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攻克大型加工中心产业化发展瓶颈

攻克大型加工中心产业化发展瓶颈

发布时间:2008-03-11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瓶颈 加工中心

导  读:

    “这个863计划针对的不是哪个特殊的行业,而是为生产规模化及应用服务。”在沈阳第一机床厂李宪凯看来,数控机床的领域覆盖了国家的绝大部分行业。而这个“大中型加工中心高速化技术研究及应用”的课题就是以实现中档加工中心及部分大型加工中心的产业化为目标的。据他介绍,当时,由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出来对数控机床产业化的要求。2004年,国家提出863立项目时,沈阳机床的技术基础相对扎实、这方面探索也比较多,因此拿到了这个项目。

  我国机床行业的生产水平,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还停留在与国外水平差距较大的阶段。这种差距一直到2000年前后才得以缩小。2004年沈阳机床生产加工中心185台,实现产值21071万元。攻克了8项加工中心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4项技术创新点。关键技术在多种机床产品上的应用,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可靠性等,缩短了与国外发达国家机床的差距。产品成批量地进入了汽车、军工、信息等行业,挡住了进口,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不仅改变了以往我国一些领域所需装备都采用进口的方式,如今自主创新的产品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而且开始向国外市场挺进。

实现大中型加工中心产业化

  一直以来,我国机床行业对外出口多为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占很少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

  李宪凯表示,上世纪90年代沈阳机床曾先后从德国、美国、日本引进过很多机床,进行国产化。但由于国外转移给我们的技术是二三流技术,加上当时国内外的制造工艺条件的差距,这一批通过引进消化再吸收的数控机床产品,虽然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客户购买了之后却发现不太好用。“国内机床行业本来就很脆弱,再加上使用厂家普遍的不认可,因此,1993年—2000年这个时期,中国数控机床经历了一个很艰难的发展过程,市场本身不景气,再加上技术也不很成熟,很多企业和潜在客户都纷纷采用进口设备。

  2004年,通过863课题的攻关与实施,机床工业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创新,并不是凭空想象、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彻底改善国外企业在机床工业对国内企业的压力,任重而道远。这主要源于我国的基础配套工业虽然已有所提高但还是较为薄弱,无法适应、满足我国目前的机床业发展需求,因此,改善并提高电主轴、数控系统、电子技术等机床相关配套能力,是进一步实现产业化,走向市场的基石。

  863攻关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对于拉动企业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的原动力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这种拉动作为创新主体企业更加大了技术创新的投入,这种投入最终取得了明显的企业技术进步和升级,拉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数控机床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竞争不仅来自国内同行业,更多的是来自国外厂家的压力。从市场的各方面信息看,机床需求增势不减,高精度、高效、高速的加工中心需求仍趋旺势。面对这样一种形势,我们根据市场需求的新变化,采取了有针对性地措施,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高速增长。2004年实现了工业总产值6.8亿元,其中数控机床产量185台,产值2.6亿元。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24亿万元,数控机床产量350台。

  2004年,机床行业的重点用户主要是汽车工业、军工产业、民营企业产业模具产业等几个产业,其中以汽车与机械制造业发展最为迅猛,在今后的几年里,以上3个产业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随着各个行业发展,其对机床产品的要求也将相应的发生变化,而且对专业化和多功能的机床需求将有所上升,针对未来市场的变化,沈阳机床及时调整了数控车床的品种,针对重点的汽车、航天、军工等要求,根据用户需求,开发了大中型的加工中心,进行生产和设计。数控加工中心将主要服务于模具行业和其他行业。

围绕速度、精度、可靠性创新

  机床行业的业内人士都知道,现在的机械加工工艺要求的主轴转速越来越高,高转速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产品水平的标志,成为商家竞争的焦点,谁先采用了更高转速的主轴,谁便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了一张硬牌。电主轴就像直线导轨一样成为机床的标准部件。
  沈阳机床在863项目实施期间,针对高速主轴及传动系统、高速电主轴等应用技术,围绕速度、精度和可靠性三个目标,展开研究和创新,最终攻克十七项数控机床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制约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项目实施之前,沈阳机床生产加工中心的快速进给速度最快为24m/min,而现在新设计的THS6550X50卧式加工中心的三向坐标快速进给速度为40m/min,切削进给速度为20m/min。与国外先进国家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的三向坐标快速进给速度40m/min-80m/min缩短了差距。同时,对于高速机床,影响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丝杠高速旋转而导致的发热量增大进而使温度上升。课题组为了减小因高速旋转带来的发热,选择了用润滑油润滑导轨。

