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1-4月顺德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303亿元

1-4月顺德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303亿元

发布时间:2013-06-21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顺德装备制造业

导  读:

装备制造业是顺德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建立起以电气机械、木工机械、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设备等为主体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体系。

装备制造业是顺德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建立起以电气机械、木工机械、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设备等为主体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体系,打造出超过1000家之众的企业军团。

昨日出炉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顺德装备制造业在萎缩的市场困局中逆势增长,总产值累计超过303.8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29.5%。

这一数字犹如一支强心剂,鼓舞业内人士的同时,也反映出顺德发挥政策优势激活产业持续竞争力的策略,正不断地释放惊喜。

前4月累计产值超过303亿元

逆势增长,无疑是顺德装备制造业的最佳表述。2012年,国内装备制造业行业景气指数落入偏冷的“浅蓝灯区”,今年整体走势预判同样“危机重重”。

就在众人感叹市场很“冷”之时,顺德装备制造业却如寒梅般一枝独秀,今年第一季度的产值就以33.6%的增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前四个月总产值累计超过303亿元,有力地支撑着顺德装备制造业的崛起并非偶然的观点。

事实上,近些年来顺德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一直维持高位,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以1056.7亿元、1284.5亿元、1310.7亿元的产值完美收官,平均增幅超过15%。

“今年以来,新推出的产品卖断货。”威德力机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培鎏表示,今年第一季订单激增20%,归根结底得益于产品过硬的技术和品质。

注塑机械龙头企业,伊之密董事总经理甄荣辉也透露,今年3月后市场回暖,企业上半年的目标是争取15%——20%的增长。同时,随着市场投资信心的恢复,顺德装备制造业今年增幅有望超过10%。

骨干企业带头迈向高端

顺德装备制造业的逆势增长,关键在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

在今年5月下旬的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动员大会上,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曾说,一个美的集团带动2000多家配套中小企业成长,“一旦80家骨干企业快速发展,顺德中小企业也将拥有更好的机遇”。

有着30年发展历史的顺德装备制造业,在细分行业拥有多家具有龙头地位的优势企业,如科达机电、震德、广锻、申菱等等。全区范围内,6家企业入选全省50强装备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12家成为100家省重点培育企业。

正是这些龙头骨干企业,成为带动产业链建设的中坚力量。在2012年经济危机冲击下,他们适时而动,通过智能制造、兼并重组、进军海外等路径推动行业向高端装备升级,不断增强创新实力应对市场变局。

“‘少人化’是制造业的趋势。”甄荣辉说,作为“工业母机”的装备制造业要将眼光放得长远,看到自动化解决方案未来巨大的市场前景。他介绍,伊之密研发的高效智能压岛可实现重型卡车变速器壳体、自主C级轿车变速器壳体等大型压铸件的自动化生产,目前这款产品在国际市场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木工机械行业骨干企业威德力,已研发出全世界第一台数控全圆锯。何培鎏说,该企业每年都派遣研发人员到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学习考察,坚持产品的数据化和智能化赢得市场。

但威德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的目标是带领整个行业升级转型。目前,威德力和科达机电、新海岸、精智科技等六家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建公共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同业分享先进管理经验。

#page#


顺德装备制造尝政策甜头

顺德制造装备业接连几年从低迷环境中突围,顽强震荡上攻,还得益于产业政策利好持续释放的巨大推动力。

2012年开始,顺德区委区政府就表示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的强烈信号。顺德区区长黄喜忠在不同场合强调,顺德将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调动政府、企业、社会资源,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引领本地及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

2012年12月底,顺德出台第一波利好——《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提出实施数控一代、建设华南机械城、构建产业联盟、推广“两化”融合、鼓励战略并购等十大工程,加快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今年4月初,梁维东带领一批企业家赴德国推介顺德机械业。紧接着,在上个月举行的2013年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会上,顺德区副区长谢国高向国内外参展企业介绍顺德装备制造业,将行业推向交通运输、城市公交车辆等更高端领域。

在接连不断的政策利好下,顺德装备制造产品目前正向大型、成套、数控、精密和替代进口等方向发展,继三年前突破千亿产值大关后,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同时,目前顺德装备制造业对产业政策的信心,将使得产业增长趋势有望延续。

