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重庆南岸开启“十四五”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重庆南岸开启“十四五”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1-03-13 来源:央广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导  读:

央广网重庆3月13日消息(通讯员 舒永兵) “十四五”开局之年,南岸区工业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截至今年2月,全区拥有184户规上工业企业,1-2月工业总产值预计150.3亿元,同比增长93.5%。    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人正在鼓风机性能实验室检测一台增压机设备。(央广网发 崔景印摄)      重庆科...,系统,互联网,智能,工业,智能化,工业互联网

  央广网重庆3月13日消息(通讯员 舒永兵) “十四五”开局之年,南岸区工业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截至今年2月,全区拥有184户规上工业企业,1-2月工业总产值预计150.3亿元,同比增长93.5%。
  
  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人正在鼓风机性能实验室检测一台增压机设备。(央广网发 崔景印摄)
    
  重庆科瑞制药生产线(央广网发 崔景印摄)
  龙头牵引:着力打造优质产业链 培育集群生态
  南岸区作为老牌工业基地,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仍保持5.8%,龙头企业发展态势依旧强劲。
  2020年,重庆卷烟厂实现工业总产值67.5亿元,为南岸区创造利税48.5亿元。
  近年来,南岸区着力强链补链,不断完善产业链建设机制。烟草作为南岸区优质产业链之一,在区经济信息委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从上游材料到中游生产,再到下游应用的逐步完善。
  “区领导去年来我厂进行过9次深入调研,并向我们提出了‘再造一个重烟厂’的目标。”重庆卷烟厂办公室副主任龙渤文说,对于中支烟的发展前景,企业上下都充满信心。 
  智慧赋能:智能制造加速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
  南岸区已落户飞象和根云两大跨行业、跨领域的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截至目前,飞象平台已接入企业1833家,连接设备超过2000台,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
  南岸区切实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如今,全区建成3个智能工厂和18个数字化车间,24户企业纳入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服务商资源池,4户企业入选重庆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3个项目纳入重庆市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74个项目通过智能化项目改造认定。大数据和智能化为南岸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动力与成效日趋显现。 
  “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理解为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子平台。”飞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8月,长安福特与飞象签约,共建汽车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长安福特全生态链上万家企业赋能。
  2020年飞象与农投良品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建农产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助力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0年美心门业实现年产值29亿元,在疫情影响下,仍保持了近10%的增幅。“如今,美心的生产设备全部实现了自主研发。”美心集团副总裁陈跃玲说,美心在智能设备和软件的研发升级上,已累计投入2.57亿元,在智能化设备的灵活应用上,已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我们正在进行智能工厂战略规划,到2025年,装配线将去人化,成为真正意义的‘关灯工厂’。”
  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与科学引进储备企业核心竞争力
  南岸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区经济信息委争取国家部委、市经济信息委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加速研发机构和服务体系建设,夯实技术创新基础。目前,全区工业企业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个、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个、市级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5个、市级新型企业研发机构3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个、市级优秀创新型企业4个,为全区工业企业行稳致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区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之一,拥有完整的自主设计和研发体系。 “重通研发和制造了很多国内领先产品。”据重通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孙皓介绍,国内第一台空气锤、第一台石油油田抽油机、第一台防腐高温风机、第一台离心式制冷机等多项全国第一都出自重通集团。
  重庆科瑞制药目前正在进行一款代号为“PLGL”的心血管药的临床试验,并从日本引进了相应的技术和设备。“仅厂房建设和生产线引进,就花费了5800万元。”科瑞制药片剂车间副主任王亚说。
  据悉,“PLGL”的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该生产线上的各功能间,对制药的温度、湿度和气压都有严格的参数要求。一旦当前参数值出现偏差,系统都可以自动快速调整。此外,生产线引入了MES理念,可以实现生产全过程可追溯。
  “以前相同规模的生产线需要20人,现在只需要6人,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王亚说,“‘PLGL’预计明年就能上市,年产量可达3亿片,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o315sr9ki78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瞄准氢能源领域 重庆汽车产业加快绿色转型

下一篇:上海流程智造研究院打通创新链 赋能流程制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