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背景下,推进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自有核心技术的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业内人士表示,国外品牌长期占据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市场,但随着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及国内企业的不断研发创新,国产品牌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尤其是汇川技术、英威腾等相关龙头企业与资本市场相结合,进一步加速了行业性“进口替代”步伐。
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机械工业占了两个--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且其他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都需要机械工业的支撑。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高端装备增长要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一倍以上,高端装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要有明显提升。
然而,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我国却缺乏核心技术。华创证券分析师高利介绍,中国在高端装备的大部分领域里未能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仍然偏高。据统计,目前中国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和工厂自动控制系统仍主要依赖进口,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的对外依存度也达70%.2009年,装备制造业进口总额高达1746亿美元,基本是高端装备与核心关键基础件。
伴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的不断成熟,作为制约中国装备行业乃至产品升级瓶颈的工业控制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快速增长。
工业控制,是指应用工业自动化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自动化技术工具的总称。主要包括工控CNC(数控机床技术)、伺服系统、变频器(低、中高压)、在线分析仪、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多种产品。
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相关产品已经形成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格局。由于国外工控行业起步较早,国际品牌厂商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凭借先进的技术、稳定的质量和强大的品牌,在我国工控行业仍然占据主要地位。
工控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汇川技术在年报中表示,目前我国中低压变频器市场,国际品牌占据75%左右的市场份额,主要品牌有ABB、西门子、安川、三菱、富士等;国产品牌占据25%左右的份额,主要品牌有汇川技术、英威腾、欧瑞传动、希望森兰等。我国伺服系统市场,国际品牌占据80%左右的市场份额,主要品牌有松下、安川、三菱等;国产品牌占据20%市场份额,主要品牌有汇川技术、埃斯顿、桂林星辰等。
尽管在技术领先水平等方面不占优势,但国内品牌在成本、价格、销售渠道、细分市场开拓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可圈可点,加上行业内龙头企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一波从中低端开始,快速迈向高端的进口替代浪潮呼之欲出。
#page#
新兴产业引发新机会
在工控制造领域多年积累之后,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为工控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机。以新能源行业为例,相关工控产品在该领域的应用值得期待。华创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智能电网的巨大投资已经为自动化厂商尤其是IPC供应商带来回报。与能源开发和新能源投资同时启动的还有节能,包括设备节能、系统优化、能源管理,虽然节能更多的是通过改变能源转换设备、优化工艺等方法实现,但由此带来的自动化配套市场已清晰可见。同时,还有大量需要优化控制以达到节能效果的设备、生产线,这些都将为工控产品的增长提供广阔空间。
设备节能、系统优化、能源管理将成为工控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英威腾就在2010年设立了相关子公司,专注于合同能源管理。汇川技术则在公司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将由工控领域向新能源领域延伸。汇川技术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掌握了电力电子、电机驱动与控制等核心技术,基于同一技术平台向新能源领域延伸,是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战略。公司在2010年已经推出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风光柴蓄多向变换器等产品,并在市场上得到了小批量应用。
天相投顾研报指出,2010年汇川技术新能源业务略显成效,实现收入917万元。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产品已有3、4家汽车厂商试用,用作离网新能源的交直流电双向转换的风光柴蓄多向变换器产品也已在一旅游岛上成功应用。公司在未来三年会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形成工控领域与新能源领域共同发展的局面。
