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配套产业涉及钢铁、机械、电子、通讯等行业,一艘船往往关联上百个配套企业,所以有“一船下水,百家受益”之说。但目前舟山市船舶配套产业发展还显得滞后,全市20余家企业今年产值预计2亿元,与今年预计30亿元船舶工业产值形成巨大反差。
目前,在舟山市生产的船舶中,市内船舶配套企业可供的产品仅占14%左右,大部分船用配件依靠外地。如浙江扬帆集团今年完成产值近9亿元,但绝大部分的船舶配件来自市外。我市船舶配套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少,技术含量较低,主要生产船用涂料、螺旋桨、船用液压器、舱盖、船用齿轮箱、锚链等产品。
从技术分类看,船舶配套件主要是钢铁、板材、化工塑料等原材料类,还有各种主机、辅机等机械类和各种导航控制仪器、仪表等电子类产品,体现出船用设备产品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要素特征,而这些要素正是舟山船舶配套件生产企业所缺乏的。
中远船务舟山分公司副总经理刘航认为,船舶配套产业链很重要,这与造船、修船息息相关,没有船舶配套件,造船、修船也就无从谈起。对船舶企业来讲,如果不能在当地解决船舶配件问题,而要从外地调运进来,企业生产成本就要增加,这将直接导致船舶修造区域竞争力下降。事实上,船舶配套件产业链的产出远远高于修造船的产出。
船舶配套产业的滞后,造成了舟山船舶工业的两张皮。即船舶配套产业在外地,舟山单单是船舶组装基地,是只空壳子,其结果使舟山打造船舶修造基地大打折扣。由于产业链形不成,没能带动更多劳动力就业,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就小。而且,随着出口船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地方财政也将面临出口退税的沉重负担。
目前舟山船舶配套业大部分是由作坊式的家庭工业承担的。舟山船舶工业要上档次、上规模,仅靠家庭作坊来支撑如此庞大的行业,是远远不够的。这方面温台地区发展汽模加工业成功的做法值得我市借鉴。温台地区在发展汽车业的同时,就注意汽模加工业的协调发展,如今已形成了区域性的汽模加工经济,当地生产的汽车大部分配件都是由当地企业提供的。结果是双赢。
舟山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船配业达到本土设备装船率80%以上。从这个目标来看,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必须把船用配套产业的发展放在与修造船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政府要通过规划和引导,为当地船舶工业发展提供相配套的服务。
如何解决舟山市船舶配套产业的短腿呢?市经贸委主任贺永定认为,必须加大配套产业的培植力度。一是研究确定一批我市拟重点发展的船舶工业配套产业和产品,重点发展舟山已具备一定基础和优势的产品,包括钢结构件、螺旋桨、锚链、船用涂料等;还应重点发展与舟山船型发展趋势与装船需要相配套的产品,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梯形化格局。二是采取政府推动、重点船舶企业支持、民营资本投资的模式,加快通用船用配件项目建设投产,如电镀、管子、电缆、小五金等。三是通过内引外联,争取引进国内外先进船用设备制造技术和知名生产厂商,积极发展一批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船用设备产品,如甲板机构、救生设备、通讯设备、主辅机等。通过拉长和延伸产业链,带动舟山本地工业的发展,提高船舶工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力度。
[center]文章来源:中机网[/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