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自动化要闻>如何评价德国工业4.0?为什么是德国

如何评价德国工业4.0?为什么是德国

发布时间:2014-11-24 来源:网络转载 类型:自动化要闻 人浏览
关键字:

德国 工业 行业标准

导  读:

工业化时代,行业标准就是制空权。对于一片空白的领域,掌握了标准也就制定了游戏规则,后来者只能疲于奔命地追赶。我国4G通信现在为TD还是FDD的争吵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就是因为没有提前控制标准。高端制造业是德国近现代长盛不衰的稳固保障,在这个逆水行舟的时代,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须抢占制高点.

  留德这段时间,感触较深的便是德国的计划能力。新年伊始,一切企业单位便早早列出全年计划,然后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么做固然有着很多缺陷,因为如此一来万一出现有悖计划的事情根本没法周全应变。加上德国人素爱早早定好休假,就会出现员工做好了计划内的工作然后就携妻带子撒欢儿跑出去玩,工作出了问题又找不到人于是就干脆这么耽误着。但是他们敢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可以这么做。

  因为他们掌握着未来技术的决定权。

  工业化时代,行业标准就是制空权。对于一片空白的领域,掌握了标准也就制定了游戏规则,后来者只能疲于奔命地追赶。我国4G通信现在为TD还是FDD的争吵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就是因为没有提前控制标准。高端制造业是德国近现代长盛不衰的稳固保障,在这个逆水行舟的时代,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须抢占制高点。

  为什么是德国?

  上面已经详细解释了4.0的目的,其中之一便是减少人力成本。

  因为德国的人力成本相比第三世界国家太昂贵了。工人的工资牢牢钳住了德国制造的成本,这也是工会的成就。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德铁罢工已经让德国老百姓苦不堪言了,就是为了涨工资和减工时。但是德国目前尚有技术优势,其他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在缺乏技术的情况下暂时不会冲击德国高端产业。但是一旦等到这些国家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德国造的优势便荡然无存。

  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发生过的,相机行业在50年代本是德国造的天下,但是20年之内就被日本相机彻底打垮,众多公司不得不被迫转战更精密的光学仪器市场。日本尚且如此,如果是中国这样庞大的制造输出能力拥有了近似甚至同等的技术水平,那么德国市场将会承受什么样的打击自然可想而知。

  德国的优势

  工业4.0其实并不存在太高的技术壁垒,与其说是革命,不如说是整合。将无数已经成熟的小模块整合成为一个大模块。在芯片设计中,模块化的一个重要元素便是接口。在工业体系中,这个接口就是工业标准。

  工业标准的统一大大降低了产品从一级生产到下一级生产的成本。比如甲长生产的螺丝恰好可以被乙厂的螺丝刀拧进丙厂生产的螺母,那么这颗螺丝的每一个尺寸都需要完全符合标准。这样乙厂就不用准备各种型号的螺丝刀,而丙厂也不需要提供不同尺寸的螺母。

  德国的工业标准是由德国标准化学会制定的DIN标准(德国标准化学会),这一标准的权威不亚于国际标准ISO。截至1998年底,共制定发布了2.5万个标准,每年大约制定1500个标准,其中80%以上已为欧洲各国所采用。这些标准中从大到小面面俱到,细到什么程度呢?

  刚来德国的时候我发现德国无论小学大学还是各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所有的纸质文件均是用打孔器打孔并用双孔文件夹整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某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后来发现这居然是被写入DIN中的标准之一。(Locher Wikipedia)孔径的位置确保了无论纸张是横板还是竖版,甚至从中间裁切之后都是正中位置。而小学生从入学伊始便被要求掌握用这种方法整理文件。

  这样精细的标准以及严格的执行确保了工业4.0在成型过程中的畅通无阻。无论是工业原件的规格,还是设备额定电压的配置,或是通信协议的制订等等,德国工业4.0的推进势必将从中受益匪浅。

1 2 3 下页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ssgi2r2osc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未来3年复合增速将达25%

下一篇:用工荒与裁员推动自动化产业快速前进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德国 工业 行业标准
  • 华北工控高效能工控机BIS-6960M-A10FI:助力工业设备更新换代

    在政策利好支持和技术升级驱动的背景下,工业设备更新换代不断提速。抢抓市场机遇,华北工控新推出工业整机BIS-6960M-A10FI,采用Intel 8代9代Core处理器和Intel Q470芯片组,丰富接口配置,坚固耐用,是助力工业设备实现数字化协同、智能化升级的“利器”。

  • 工业科技领域近期动态一周报道

    本周及近期(大致涵盖7月初至7月下旬),中国工业科技领域热点频出,一系列展会、政策发布、技术突破与企业动态共同勾勒出行业蓬勃发展的最新图景。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