多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工控行业某一具体领域进行突破,进而拓展产品线成为行业性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方式之一。2010年上市的英威腾即是这方面的代表。
作为变频器国内行业龙头的英威腾,在2010年初上市之后就开始了大手笔产业性布局。设立徐州英威腾,实施“年产600台防爆变频器”建设项目;投资成立深圳市英威腾佳力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成立深圳市英威腾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进入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研发和生产;投资入股无锡德仕卡勒,进入物联网、工业自动化及楼宇自控行业;参股固高科技,布局运动控制器领域。2011年,公司收购上海御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进入伺服行业。
“我们的投资主体思路是‘专业聚焦,产品协同'.”英威腾副总经理夏玉山介绍,六项投资并购中,香港固高和上海御能动力是拥有领先技术的项目,固高专注于国际领先的运动控制器产品研发和生产,而御能动力拥有国际先进的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器领域先进技术,两者结合就能搭建出许多行业的自动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另外四家是专注于行业解决方案的公司,分别在煤矿防爆、轨道交通、EMC、电梯四个领域进行布局。
英威腾未来的思路是打造一个产业矩阵:英威腾做变频、固高做运控、御能做伺服,三家共同主攻基础技术研究;同时,另外四家子公司,分别进行电梯、煤矿、轨道交通、能源管理行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应用研究的企业,可以依靠基础技术的支持;同时,基础技术研究的公司,又能藉此扩大自己产品的覆盖面。夏玉山表示,英威腾在变频领域的规模已经很大,积累了很多资源,可以为其他子公司和投资项目提供支持,例如在国内外营销网络、制造上的质量控制优势等。
英威腾目前对外资品牌主要采取在价格和服务方面突出性价比优势、在细分市场谋求产品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以快速反应和重点突破为策略重心,逐步蚕食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在针对内资品牌的竞争中,公司将继续发挥在产品线、营销网络、规模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力求与其他内资企业拉开差距,进一步强化现有市场领先地位。
节能减排成重要国策、高端机械制造业振兴、新兴产业发展加速、进口替代浪潮兴起,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近年接连迎来行业性利好,部分领先企业更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快速拉开与国内竞争对手间的距离,和长期占垄断地位的海外品牌同台竞技。这一过程中,如何在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的同时,规避快速扩张带来的风险,是相关公司需要引起重视的事项。
从英威腾、汇川技术等上市公司的成功发展可以看出,由变频器等中低端工控领域入手,掌握核心技术之后不断拓展至其他高端子行业,是相关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法门。曾几何时,国内中低压变频器市场也是国外品牌独大,但通过多年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国产品牌正在不断扩张市场份额。
如今,这些工控制造龙头试图将此发展模式复制到高压变频器、伺服系统产品等其他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在工控行业,拥有核心技术至关重要;然而对单个企业来说,进军一个新的领域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是依靠已有团队自主科研,还是通过并购的形式快速整合产业链,值得慎重对待。
从上市公司的现实举动来看,对此问题也是态度不一。以伺服系统产品为例,2010年上市的汇川技术在2008年开始小批量生产伺服系统产品,2010年公司销售伺服系统产品达1.11亿元,同比大增570%;2010年上市的英威腾,由于在该领域因起步晚,公司2010年伺服器产品的销售额尚不足1000万元,但公司通过并购国内先进企业的方式,寄望快速打开市场。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行业增速提升等因素令相关企业盈利水平连年提高。面对有望出现“爆发性”增长的行业机会,大规模并购以实现公司的跳跃式发展,不失为一条良策。
然而,并购过程需要慎用资金,对相关项目要给予合理估值。在我国二级市场整体市盈率理性回归的背景下,现在行业性并购一般较少出现高溢价、高市盈率情况。但在工控领域,目前已出现净资产溢价十多倍、动态市盈率超过16倍的产业并购,不得不引起市场关注。
对于拥有较多超募资金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来说,并购的热情更高,但同时不应低估市场的潜在风险。目前,我国工控产品的市场需求仍有限,业内预计中低压变频器和伺服产品2011年的需求分别为180亿元和33亿元。其中,国外品牌占了八成的市场份额,剩余部分被百余家国内厂商分割。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任重而道远。
同时,如何让被收购企业融入母公司,是所有并购案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记者从日常采访中感受到,即便是超募数十亿元的企业,对于大规模并购也是心存谨慎。尤其是在对新技术、高科技企业的并购中,使核心技术和研发团队真正“为我所用”,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最为关注的问题。
抓住行业机遇,打造超越国外品牌的民族工控制造龙头企业,是市场参与各方都希望看到的。但是,企业成长也需要在核心技术领域和管理方面稳扎稳打,尤其是面对大规模并购,应做到勤勉尽责,减少股东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