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自动化要闻>2010年自动化市场与中国经济互利共生

2010年自动化市场与中国经济互利共生

发布时间:2010-07-21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自动化要闻 人浏览
关键字:

自动化市场 中国经济

导  读:

题记:中国经济的发展,从来不缺少波动和挫折。从投资过热,到宏观调控,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化。自动化随之影响,最高达到超过20%的增长率,而低谷,譬如2009年,则为负增长。但是如果以5年为间隔,其复合增长率相当稳定。长期而言,自动化市场的增长如同GDP的增长,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稳定高位。 

    这是多数厂商所公认的事实,也是在中国经营战略制定的最大基础。 

    如果进一步解析,则能够发现一些大的方向性不同。 

    中国经济之所以在经济危机中保持稳定,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足够的内需市场,当然,这其中有很多政府导向的基础设施建设。即我们可以把内需划分为常规的民营经济之发展,和带有政府色彩的经济投资。目前来看,这两者的力量都是庞大而稳定的。人民生活的提高,城市化的进程,等诸多国内市场的需求,都是强烈而长期的;而中国政府在财政能力上可支配的力量,以及执行力,都是较为强势并且稳定的。所以,长期来看,内需市场的发展呈现为较可靠的增长和低波动性。 

    但是,这种内需市场,尤其是在偏向基础设施的大中型项目,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不平衡,譬如曾经出现的电荒等。而且长期而言,工业领域内的大型项目呈现减少的态势,譬如,在油气领域,经过一系列的管线和超大型炼化装置的布局,这个市场的项目减少,几乎是必然的。 

    长期而稳定的繁荣,会在中型项目市场,譬如化工、水处理、水泥等,这也是过程类自动化厂商未来竞争的重点。 

    出口,是中国经济重要的拉动力量,但是这个市场的波动性远超过内需市场。一方面来自于国际经济的发展,其活力低而风险高;另一方面,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在受到日益严重的挑战,不仅仅是汇率的上升,更重要的是,劳动力成本提升导致的生产转移,如果无法从低端产品制造的产业中升华出来,制造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是无可避免的。当然,这对自动化而言,意味着一种机会,如果制造业水平能够顺利的完成升华,这意味着中国的自动化市场,尤其在FA领域,将有大幅度的提升,具体表现在更好的控制器和更多的传动及运动控制应用。MIR对这一点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不从宏观经济角度,从自动化市场发展的结果来看,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对更复杂的控制器,更多的伺服需求越来越多,即制造业升级,在快速的进展中。这种情况如果能够顺利演化,中国的出口市场,对应的自动化的FA市场,将会呈现一个更长期稳定的繁荣阶段。 

    短期经济形势判断(经济复苏的过程) 

    到目前为止(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复苏的情况超过大多数厂商的预料,对于后续半年到一年的经济情况,MIR也持有相当乐观的情况,即经济在进入真正的复苏,而不是短期的反弹。 

    这种复苏之快,使得市场从负增长,跨入接近10%的增长率(通常在09年的预测,认为2010年,增长率为正,但不超过5%)。这既给厂商带来惊喜,也有一些措手不及。缺货现象,在过去半年内,屡见不鲜。除了个别产品线是因为关键器件的紧张,大多数情况在于厂商调整了生产计划,导致无法迅速的恢复到高的产能水平。 

    首先进入复苏的是OEM行业,从09年第三季度即开始有明显表现,出货迅速增加。

  变频器、伺服供不应求。纺织、包装、起重等传统OEM行业均有良好增长。这种情况之下,擅长OEM市场的厂商,譬如日系供应商,受益匪浅。 

    相对而言,项目市场较为平稳,由于项目周期的存在,市场的下滑,本就较OEM市场微弱,市场的恢复,也略慢于OEM市场,大约到09年第四季度,才开始有所反映。甚至对于一些超大型项目市场,譬如油气、炼化、大型发电站等,几乎没有明显波动。 

    乐观估计,市场的恢复过程,将持续到2011年上半年,即2011年,将会进入较为正常的市场增长阶段(10-15%),甚至由于政府政策的宽松导向,可能出现短暂的过热现象。
 
    值得关注的行业 

    经济的恢复,把自动化行业带入新一轮的增长。即使常被大家诟病增长乏力的传统行业,也会进入到一个较好的增长水平。在这里,我们粗略把行业划分为3类,本身就处于高增长的新兴行业;随着经济恢复,增长率恢复的传统行业;自身行业周期处于低谷,或者受到政策限制,恢复较慢的行业。 

    增长率>15%:新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核电)、水处理、轨道交通、汽车、电梯等。 

