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企业资讯>他们都是令人敬佩的行业先锋

他们都是令人敬佩的行业先锋

发布时间:2024-05-17 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类型:企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导  读:

他们都是令人敬佩的行业先锋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传媒平台策划了专题宣传,邀约获得2024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或工人先锋号的个人或集体,讲述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不平凡事迹。与此同时,我们也收集到了另外一些行业先锋及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他们都曾获得...,系统,锻压,质量,装配,智能化,202






他们都是令人敬佩的行业先锋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传媒平台策划了专题宣传,邀约获得2024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或工人先锋号的个人或集体,讲述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不平凡事迹。与此同时,我们也收集到了另外一些行业先锋及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他们都曾获得国家级或省级荣誉,为企业发展乃至行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今特将他们的事迹整理成稿,供业界学习参考。

 

 

1. 中捷友谊厂尹晓霞获得“2024年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

 

尹晓霞是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中捷友谊厂通用型技术党支部副书记,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主机研究部机械设计员,高级工程师,获得“2024年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据了解,在2009-2013年间,尹晓霞获得4项辽宁省、沈阳市科技进步奖;2006-2023年间,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8项。



 

尹晓霞同志参加工作24年来,一直致力于高端机床的研制,她所研发的产品服务于航空航天、能源、船舶、工程机械等国家重点领域。她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科技部、工信部等项目5项,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亿余元。她2021年主持的沈阳机床揭榜挂帅项目,销售300余台,获得销售收入7亿余元。2022年,她带领团队为技改项目研制的2条自动线,解决了铣、镗系列机床主轴箱、滑枕、床身等关键大件加工的效率和精度提升难题,大大提升制造能力和水平。2023年她所承担的面向海上风电行业的落地镗产品,实现当年研发、当年销售、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余元,并通过了新产品鉴定,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

 

2. 三河同飞曾获“2023年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



 

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河北三河经济开发区,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由初期的传统制冷配件制造企业发展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工业温控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2023年底,公司已拥有2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涵盖节能、热工、自动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同飞获得2023年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河北省科技领军企业,同飞股份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以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响应全球客户的高标准需求。

 

创新驱动、精诚协作。在科技创新的旅程中,三河同飞高级工程师刘交通及其团队的故事,是关于勤奋、团结与突破的典范。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公司承接了一个关键项目——新型光纤激光水冷却机的开发,这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与时间的赛跑。



 

项目的关键在于解决高功率激光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定性问题。刘交通和他的团队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冷却系统,既能有效控制设备温度,又能保持设备的长时间稳定运行。为此,他们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数据分析,优化冷却流道设计,实现最佳的热交换效率。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团队成员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他们不畏工作环境的各种机械轰鸣噪音和严寒,默契合作,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竭尽全力,每个人都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

 

经过几周的团结奋战,这款水冷却机终于研发成功,不仅为公司赢得了宝贵的市场机会,更解决了长期困扰的技术难题,为激光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产品荣获CCMT2024“春燕奖”,研发过程中获得8项专利,在下游应用市场也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业绩。

 

用心服务,客户至上。在同飞股份,售后服务一直被视为企业成功的关键组成部分。售后团队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技术修复和故障处理,更是一段关于不懈努力达成客户满意的佳话。在东北盘锦的某项目中,同飞售后团队再次证明了他们的价值和公司文化中“客户至上”的理念。项目任务是在一个关键设施中安装和调试先进的水冷系统,这是一项需求紧急且复杂的任务。王建伟经理率领的精英团队,不仅要完成日常的安装调试任务,还必须解决由于地理和环境因素带来的额外困难。



 

在安装过程中,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设施的特殊要求,初期遇到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王建伟经理及其团队成员以高度的专业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去解决每一个难题,以确保每一个部件都能精准安装,每一个参数都得到最优调整。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系统终于顺利通过了所有性能测试,客户对同飞的响应速度、专业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同飞股份的员工们都在用心书写不凡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对劳动精神的生动诠释。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紧密的团队合作,同飞不仅创造出了具有显著市场价值的诸多成果,更体现了对创新和卓越的不懈追求。同飞股份将以一个个荣誉为鞭策,继续以创新为核心形成新质生产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3.天水锻压安琪荣获“第十批甘肃省优秀专家”荣誉称号

 

20244月,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表彰了“第十批甘肃省优秀专家”,在被表彰公示的100名优秀专家人选中,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四分厂电焊工、高级技师安琪名列其中。



 

安琪是天水锻压公司四分厂的一名电焊工,至今已从事电焊工作29年之久。她始终爱岗敬业,凭着一腔热血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锐意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工艺创新成果,并从最初的学徒工成长为如今的甘肃省优秀专家。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她矢志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成为岗位创优、岗位建功、岗位成才的典范,曾获“甘肃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4. 宝鸡机床田浩荣曾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劳模”

