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政策解读>《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发布 推进长三角智能制造“百千万”工程

《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发布 推进长三角智能制造“百千万”工程

发布时间:2019-07-17 来源:界面 类型:政策解读 人浏览
关键字:

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 5G 智能制造行动计划

导  读:

《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9-2021年)》将进一步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实施上海智能制造“十百千”工程,推进长三角智能制造“百千万”工程,推动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核一带”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7月16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研究制定的《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9-2021年)》正式发布。《计划》将进一步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实施上海智能制造“十百千”工程,推进长三角智能制造“百千万”工程,推动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核一带”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具体内容如下:

  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9—2021年)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产生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擦亮“上海制造”名片,推动“上海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完成中央交给上海的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三大任务,按照“以示范带应用,以应用带集成,以集成带装备,以装备带强基”的思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着力优化完善智能制造发展环境,积极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创新智能制造应用新机制,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为塑造“上海制造”新优势、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构建智能经济形态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到2021年,全市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制造新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5G、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和制造业融合程度进一步深化,努力将本市打造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新高地、核心技术策源地和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推动长三角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具体目标是:

  1.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超过1300亿元,其中机器人及系统集成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二是实现100项“卡脖子”的智能制造关键装备、核心部件与工业软件首台套(首版次)突破;三是全力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个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2.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培育1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关键装备、核心部件等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二是牵头制定50项智能制造标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培育2-3家国家级、3-5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3.应用能级进一步提升。实施上海智能制造“十百千”工程,培育10家10亿元规模、1-2家100亿元规模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培育10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其中10家为标杆工厂),推动1000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推动重点行业示范工厂生产效率提高50%,能源利用率提升35%。

  4.长三角协同进一步深化。推进长三角智能制造“百千万”工程。一是建设100家国家级智能制造工厂;二是重点建设1000家“三省一市”互认级智能制造工厂,培育离散型、流程型、网络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及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三是在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下,推动1000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

  二、实施六大重点行动

  (一)产业创新突破行动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零部件,攻克一批智能制造共性技术与软件,培育壮大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实现硬件更高端,软件更智能,集成更协同。

  1.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零部件。坚持高端化、自主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支持装备制造商研制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功能的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检测装配、物流仓储等智能制造装备,并实现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聚焦汽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行业急需的专用生产设备、产线及检测系统,鼓励支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企业、用户单位联合研制智能化成套装备(生产线)。深入推动工业强基工作,遴选一批“卡脖子”关键零部件,通过持续实施重点领域补短板行动,突破高性能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精度减速器、高档控制系统、高速大扭矩切削电主轴等关键零部件。

  2.攻克一批智能制造共性技术与软件。围绕智能制造应用中的感知物联、机器人应用等共性技术,着力突破工业视觉检测、机器人协同装配等共性技术。组织开展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重点行业标准与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搭建标准试验验证平台,提升上海在智能制造标准方面的话语权。加强工业软件支撑能力建设,鼓励支持软件企业和工业企业联合开展智能制造基础软件、研发设计软件、控制软件、数据管理软件、物流管理软件及系统解决方案的联合攻关,提升智能制造软件的自主可控。

  3.培育壮大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面向制造业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需求,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自动化工程公司、信息技术企业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支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拓展市场、加快全球化布局,通过技术、资本强强联合等方式发展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支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合装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推进智能制造装备、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的集成应用,进一步提升上海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服务能力。

  (二)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行动

  推进汽车、电子信息、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化工及新材料等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和新模式应用,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高端化发展。

  1.推进汽车行业智能制造深度应用。发挥汽车行业产业链长,带动效应明显的优势,以整车智能制造为牵引,带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同步提升智能制造能级,使本市汽车产业成为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标杆行业;通过系统互联互通、数据价值驱动、制造服务转型、组织生态创新等新理念的引入和实践,深入推进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云等技术的应用,开展数字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与服务化延伸的智能制造实践。

