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多晶硅被国务院点名警告 需尽快完善标准

多晶硅被国务院点名警告 需尽快完善标准

发布时间:2009-09-07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多晶硅

导  读:

  多晶硅,新能源投资的宠儿,一下子却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被国务院点名警告。

  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要重点加强对包括多晶硅在内等多个行业发展的指导,对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要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

  国内第一大多晶硅生产商——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层指出,政府的表态意味着,正在审批或准备报批的多晶硅项目很可能因新的准入标准而受限,延缓审批。

  多位业内人士判断,国内多晶硅项目的规划总量过大、投资较高以及消耗能源等问题,是这次政府要建立行业准入标准、抑制该产业过剩的原因。

  在建项目庞大

  这两年,多晶硅产业是众多新能源行业中的热门投资项目。不少地方政府都以吸引多晶硅企业作为一个重点引资方向,中西部就有四川乐山、重庆、武汉、洛阳,东部的徐州、扬州、连云港等也被称之为“多晶硅基地”。

  2011年,仅江苏省的多晶硅规划产能就要达到3万吨之高,是2008年全国已建成产能5000吨的六倍。

  而且,由于多晶硅价在2006年到2008年不断走高,最高价是成本的4倍以上,也吸引了大批投资者。

  招商证券对我国21个规划和在建多晶硅项目的统计显示,2009年到2011年的三年间,国内多晶硅产能将分别为1.97万吨、4.24万吨、6.43万吨,复合增长率是78%,增幅极快。

  但中能硅业上述高层表示,“现在规划的国内多晶硅产能就有10万吨,我估计按正常进度,2012年年底这些产能就可以投产。”

  全球7大多晶硅企业已有12万吨产能,如果加上2009年中国将投产的近2万吨产能、国内现有规划产能(10万吨)的话,2012年全球多晶硅产能,保守估计是24万吨。

  而2008年全球的电池组件产量达5.5GW(吉瓦,1吉瓦等于1000兆瓦),“大胆预测一下,2012年的电池组件增至12GW,按目前6克生产一瓦的电池组件计算,届时需要7.2万吨多晶硅,全球范围内存在产能过剩。”

  事实上,2012年组件产量达到12GW本来也是一种高估,“因为德国等多晶硅需求较高的欧洲市场需求在未来几年增长将趋缓,其他地区还看不到有很高的增长。所以中国的多晶硅存在过剩问题。”

  中能硅业该高层说,1000吨多晶硅投资额约7亿元,因此,规划的10万吨多晶硅投资总额可能高达700亿元。

  招商证券汪刘胜称,去年多晶硅价格在450美元/公斤时,企业很容易获得300%以上的暴利,投资回报期约3~4年,但现在多晶硅价格在每公斤70~80美元,就算是技术最好的国内企业,其制造成本也要在50美元/公斤以上,企业的内部收益率已降低到了10%~15%的左右的水平,投资回报期将会更久。

  能源消耗太大

  多晶硅装备生产商——森松集团(中国)董事总经理薛绛颖表示,由于技术、工艺还不够强,中国企业能耗很难降低到同类国外企业的水平,所以政府应该对该行业要设立行业标准,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他指出,多晶硅制造过程中有一个流程是“还原炉”,海外先进企业使用还原炉制造一公斤多晶硅的耗电量能控制在每小时120~130千瓦,而中国的水平是160~180千瓦/时。“假设每公斤多耗电50千瓦,一年生产能力是1000吨的话,仅还原炉这一个环节,国内企业就要比海外公司多出5000万千瓦、即2000多万元的电费。”

  另外,我国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不够。薛绛颖表示,多晶硅的原材料是三氯氢硅,我国企业对三氯氢硅的平均转换效率是10%左右,海外是14%,“如果是1000吨的产能,我们相比海外要多处理40吨的三氯氢硅,将投入更大的电力、人力等等。”

  汪刘胜就表示,如果我国的多晶硅企业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一方面将会面对残酷的同行业竞争,导致其产能闲置;另外也会使自己的制造成本高企,难以抵抗多晶硅价格继续走低的大趋势,结果只能是亏损严重。所以,政府需要设立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防止浪费大量资金、重复建设。

  8月26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指出,光伏产业领域对技术要求很高,许多企业在还没掌握的情况下却纷纷上马项目,产生了诸如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大企业迫切希望国家出台淘汰落后产能的措施。作为国内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江西塞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佟兴雪昨天接受编辑采访时表示,国家整顿多晶硅行业,将有利于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p1db.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生物燃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成立

下一篇:彭小峰:光伏成本下降空间巨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多晶硅
  • “6·30”魔咒打破 多晶硅领衔光伏上下游齐涨

    6月30日原本是每年光伏市场的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光伏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在此之后,交易清淡、价格下降。但今年这一魔咒似乎已被打破。记者从上周在合肥举行的“两淮地区光伏领跑者技术分享会”上获悉,近期以多晶硅领衔,光伏上下游产品的价格大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 中国多晶硅产业走向何方?

    中国的多晶硅产业要振兴,必须要在光伏等相关行业有自主研发的工艺,摆脱“产能过剩”的误区。

  • 国内硅块加工生产线实现自动化生产

    12月19日,国内首条自动化硅块加工生产线——永祥多晶硅500MW高效太阳能硅锭、硅片项目开始试运行。

  • 寻找利益平衡点 国产多晶硅竞争力还需提升

    2014年,随着光伏政策陆续出台和实施,中国光伏业受到了空前关注。全年光伏装机超过10GW,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在此拉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和多晶硅产业继续回暖,企业渐渐走出“寒冬”。其中,多晶硅产量达到13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

  • “多晶硅还原电源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战略性新兴产品“多晶硅还原电源系统”采用了多晶硅还原炉电源系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打破国外的封锁和垄断,对行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国内多晶硅价格涨势猛 外商纷纷扩产

    近日商务部出台对美、韩的多晶硅双反终裁结果,无疑给国内多晶硅市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1月份以来,多晶硅价格继续上涨并超过去年最高点。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国家将多晶硅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目录,将进一步填补双反漏洞,多晶硅后市价格或继续看涨。

  • 航天机电抛光伏“三部曲”

    航天机电三次脱离光伏的举动足以证明这个行业在近一年是如何的剧烈。

  • 多晶硅“双反”初裁近日出台 业内观点不一

    商务部接受国内四家多晶硅企业提出的“双反”申请之始,已经历时一年有余。虽说初裁即将启动,但此时业内所持观点仍不尽相同。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