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难有中国芯 产业浪潮拉动了外需?

难有中国芯 产业浪潮拉动了外需?

发布时间:2011-02-12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国产芯片

导  读:

遍布国内的高端传感设备普遍长着一颗“外国芯”,照这一趋势发展,物联网产业浪潮在中国拉动的将是“外需”而非内需 
    物联网正在成为全球发达国家竞相布局的战略制高点,而中国能否胜出的关键之一就看是否拥有作为产业核心技术的中国芯片。记者调查发现,中国的芯片制造和设计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导致物联网的很多识别感知设备只能依赖“外国芯”。 
    80%以上的传感器芯片都是国外的 
    据了解,目前中国80%以上的传感器芯片都是国外的,由于缺乏高端芯片技术的掌控,国内企业制造的传感器普遍是“傻大黑粗”,而且成本也无法降下来。 
    RFID、传感器等识别感知设备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也是物联网技术突破的核心。《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我国感知设备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尤其涉及高端芯片研发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专业从事RFID超高频技术研发生产的一家深圳上市公司的技术总监武岳山说,目前,深圳从事RFID相关活动的企业估计有200家以上,绝大多数企业主营国外代理、生产加工等业务,涉及芯片设计研发的企业只有10家左右,而真正能够拿出芯片设计产品的那就更少了。可以说,在核心技术方面,我们与国外是有不少差距的,其中在2004年发布的ISO10008-6标准中,涉及核心的几十项知识产权没有一项是中国的。 
    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以非说,目前,一些国内颇具有规模的芯片企业也只是处于跟随的层面,甚至只是简单模仿,因此我国的芯片大多因为知识产权问题不能出口到欧美,而只能销往亚非拉。  
    记者调查发现,在芯片的生产能力上,中国国内工艺也落后于国外。目前,国外12英寸芯片生产线已经非常成熟,而国内知名的芯片厂商上海华虹、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等尚未具备这些生产线。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徐林说,由于缺乏这些先进的工艺,国内芯片设计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日韩、台湾地区等进行生产代工。 
    正是由于芯片生产、设计能力的缺失,导致遍布国内的高端传感设备普遍长着一颗“外国芯”。据了解,目前中国80%以上的传感器芯片都是国外的,由于缺乏高端芯片技术的掌控,国内企业制造的传感器普遍是“傻大黑粗”,而且成本也无法降下来。 
    对于缺失“中国芯”的危害,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看得更远:如果我们在物联网发展初期在芯片领域不能有所作为,中国很有可能像在计算机、互联网浪潮中一样再次落后。中国电子工业摆脱低档次产业结构、结束靠引进高档芯片组装加工赚取微薄利润的希望,将会变得更加渺茫。而且感知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都存在安全隐患。 
    走不出“代代引进、代代落后”的怪圈 
    芯片行业是一个吞金的企业,动则百亿元的投资,且升级速度快,市场风险非常高。按照摩尔定律,半导体制造技术每18个月集成度提高一倍,而成本成比例递减。#page#
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资金投入,一旦设备更新不及时,就会在竞争中陷于被动状态。 
    据专家和业内人士介绍,中国芯片起步并不晚。早在1965年,中国就研制成功第一块IC集成电路产品,仅比美国晚7年,与日本同步,比韩国早10年。然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芯片产业陷入发展困境,需要不断引进产自韩国、台湾的芯片。据《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一,创新体制不畅,难以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尽管我国一直重视“芯片”的生产研发,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不断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但总是摆脱不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代代引进、代代落后的怪圈。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项翔说,究其原因,我们引进了技术,也消化吸收了,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没有解决技术升级的问题。 
    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徐林说,这种创新能力单独依靠一家企业是难以实现和突破的,需要国家和大学、科研院所支持。从深层次来说,主要是因为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同时国内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偏重于突破国外成熟技术的跟踪创新,原始创新的基础薄弱。 
    其二,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持续投入不足。武岳山说,芯片行业是一个吞金的企业,动则百亿元的投资,且升级速度快,市场风险非常高。按照摩尔定律,半导体制造技术每18个月集成度提高一倍,而成本成比例递减。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资金投入,一旦设备更新不及时,就会在竞争中陷于被动状态。然而,国内企业普遍实力较弱,难以保持大规模持续投入。据介绍,日本和美国在1960年至2000年40年间平均每年向集成电路的产业投资为25亿美元和29亿美元。英特尔公司2000年一年就投资60亿美元,台积电一年投资48亿美元。而我国大陆从1965年至2000年末,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累计只有约24亿美元。 
    其三,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面临着芯片人才短缺的状况。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孙瑞坤说,不是有钱就一定可以发展芯片,最关键的还是人才。芯片产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产业,由杰出的人才组成的有战斗力的团队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然而目前,我国芯片制造与设计都缺乏人才。 
    其四,缺乏全产业链布局和配套支持。芯片不是简单的生产制造,需要很多重要环节相互支持,缺一不可,甚至即便芯片研发设计成功了也未必能够赚到钱,还需要统筹考虑市场需求等上下游全产业链。而过去,中国引进一条先进技术就只是一个先进生产线,缺乏各种经营管理等。 
    企业界人士认为,受上述因素影响,中国现在还是没有多少能和外国公司平起平坐进行交换、合作的关键性技术专利。这种状况不改变,不论生产规模有多大,也只能在技术上充当别人的“小伙计”,中国电子工业也只能继续充当“电子组装加工厂”,无法自主发展。 
    产业浪潮拉动“外需”而非内需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传感器顶尖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未来如果中国公司不建立自己的产业核心技术体系,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产业安全也将没有保障。  
    记者在深圳采访时发现,深圳有大量的传感器行业企业,但基本上属于代工、代理的企业。#page#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说,目前我国使用的各类传感器80%都是进口的,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在传感器领域的产业力量还相对薄弱,能够研发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传感器的国内企业还相对较少。按照这种趋势发展,物联网产业浪潮在中国拉动的将不是内需,而是“外需”。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旗下专门负责物联网技术开发应用的单位。总经理刘建明告诉记者,目前从实际应用来看,国外生产企业在传感器领域拥有明显优势。首先,新一代传感器中的芯片80%以上都是国外的,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核心部分,如硬件平台、CPU处理器、操作系统和通信模块大都由国外芯片设备商主导。其次,能耗是传感器的一个关键技术,我们的电网监测对传感器电池寿命的设计标准是30年,目前日本的传感器电池能支持15年到20年,而国内的产品还不到10年。第三,未来传感器的发展方向是小型化、智能化,对材料、芯片等相关领域技术依赖更强,国外公司的技术协同优势将更加显现。 
    接受采访的企业人士表示,当前,物联网产业整体还处于一个培育和摸索阶段,出现大量的组装加工企业,一方面是市场的自然选择,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国外进口产品的价格,激发行业竞争活力。“但是同时也容易形成国内企业对国外的依赖,”中国传感器学会理事、江苏昆山双桥测控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襄说。 
    1999年在江苏无锡成立的海归企业美新半导体公司是全球首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微型传感器企业。公司董事长赵阳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传感器顶尖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未来如果中国公司不建立自己的产业核心技术体系,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产业安全也将没有保障。“就像电脑里的CPU和操作系统一样,一旦受制于人,就很被动。”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争夺中国芯片市场。如果连国内市场都丧失,将使中国芯片面临灭顶之灾,物联网也将被卡住脖子。 
    王文襄建议,政府需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进行政策支持和引导,芯片制造不能缺乏“市场”和“效益”发展的理念,而且要把芯片产业定位于世界市场。同时,政府应该优先采购国内自主芯片产品,引导和鼓励国内芯片设计公司在中国本土企业加工。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pmup.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物联网技术提升我国工业控制节能