  • 智算未来,维谛技术(Vertiv)引领工业企业转型与产线守护

    想象一下,当绿色工厂遇上智算转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是痛点的集中爆发,还是新机遇的悄然来临?工业,系统,互联网,网络,

  • 工业与科技一周要闻回顾

    本周,工业制造与前沿科技领域亮点频现,从国家政策导向到企业技术突破,再到行业展会活动,共同勾勒出产业发展的最新图景。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化,

  • 汇辰自动化 Profinet 方案发布会将启幕 国产自主可控 PLC 赋能华南工业

    在工业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生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企业对高效、精准、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需求愈发强烈,这不仅关乎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更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但长期以来,高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市场被国外品牌牢牢占据,国内企业在技术引进、成本把控和售后服务等方面面临

  • 英科医疗举办首届粉丝节 与用户共赴"探厂狂烤"之约

    6月28日至29日,英科医疗(300677.SZ)在山东淄博总部举办首届粉丝节•探厂狂烤记活动。百位粉丝受邀走进企业,共赴一场集工业探秘与烧烤狂欢的独特盛宴。这不仅是一次企业开放日,更是英科医疗对于和用户互动方式的新探索。智能制造,生产线,

  • 「魏德米勒 175 周年」百年传奇有奖问答,挑战赢好礼!2025

    从第一季 “魏氏放映厅” 回溯企业 175 年发展脉络,到第二季 “技术创新” 解码工业联接的迭代密码,我们已带您走过魏德米勒跨越三个世纪的传奇历程。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萌芽,到电气时代的技术突破,再到数字化浪潮中的创新突围,每一段故事都铭刻着魏德米勒百年企业的创新DNA。

  • 「魏德米勒 175 周年」百年传奇有奖问答,挑战赢好礼!

    「魏德米勒 175 周年」百年传奇有奖问答,挑战赢好礼!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萌芽,到电气时代的技术突破,再到数字化浪潮中的创新突围,每一段故事都铭刻着魏德米勒百年企业的创新DNA。

  • 欧姆龙晶体定向仪高精度测量解决方案:符合SECS/GEM通讯,实现“零”误差的精准切割

    欧姆龙晶体定向仪高精度测量解决方案:符合SECS/GEM通讯,实现“零”误差的精准切割系统,伺服,行业标准,

  • Vishay推出14款采用行业标配尺寸的新型Qi标准无线发射接收线圈

    宾夕法尼亚、MALVERN — 2019年6月12日—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号:VSH)宣布,推出14款行业标准屏蔽尺寸的新产品---八款单线圈发射器 (Tx)、三款三线圈发射器 (Tx) 和三款单线圈接收器 (Rx),扩充其Qi标准无线充电发射接收线圈。元件,医疗,设计,

  • 国内玻纤产业“大而不强”企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玻纤行业的增长使我国变成副其实的玻璃纤维产业大国,但产量第一也有遗憾之处,正所谓,最大的产量在中国,最好的技术却在国外。生产技术、产品附加值、行业标准等方面,国内玻纤产业与国外仍存在较明显差距,尚未达到玻璃纤维强国的水平。

  • 填补行业标准空白!两项户用光伏系统技术规范正式发布

    7月20日,首届“全国光伏调查报告发布会暨户用光伏应用经验交流会”在京顺利召开。会上,鉴衡认证中心消费品事业部副总经理纳明亮对外正式发布了《户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测试技术规范》和《户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电气安全设计技术要求》两项户用光伏系统技术规范,该两项规范的发布,填补了户用光伏行业标准的空白。

  • 闲话行业标准:你是不是被淘汰的那一半

    对于已经出台的行业标准,相关企业只能是快步跟上,或接受被淘汰的命运,而对于尚未出台的标准,那就得有一双洞察时势的慧眼了。标准在路上,站队很重要,可别成为被淘汰的那一半……

  • 246项行业标准将作出修订

    根据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等单位已完成《转杯纺棉本色纱》等246项纺织、化工、冶金、建材、石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以上标准批准发布之前,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特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15年5月30日。

  • 金升阳起草修订DC-DC电源模块行业标准

    继2013年金升阳起草修订的行业标准《宽压输入稳压输出隔离型直流-直流模块电源》(NB/T42039-2014)获得了国家能源局的批准实施之后,2014年金升阳又起草修订了《定压输入非稳压输出隔离型直流-直流模块电源》(计划编号:能源20130817)行业标准,目前该标准正处于意见收集阶段。

  • 塑包产业新标准实施在即

    海宁市塑包产业发展迅速,该市包装印刷企业共有400余家,去年实现产值146亿元。其中塑料软包装产品是最具发展优势的子产业,目前有生产企业70余家,总产量和生产规模均居全省前列。随着包装材料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材料运用到包装薄膜、袋中,目前耐蒸煮复合膜、袋的国家标准并不适用于新材料制成的塑料薄膜、袋,也不适用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