人张伟称,这一消息不实。   但有行业人士认为,由于宝钢是上市公司,因此在尚未决定收购前可以不批露相关收购信息。   另外,据一位接近宝钢集团人士向早报记者透

  • 宝钢或收购一欧洲不锈钢企

      与国内钢企加速合纵连横的同时,宝钢还在海外加快了投资合作步伐。   2月24日,记者从可靠消息渠道获悉,中国钢铁巨头宝钢集团已经对两家知名欧洲不锈钢生产商——西班牙阿赛里诺克斯公司、芬兰奥托昆普集团,进行了初步调研,并为与其中任意一家的合作或收购,准备了50亿至100亿欧元的预算。   近年来着力进行

  • 在广州国产plc属于什么现状呢

    如PLC产品,简单地说,经济越发达,对PLC的需求越大。广州是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对PLC的需求量非常大,这给很多国产plc厂家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

  • 精益理想:“割据”间寻找智能家居的机遇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家电行业,打造智能家居成为各大家电品牌的研发方向。目前,仅有少数企业能够实现部分家电之间的互联互通,但碍于品牌间的差异与竞争,家电企业各自为营,却也为市场提供了新机遇,一系列解决方案以智能产品的形态出现,衔接各类家电,让普通家电产品秒变“智能”。

  • 工业4.0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工业4.0来了,有人预计,它能10年内淘汰所有传统产业,将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革命。那么,这一轮浪潮会给中国制造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中国制造业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 2016年装备制造业须把握六个机遇

    2016年装备制造业应重点把握以下六个方面的机遇和运行特征。一是电气机械、汽车、数控机床等传统优势产品继续巩固提升……

  • “一带一路”上的机遇与挑战

    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一项报告称,“一带一路”未来10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总额约合50亿元人民币,市场空间广阔,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带来重大机遇。

  • 2015工信部公布多个行业规范条件 你抓住机遇了吗

    多项行业规范条件的修订公布,都将对相关产业链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工业自动化改造以及绿色生产要求提高,相关工艺设备的研发更新将成为各行业的竞争高地。市场已经打开,你抓住机遇了吗?你要怎么进来?

  • 工业软件迎来历史新机遇

    工业软件迎来历史新机遇。为主题的 “2015第六届中国工业软件发展高层论坛”日前在京召开。论坛指出, “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为工业软件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工业软件作为“互联网+” 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切入点,已成为该行动规划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 专家在京聚焦我国智能机器人未来发展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主办的“2015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于4月12日~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旨在探讨当前中国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机遇及挑战,并促进智能机器人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原始创新和高技术开发。

  • 兔年新开局,限时赢大奖!

    通过魏德米勒特工游戏四关后即有机会抽奖,赢取大奖京东500元卡!游戏结束时间:2023年2月10日.机会稍纵即逝,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即可参与挑战!

  • 科天健2015年3大热销产品!

    2015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里,科天健迎来了机遇也有不少挑战,最终公司优秀的完成了一年的经营工作。这里小编根据科天健2015年的经营成果与大家分享科天健在过去2015年3大热销产品!

  • 厦门海为2016年春节放假安排

    羊随新风辞旧岁,猴节正气报新春。转眼间,又是新的一年来到!告别成绩斐然的羊年,又迎来了充满希望、机遇和挑战的猴年!在此,感谢大家这一年来对海为的鼎力支持与配合,让我们在这一年里得到跨越性的发展,也使海为的知名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给大家带来更好的合作与发展。

  • 工业物联网发展必须克服的五大挑战

    如何创建工业物联网是人们最为关心的,特别是已有来自不同制造商且使用年限已长达5年、10年甚至20年以上设备的企业。当使用旧设备进行流程操作时,如何才能将这些设备接入工业物联网?怎样克服其中的挑战?

  • 激光:不断挑战半导体微观世界的空间极限

    2016年3月15日至17日慕尼黑上海光博会期间,激光业界各路精英将齐聚上海,助力半导体制造业。届时,知名激光器制造商以及众多激光设备供应商将携新品新技闪亮登场,令观众零距离见证激光在电子、半导体领域的无尽创新应用,见证激光技术正不断挑战半导体微观世界的空间极限。

  • 专家在京聚焦我国智能机器人未来发展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主办的“2015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于4月12日~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议旨在探讨当前中国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机遇及挑战,并促进智能机器人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原始创新和高技术开发。

  •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伴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际经济复苏疲弱态势延续,我国工业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工业运行风险逐步显性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既要面对旧问题的缠绕,又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对此要有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

  • 制造业面临三重挑战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招工难、用工荒成为常态;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劳务派遣新规出台,用工模式面临调整。这是当前制造业面临的三重挑战。制造外包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把不可控制的成本变为可控制的成本,把不可控制的风险变为可控制的风险。昨天,“中国制造业用工新模式高峰论坛”在苏举行。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