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180栋大型公建将在年底前完成节能改造。日前,由海淀区政府牵线,专业的“节能医生”已经走进区法院、区招商大厦、十一学校三家单位,为其建筑节能“把诊号脉”。
所谓“节能医生”,其实是对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的形象比喻。据介绍,“节能医生”可以为耗能单位提供设备改造、能源管理甚至资金支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最后从节约的能源效益中,“节能医生”获取一定的利益分成。这种节能新模式,又称为合同能源管理。今年海淀区首次引入该管理模式,首批试点的3个单位不用投资一分钱,全部由专业节能公司掏腰包进行节能改造,年可节约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能源费用。
借助“节能医生”,今年年底前海淀将完成180栋大型公建的节能诊断和分项计量改造。从中央空调、电梯扶梯到照明系统,“节能医生”为参加能源管理的单位精打细算,通过能耗监控和审计、诊断,开出“节能处方”;对能耗高的大型公建由各系统主管部门监督产权单位对空调系统、供暖系统、热水系统、照明系统或变配电系统进行低成本改造。通过改造,预计可使中央空调系统综合节能20%至40%,企业水泵、风机等节能60%至80%。
海淀区将通过资金奖励进一步推动“节能医生”在辖区内的应用,目前该区正在起草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拟对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技术提供方和改造单位均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按照计划,到2010年底海淀区将完成600万平方米大型公建节能改造,同时该区还将建立大型公建能耗信息监管平台,对建筑能耗进行动态监测分析,提出节能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用能情况进行能效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