    15%>增长率>5%:石油天然气、钢铁、造纸、化工(增长略高)、水泥(增长略高)、起重、包装以及主要OEM产业。 增长率<5%:发电(5%左右),纺织。 

    自动化市场长期趋势—解决方案和行业导向 

    从产品到解决方案,使客户所需,也是竞争加剧下,厂商的选择。对客户而言,意味着知识和精力的节约,对于厂商而言,意味着利润空间的加大和忠诚度的提升。
 
    形成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非常困难的。首先需要具备完整的产品线,譬如FA领域内,PLC、HMI、变频器、伺服的组合,PA领域DCS、仪表、控制阀门的组合。由于客户一致,用户完整的产品线,即使不进行组合,其客户资源、市场影响力的共享也是明显的。 

    当拥有完整产品线后,进行组合是面临的第二个困难。这主要来自于两个瓶颈,首先是整体方案的性价比,可能在PLC领域,你具备良好的竞争力,价格偏贵也不影响销售,但是HMI采取了同样的策略,市场就会很差,从而,使得产品组合的性价比偏低。另一个方面,是整合销售,渠道或者销售人员,是否有进行产品组合销售的意愿和能力。意愿问题多出在大公司,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使得产品组合困难,而能力则主要在分销商端,擅长低技术产品销售的代理,往往无法进行解决方案的销售——技术能力不够。典型的例子,就是变频器代理商,在开始销售PLC时,多会需要较长的适应期。 

    拥有产品线,并将其进行组合,还是形成解决方案的非常初级的阶段。真正意义的解决方案,在于对行业工艺的理解,甚至对单一客户的理解,形成量身裁定的方案。这需要非常强的行业经验。即需要自动化公司具备行业知识。这一点是极为困难的,自动化应用广泛,精通各行各业,资源消耗巨大。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讲,很多小公司的开端,都是从个别行业开始,实际上,他们已经朴素的履行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随着公司成长,产品标准化,销量巨大化,但是在向上,仍然要回归行业专家的角色,精通行业,才能形成真正的解决方案。

   某些产品,譬如MES,是典型的解决方案型的市场,需要专精自动化和行业两个领域,并且需要客户端的紧密配合,才能够取得成功。MES市场目前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也侧面说明了解决方案的发展(厂商的能力)还非常初级。 

    自动化市场长期趋势—价格竞争加剧 

    这个无需多言,市场价格监测表明,主要产品的价格仍然在稳定的下降。在这里,只是希望提醒业者注意两点: 

    1:自动化仍然是高利润行业,价格下降是长期趋势。 

    2:价格下降的底线,超过很多人预测,未来因为价格和成本,将会导致很多公司无法生存。 

    自动化市场长期趋势—服务市场开始受到重视 

    随着保有市场的扩大,售后服务市场开始进入启动阶段。主要厂商均在这一市场进行布局。当然,需要说明,服务市场主要在于项目性市场,OEM市场,即较小的自动化器件,主要采取替换而非维修,对系统的维护也几乎没有需求。 

    服务市场的重要趋势在于外包,越来越多的客户期待将复杂的自动化系统——这个复杂包含两重含义,一则是自动化技术本身对于客户来说就是陌生的,二则是自动化系统往往涉及非常多的产品和供应商——外包给专业的公司进行维护(诊断、检测、维护、升级)。 

    售前支持市场也愈发受到重视,主要在于竞争导致,客户要求越来越高的技术咨询和支持。这往往是免费,想通过技术咨询进行收费,在国内市场仍然是行不通的。 

    自动化市场长期趋势—以太网应用 

    自动化行业的技术发展,有很多值得关注,但可以列入长期趋势的并不多。以太网的应用是其中的佼佼者。很多技术的变革,都来自于此,或者由此推动。
 
    在越来越多的新产品上,以太网接口已经进入标准配置。从产品层面讲,已经做好了准备。客户端,经过长期教育,已经认识到其优越性。以太网市场开始迈入高速发展的阶段。自动化市场的新一轮格局变革可能就来自于此。 

    自动化市场长期趋势—国内与国际厂商的竞争 

    就中国市场而言,未来最大的格局变动,就来自于此。虽然列入趋势的最后一条,但是对于多数厂商,尤其是国外厂商而言,这一点,可能是感触最深的。 

    国内企业经过积淀,已经达成了相当强的资金、人力和技术累积,拥有经营灵活性和政府支持的环境,向中高端的冲击,已经不是口号,而是切实的行动,并且,卓有成效。 

    相对,国外厂商,也在向中低端进军,并购,本土化产品推出,层出不穷。但是,效果还不显著。 

    国内企业份额增加,在短期来看,已经是定居。但是长期而言,国外厂商进行的投资布局,会在中端市场形成强大的竞争力,较力结果难以预料。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pfsv.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MVP智能阀门定位器被玖龙纸业选用

