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自动化要闻>“三大经济圈”先入选“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三大经济圈”先入选“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发布时间:2017-12-12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自动化要闻 人浏览
关键字:

长三角 京津冀 经济参考报 、珠三角

导  读:

《经济参考报》日前从多个渠道获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多个城市或城市群有望率先入选“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西北、东北、中部地区的城市和城市区,也将在随后入选。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望率先入选
  
  “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经验将推广
  
  政策体系成型,专项资金支持将陆续到位
  
  《经济参考报》日前从多个渠道获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多个城市或城市群有望率先入选“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西北、东北、中部地区的城市和城市区,也将在随后入选。
  
  业界普遍认为,开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工作,是此前“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升级。通过建设“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可以在总结此前试点示范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试点加后续经验推广的形式,深入“中国制造2025”相关工作,推进我国制造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并加速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壮大成熟。
  
  进展 经验将向全国推广
  
  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为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鼓励和支持地方探索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新模式,国务院决定开展“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通知》明确,直辖市市辖区和副省级市、地级市均可申请创建示范区,距离相近、产业关联度高的城市可联合申请创建示范区。申请城市(群)要根据地区发展实际组织编制示范区创建方案,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
  
  建设“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工作早已展开。7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要求将在东中西部选择部分城市或城市群建设国家级示范区,将目前已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的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土地供应、人才培养等有关政策扩展到示范区。
  
  《经济参考报》日前获悉,我国多个地区的城市和城市群已经展开相关方案的编制和申请工作,根据此前“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工作的进展和各地取得的经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多个城市或城市群有望率先入选,西北、东北、中部地区的城市和城市区,也将在随后入选。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规划所副所长张洪国介绍,“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相当于此前“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升级版。他介绍,此前是以工信部为主来批复“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的;今后将由国务院来审核、批复国家级的示范区,相关文件也将由国务院来统一制定。这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工作已上升至国家级层面。
  
  2016年3月,我国启动“中国制造2025”城市(城市群)试点示范工作,目前已批复宁波、泉州、沈阳、长春等12个城市和苏南五市、珠江西岸六市一区、长株潭衡、郑洛新等4个城市群。工信部介绍,试点示范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方面形成了大量成熟经验。试点示范工作升级为国家级示范区,将能在此前基础上,加速新经验的形成、总结和向全国推广。
  
  国新未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光瑞认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发达,入选国家级示范区,能够更好发挥试点示范作用。除了上述地区外,结合《通知》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来看,辽宁、湖北、陕西等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工业重镇,也有很大的几率入围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蓝图 “1+X”规划体系成型
  
  除了启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我国还出台了大量政策推进“中国制造2025”,并已经形成了以“1+X”规划体系为核心的系列政策。
  
  工信部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为细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着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了“1+X”规划体系的编制工作。“1”是指《中国制造2025》,"X"是指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发展服务型制造和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2个专项行动指南,以及新材料、信息产业、医药工业和制造业人才4个发展规划指南。
  
  工信部表示,编制“1+X”规划体系的目的,是要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凝聚行业共识,汇集社会资源,围绕重点、破解难点,着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11个"X"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共同研究编制,目前均已发布实施。
  
  除了“1+X”规划体系外,根据工信部等部委的工作计划,“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继续推进智能制造示范行动,确定60个以上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并将相关经验在有色、稀土、纺织、家电等行业试点推广。此外,工信部还将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推广行业应用,落实国家集成电路发展推进纲要,加快5G、物联网、车联网、智能交通等新型领域布局,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顺利实施。
  
  此外,我国还将实施多项制造业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工程、新材料产业创新工程。其中,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选择20项左右基础零部件、15项左右先进基础材料、10项左右基础工艺,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重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并且能够在未来1到2年内取得突破的共性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随着一系列举措的出台,政策红利将得以进一步释放。届时,在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业将进入全面转型升级阶段,其进展也会提速。完成转型升级的制造业将继续推动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支持 专项资金陆续到位
  
  除了已成体系的政策规划外,《经济参考报》记者此前还从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获悉,我国将根据《中国制造2025》总体规划,继续以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重点项目进展。近期工信部已确立了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产业链协同能力提升、产业共性服务平台、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4个方面共25项重点任务,并正在协同相关部委和组织进行项目遴选工作。
  
  近期,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部门预算)项目指南》,明确了未来一阶段的资金支持方向,首先确立了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产业链协同能力提升、产业共性服务平台、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四大重点任务,同时还根据目前“中国制造2025”整体进展,制定了包括物联网、新材料、智能家电和高端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25个具体的重点任务。
  
  据相关专家透露,此次给予“中国制造2025”重点任务的资金支持力度非常大,单个项目的资金支持水平在3000万元到5000万元,部分共性技术项目或关键技术项目则将获得超过亿元的资金支持。相关专家推算,《指南》中涉及的细分项目超过100个,按照上述资金支持力度,总的资金支持金额将有望突破百亿元大关。
  