下一篇:深度报告:高端轴承的国产化之路“囧”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国产芯片
  • 紧跟数据中心产业规模化发展:华北工控持续国产化嵌入式产品产出

    聚焦“国产化”,华北工控提供基于飞腾、瑞芯微、海思、兆芯、海光、龙芯等国产芯片组平台的多样化嵌入式计算机产品,可以完全满足数据中心行业客户的计算机产品应用需求。

  • 赋能政务自助服务终端,华北工控可提供国产化计算机硬件支持!

    华北工控是行业专用嵌入式计算机产品专业提供商,为构建国产自主可控发展之路,基于瑞芯微、海思、海光、兆芯、飞腾、龙芯等国产芯片组平台,打造了多样化计算机板卡、准系统/整机、工业平板电脑等计算机硬件,可助力各类政务自助服务终端的普及应用。

  • 华北工控基于“海思”芯片的嵌入式主板助建平安城市

    NVR系统标志着安防监控市场全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其推广与落地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来支持,保障其稳定运行,高效运作。华北工控紧跟市场趋势,凭借强劲的研发生产能力近期推出多款以国产芯片为平台的网络安防行业产品,全面助力安防市场NVR系统的蓬勃发展,其中基于Hisilicon Hi3536 ARM架构NVR主板SOMB-6540A便是最

  • 打造国产“芯”生态华北工控基于国产芯片的嵌入式计算机硬件处处开花

    打造国产“芯”生态华北工控基于国产芯片的嵌入式计算机硬件处处开花,华北工控基于Rockchip RK3399 ARM架构嵌入式准系统

  • 无租金无人力低门槛,基于工控机的自动售货机

    国内工控机一线领导品牌华北工控就能为之提供嵌入式计算机硬件产品方案支持。其中一款今年打造的基于国产芯片——瑞芯微(Rockchip)芯片RK3288的ARM架构嵌入式All In One主板EMB-3550,就能适配自助售货机的硬件要求。瑞芯微(Rockchip),作为国内知名的芯片处理器研发与供应商,有10余年成熟的芯片产品研发经验。

  • 首个国产高性能芯片“魂芯一号”填补国产化空白

    记者3月17日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38所获悉,由该所自主研发的首个国产化高性能芯片“魂芯一号”,日前在北京“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首次精彩亮相,其运算能力达每秒钟300亿次浮点运算或每秒钟80亿次浮点乘法累加运算,性能可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相媲美,其成功应用将填补我国高性能芯片国产化的空白。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