  2.推动电子信息行业智能制造广泛应用。在集成电路领域,重点以芯片制造、大硅片制备和封装测试为主攻方向,推动光刻机、刻蚀机等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化,提升芯片制造产业链的智能化和自主可控水平。在信息通信领域,大力推动通讯终端产品数字化设计、工艺设计与仿真,开发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产品数字化研发平台;提高智能测试装备、基于机器视觉识别的质量在线检测系统、智能仓储物流装备等普及率;建立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现场数据采集与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数据集成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3.推进民用航空产业智能制造应用。以全面提升支线客机和大型客机研制、批量化生产能力为目标,建立飞机制造网络化资源协同平台,实现企业间、企业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的协同,形成贯穿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各环节的上下游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围绕飞机大部件、整机装配智能化,建立大型客机智能装配车间,实现飞机大部件自动化对接、自动化钻铆、数字化测量和数字化质量分析,以及大部件自动化运输、总装移动装配、智能化集成测试。构建智能化柔性生产线,满足航空零部件多品种小批量的加工要求,为支线飞机批产与大型客机研制提供质量稳定的零部件。

  4.促进生物医药行业智能制造应用。重点聚焦生产状态在线监控、产品全流程追溯、大数据应用创新等,实现产品安全可控、研发快速高效。支持建设制药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应用制药智能装备,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模式,对生产状况、设备状态、能源消耗、生产质量、物料消耗等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可视化、精益化和可追溯,确保创新药、仿制药、疫苗等品种生产工艺的连续性和规范性,保障药品质量稳定。

  5.推动高端装备行业智能化转型发展。重点聚焦互联智能工厂、制造服务化、供应链协同等,全面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设备运行效能和产品创新能力。在发电设备、数控机床、智能电梯等高端装备领域,突破面向高端装备个性化定制的新模式,实现产品模块化设计、零部件智能生产、装配及检测智能化,为高端装备的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奠定基础。鼓励支持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优化等服务,促进高端装备领域企业实现服务化延伸。

  6.促进绿色化工及新材料行业智能制造应用。重点聚焦大数据应用创新、产业交易生态圈等,推动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和服务制造化转变。在绿色化工、新材料等流程型制造企业中,推动建立网络化协同平台,实现资产运营、生产管理、供应链协同优化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智能传感和实时数据采集、在线检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的集成应用,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质量控制与溯源、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三)平台载体提升行动

  打造以临港为核心,浦东、闵行、嘉定、宝山、松江等区域构成的近郊产业带,形成“一核一带”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加强上海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国家机器人“两个中心”等平台建设,为上海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平台载体支撑。

  1.打造“一核一带”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域定位等因素,在全市形成“一核一带”智能制造发展空间布局。“一核”是指临港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中心,引进和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搭建若干个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树立若干智能制造示范、标杆工厂。“一带”是指由浦东、闵行、嘉定、宝山、松江等区域形成的智能制造近郊产业带。浦东以康桥、金桥、祝桥等区域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制造软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汽车等领域建立智能制造标杆工厂;闵行区依托闵行开发区、莘庄工业区、浦江镇等区域发展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电力装备、电梯等领域建立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嘉定区依托嘉定工业区、安亭、南翔等区域,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关键部件和系统解决方案,在汽车等领域建立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宝山区以顾村等区域为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松江区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依托,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2.搭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建设上海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开展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研发、标准验证以及技术成果转化,力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支持国家机器人测试与评定中心、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做大做强。依托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机器人行业协会等服务机构,促进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和用户之间的对接合作。

  (四)区域协同发展行动

  在智能制造标准制定、产业链对接、示范工厂建设及论坛展会举办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鼓励企业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制造发展生态圈。

  1.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合作。鼓励支持“三省一市”企业、高校院所组成联合体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制定,推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在“三省一市”先行先试。“三省一市”共同制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评价标准,打造一批国际先进、模式创新的示范性智能工厂。组织开展长三角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与用户企业的对接,加速长三角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共同举办智能制造论坛、展会等活动,组织开展“三省一市”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交流访问活动,推动长三角智能制造相关人员的互访和交流。策划发起成立长三角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发展投资基金。