边程是科达机电的董事长,他说唯一亲自做的工作就是人才招聘。“这些年顺德一直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进站博士给予补贴,科达获益良多。”边程说,2012年顺德加码出台“1+10”人才强区政策,增强了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的信心。

由广东新海岸机械有限公司主导的华南机械城,最快将于年底动工。该企业董事长邓文说,在顺德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这一投资10亿元的“三旧”改造项目正加快上马,落成后将构建一个“点、线、面、网”并存的流通供应格局,实现强链补链,助力整个产业形态的完善和提升。

与此同步,在政策支持下相继崛起的一批产业载体,包括南方智谷、西部生态产业新区、富华交通机械城等项目,将成为装备制造业得到再提升的平台。

成绩优异  亮点频现

2012年12月,顺德为了鼓励和推动机械装备产业的发展,出台《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并推出“十大工程”。时隔半年,在政企互动的合力下,顺德装备制造业成绩优异。

1、“数控一代”迎来发展高峰

一直有着“敢为人先”魄力的顺德装备制造企业,早在两三年前就预见新机遇,大力投入“数控一代”产品研发,在市场日渐成熟时已可拿出优势产品,迎来了收获期。

威德力董事长何培鎏、新海岸机械董事长邓文都不约而同表示,目前最好卖的产品就是“数控一代”,不仅在国内热销,还进军到印度、土耳其、中东、巴西等海外市场。

新海岸推出的全自动四边磨边去膜生产线,尽管每条高达八九十万元,同样由于强大的竞争力售出了上百条,深受下游企业欢迎。

看准市场步伐出击的顺德装备制造企业,还意识到占据市场的最好方式,就是引导行业潮流。

邓文说,企业对于“数控一代”产品的研发,是带有预测性的。如国内高档楼盘的不断增加,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等高档玻璃使用量将激增。为此,新海岸对新机型的研发提前两三年着手,引导本行业及下游行业的发展潮流,以取得市场先机。

即使是顺德装备制造业巨头,科达机电一样关注“数控一代”。科达研发的内腔金属挤压成型成套装备项目,将促进压铸行业向低能耗、高产出、高附加值转变,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还有望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

为加快“数控一代”产品的创新应用,2012年被授予全省首批示范区之一的顺德,将致力于区镇两级主导和互动,以企业应用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推进应用示范重点突破“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关键共性技术,加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机械装备产品附加值,进而在行业及全区推广。

可以预见的是,在众多企业和政府合力下,面对愈加激烈的竞争,顺德装备制造业不但不会被市场淘汰,而是会迎着风浪立于潮头。

2、骨干兼并重组掘资本“金矿”

今年5月,顺德出台扶持民营经济“18条”,对骨干企业采取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等方式,通过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驱动等战略培育一批旗舰式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其中,“18条”特别提出将重投1000万元作为“企业上市扶持奖励资金”,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

今年年初,顺德区政府对61家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进行走访,发现这些企业均有扩大投资、扩大生产的计划,其中18家超30亿元以上企业,拟通过集团化经营、收购兼并等方式实现多元化经营。

仅次于家电业的顺德第二大支柱产业的装备制造业,一批龙头企业同样不甘人后,早早布局挖掘资本市场的“金矿”。

科达机电在迈向资本重组上一直担任着行业标杆。上市近12年,科达净资产从2亿激增至今的25亿元,业绩、利润、市值增长均超15倍。

·2013-2017年广东省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更多相关研究报告>>

近几年,科达再次发力资本市场,计划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稳固“世界建材装备行业的强者”的地位。继收购国内陶瓷机械行业第二的恒力泰之后,科达又收购芜湖新铭丰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进军加气混凝土机械装备市场。

据悉,佛山陶瓷机械企业超过80家,科达收购恒力泰不仅规避双方在压砖机产品上的竞争,还一举将科达推向陶瓷机械领域“一哥”位置。与此同步的,科达收购长沙埃尔压缩机有限责任公司,向清洁燃气化产品、高速压缩机、高端离心鼓风机等市场延伸,到2020年科达有望实现近百亿的产值。