  TH57200X400龙门五面加工中心就是沈阳机床厂在成熟地设计、制造龙门立式数控铣镗床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龙门五面加工技术而开发的,一款适合我国国情的数控机床。在该机床上,零件经过一次装夹可完成除安装底面外的其余各面及孔系的加工,确保被加工零件的各孔面之间的加工精度及位置精度,是加工关键零件如床身、立柱、箱体及加工精度要求较精确零件的理想设备。

  TH57200X400作为自行设计的龙门五面加工中心,不仅保证了机床各项性能的实现,而且在控制机床成本方面做出了很大成效,特别是机床五面头的设计制造成功大大降低了机床造价,为用户节省了很大一项费用。机床高刚性、重切削的功能为龙门加工中心提高加工能力、拓展销售市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使机床更加经济、实用,能够更大程度地为用户创造价值。

数字863

  本项目总投资1450万元,其中863项目拨款100万元。包括两个子课题:中捷机床有限公司是项目的主体单位,承担大中型加工中心产业化技术研究子课题,863项目款为70万元。另一个子课题是由数控系统生产厂——大连大森数控技术发展中心承担,项目款为30万元。

  产业化指标:2004年,达到年产170台以上,实现销售额14500万元;配套目标:2004年产量的5%配用具有中国品牌的数控系统;2005年总体目标:2005年达到年产305台加工中心,实现销售额23000万元。产量的10%配用具有中国品牌的数控系统。

  通过863计划目标的促进,2004年公司生产加工中心185台,销售额15326万元。配置国产数控系统10套超过了5%。比产业化目标多完成了15台,826万元。2005年公司生产加工中心315台,销售额31412万元。比产业化2005年目标多完成了10台,8412万元。配置国产数控系统33套达到了10%。超额完成课题年度考核指标。
  通过技术改造,有比较齐全的数控加工设备:其中日本及德国的龙门五面加工中心4台,最大规格工作台达到3×14米;德国的导轨平面磨床3台,最大规格工作台达到2.5×12米;还有数控坐标镗、加工中心、数控铣镗床、数控外圆及内圆磨床、数控车床等30余台国内外数控加工设备。检测手段上有三坐标测量机、双频激光干涉仪、球杆仪等精密测量仪器。为课题的开发研制及形成产业化规模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news/d_1nrusj6oao9d7.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首台四辊式热定减径机在大连下线

下一篇:欧美等发达国家电机系统节能经验介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瓶颈 加工中心
  • 协同创新 突破我国机器人发展三大技术瓶颈

    据了解,目前,国产机器人占国内机器人市场份额仅约13%,国内机器人制造的一些核心配件都来自进口。在4月28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609机器人节启动会上,天津市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指出“缺乏核心技术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据介绍,国内机器人产业在单体以及核心零部件研发方面仍落后于日、美等发

  • 2014工业机器人的元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4工业机器人的元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国内"机器换人"规模逐渐辐射到全国各个产业集群。但是由于我国在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上存在瓶颈,增长速度过快使机器人产业出现潜在产能过剩的危机。

  • 我国工业机器人进入瓶颈期 如何“开盖”

    然而,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现在已进入瓶颈期。从技术层面看,国外的机器人制造企业相对成熟。并且由于起步较晚,当前国内机器人研究亟须提升的技术包括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这些关键部件的研发与制作既包含硬件加工方面的技术提升,又包含软件方面的升级创新。

  • 中国机床功能部件发展滞后瓶颈凸显

      近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介绍,2009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总体情况不错,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11个月的数据,全年预计可达到12%的增长,工业总产值可达3800亿元,机床产值跃升至世界第一位。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机床产值自2006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三位,而位列前两位的德国和日本均在2009