  2.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工业博览会等平台,鼓励本市企业、高校院所参与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制修订,加强智能工厂、智能装备、工业网络等领域的标准互认。加快上海企业“走出去”步伐,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拓展海外市场,有效释放优质产能。深化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等国际著名机构的合作,提升本市智能制造发展能级。

  (五)新兴技术赋能行动

  推动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若干个典型应用场景,实现5G广泛应用,AI深度赋能,数据全面驱动。

  1.推动5G技术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鼓励支持通信运营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智能制造企业共同研究5G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集成创新与应用,重点探索5G在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控制、物流追踪、工业AR、云化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制造型企业利用5G高带宽、低时延的技术优势,建设基于5G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提高柔性制造水平和生产过程可控性,打通企业的信息流,实现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

  2.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的应用。推进以机器视觉、智能传感、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运营、智能运维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细化转变。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算法,提高对客户需求及特征的分析能力,优化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和个性化元素的组合,提升研发水平。分析生产现场数据,实现设备在线检测诊断、预测性维护及产品质量实时监控,全面提升企业科学决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3.推进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的深度应用。鼓励智能制造骨干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提升企业间协作水平。推动智能制造企业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合作共建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探索云制造服务模式,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积极培育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主体,推动企业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跨越,建设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平台,实现企业内部互联互通、高效协同,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六)跨界融合创新行动

  创新智能制造产融合作模式,多渠道帮助智能制造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推进智能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借助自贸区优势,加快全球布局,实现多维一体,机制创新,跨界融合。

  1.创新智能制造产融合作模式。针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推动商业银行为其量身定制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帮助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智能制造企业通过科创板上市直接融资。鼓励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设立智能制造基金,重点投向智能制造关键部件和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

  2.推进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推动智能制造企业向服务化延伸,形成智能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智能制造企业采取“众包”模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意研发,提升企业自身研发创新能力。鼓励服务型企业整合行业数据,为制造业企业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

  3.深化与上海自贸区融合发展。充分利用自贸区的保税展示以及金融政策等优势,实现各类进口智能制造装备的集中展示和实物演示,提供零部件仓储分拨、检验检测、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创新融资租赁、财务结算等金融服务,支撑企业智能化升级所需的贸易需求。推动智能装备企业借助自贸区加快走向全球化步伐,将上海自贸区打造成为全球智能装备集散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全面统筹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全面统筹推进行动计划的实施,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智能制造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任务,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

  (二)加大政策扶持

  统筹利用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以及本市工业互联网、技术改造、工业强基、装备首台(套)、软件首版次等专项政策,支持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智能装备首台(套)突破以及智能制造软件研发。制定发布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支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做大做强;制定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建设指南,引导重点企业建设行业标杆工厂。

  (三)加快人才培育

  加强与国际顶尖机构的人才培养合作,依托本市各项人才引进培育计划,加强国内外高端智能制造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产教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和高校联合建立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试点推进产教融合型智能制造企业建设;继续依托智能制造、机器人等实训基地,开发相关培养项目,切实提升智能制造人才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造就一支跨学科、复合型、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

  (四)推动智库建设

  汇聚高校院所、生产制造、信息通信、人工智能、金融法律等各方面专家,组建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跨机构的智能制造专家库;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研判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支撑政府政策制定,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咨询建议,助推上海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五)塑造“上海智造”品牌

  组织举办行业经验交流会,编写智能制造案例集;依托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举办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使之成为工博会的品牌论坛,扩大上海智能制造的国内外影响力。通过系统解决方案输出,提升上海智能制造的辐射力,输出“上海智造”经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 5G 智能制造行动计划
  • 嵌入式+AI | 华北工控EMB-3112主板支持导览机器人应用