  《经济参考报》还从广东、湖南、浙江、江苏等多地工信部门了解到,除了中央级别的资金支持,各地也根据各自的产业禀赋和经济转型升级目标,对“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例如,广东从去年开始就对机器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成套设备等重点项目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核心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目前,除了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均出台了各自的资金支持计划。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各地对“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总额将超过100亿元。
  
  此外,《经济参考报》还获悉,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等部委还在积极协调各类金融机构,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提供包括贷款、投资、债券、租赁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目前,工信部已与国开行达成协议,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为抓手,通过市场化操作,选取试点示范项目并提供资金支持。据悉,“十三五”期间,国开行将为“中国制造2025”实施专项提供不低于3000亿元融资,并提供贷款、投资、债券、租赁等各类金融服务。(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vi11lvsqh3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高通危机愈演愈烈:苹果安卓拒付专利费 利润下滑

下一篇:收并购案例超以往总和,巨头全面布局AI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长三角 京津冀 经济参考报 、珠三角
  • 创联长三角 助力智能“魏”来

    近期,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上海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筹)、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一届长三角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在嘉定召开。魏德米勒作为智能制造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供应商,也携其明星解决方案亮相论坛。

  •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将汇聚各方资源,集聚国内外行业内最为优质的企业,打造行业品牌和标杆,建设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持续提升该产业在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的辐射度和影响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我国智能制造四大集聚区各具特色加速产业协同

    中国经济信息社近日在常州发布的《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年度发展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智能制造的优秀示范企业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四大区域。

  • “上海制造”攻坚国之重器 确保先进制造业用地

    中国集成电路已形成四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分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以深圳为中心的泛珠三角和武汉、西安、成都为代表的中西部。其中长三角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最扎实、技术最先进的区域。产业规模占全国半壁江山,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产业链全面发展。

  • 电咖汽车绍兴基地建“五化”打造现代工业模式

    总投资额55亿元、设计产能18万辆/年、一期项目2019年正式建成——“新势力造车”中的实力派代表“电咖汽车”再掀车界波澜。电咖汽车生产基地项目落户长三角的消息,终于得到了证实。11月29日,电咖汽车绍兴基地项目合作协议在浙江绍兴成功签署。

  • 【市场动态】ECOTTER江苏营运中心正式成立!

    随着国家对高新技术的重视,以及工业自动化发展的增速,ECOTTER也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日前,ECOTTER 在长三角地区成立了华东营运中心,随即在行内泛起了一股巨浪,轰动了整个华东市场。

  • 国产工业机器人竞争力不足的相关建议

    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没有必要遍地开花,低水平重复建设,比如工业机器人产业,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沈阳、哈尔滨、重庆已经发展成气候了,其它区域要避免一哄而上。

  • 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势显著 2020年全国机器人规模达58.9亿美元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预计到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到58.9亿美元。长三角地区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早,发展基础较为雄厚,在上海、昆山、常州、徐州、南京等地亿形成集聚效应。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共1271家,总

  • 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工作组秘书处在京成立

    8月2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的“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出席论坛并致辞。

  • 2017中国国际OLED产业大会演讲嘉宾

    自去年以来,全球OLED产业实现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发展,顺应全球OLED产业强劲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求

  • 京津冀一体化 三地协会携手打造物流产业第一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20年前将陆续投入42万亿,所撬动的市场投资或达百万亿元。交通物流作为重点投资领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国家密集出台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京津冀三地协会携手打造物流产业第一展。

  • 京津冀协同发展:通信设备制造业首当其冲

    一则“京津冀手机长途漫游费或8月取消”的新闻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通信”一体化的率先破冰进一步加快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事实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支柱、政策重点鼓励和专利资源保有量最大的行业,也是三地需要协同发展的重点行业。

  •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将投1.5万亿 自动化分羹百亿

    在大热的京津冀一体化布局中,交通一体化将率先发力,铁路、公路、航空、港口间的立体化规划都在执行中。日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已制定完成,未来六年内交通一体化将投入1.5万亿,按自动化产品占比0.5-0.8%粗略估算,自动化将分羹百亿蛋糕。

  • 京津冀大气治理将投59亿 带动自动化产品增长

    备受关注的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日前正式启动。同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获国家专项资金拨款59亿元,用于治理大气污染,PM2.5浓度将划红线。预计用于环保领域的仪表、PLC、远程数据采集、变频器和人机界面等自动化产品将收益。

  • 京津冀一体化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这让“京津冀”成为两会上最热话题之一。

  • 工信部等七部委携手助力京津冀新能源车推广

    在2014至2015年两年中,北京市公共服务系统将推广8507辆新能源汽车,天津市6000辆,河北省5715辆,到2015年底,京津冀地区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16%,京、津出租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5%,河北省继续做好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工作,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水平国内领先。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