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30万留汉大学生近14万新落户 武汉推进“学子留汉”工程

30万留汉大学生近14万新落户 武汉推进“学子留汉”工程

发布时间:2021-02-06 来源:央广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导  读:

5日下午,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学子留汉”工程新闻发布会,介绍武汉市2020年30万大学生留汉及推进实施“学子留汉”工程有关情况。  长江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全市新增留汉大学生30.20万人。其中,研究生2.39万人,占7.91%,本科生16.54万人,占54.77%;25岁以下约占40%,26岁至35岁约占48%;企业就...,互联网,一次,服务,大学生

  5日下午,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学子留汉”工程新闻发布会,介绍武汉市2020年30万大学生留汉及推进实施“学子留汉”工程有关情况。

  长江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全市新增留汉大学生30.20万人。其中,研究生2.39万人,占7.91%,本科生16.54万人,占54.77%;25岁以下约占40%,26岁至35岁约占48%;企业就业占98.81%。30.20万留汉大学生中,属于新迁入武汉户籍的有13.94万人。

  发放一次性求职就业等补贴5亿多元

  “我们迎难而上、创新作为,最终以好于预期的成果收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孙志军表示,在全市多部门共同努力下,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

  孙志军介绍,2020年,武汉市场主体比上年增长8.6%,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6.7%,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城市前十。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842家,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吸纳大学生6.8万人。

  孙志军说,2020年,武汉市推出5100多个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岗位和1483个社区工作者岗位。动员3万多家在汉企业提供优质岗位,国有企业不低于60%的新增岗位招聘应届大学生,天马微电子、华为武汉研究院等龙头企业招聘规模均在1000人以上。

  2020年,武汉市为1.06万名留汉大学生提供租赁房,用于安居保障、房租减免补贴资金9500万元。对30多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就业等补贴5亿多元。

  两大产业集群形成吸引人才“磁力”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宋治平介绍,2020年,东湖高新区面对严峻复杂的背景,“学子留汉”工作取得好于预期的成绩,原因离不开3大抓手:产业集群、平台对接、创新要素。

  “高新区大力培育‘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两大产业集群,打造互联网‘第二总部’,积极发展在线教育、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宋治平介绍,目前,东湖高新区市场主体总数超14万家、企业总数超10万家,2020年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新增企业1.8万家。全年提供优质岗位15.4万个,形成了吸引人才的强大“磁力”。

  目前,东湖高新区建有13家工研院,68家孵化器,108家众创空间,孵化面积600万平方米;在企博士超过1万人、硕士6万余人、本科近30万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与外籍常住人员破万人。

  今年计划提供优质岗位50万个

  数据显示,2021年,武汉地区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32.7万人,超过2020年的31.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孙志军表示,2021年,武汉将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大限度释放就业空间,最大力度扩大岗位供给,全年提供50万个优质岗位,留住不少于30万大学生。

  安居方面,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武汉近期还将推出更大力度的免租减租优惠举措。

  作为大学生人才的主要聚集区,2020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新增参保大学生6.83万人、新增落户大学生2.69万人。

  宋治平表示,2021年东湖高新区继续加强岗位供给能力,打造全区人企供需对接平台,筹集优质岗位不少于15万个,持续优化大学生落户流程,筹集不少于2万平方米大学生人才公寓。

  大学生拿着毕业证当天就可落户

  市公安局副局长夏俊介绍,2017年以来,武汉市先后3次优化调整大学生落户政策,打造了“全员放开落户”“全家解决落户”“全时办理落户”的新模式,四年来共办理大学生落户64.6万人。

  武汉市推出“网上办”“窗口办”“上门办”的三办服务模式,大学生可登录“湖北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网上办理落户,通过“网上提交、后台审核、邮寄到家”的模式,最快可当天受理、当天落户。

  大学生可直接到各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现场办理落户,申报材料由最初的8项简化到1项,仅凭毕业证即可落户。

  每年支持100个大学生科技创业专项

  市科技局副局长徐涛介绍,截至目前,武汉市建成双创载体456家(其中,国家级118家、省级179家、市级159家),孵化面积达700万平方米,为留汉来汉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工位4万多个,提供免费工位5000多个,在孵大学生创业团队3000个,带动创业就业18万人。

  “依托武大、华科、理工大等高校优势,武汉市已建立41家大学生双创载体,打造大学生双创集聚区。”徐涛介绍,2020年全年安排资金3400多万元,奖励服务大学生留汉创新创业成效突出的双创载体。

  徐涛说,今年将鼓励双创载体与创业者共同成长,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零租金”“拎包入驻”,有效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同时,每年还将支持大学生科技创业专项100项,单个项目资助10万元。

  长江日报记者吴曈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o30rjr1gdnh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以“微改革”实践推动治理效能实现

下一篇: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