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宁11月13日消息(记者刘海奎 通讯员张美荣李海波)投资15亿元的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智能制造工厂项目正紧张有序、热火朝天地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建设。项目达产后,德国罗特勒、西班牙埃玛赫与伊比兰伽、华中数控、上海航天、陕西海力特6家数控机床企业将入驻,预计可年产各类高档数控机床5000台,机床功能部件10000台(套),实现年产值40亿元,利税6亿元,形成100亿元产业规模。
6家企业有上海的、湖北的、陕西的,以及欧洲的,为何不约而同远道落户兖州?兖州的回答是:“产业园区内配套数控机床高端装备区,上下游都有,并且基础设施完善,企业就近就能互补发展。”
一个国别产业园,2个产业片区形成“区中园”——独特的园区构成模式带来聚集效应:短短3年,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内聚集85家外贸企业,完成进出口169亿元,占到济宁市的30%,成为鲁西南重要的外贸进出口基地,建设运营模式被评为全省对外开放典型案例。
多元化发展:一个园区的项目支撑
高端装备产业是兖州的优势产业,产品涉及农机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套设备、专业特种装备、装配式建筑装备等多个品种。蒂德精机是最早入驻兖州工业园区的企业,也是园区里唯一一家机床企业,产业不集聚,技术积累少都束缚着企业的发展提速。
为解决这一问题,兖州工业园区依托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了园区产业研究中心和装备制造产业研究所,与蒂德精密机床一起研究上下游企业,谋划合作空间,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上下游企业来兖州落户。
兖州工业园区招商促进部部长王俏表示:“产业研究中心把数控机床拆分出35个关键零部件,分析每一个零部件在产业链里的强弱。对于比较强的产业链企业,我们重点招引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对于弱的、空白的,就明确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精准对接引进,完善补充产业链条。”
5月6日,2020年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一期入驻项目举行云签约仪式,来自德国、西班牙的3个外商投资项目和华中数控、航天装备等一批高端装备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签约项目突出产业的关联性、互补性、集聚性,全面拉长数控机床产业链条,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变成强强联合。”兖州区委常委、副区长钟海涛说,中欧产业园紧紧抓住高端数控机床这个关键,把数控机床当作“产业催化剂”和“投资发动机”,以数控机床为抓手,拉长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在区域内形成滚雪球效应。
蒂德精密机床总经理陈舟介绍,依托中欧产业园发展优势和蒂德精机产业优势,重点突破国家在关键功能部件、数控系统和汽车零部件的卡脖子技术。华中数控提供数控系统,西班牙伊比兰伽可提供丝杠,蒂德精密机床可提供精密加工、整机装配及技工培养、赴德培训等服务支持,能够形成“1+1>2”的整体合力,提升中欧产业园在机床上下游的配套能力,有效填补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和国产化方面的不足。目前,以蒂德精机为中心高端装备制造核心区已成雏形。
“区中园”模式:一个园区的集群效应
初冬时节,坐车行驶在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华勤工业城,现代化的厂区静谧整洁。穿过全套现代化设备车间,先进的生产装备、一流的现场管理、领先的工艺技术,无不感受到集团发展的活力和勃勃生机。
“我们之所以选择入驻华勤工业园,关键是看中了华勤集团强强联合、开放发展的理念和园区集群发展模式。”华勤集团康迪泰克技术总监约翰·布鲁克斯表示:“华勤集团和德国大陆集团合资建设的高压胶管项目,定制化开发产品,开拓新市场,企业订单逆势增长。”
对此,兖州区委书记王宏伟的解释是,“要通过有牵引性、带动性的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其产品的科技含量,来增强园区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应用,构建模块化生产平台,华勤集团在氢能源等领域,开发出氢燃料输送管、飞机加油管等新产品。
受海外疫情影响,国际橡胶轮胎生产企业陆续停产,产能供应出现缺口。华勤集团抢抓机遇,迅速复工复产,扩大产量,从5月中旬开始,各工厂产能全部达到满负荷状态,轮胎业务在承担更多海外订单的同时,完成了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的原厂配套认证,高压胶管、输送带、钢丝绳和卡客车轮胎等业务均实现了逆势增长。
华勤集团董事长牛腾告诉记者,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化的赋能传统制造,不断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效率,来增强产品在国际高端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目前集团已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储备库拟入库企业名单。
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围绕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橡胶制品等“十强”产业,2017至2019年期间,引进和落地建设的德国大陆高压胶管、比利时贝卡尔特钢丝帘线、意大利倍耐力高性能子午线轿车轮胎、芬兰凯米拉聚合氯化铝、装配式建筑机械自动化PC生产线等重大外资项目17个,累计实际到位外资3.9亿美元。2019年,欧洲外资项目投资占中欧产业园固定资产投资的55.9%。
保姆式服务:一个园区的行政效能
坚持“专业人干专业事”,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发挥蒂德精机招商主体作用,“以链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直接对接上下游企业,自主寻找招商对象,打造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他们在“加盟”的同时,也扩大了蒂德的“朋友圈”。
从签约到开工建设花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兖州速度”让上海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运十分满意,选择兖州投资兴业,不仅因工业基础、区位优势、营商环境等因素,同时企业双方在装备制造、国外市场开发、信息资源等有广泛合作。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以“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模式运作,成立了产业发展公司和招商服务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规划建设,运作重大项目,建设配套设施。实施“简政放权”,对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实施“三去两增”,即去行政化、去冗员、去管理费用和增效率、增活力,将经营权、管理权真正放权给入驻企业,让企业来运营园区,让入驻企业放手去干,走出了市场化运营园区的路子。
所有企业在入园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都将得到园区人员和招商企业的保姆式服务。园区在服务上坚持效率至上、效益为本,对落地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条龙”全程代办服务,围绕园区的供水供电供气、设施维修维护、绿化保洁安保等需求,华勤、蒂德成立专门机构,提供“管家”“月嫂”式服务。
除打造“效能园区”外,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还提出打造绿色、创新、成熟园区的理念,促使园区功能上档升级。目前,智能制造工厂内9座厂房和配套的研发中心、展示中心、服务中心按欧洲标准同步建设,计划年底达到具备使用条件。同时,发挥中欧双向投资服务平台等平台的联通作用,提升产才融合、跨境电商、“兖欧班列”等平台效能,推动中欧企业实现产业、项目、人才、技术、资金、物流等的全方位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