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工业机器人需求上增 国产难题依然是核心技术

工业机器人需求上增 国产难题依然是核心技术

发布时间:2017-04-17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 厦门工博会

导  读:

2017厦门工业博览会(简称“厦门工博会”)暨第二十一届台交会顺应“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浪潮,促进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发展,创造两岸制造业新优势成为最热话题。

4月12日至15日,在厦门举行的2017厦门工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台交会(以下简称“厦门工博会”)上,如何顺应“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浪潮,促进智能制造,创造两岸制造业新优势成为最热话题。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期的“中国制造”,与处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厦门一样,最先感受到了回暖的温度。

工业机器人的制造成为本次厦门工博会一大亮点,多家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均表示,今年开春以来,订单明显增多,工厂正在进一步扩大生产。

厦门工博会,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需求涌现

观望了一年之久的厂家终于开始出手了。去年国家“去库存”导致很多厂家减少生产,对工业机器人需求变小,公司设备卖得少,但今年开春以来,对于设备的需求一下子爆发了。

此刻,这种回暖的热流正弥漫在整个工博会的展厅。感受到这股回暖热流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其需求方涉及汽车制造、工程机械、IT产品、五金机电、卫厨家居等行业。

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台北办事处主任李荣民看来,一方面中国内地市场是全球较大的机床消费市场,市场前景可期;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内地市场在机器人、3D打印、互联网、云计算发展非常快,整合国际市场资源的步伐也加快,创造了良好的合作条件。

机器人制造现状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机器人产业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新型产业。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了34.3%,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机器人投篮、作画、甚至在蛋壳上进行微雕技术,成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在面积约12000平方米的“国际智能制造展”馆中,展出了境内外约200家智能制造自动化品牌企业的产品,绝大多数应用于工业制造。

一台自动化设备的效率约等于六个人工装配的效率,加之后续检测所需的两个人,共可节约八个人的人工成本。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危险性高的切割焊接工作,能够避免工人因疲劳操作带来的工伤隐患、同时有效减少了企业安全隐患。

目前,除了江、浙、沪、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制造商普遍对自动化理解程度不高、自动化概念也比较模糊。运用自动化设备,并不意味着能够完成制造的所有环节,而是满足其中的一部分机械化制造环节;而利用工业机器人的前提是,制造商要改变以往制造模式、进行标准化生产。

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也在向个性化和精细化发展。在参加厦门工博会的4万多名客商中,对机器人有需求的多为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目前,很多客户对机器人生产、加工的产品个性需要和精细处理,往往不满足于标准化设备制造,而更希望有针对本企业部件加工的“私人订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在4月2日举行的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分析了中国机器人市场的现状:第一,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了我国机器人市场约90%的市场份额,仅日本的发那科(FANUC)、日本的安川电机(YaskawaElectric)、德国的库卡(KUKARoboter)和瑞士的ABB四家国外机器人制作巨头就抢占了国内约65%的市场份额;第二,由于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国内机器人产业大部分处在做系统集成的阶段。

整体来说,目前整个机器人制造行业大部分是半自动化的,市场对其需求度很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行业中专业性很强的技术人才缺口较大,亟待补充。同时,国产与进口的产品在技术上还有一段差距,机器人制造供应链体系也亟待完善。

厦门工博会,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

核心技术仍是难题

机器人市场对于“日产”的追逐并不是崇洋媚外,更多的是出于对品质的考量。国产的机器相对便宜,但部件损坏率高,“一年之中修个十几次,非常延误生产,相较而言,还是日产的更耐用些。”

利用德系(德国制造)、日系(日本制造)部件组装成的工业机器人,在展厅里出现的不在少数,也是众多制造业客商询问的对象。国外机器人的制造积累了40多年经验,发展较为成熟,具有优势,例如机械手核心部件的RV减速机,在行业里公认的质量较好的是日系和德系。

而目前,核心部件依然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弱点。业内将机器人产业链分成三个层次:上游是相当于机器人“大脑”的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机和控制系统;中游是机器人的“身体”,即其他运作部件;系统集成商则位于下游,依赖上游和中游的核心设备做集成品。

