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由德国巴伐利亚州立银行投资1200万美元建设的太仓德国中心,正式签约落户太仓。
据官方介绍,这是全球第八个,也是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德国中心,将为太仓及周边地区的德国企业提供全面服务,加强中德企业的交流合作。
“德国有大量中小企业,它们推动了德国制造的繁荣。而太仓面积小、人口少,要成功转型升级,就需要学习德国经验,紧盯中小企业。现在太仓德国中心落户,无疑为两地企业搭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合作平台。”太仓市副市长、新区管委会主任朱万里对本报记者指出。
业内专家指出,德国中心是由德国政府扶持的为海外德国企业投资服务机构。德国中心这一模式对于中国政府扶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具有借鉴意义。
德国中心,是专为德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探路而建立的调查研究招商中心,提供从市场咨询、律师服务、秘书翻译、谈判展览到办公用房、金融服务、德国贸易等各项服务。
太仓被称为“中国德企之乡”,自动化德资企业西门子也在其中,日后更有一大批规模不大但“技术强、占地少、效益高”的德资企业集聚发展。
据官方介绍,分布在太仓市的200多家德国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而德国中心正是以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德国本土企业走出去,到中国来投资,是德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先遣部队”。
业内专家指出,这样的模式对于国内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转型升级具有借鉴意义。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出国投资摸不着门路等问题,他们都有很丰富的经验。”朱万里认为,德国中心对于太仓的意义远非带来实际经济效益这样简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为了有效地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小企业在海外拓展业务承担的风险,国际上的通行做法都是办海外园区和孵化器,在政府扶持和商业经营两者之间运作。
这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代表处的功能就是要随时监督和掌控园区的发展方向,同时借助商业化的手段运作,以实现扶持中小企业的目的和宗旨。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开始阶段,政府的主导和扶持作用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