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国外如何防御城市水灾害:强制立法行问责

国外如何防御城市水灾害:强制立法行问责

发布时间:2010-05-14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防御城市水灾害 城市排水系统

导  读:

  西方一些国家排水系统的建设早在19世纪中期就开始了,上世纪70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率先进入暴雨雨水的管理阶段,许多大城市的排水系统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实时控制,建设标准高,体系完善,有些大城市至今用的仍是一两百年前建成的排水系统,尽管城市规模与当时相比已天壤之别,但排水系统仍运转自如。

  在城市建设上,国外还运用一些生态方法改善雨水系统条件,如采用透水砖铺装人行道,增加透水层,减少硬质铺装等。德国在城市排涝方面就做得很好,因为极高的绿化率减少了雨水径流,加速排涝,相比之下我国城市中60%以上为不透水或基本不透水的地面。

  为防范城市内涝。国外的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要高,美国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标准。日本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标准。法国巴黎是“五年一遇”标准。而在我国,北京市是“三年一遇”至“五年一遇”标准,特殊地区“十年一遇”标准。广州市是一般地区“一年至二年一遇”标准。

  在城市排涝方面,西方国家从上世纪

  70年代开展雨洪调蓄有机结合的模式。例如德国汉堡等城市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洪水期有很强的调度水量的能力,消减洪水,既保证汛期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而日本政府规定,在城市中每开发一公顷土地,应附设500立方米的雨洪调蓄池。在城市中广泛利用公共场所,甚至住宅院落、地下室、地下隧洞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调蓄雨洪,减免城市内涝灾害。利用停车场、广场,铺设透水路面或碎石路面,并建有渗水井,使雨水尽快渗入地下。在运动场下修建大型地下水库,并利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作为水库调蓄雨洪。甚至动员有院落的住户修建3立方米的水池将本户雨水贮留,作为庭院绿化和清洗用水。在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还建设地下河,直径十余米,长度数十公里,将低洼地区雨水导入地下河,排入海中。

  此外,国外很多国家早已把防城市内涝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美国早已有强制性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其多个州都立法规定,城市新开发区域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以及问责手段,也规定得相当详尽。日本的《下水道法》对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项技术指标都有严格规定,对日本城市的防洪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法国巴黎城市的排水法律体系相当完善,专门制定《城市防洪法》,围绕城市内涝预防、规划以及政府责任,进行全方位的立法。

  不仅如此,洪水保险也是国外保障公民受灾的重要举措,美国在1968年创立了全美洪水保险制度(NFIP),1970年通过紧急程序,执行全国统一的保险费率,大幅度放宽保险额,如住宅可达25万美元。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pcqr.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逢雨必涝”,怨天?怨地?怨政府?

下一篇:食物中毒 农药超标背后的“治乱循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防御城市水灾害 城市排水系统
  • 日本排水:把巨额投入用在刀刃上

      日本多数地区降水丰富,还经常遭遇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因此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十分重视防涝问题。一方面重视城市规划,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的防洪功能,增加市内绿地和砂石面积以吸收雨水;另一方面长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较完善的城市排水设施。目前,东京等地的下水道系统已进入新的建设阶段,着重增强设施

  • 暴雨洪涝考验城市排水系统

    入夏以来,南方一些省份遭受了百年一遇甚至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涝灾害的侵袭。据中国民政部消息称,截至7月27日16时,7月14日以来的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全国4040.7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333人,失踪300人,紧急转移安置311.3万人(次)。从广州到重庆,再到同样面临考验的沈阳,面对暴雨的一次次侵袭,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否经受

  • “逢雨必涝”,怨天?怨地?怨政府?

    “上帝一咆哮,城市就洪涝”。 上周,一场超强暴雨肆虐中国南方,夺去了近百条生命,暴雨猛于矿难了。 中国城市“逢雨必涝”的怪状,持续经年,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此轮暴雨所经城市亦几成泽国,在广州,1.3万辆汽车遭遇雨洪没顶之灾,更引发超亿元的巨额赔偿争议。 从来只在科学家预测模型里出现的极端气候的灾难性后果已经兵临城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