    导览机器人已在科技馆、会展中心、大型商场、银行/政务服务厅、景区等多场景应用落地,华北工控EMB-3112主板支持Intel ® Elkhart Lake平台处理器,提供良好的计算与图形性能、丰富的I/O功能接口和工业级高可靠性,适用于智能机器人控制、工业互联网等需要实时响应、多重扩展的场景应用。

  • 嵌入式+AI | 华北工控EMB-3112主板支持导览机器人应用

    导览机器人已在科技馆、会展中心、大型商场、银行/政务服务厅、景区等多场景应用落地,华北工控EMB-3112主板支持Intel ® Elkhart Lake平台处理器,提供良好的计算与图形性能、丰富的I/O功能接口和工业级高可靠性,适用于智能机器人控制、工业互联网等需要实时响应、多重扩展的场景应用。

  • 产业深观察|工业互联网深度行:灯塔工厂“山顶”工业富联,究竟高在哪儿?

    自今年3月,深圳市打响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枪声之后,深圳市工信局联合工业互联网协会一同策划了为期10场的工业互联网精准赋能深度行活动,期望能以小规模、精准化的方式,组织企业高管深入学习行业标杆的可取之处。系统,

  • 第19届天津工博会2023.5.8-11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

    第19届天津工博会将于2023年5月8-11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展出面积近90,000平方米,服务工业制造全产业链,设有机床、机器人、激光加工、工业自动化、工业互联网等展区。

  • 华北工控:以工控之力,赋能智慧高速视频一体化运维

    华北工控基于Rockchip RK3568芯片打造了嵌入式ARM主板EMB-2580,在图片处理,存储,通信,多功能外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支持工业互联网、NVR存储等领域应用。打造了嵌入式准系统BIS-6390ARA-B10,在大容量数据传输、存储与处理,通信,多功能集成等应用场景可发挥较大优势,适用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关、智慧交通等领域

  • 华北工控:以工控之力,赋能智慧高速视频一体化运维

    华北工控基于Rockchip RK3568芯片打造了嵌入式ARM主板EMB-2580,在图片处理,存储,通信,多功能外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支持工业互联网、NVR存储等领域应用。打造了嵌入式准系统BIS-6390ARA-B10,在大容量数据传输、存储与处理,通信,多功能集成等应用场景可发挥较大优势,适用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关、智慧交通等领域

  • 华北工控:以工控之力,赋能智慧高速视频一体化运维

    华北工控基于Rockchip RK3568芯片打造了嵌入式ARM主板EMB-2580,在图片处理,存储,通信,多功能外设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支持工业互联网、NVR存储等领域应用。打造了嵌入式准系统BIS-6390ARA-B10,在大容量数据传输、存储与处理,通信,多功能集成等应用场景可发挥较大优势,适用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关、智慧交通等领域

  • 工信部:推动万家企业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打造100个标杆工厂

    为指导各地区各行业积极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带动5G技术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推进传统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

  • 领先再进一步!永洪科技荣获敏捷BI领域连续六界冠军

    日前,在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大数据产业研究部、中国工业报社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大数据协会首席数据官工委会联合举办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研讨会上,《2023中国大数据优质企业榜V8.0》正式发布。作为业内以BI为核心的数据技术服务商,永洪科技已经连续六届获得BI商业智能领域的第一名。

  • 领先再进一步!永洪科技荣获敏捷BI领域连续六界冠军

    日前,在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大数据产业研究部、中国工业报社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大数据协会首席数据官工委会联合举办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研讨会上,《2023中国大数据优质企业榜V8.0》正式发布。作为业内以BI为核心的数据技术服务商,永洪科技已经连续六届获得BI商业智能领域的第一名。

  • 领先再进一步!永洪科技荣获敏捷BI领域连续六界冠军

    日前,在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大数据产业研究部、中国工业报社工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大数据协会首席数据官工委会联合举办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研讨会上,《2023中国大数据优质企业榜V8.0》正式发布。作为业内以BI为核心的数据技术服务商,永洪科技已经连续六届获得BI商业智能领域的第一名。

