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遥感卫星影像助力智能电网建设

遥感卫星影像助力智能电网建设

发布时间:2010-12-09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建设 遥感卫星

导  读:

  在国内外电网工程中,卫星影像的应用主要在送电线路工程方面。利用遥感技术,能快速、准确把握实地状况,使设计的电力线路更符合实际情况,减少拆迁、降低成本,并在进行电力设施设计时,避开泥石流、滑坡、洪涝等地质灾害易发区,保证电力设施能够长期安全地运行。 
1电网工程中常用的卫星影像 
  卫星影像的现势性强、获取周期短、资源更新快,同时宏观性强、覆盖面积大、具有丰富的自然地理信息。将卫星遥感影像合理有效地应用于架空送电线路工作中,可以为送电线路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全新的路径。 
  目前,GeoEye-1、IKONOS、ALOS、IRS-P5等遥感卫星均可获取0.41~2.5米不同分辨率的立体影像,普遍应用于送电线路工程的各个阶段。 

 

图1 P5立体像对用于电力选线 


  此外,ImageEarth-影像地球(2010中国)产品自推出以来,以其适中的空间分辨率、定位精度、数据量以及合理的价格,迅速成为电力行业各大型GIS系统理想的底图产品。ImageEarth是2.5m空间分辨率,全国无缝覆盖的真彩色正射卫星影像,可以满足GIS用户“即插即用”的数据需求。在电力行业的输变电选址应用方面,ImageEarth产品可用于电力选线初期选址。而在信息化应用方面,ImageEarth可作为GIS分析系统底图,同时可以叠加高精度的DEM数据进行剖面分析、DEM分析、辅助决策电力分析等应用。

 

图2 ImageEarth产品,泰山三维 


2卫星影像在电网工程中的主要应用 
  2.1应用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大区域选线 
  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进行大区域的线路选线,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可以从宏观上调查了解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覆盖面积大的遥感数据可以总体把握线路的可行性。 
  2.2应用于勘测设计阶段优化选线 
  勘测设计阶段是在可行性研究调查基础上的进一步详细调查,确定线路的具体走向。详细调查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林区、交通等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不良地质区域对线路的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和修改意见。 
勘测设计人员可通过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处理分析,并与电力选线参数结合,综合划分区域,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地质灾害、植被覆盖、交通等条件,综合比较路径方案。针对重点地区如建筑物密集区域,人口密集区域,可建立三维模型。通过综合考虑路径沿线的城乡建设规划区、风景区、林区,以及特殊军事和民用重要设施、采矿场、炸药库等对线路路径选择有响的因素。在卫星影像图上选择考虑路径最短、地质条件稳定、跨越点最佳、交通较方便等因素要求,进行路径的大方案调整和细部优化。此外,遥感影像不仅可以直观反映真实地物类型,其光谱信息还可以反映地质特征,可以帮助选线设计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2.3应用于施工设计阶段量测断面和优化排位 
  施工设计阶段主要是针对塔位选址等进行具体施工设计。调查每个塔位的稳定性,即是否存在或潜在的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大比例尺的遥感调查。全色多光谱融合数据和立体像对数据将产生巨大作用。除用于监测电力线周边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解译方面外,还可利用立体像对生成带等高线的地理成果和三维立体影像。通过生产的高精度DEM以及3D产品,反映地表的三维信息,可以为施工详细设计提供三维参考。 
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可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生成优化选线的断面图,供专业人员进行杆塔优化排位。杆塔排位与路径选择是相辅相成的,其结果直接影响线路路径的选择。若断面中出现特大档距,或出现跨越不过的线路,或出现可跨越但不能立塔的山梁,则会导致路径的颠覆。量测实时生成的断面,可随时为专业人员提供优化排位、查看路径的可行性、进一步优化选线的参考。 
  2.4应用于设施维护阶段动态监测 
  电力路线施工完成后,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对电力线路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地质、地形变化后,危险塔位的查找和快速定位以及三维可视化管理。目前,基于GIS技术的电网地理信息系统服务于电网规划、电网运行、安全生产、变电、送电、配电、修试及线损理论计算等多部门多专业。电网GIS系统既能辅助安全生产管理的决策支持,又能为各层领导、职能部室、生产运行人员提供基于地理空间、电网拓扑、电网运行信息的图形服务,为日常运行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而在电网GIS系统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充当着底图的作用,与各类电力专业线路、设施等矢量信息套合,三维地面模型则使各类地物信息更加直观。 
在动态监测系统中,可建立电力线周围缓冲区可视化三维模型、电力线周围缓冲区高精度DEM等。通过系统中重点区域电力塔位位置,周边地质、地形、地物及其属性,历年气候等信息,并定期更新遥感影像,可实现实时监测和危险预警的功能。在可视化三维电力GIS系统中,可实现实时查看电力沿线及缓冲区内地形地物变化,监测运行线路中的故障塔位,准确高效地定位故障塔的地理位置等功能。 
3效益分析 
  遥感数据作用于电力设计,将很大程度上改善电力设计流程。 
  3.1促进电力行业作业方式转变 
  RS技术将现代信息采集手段技术充分应用到电力工程勘测中,利用遥感获取地形、地质、土地利用等基础资料,用户可结合分析设计,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量,提高了勘测设计的效率,改变了电力工程勘测、设计的作业方式。工程建设完成后,用户还利用RS、GIS等技术,建立集信息管理、实时监控、专家知识、故障分析等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实现电力工程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测。 
  3.2提高了路径成立的可信程度,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在卫星影像和DEM模型构建的工作平台上,RS技术的应用将提高分析、设计的优化程度,更加全面地考虑了影响路径的各种因素,通过多种方案的综合分析、比较确定优化方案,减少了路径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加深了可研阶段和初设阶段的深度,提高了路径成立的可信程度,为决策层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参考数据,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 
  3.3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使用卫星影像辅助电力选线,大部分的外业勘测工作即可在内业完成,缩短了工程的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投资成本。 
4社会效益显著 
  使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进行电力选线,可以合理避开林区、耕地、风景保护区等,同时可以减少房屋拆迁,达到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电网建设双赢的局面。 
5提高成果的丰富性 
  方便地建立三维模型、时空变化模型,便于将设计成果、建成后的效果形象地以三维形式展示出来,并能实时提供多种统计、分析数据,增强成果的丰富性。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pl37.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智能电网走进寻常百姓家 3-5年可向南宁推广