下一篇:电动阀具备装配容易故障率低优点成市场主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自动化市场 中国经济
  • 中国自动化市场分析:已是世界最大工业自动化市场

    中国自动化市场分析物联网的核心是工业互联网;因为,比较起来,工业互联网比消费互联网更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及生存的价值。

  • 2014年中国钢铁行业自动化市场“跌跌不休”

    柴静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中提到,全世界钢铁产量排名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国第四,唐山瞒报的产量第五,作为产能越淘汰越高的钢铁行业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严重过剩的产能直接导致近两年钢价的大幅下滑,2014年中国钢铁行业的自动化市场自然跟随整体行业的步调“跌跌不休”。

  • 智能家居自动化市场到了2017年将达9.17亿美元

    分析机构Telsyte的“2014年澳大利亚智能家居自动化市场研究”(Australia Smart Home Automation Study 2014)指出,这个市场今年将从安全设备、监控设备、网络集线器和传感器设备产生1.6亿美元的收入,到了2017年将会上升到9.17亿美元。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访了1018位澳大利亚消费者。

  • 2013年塑料机械行业自动化市场将恢复到正增长水平

    我国各行业都面临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和挑战。中国的塑料机械生产企业也努力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方针,迎接历史的机遇与挑战。

  • 2013年国内自动化市场将突破千亿

    专业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13年国内自动化市场将突破千亿,但是在光鲜行业市场的背后,国内自动化行业还面临众多的产业问题亟待解决。

  • 2012过程安全系统(SIS)逆势两位数强劲增长

    2012年中国GDP 增长以7.8%收尾,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 整体自动化市场也凸显疲软态势,各自动化厂商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如何挖掘新的增长点和重新定位细分市场。

  • 自动化供应商2012年第四季度表现平平

    全球自动化市场经历了连续两个季度的缓慢增长,相较于2012年第四季度仅同比增长了1.2%。尽管部分供应商的业绩增长强势,但收入减少,甚至下降。

  • 招工难 外资加码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

    2013年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人口红利的最后一年,而随着企业用工荒再现,工业自动化逐渐成为制造业关注的主角。

  • 专家学者解读2020年主要经济数据:中国经济韧性强成色足潜力大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衰退等严峻考验,中国经济以较高的抗压应变能力,交出了一份举世瞩目的答卷,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下一步,我国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自身复苏带动世界共同复苏,与世界更加融合、共谋发展。

  • 习近平:中国制造业要强起来

    习近平表示,潍柴动力的今天,是“心无旁骛攻主业”的结果。习近平指出,交叉混业应该相得益彰地推动主业,中国经济要避免脱实向虚,要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

  • 挖掘机指数:中国机械需求旺盛 活力最强

    10月4日,新华社发布了“挖掘机指数”,五年来,挖掘机的施工时间形成了一条明显的U形曲线,反映了中国经济走向回暖。

  • 中国经济靠互联网能振兴吗?

    显然,BAT对中国经济贡献巨大,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制造业的现状,光靠BAT撑不起中国经济,BAT实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制造业。

  • 7月汇丰制造业PMI数据点评:回升依旧

    中国7月汇丰制造业PMI公布初值为52,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重回50水平线之上,表明短期经济继续企稳回升的态势,印证了我们前期对于经济将企稳的判断,近期的国内行大行都上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测。

  • 连平: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将缓慢回升

      在日前举办的“沃德财富精神论坛”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在观察本轮刺激经济增长的各种政策时,要特别关注信贷动向。连平表示,预计从2季度开始,国内经济将呈现缓慢回升的态势。   连平表示,与欧美不同,中国的金融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所占比重不超过20%。去年11月国内新增贷款4000多亿元

  • 中国制造业优势不再

        据香港文汇报援引美国新闻周刊文章指出,中国经济近年逐步跃升,各类制造业急速发展,但有专家指出,某些制造业出现过热情况,例如炼钢业便生产过剩,使其它国家的厂商却步,转移到亚洲其它国家投资设厂,不但危及中国的“制造业天堂”地位,更可能拖垮中国稳步上扬的经济增长。   &nb

  • 中国经济进入新一波景气循环

       “2005年将是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周期上升过程中,第一波景气循环向第二波景气循环过渡的关键时期。”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杨建龙在泰信基金近日举办的“2005年投资策略研讨会”上所提出的观点。他同时认为,汽车行业仍具有增长潜力。    杨建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