同为行业龙头,伊之密几乎与科达同时启动兼并收购步伐。2011年6月,伊之密成功收购美国百年品牌HPM全部知识产权,成为本土装备制造业探索全球化发展的典型。

“未来国内生产产品的价格不再便宜,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也随之减弱,当市场萎缩之时,再考虑全球化就迟了。”甄荣辉说,经过两年努力伊之密组建一支12人全美团队,依托HPM技术的“中国制造”正得到美国市场认可,目前接到600万元订单。

“订单转出中国,装备业也要随之而转。”甄荣辉说,伊之密今年外销市场将比2012年提升40%,促使企业以高成长性、战略性的市场作为海外试点,打造全球知名品牌。如目前伊之密已派遣团队到印度调研,并有意聘请5名印度籍员工启动直接投资计划。

在上市进程上,伊之密有望年底完成过会审核,最快在明年实现挂牌。

3、“两化”融合方兴未艾

2012年,顺德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全国首个“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同时省经信委也与顺德携手共建“精密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至此,顺德装备制造业成为“两化”融合的先锋,并一路向前狂奔。

在鼎峰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元兴看来,“两化”融合最典型的代表——机器人行业是顺德经济新的增长极。这个成立时间仅有一年的小型装备制造企业,成功销售150台冲压机器人。今年立春后,不少企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令他们信心大增,将销售目标提高到600台。

李元兴说,自2008年蔓延至今的用工荒,将是制造业的拐点,其中机器人替代一线人工,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page#


市场潜力的巨大,的确是促使顺德装备制造业大举“两化融合”旗帜的原动力。有专家推算,未来国内机器人需求达到80——100亿元,再加上相关配套产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是1000亿元。

“蛋糕”的诱人,促使不少顺德企业探索转型之路,从传统制造业快速升级为高端装备业以求分一杯羹。以不锈钢产品起家的利迅达,最具代表性。

投身“两化”融合长达五年后,利迅达所生产的机器人产品已涉及20多个行业。不仅面向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今年还开拓高铁、医疗、手机、汽配等高端领域。利迅达执行董事长黎广信说,机器人今年销售将是2012年的5倍,超过1亿元。

考虑到仅企业一己之力难以实现快速发展,在“两化”融合浪潮汹涌下,顺德也不断适时而变调整政策做出超前引导。数据显示,一年多的努力,顺德八成以上的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等环节应用信息技术。

与此同时,顺德鼓励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并开展售台(套)装备产品认定以支持装备业升级转型。

4、信息化服务平台崛起

“引航信息科技平台将成为顺德装备制造业的后勤部,让企业从繁复的管理中脱身,回归到制造本身。”引航信息科技公司总经理欧阳克训充满信心地说,平台的建立将重塑顺德装备业信息化管理体系,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升效率与效益。

2012年,顺德出台的《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的十大工程中,就明确鼓励行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发挥装备龙头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优势和运行优势,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

在“天时”之下,由科达机电、威德力、新海岸、万联、永通电子和精智科技合作共建的引航信息科技公共平台应时而生,并提出“异业联盟、合业竞合、抱团发展、产业共兴”的口号。

欧阳克训介绍,“引航”将建设一个公共数据中心作为会员企业ERP终端。换句话说,企业今后不再需要自建机房,只需通过终端就可调出企业财务报表、生产计划、物料仓储等各项运行数据,大约可节省3/4的成本。

更具创新性的,是平台提供的人力资源共享机制。以往,企业要花大成本养一批IT人员,正常运营时这些人很空闲,一旦有大项目却又显人手不足。欧阳克训说,平台将组建一支可随时抽调到企业中的专业团队,会员企业本身用人可减少30%。

基于共享机制,若遇到大型项目,企业内部人员同样可通过平台参与其中,与同行分享先进经验。例如,科达机电在信息化管理上有着十余年成功经验,其团队就可以作为经验的输出方。

“这种灵活的机制,让企业内部人才参与其他领域项目,一方面有助于提升自身水平,另一方面又可在本职工作之余赚点外快,有助于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欧阳克训说,平台还定位于公益化服务,实现信息系统硬件、软件、人员维护等资源共享,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促进全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

目前,引航平台位于伦教的办公室正在装修,公共机房将在今年9月完成硬件建设。同时,“引航”还在万联、威德力等会员企业上ERP系统,开展试运行工作。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news/d_1nrusj6oar00s.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2013年自动化设备市场增长

下一篇:高端高效 聚焦智能相机技术之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顺德装备制造业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