目前,国内企业在核心部件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难以与日系、德系匹敌,难以被用户信任。而对于“中国制造”技术的不信任,已经给本土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带来压力。一些打出“自主研发”旗号的机器人展位上,交换名片的访客寥寥无几。在送走一位驻足不过20秒的潜在客户后,机器人部件是国内自主研发的,但很多人并不买账,相同功能的机械手臂,国产的能比进口的便宜7-8万元,性价比很高;质量上,虽然与进口机械手臂有一定差距,但完全能满足国内大部分企业的需求。

一些企业的解决办法是与拥有成熟经验的国外企业进行技术气动元件作为自动化设备中的常用部件,面临着客户日益严苛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局面,许多企业选择与日德等先进国家合作,采用最尖端的技术和工艺进行生产。然而,这样的合作距离核心部件的生产依然相去甚远。

拥有机器人制造核心技术的上游企业,掌握着绝对话语权,赚取着超额利润。下游的系统集成商仅能赚取10%左右的毛利。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这样的发展会持久吗?尽管面临种种压力,一些企业仍然没有停下自主研发的脚步。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vfoo262sf7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我国三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

下一篇:国产机器人高产低端 | “量”上去了,“智”呢?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 厦门工博会
  • 2025台达电力电子新技术研讨会在苏举办

    6月12至14日,“2025台达电力电子新技术研讨会”在苏州吴江举办,来自14所高校400多位专家与师生,聚焦于推动产学之间的前瞻技术交流,邀集多位学界与业界专家,分享于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研究、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与挑战等研究成果与观点。电源,智能制造,

  • 台达引领光伏行业向“高效、智能、低碳”转型升级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光伏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已突破350GW,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美元,行业前景大有可期。台达,服务,智能制造,中达电通,

  • 智能制造与AI、机器人技术周报(6月15日-6月21日)

    本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热点频现,多项重要会议、技术发布及产业政策动态集中呈现,共同勾勒出中国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与产业创新的蓬勃图景。机器视觉,

  • 会后报道 | 世界级制造WCM与工业4.0创新大会暨颁奖盛典新闻动态

    在国际局势波动不断的大背景下,全球供应链重构愈发剧烈,中国制造企业正面临深刻挑战与重塑机遇。关税壁垒推高成本,出口通道受限,制造企业亟需寻找更具韧性与效率的运营之道。在这样的环境下,世界级制造(WCM)与工业4.0成为众多企业破局突围的重要抓手。物流,智能制造,EMS,

  • 一周工控与智能制造领域要闻回顾

    2025年6月4日至6日,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览面积突破10万平方米,汇聚全球1200余家顶尖企业,聚焦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能源转型等领域的最新技术与产品。机器人,

  • 凯睿德制造深圳新办公室乔迁启幕 深化工业4.0战略布局

    5月22日,全球领先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商凯睿德制造在深圳市宝安区新湖路壹方商业中心举行新办公室乔迁仪式。新址的启用标志着凯睿德制造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迈入全新阶段,彰显了其对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持续投入。凯睿德制造创始人兼CEO Francisco Almada Lobo亲临现场并致辞,与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

  • 2025年5月下旬至6月初工业与科技一周热点聚焦

    本周,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能源转型及智能制造等领域迎来多项重要进展与热点事件,展览盛会、政策发布、技术突破与企业动态交织,共同绘制出产业蓬勃发展的画卷。机器人,

  • 科德宝集团加码中国:恩福(中国)技术中心开幕,打造本土发展新引擎

    全球技术集团科德宝旗下的恩福(中国)于2025年5月29日举行技术中心暨无锡新厂房开幕仪式。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是科德宝集团深化本土发展、赋能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玮,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区长顾文浩,科德宝集团、NOK株式会社及恩福(中国)高管与合作伙伴

  • 雷赛智能邀您共赏厦门工博会

    海峡两岸之间的工业交流盛会——厦门工博会(台交会)将于2021年6月8-11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运动控制领域中的领军者,雷赛智能将盛装参展,邀您共聚厦门!雷赛智能展台(A3馆3037)期待您的光临!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