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缓慢,更重要原因是决策者在政策上缩手缩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表示,随着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即将出台,“可再生能源的春天已经到来”。
十六大提出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GDP比2000年翻一番,如果按照目前的能源消费水平,那么不仅中国的能源不够,全世界的能源也难以应付。在昨天结束的“2005中国替代能源与电力国际峰会”上,与会的专家及企业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已经迎来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良好机遇。
据戴彦德透露,八五、九五、十五对核电、风电的计划规模很大,但实际上指标都没有完成。
“技术和资金都不存在什么问题,主要是政策。是决策者对未来经济发展指标认识不足,在政策上缩手缩脚,才导致这一局面。”戴彦德说。
戴彦德认为,替代和可再生能源潜力很大。“风力发电有10亿千瓦的潜力,核电也有6000万千 瓦。国家计划在2020年实现核电3600万千瓦,风电2000万千瓦,实际上这个数字太小了,因为在整个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依然很低。”
“那么能不能产生奇迹呢?比如钢铁产业,我们前几年才1亿多吨的产量,当时还规划到2020年达到2.7亿吨。然而短短几年的时间已经达到3亿多吨的产量了。可见,只要政策到位,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也能产生奇迹。”戴彦德说。
来自高层的相关信息支撑着戴彦德的论断。据其介绍,国家正在研究制订煤炭、燃料等各种能源产品的征税政策。同时,明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国家发改委也将在年内出台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细则。戴彦德认为,“可再生能源的春天已经到来。”
事实上,政策上的利好,已经作用于能源企业的实际行动。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杨洪明向记者透露,目前火电项目占发电量90%的大唐,正在调整自身能源结构,“水电、可再生能源业务都在我们规划当中”。
而对于国内最大风电投资企业龙源电力公司来说,今年将迎来业务全面扩张。龙源总经理谢长军告诉记者,2005年,公司在建项目4个,总装机容量7.655万千瓦,新开工项目9个,总装机容量43.3万千瓦。同时,公司已在全国12个省(区)开展测风选址及调查评价,约20个初选储备风场的总装机容量可达300万千瓦。
目前,国家对风电项目的优惠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的增值税减半。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东中亚地区首席经济师林伯强建言,“政府如果在减税、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以及通过建立基金解决电价差额,同时把风电从目前接入区域电网提升到并入国家电网,将对发展风电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