 

田浩荣是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一名装配钳工,高级技师。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2015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机械工业百名工匠、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三秦工匠、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首届十大杰出工人等荣誉称号。201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作为中国高技能领军人才赴德国学习交流。202171日作为全国产业工人代表,参加天安门广场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他是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以精益求精和敬业专注的工匠精神,为企业增效、为社会创造价值,并为宝鸡智能制造培养出一批批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以他名字命名的田浩荣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命脉、工业母机是国之重器,其技术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能力。田浩荣在机床生产一线一干就是30多年,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扮演着“螺丝钉”的角色。这些年,田浩荣承担了公司所有机型的研发试制任务,对于机床结构和功能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作为宝鸡机床集团技术过硬的技能人才,他累计完成上千台中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大专项的主轴箱装配任务,在新产品试制和国内外售后服务中解决多项技术难题,培养数控机床装配人才60多名,是高档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专家型高技能人才。他聚焦机床产业核心功能部件的技术攻关,出色完成了尖端产品BHR800V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BL20系列车铣中心、BMC500TV五轴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等高端机床装配任务,在推动国产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经过多年实践,田浩荣摸索出不少技术“绝活”。在他的带领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承担多项新产品开发与成熟产品持续改进等急难险重突击任务,完成技术攻关项目30余项,其先进做法和经验在全省推广交流,多次受邀为省内外职业技术院校进行技术讲座和交流。工作室发挥成员特长,不仅参与新产品试制,还经常跨部门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实训、实操、实赛,培养出了一大批在数控机床装配操作领域的优秀人才,先后带出宝鸡工匠、三秦工匠、陕西省技术能手等一批青年技术人才。

 

作为一名产业技术工人,田浩荣践行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干在实处,冲在前头”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员风采。如今,已步入天命之年的田浩荣,依然奋战在机床生产一线,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机床装配骨干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正向着提升国产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化的明天而奋进。

 

5. 沈机贺亮曾获得“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和“辽宁工匠”荣誉称号

 

贺亮是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旗下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控车工,高级技师。参加工作15年来,严谨认真,努力钻研,不断积累机床装配和切削加工经验,连续多年参加省市各级技能大赛,获得各级部门颁发的荣誉称号,多次参与公司重点产品研发项目,解决用户反应问题,攻克阻碍生产技术难题,获得多项专利。并分别于2021年和2023年获得“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技术能手”和“辽宁工匠”等荣誉称号。

 



2018年,沈机决定研发试制主打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机床,由于该新产品试制难度较高,需要技能全面、技术过硬的人共同完成,作为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的贺亮被点名要求加入试制任务。当时没有可供借鉴的案例,零部件之间配合等难题摆在眼前,但他没有退缩,带领徒弟一起研究解决方案,共完成60余项改进优化,经过40多个日夜奋战最终成功完成任务,为企业赢得近1300万元的销售业绩。

 

2021年,在某国内重点领域的设备订单中,有一批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配合零件,需要特殊材质并对精度要求非常苛刻,一旦拖期交货将面临巨额赔款。该项目负责人找到贺亮,要求用最短的时间解决“卡脖子”零件。贺亮通过分析并做出有针对性的周密计划,与徒弟分工协作,对加工零件的机床精度进行优化、制作专用工装卡具、制定最佳工艺方案等,经过多个昼夜兼程,终于攻克这个关键零件,使该产品得以顺利交付用户,避免了巨额赔款。

 

在参与多项新产品研发试制项目中,贺亮和他的伙伴们不断研发新结构以提高产品性能,发明制作工装工具等,过程中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三项,参与制定企业标准一项。他不仅注重个人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培养新的技术骨干。他先后带了10余名徒弟,传授数控机床装调和切削技能。还带领徒弟在省、市各级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3人获得过省级各类技能大赛二三四名,5人在沈阳市技能竞赛中获得技术标兵、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在贺亮看来,作为一名国家重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产业工人,应将个人发展与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契机紧密结合,不断完善自我,爱岗敬业,争优创新,用担当与作为创造卓越。

 

6. 沈机桑会庆曾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和“辽宁省青年岗位能手”

 

