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慑于马路“电子眼”的威力,自交管部门公开宣称四环路内主要道路“电子眼”可以实现无缝隙覆盖监控并随时能抓拍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后,加塞儿、走紧急停车带等交通违法行为开始减少。6月14日晚高峰时,记者在海淀交通支队指挥中心了解到,以往违法行为多发的路口、路段,交通秩序开始好转。
14日下午5时30分左右,指挥中心民警使用键盘,遥控架设在五棵松、马甸桥、西直门桥北、苏州桥等处的监控器,时而旋转,时而拉近画面,路面行驶状况清晰地反映在屏幕上。西直门桥北北向南进二环主路的下坡路段,由于车辆排队距离较长,平常一直是违法车辆加塞儿比较严重的地段。但是,14日的监控表明,尽管高峰时依然比较拥堵,可是车辆排队秩序比以往好多了,十分钟内难见一辆车违法加塞儿。
随后,民警将画面调到苏州桥北向南进三环的匝道上。匝道排满了机动车,缓慢行驶。等了好一会儿,一辆车号为京GLM967的奇瑞车违法走导流带,民警将画面定格抓拍下来。大约过了十分钟左右,又一辆车号为京J57797的起亚车也因为同样的违法行为,被民警记录在案。“这已经好多了,可能是你们媒体宣传的效果吧。平常这个时候,十分钟内,少说也有七八辆车这么违法行驶。”海淀交通支队指挥中心副主任李建军告诉记者。
由于目前城八区各交通支队指挥中心均有专职民警从事抓拍马路违法行为,那么,会不会同样的违法行为,几乎在同一时间段会被不同支队的民警抓拍到,并记录在案呢?市交管局科研所宋玉宏警官明确回答:不会的。因为,交管部门已经在技术上做了两道屏障:一是各区民警只能抓拍本辖区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行为;二是同一车号的车辆,在同一时间段(比如半小时内)的同种违法行为,计算机系统只会接受一次。这样,可以保证执法证据的准确,且不被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