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中国制造仍具竞争优势 成本优势削弱是最大挑战

中国制造仍具竞争优势 成本优势削弱是最大挑战

发布时间:2015-09-01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中国制造 竞争优势

导  读:

中国制造要重塑竞争优势,须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依托国内巨大市场空间和成熟产业体系,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向,从国际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转移。

也有专家指出,我国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尽管劳动力成本价格低廉的优势有所削弱,但由于我国劳动力结构丰富,既有大量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工,也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可以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不同层次的劳动力支撑。

李佐军还指出,经过最近一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高铁、高速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层次的交通系统,可以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降低物流成本。

改革引领谋创新促转型

中国制造要实现由大变强,必须加快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把制造系统的各元素联结起来,形成信息物理系统。同时,以新一代IT技术为突破口,驱动大规模、活跃的市场创新、应用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要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继续提高全球出口贸易份额的空间不大,国际市场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小。从国内情况看,三期叠加的影响仍在持续,产能过剩压力并未缓解,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潘建成说,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国制造迫切需要重新塑造竞争新优势。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要塑造新的竞争优势,首先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李佐军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打破阻碍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可以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制度成本,提升竞争力。

潘建成指出,中国制造塑造新的竞争优势,首先要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例如,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降低准入门槛,引入民间资本,使效率得到提升。其次,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鼓励企业创新。

“中国制造要实现由大变强,必须加快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王喜文指出,长期以来,国内不少生产方式均属于比较简单的物质生产。今后,应该加快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已有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结合在一起,把制造系统的各元素联结起来,形成信息物理系统,相互协同、遥相呼应,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同时,在发达的移动互联经济基础上,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和社交等新一代IT技术为突破口,驱动大规模、活跃的市场创新、应用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

“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贺在华建议,随着制造业成本优势的逐渐减弱,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业产品本身的利润空间将越来越小。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加快从产品供应商转向服务提供商,在为客户提供产品的同时,提供更加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安佰深私募股权投资集团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张曦轲认为,过去30多年来,中国忙着做“世界工厂”,反而忽视了国内的消费需求。如今,大量的国际企业进入中国,最主要的是看重中国的市场,中国企业应重视拓展国内市场。

“中国市场的潜力在今后20年里还是会好于其他国家,中国企业如果能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资源、技术、品牌等优势,完全可以在本土获得更好的发展和竞争优势。”张曦轲说。

李佐军提出,还要加快淘汰和转移一些低附加值的“三高”产业,培育一批知识或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企业以及品牌,开创新的商业蓝海,寻找新的竞争优势。

潘建成还建议,国家应进一步推动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引导制造业企业的上下游、研发机构、市场消费对象集聚,提升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

上页 1 2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news/d_1nto9otd0p334_2.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中国配电网现状和配网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下一篇:传感器 软件 大数据 搭建我国制造业新铁三角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中国制造 竞争优势
  • 完美收官|普传科技出展第135届广交会,多场景智能解决方案亮相

    普传科技出展第135届广交会,完美收官。变频器,工业,中国制造,

  • 关注“高端对话”,共谋制造数字化

    2022年12月,安川电机举行了线上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新一代伺服产品—Σ-X系列。借此机会,安川(中国)运动控制事业部的雷婷部长及孙毅部长接受了中国自动化网的采访,希望通过对话,进一步让业界了解Σ-X系列伺服产品的优势,以及安川如何赋能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 企业有了ERP,为什么还需要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

    制造型企业面临着紧张的经济和竞争压力:利润越来越少,交货时间越来越紧迫,生产周期缩短,同时产品变得更复杂。大部分企业已经在使用ERP系统,他们就会认为:我已经使用了ERP,为什么还需要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调度,控制,中国制造,

  • 安川电机:基于安全理念,积极开发人机共存机器人

    7月8日,2015中国国际机器人展(CIROS2015)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办,作为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安川电机展出了先进的MPX3500等工业机器人产品以及机器人技术应用解决方案。此次展会,安川电机主要展示具体的产品应用案例。8台六轴机器人为“二龙戏珠”的舞龙表演点燃了本届中国国际机器展。新型

  • 安川电机:中国制造业持续增长 预计2017年纯利润达390亿日元

    10月23日,日本安川电机大幅上调了2017财年(截至2018年2月)的合并业绩。预计纯利润为390亿日元,比预期增加50%以上。因为主力业务AC伺服电机和机器人等面向中国等市场的业务销势良好。安川电机社长小笠原浩在23日的结算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的)制造业需求将继续增长,计划稳步推进当地的增产等。”▲召开财报发布会

  • 【走进安川·三】独家探访安川屹立世界工业之林百年的秘密——安川电机(沈阳)有限公司篇

    总经理 大仓正彦前言:2018年对安川电机(沈阳)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当中,公司迎来了成立十周年的日子,第三期工厂也竣工并投入生产,至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这次,我们要走进的就是在中国最著名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的沈阳迸发着新生命力的公司——安川电机(沈阳)有限公司。1十载风雨砥砺十载春

  • 安川电机荣幸成为了早期获得CR认证的国际机器人企业

    2019年2月15日,在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技术中心,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获得由上海添唯认证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ILVA”)颁发的中国机器人产品CR认证证书(S&E,B模式),安川电机有幸成为了早期获得CR认证的国际机器人企业。授予仪式安川电机(中国)执行役员 中国统括今福正教先生、安川电机(中国

  • 关注“高端对话”,共谋制造数字化

    2022年12月,安川电机举行了线上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新一代伺服产品—Σ-X系列。借此机会,安川(中国)运动控制事业部的雷婷部长及孙毅部长接受了中国自动化网的采访,希望通过对话,进一步让业界了解Σ-X系列伺服产品的优势,以及安川如何赋能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 新闻视点:机电产品进入中亚市场正逢其时(下)

             建筑工程机械:最具竞争优势          新华社记者从乌鲁木齐海关了解到,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近300台大型工程机械设备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到哈萨克斯坦,出口额近千万美元。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工程机械已经渐成规模。  &n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