桑会庆是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优尼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立加装配车间施工班组班组长,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高级技师,电气高级工程师。2007年入厂从事立式加工中心产品的装配调试,具有丰富的数控铣床装配调试及维修经验,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培训师,多次被邀请担任国家级和省市级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裁判员。凭借过硬的技术,桑会庆曾获得“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青年岗位能手”和辽宁省“技师杯”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第一名。被评为2021-2022年度沈阳市职工技术协会“优秀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近年来,桑会庆曾参与20余场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的技术支持工作。2021年受全国机械行业和省总工会邀请,作为国赛多工序操作工的副裁判长和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的副裁判长,并通过考核被授予全国机械行业技能竞赛两个工种的裁判员资格。2022年成为辽宁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裁判员。2023年受邀参与辽宁省“中银杯”第二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工作,并受邀担任东北三省一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项目的裁判员工作。

 

磨砺匠艺,革新改造。2015年,桑会庆在辽宁省“技师杯”职工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决赛中获得第一名。同年加入了公司的“徐风亮劳模创新工作室”,2021年成为工作室的领衔人。桑会庆始终坚持以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和素质为己任,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产品研发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职工创新活动,为公司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多面人才,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有力保障公司经营活动的快速运行和降本增效目标的实现。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共完成创新项目43个,其中直接主持完成4项、参与完成9项。参与的《成品机床锈蚀问题改善》项目获2016年辽宁省优秀创新成果奖。2023年参与的《提升VMC850Q镗孔位置精度》QC项目,获得通用技术集团特等奖、2023年辽宁省质量成果一等奖和第六届中央企业QC小组成果发表赛一等奖。

 

传承匠德,带徒传艺。工作中,桑会庆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先后带徒20余人。曾作为教练带领徒弟董宇美和于乾隆参加2021年省装调比赛获得前两名的好成绩。多名徒弟获得市技术能手称号。还多次为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化工大学等校企合作的学校开展学生培训工作。

 

7. 上海劳模上机李云龙及其创新工作室

 

近年来,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不断向世界一流精密机床装备企业迈进,其各类高端制造技能人才队伍的成长与壮大,有力推动了产品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传统的精密制造技术与现代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相融合,已成为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组建于2018年的上机“李云龙创新工作室”,是以上海市劳模、上海工匠、磨工特级技师李云龙领衔,由设计、工艺、加工、装配、测量等多部门骨干精英组成的。



 

聚焦国家重大专项,疏通制造瓶颈。李云龙创新工作室围绕“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精密品牌”的总体目标,聚焦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品制造中的关键性和瓶颈性技术难题,组织各工种技能骨干攻关,形成了一系列成果。

 

他们曾参与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F3精密复合磨削中心”项目,整体技术对标国际顶尖磨床。其核心部件头架主轴、砂轮架旋转B轴、尾架部件等的磨削是制造过程中的加工关键点,加工精度达标与否,直接关系到机床的整体精度。在李云龙的带领下,工作室团队成员发挥各自技能特长,潜心攻关,最终突破难题,解决了核心部件的加工与装配难题。

 

在课题“精密轴系零件加工用复合磨削中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磨削试验和数据比对,工作室基本掌握了磨削高温合金的操作方法、砂轮的选型、磨削参数及加工工艺,制定了磨削高温合金零件工艺编制及相关参数,为课题项目的顺利完成打下了扎实基础。

 

以产品问题为导向,开展攻关提高质量。李云龙创新工作室始终以产品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难题为导向,有针对性、有目标地开展各种技术攻关和制造试验活动,以达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质量提高、成本降低的目标。

 

创新工作室通过技术攻关、优化头架结构,使高精度MGA1432A头架回转精度从1µm提升到0.3-0.5µm,满足了公司加工高精度检测量具及套类零件的要求,提高了同类机床产品市场占有率。

 

为打破重载高精度活顶尖依赖国外进口的现状,在李云龙带领下,工作室成功研制出了高精度重载活顶尖,并在公司对外销售的产品上实现应用。经测试:顶尖静态回转精度(不加负荷静态)回转跳动0.5-1µm;顶尖动态回转精度(重载12吨磨削)回转跳动2µm。该项目荣获2022年上海电气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

 

李云龙创新工作室成为技能人才的孵化器。80年来,上机培养了一批批高级研发、制造技能人才。李云龙创新工作室传承了人才培养的机制,借助各种产品或零部件加工及装配难题的攻关实践,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



 

依托李云龙创新工作室,生产制造部门分别成立了精密加工、精密装配等“微工匠”团队,邀请公司有经验的老师傅开设理论知识及实操培训班,培养一批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精湛技艺技能的高级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工作室不断完善高端人才梯队培养机制,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以创新成果为标准,培养出了一批创新意识和高超技艺技能兼备的人才,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素材来源:相关企业或所在分会 摘编整理:张芳丽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o5n0chgamc81.html

拷贝地址

下一篇:ARM主板EMB-2582:小尺寸/高性能/丰富接口,适合智能物联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