  • 突破数控瓶颈需实现滚动部件产业化

        我国滚动功能部件行业生产不集中、产品品种单一、含金量偏低、尚无一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已成为国产数控机床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实现我国滚动功能部件产业化很有必要。   滚动功能部件产品包括:滚珠丝杠副、滚动直线导轨副、滚珠花键、滚珠导套、直线运动部件、坐标工作台、自锁

  • 陶瓷行业“品牌瓶颈”现象分析

          在陶瓷产业中,也有坚持名牌战略的企业,虽然在单品牌方面同样达到了行业的高峰,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两大问题:一是前几年受到了多品牌策略企业的强烈冲击。多品牌企业利用“倍增原理”,扩大规模优势,实施低价格策略,以“量”取胜,在产品同质化的市场环境里,搞得部分“名

  • 大型减速器需由小做大突破技术瓶颈

        减速器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极为广泛。减速器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减速器和专用减速器两大类,两者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特点各不相同。20世纪70-80年代,世界上减速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且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紧密结合。    &

  • 电子地图将成汽车导航产业发展“瓶颈”

    如果你想在一分钟内知道离自己最近的特色餐馆,以及开车前往的具体路径,你只要掏出手机先查到餐馆的名字,智能手机导航系统就能告诉你具体路径,并在每个十字路口语音告知你必要的转向,以及还有多少距离,或者你可以直接通过车载导航器获知所有信息。   “2005年,车载导航电子系统市场已经处于火山迸发前夜,”业内人

  • HTM系列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研发与应用

    HTM系列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研发与应用 一、产品概述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作为机床行业的高档机床之一其市场需求巨大,在提高能源、航空、航天、船舶及军工等行业一些关键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S5500系列变频器(同速&定位专用)

    S5500系列变频器专为机床、加工中心、包装、钣金等行业研发的一款高端产品,可实现同速跟随编码器输出脉冲功能,通过给定脉冲位置、通讯、设置参数位置实现精准定位功能。

  • 这家机械制造企业占据国内40%市场份额靠什么?

    该企业与国内外40多家工程机械厂家建有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生产的两种拳头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3亿元,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40%。中伟机械在抓好做实员工技能轮训的基础上,斥资3000多万元,引进数控加工中心这一国际领先专用生产设备50余台,有效提升产品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 KUKA 小型机器人为数控加工中心装料和卸料

    KR AGILUS 系列中的 KUKA 小型机器人在 MRC flextray 机器人单元为 Dannoritzer Medizintechnik 加工中心的可靠装卸过程带来最大的灵活度。

  • 上海诺倬力携最强有力数控机床首次亮相2016无锡太湖机床展

    无锡太湖机床展将于9月19日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上海诺倬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携手VM系列加工中心、BM龙门系列加工中心、等全新产品重磅亮相太湖机床展。

  • 森精高精度卧式加工中心NH 系列总销量已达到5000台

      截至今年4 月1 日,森精机制作所的高精度卧式加工中心NH 系列已达到5,000 台的总销量。   本着追求最高精度和高生产效率而开发的NH 系列包括4 类机型,分别拥有400、500、630 和800 毫米的托盘。   从2002 年9月推出系列内首个型号NH5000 开始,森精机制作所便采用了独创技术DCG.(重心驱动)去设计NH4000 DCG(2003

  • 五轴高速加工中心的发展新动向

    近十多年来,由于刀具、驱动、控制和机床等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速加工和高效加工,特别是高速硬铣已在模具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传统的电火花加工在很多场合已被高速硬铣所替代。   通过高速硬铣对一次装夹下的模具坯件进行综合加工,不仅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大幅度减少了加工时间,而且简化

  • 牧野展出注重自动化的卧式加工中心系统

        牧野铣床制作所(MAKINO MILLING MACHINE)开发出了使用4轴和5轴控制的卧式MC(加工中心)的自动化系统,并在2007年9月17~23日于德国汉诺威举行的“欧洲机床展览会 (EMO2007)”上展出。可利用机器人拿取工件,连续驱动卧式MC,提高了成本竞争力。    该加工系统采用“a61-5XR”卧式MC。该MC为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