  • 华北工控BIS-6920M,满足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多设备互联互通应用

    ​当前,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日趋成熟。为满足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多设备互联互通应用需求,华北工控打造了嵌入式准系统BIS-6920M。PC,智能化,

  • 华北工控ATX-6157工业主板,大数据可视化平台的理想选择

    在大数据可视化平台上运行处理大规模数据对其主控计算机硬件的数据运算能力、存储能力、可靠性等要求很高,而华北工控新推出的基于12/13代Intel Core处理器工业主板ATX-6157可以满足其应用所需。PC,调度,高速,GEN,

  • 成立AI子公司,安川将AI融入生产制造

    3月19日,安川发布通告称,其于2018年3月1日成立了致力于AI解决方案开发的100%控股子公司,新公司名字为“艾立方”(英文名称:AI Cube Inc.),新公司注册于日本东京,首期投资额1亿日元。同时安川宣布了与Cross Compass的战略联盟关系,Cross Compass是一家为制造业提供AI解决方案的公司,双方除了技术合作,加快在制造

  • 2023北京软件博览会|世亚软博会

    世亚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简称:世亚软博会)自2010年创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多届。世亚软博会是中国知名度较高、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广的专业展览会;是被国际业界公认的不可错过的名展之一。随着世亚软博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已成为国内外软件、IT、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5G等行业交流与贸易的重要展会,

  • 搏力谋积极践行低碳理念 成首批低碳营销联盟成员单位

    2022年11月24至25日,2022年GITA营销节在上海顺利举办,活动宣布在旗下成立聚焦于促进企业市场营销场景低碳化发展的“低碳营销联盟”,并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运作。大数据,执行器,空调,阀门,节能减排,EMS,

  • 经纬恒润参与编写的5G DNA技术白皮书发布

    作为港口5G无人驾驶提供商,经纬恒润受邀和行业伙伴一同参与了《5G工业互联赋能5G全连接工厂技术白皮书》的编写工作,贡献了关于5G专网在智慧港口领域的场景和指标,利用5G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网络特性在港口实现5G远程驾驶,通过5G自动驾驶云端调度,实现港口水平运输的全自动化作业。

  • 工信部:推动万家企业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打造100个标杆工厂

    为指导各地区各行业积极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带动5G技术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推进传统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

  • 关于 6G 技术的五个重要问题

    在5G轰轰烈烈展开部署的同时,对下一代技术的研发工作也已经拉开帷幕。6G无线技术承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实现人类社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通过融合,6G有望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巨大助力。

  • 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如何赋能智能家居的绿色未来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应用与普及,万物互联互通已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智能家居也迎来发展机遇。《2022智能家居行业现状与市场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预测,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计达6515.6亿元。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场消费国,占据全球50%-60%的智能家居市场消费份额。

  • 工信部:今年努力新培育3千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加快推进融合应用,5G全连接工厂建设进一步提速,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各领域广泛得到应用和落地。今年努力新培育30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 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精心的打磨,只为更好的相见

    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1号CITE主题馆”的智慧家庭展区、智能终端展区、信创生态展区、生成电路展区、5G应用展区“专、精、特、新”展区及相关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博览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和品牌化。

  • 工信部 :推动算力产业生态完善,更好支撑各领域数字化转型

    6月29日,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我国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千兆用户数突破5000万、5G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4.2亿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推动算力产业生态日渐完善,更好支撑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

  • 世强联合京瓷/EPSON/奥拉等,带来时钟晶振/晶体晶振/温补晶振等产品

    在5G、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家居等不断丰富的场景需求下,晶振行业的景气度也持续走高。 为了满足广大客户多元化的研发生产需求,提供有保障低成本的供应服务。世强硬创联合KYOCERA、EPSON、瑞萨、奥拉等国内外著名的晶振行业厂商,带来时钟晶振、晶体晶振、温补晶振等众多产品,供硬创企业选择。京瓷,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