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中国风能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

中国风能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

发布时间:2009-10-28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风能

导  读:

  高歌猛进的风电产业被踩了急刹车: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国务院已把包括风电设备在内的六大行业列入重点调控目录,将协调产业、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并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对其进行调控和引导。

  众所周知,作为当下能够产业化的主要可再生清洁能源,风电被视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上倍受宠爱,在我国也被列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而国务院的急刹车不免让人疑惑:中国的风电发展难道真的过热了?“风机”今后将向哪个方向转?

  21~23日,2009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如期举行,与会的业内权威人士纷纷发言,为中国的“风向”指点迷津。

  过剩的是风电设备产能,不是整个风电产业

  从这一组数字,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近几年我国风电的增长速度“超乎寻常”:2006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是120万KW,2007年是160万KW,2008年为600万KW,今年仅上半年就达到400万KW。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兼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预言:预计全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KW,新增能力将由去年的世界第二升至世界第一。

  而近几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年均增速,仅约为30%。

  两相对比,很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中国的风电产业,真是太猛、太热了!

  “但如果放到我国电力的大盘子里看,就会发现1200万KW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字。”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指出,1200万KW只占当年全国装机总量的1.5%,而实际发出的风能只占当年发电总量的0.35%左右。“因此,过热、过剩的并不是整个风电产业,而只是潜在的风电设备产能。”

  施鹏飞进一步解释说,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注册的整机制造企业达到80家,跃跃欲试的还有2、30家。按1家企业至少达到50万KW的规模才有经济效益这个标准来算,80家企业一年就能生产4000万KW——当然这只是一个潜在的产能,并不是说现在就形成了。

  “虽然是潜在的产能,但也应该引起足够警惕。”施鹏飞说,全球的风电市场去年才有2700万KW,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估计未来几年每年大概在3000万KW左右;就国内来说,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今后几年每年的新增装机量也就是在1200万KW左右。“所以国务院对风电设备制造业亮了红灯,提醒还想进入的企业赶紧打住。”

  电网发展滞后,是我国风电产业的最大制约因素

  在21日举行的北京国际风能展开幕式上,国能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的出席备受关注。人们注意到,在谈到“中国风能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时,除了提及“设备制造企业盲目发展,出现产能潜在过剩”外,他特别强调了“电网”问题:“由于电网规划建设相对滞后,使一些风能机组不能及时介入……风能大规模发展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其实,这才是中国风电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据施鹏飞透露,在2004年、2005年有关部门起草《可再生能源法》时,没有考虑到电网接入和输送问题。“但当此后几年风电快速发展起来以后,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我国的陆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而用电负荷中心在东部;负责供应风电的西部和北部电网系统很薄弱,风电机组安装完了接不上网,有的即使接上了网,也因为当地电网消纳不了而被迫停机。”

    “风电机组被迫停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施鹏飞说,我国北方冬季风力最大,最适合风机发电,按理说可以部分替代火电。“但是在北方许多火电厂是热电联产的,火电厂不仅发电,还要为周围地区供暖,所以冬天不可能为了多用风电而停火电。”当初没有想到的还不仅是这些。据施鹏飞介绍,风电入网还涉及技术和机制问题:由于风电是不稳定的间歇性能源,必须解决大规模并网后给电网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风电并网使电网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机制保障电网企业的收益、提高其接纳风电的积极性,都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风电并网问题比较复杂,解决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还要长一些。”施鹏飞说。

    硬件、软件一起上,保障风电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尽管遭遇许多拦路虎,但与会人士对中国的风电产业前景普遍看好:无论是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中国的产业竞争力考虑,还是着眼于减少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暖的挑战,都需要风电产业继续快速发展。

    在交流、讨论中,大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风电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硬件、软件要一齐上,走协调、健康发展之路。

    “现在我国的风电设备供过于求,今后要更加注意质量。”施鹏飞认为,风电设备制造商应针对中国的具体风况,在风机质量和品种下功夫,在提高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上下功夫。

    “调控并不是一刀切,而是要压劣保优,支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在供应国内市场的同时拓展国际市场。”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韩俊良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是质量好的产品,还会供不应求。”

    “售后服务能否跟上,也是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松指出,风电设备企业除了要提高产品质量,也应在打造可控产业链、建设服务体系上下功夫,给客户提供长期稳定的回报。

    史立山副司长特别强调了“软件”的重要性:风电作为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认证等产业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相对薄弱,人才和人才培养体系比较缺乏。“加快建立适应新能源产业的配套服务体系,是促进风电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谈到“服务体系”,施鹏飞给大家提了个醒:我几年前去欧洲参观风电展,发现展会上有多家保险公司。“一个比较规范、成熟的风电市场,离不开保险业的参与和支持。”

    “我的判断是:中国的风电产业正从幼年期向青春期发展,可以说是前程似锦。”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打了个比方:处在青春期的人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评说,因为他(她)肩负着更大的希望,前面有更远大的前途。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8002/news/d_1nrusj6oap2ne.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国内最大容量3.0兆瓦风电机组下线

下一篇:瑞典来渝设示范区全面使用生物能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风能
  • 对话浩亭:用高效、可靠的连接赋能新能源

    2023年10月16日-19日,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3)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顺利举办,在连接技术领域,浩亭技术集团一直保持专注,致力于为风电行业提供高可靠性的插拔式连接器。模块化,设计,智能化,

  • 对话浩亭:用高效、可靠的连接赋能新能源

    2023年10月16日-19日,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3)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顺利举办,在连接技术领域,浩亭技术集团一直保持专注,致力于为风电行业提供高可靠性的插拔式连接器。模块化,设计,智能化,

  • 风电测控技术专家堡盟参展2014 CWP

    10月22—24日,堡盟将携风电测控技术全面解决方案参展201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2014 CWP)。

  • 浩亭联袂客户和合作伙伴,快速连贯实施

    在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浩亭深信只有通过新技术才能把握未来,与合作伙伴通力合作才能赢得未来,浩亭及其所有流程对于实现碳中和责无旁贷。风能,智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 众城卓越:参与“千乡万村驭风计划”,促进共同富裕

    在刚刚落幕的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1)上,10月17日开幕式当天,来自118个城市与600多家风电企业共同发起“风电伙伴行动·零碳城市富美乡村”活动,该活动计划主要包括支持城市工业领域零碳化进程和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 众城卓越:变桨储能让风机系统有备无患

    由于传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等)资源有限,且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风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对它的开发利用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 2021国际风能大会(CWP2021),众城卓越如期而至

    享有“行业晴雨表”和“趋势风向标”的美誉的全球顶级风电行业盛会--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将于2021年10月18-2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

  • 借助绿色氢能源顺利实现能源转型

    作为“欧洲清洁氢联盟”的新成员,魏德米勒正在积极推动欧洲氢战略的顺利实施。该联盟的活动得到了众多知名成员的鼎力相助。该联盟计划在2030年之前实现在全欧洲范围内进一步扩展氢价值链的目标。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过程中,借助风能或太阳能进行水电解,从而为工业、能源和运输行业制造“绿色氢能源”,是具有决定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