下一篇:造纸业如何减少碳排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建设 遥感卫星
  • 智能电网建设:华北工控创新电网智能化运维•管理嵌入式产品方案

    华北工控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多年,打造了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产品方案和无人机控制系统产品方案,可以服务于智能电网建设领域。华北工控还可以提供电力巡检无人机专用多样化嵌入式主板的生产定制。华北工控针对该平台对主控计算机硬件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灵活的接口配置能力要求,为行业内客户提供客制化高性能嵌入式主板/整

  •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将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的主要市场机会

    智能电网建设,太阳能光伏逆变将是主要的市场机会,在利用半导体技术来极大地改善电能传输和分配以及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方面,中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中国拥有其他很多国家不具备的优势,因为我们在很多领域刚刚开始崭新的一页。中国国家电网已宣布投资4万亿人民币用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 特高压电建加快 国内高压电缆市场疯长

    近来年,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在不断提速,就在近日,国家电网还表示,将在下半年进一步加快“两交两直”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并且力保9月底建成皖电东送工程。

  • 智能电网建设蕴含巨大商机

    在2012智能电网巡回论坛成都会议上了解到:2011年至2015年,我国将致力于全面建设“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这一庞大的项目蕴含着巨大商机。

  • 智能电网建设发展,推广普及成关键!

    电网被称作是人类所设计的最复杂的系统,比首台个人计算机早问世100多年。尽管这是一个基础设施极其复杂的系统,大多数人及企业并不知道它是如何运行的。只要电力都正

  • 九江投66亿元建智能电网

    九江投66亿元建智能电网。

  • 2012广州国际电力电子与设备展览会年中召开

    电力电子技术是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可实现控制加节能,将“粗电”变为“细电”来用。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及控制,节能效果可达10%-40%。

  • 参观第二届中国国际智能电网建设展览会

    第二届中国国际智能电网建设技术与设备展览会(CIGEE 2012)将于2012年3月28-30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