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我国智能制造业能否独立登上“珠穆朗玛峰”

我国智能制造业能否独立登上“珠穆朗玛峰”

发布时间:2015-05-04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芯片 智能制造

导  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芯片越做越小,而用来雕刻芯片的光刻机则越来越复杂,成为集光机电等多学科尖端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业中的珠穆朗玛峰”。但是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国智能制造业能否靠自己的力量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顶端?

  随着科技的发展,芯片越做越小,而用来雕刻芯片的光刻机则越来越复杂,成为集光机电等多学科尖端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业中的珠穆朗玛峰”。但是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国智能制造业能否靠自己的力量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顶端?

  互联网时代的繁荣,从技术层面看,靠的是一块块刻着细密电路的半导体芯片,而将蕴藏着智能的集成电路刻上硅片的,则是光刻机。

  2002年,光刻机被列入国家863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由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推动成立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来承担,2008年国家又启动了“02”科技重大专项予以衔接持续攻关。经过十几年潜心研发,我国已基本掌握了高端光刻机的集成技术,并部分掌握了核心部件的制造技术。

  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用于集成电路前道制造的光刻机工作母机的研发之路还未达终点,但一路伴随研发诞生的相关技术,已开始产生辐射效应:先进封装光刻机已占领了90%的国内市场,预计未来两年国际市场占有率可达50%;OLED光刻机已形成了成熟产品,也已进入海外市场销售。

  创新资源整合,站上全球产业制高点

  浦东张江,上海微电子创始人贺荣明就在这里,与最初的几位创业者开始了光刻机的研发之路。“当时国内懂行的人寥寥无几,国际上又封锁技术。而当时所有投入,在国外只够造一个超净车间。”贺荣明说,尽管如此,技术上有再多困难,他也有信心克服,当时要让人理解光刻机的意义、技术风险,才是最难的。想象一下,一束激光经过上百块玻璃的聚焦,在硅片上刻下一道道相距仅几十纳米宽的电路——这难度相当于坐在一架超音速飞行的飞机上,拿着线头穿进另一架飞行中的飞机上的针孔。

  但再难也要做,因为造不出自己的光刻机,集成电路产业的命脉就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德、日等少数几个国家有制造能力。

  英国一位经济学家指出,长期而富有耐心的政府资助是突破性创新的绝对先决条件。作为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制造装备,光刻机得到了稳定的资助。“让这个项目落地上海,是上海市政府富有战略眼光的决策,是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决策。”贺荣明说,从建造大楼、研发经费配套,到政策扶持,上海市政府为光刻机的成长,提供了稳定而长期的支持。

  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光刻机的制造集光机电等高技术于一体,任何一个零部件的生产要求,都可能为一个配套产业带来创新能级提升的机会。贺荣明说,整个研发过程相当艰苦,除了出差,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10点回家,就是他这十几年生活的全部。

  然而,忍受这种“煎熬”是值得的。从2012年开始,培育起了供应链的上海微电子,开始“沿途下蛋”,利用已经掌握的光刻机技术,开发出了一系列光刻机产品,不到两三年就走向了国际市场。据悉,先进封装光刻机500系列一进入市场,就迫使国外同行产品降价近1/3。

  将创新基因注入人才团队

  创新,靠的是人才。上海微电子极为注重自己培养研发队伍。

  十几年前,国内真正懂光刻机的人才很少,由于高端光刻机人才的稀缺性及受到国际技术限制等综合因素,从海外引进,一是可能性很小,二是回来可能“水土不服”。几经尝试和综合考虑,上海微电子决定采用以自主培养为主、引进吸收为辅的人才培养策略,实践证明,这是符合我们国情的有效方法。

  公司人事总监贺跃进说,由于光刻机需要多学科、大团队协作,要求既尊重人才,又不过分依赖个人。为此,他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人才快速培养的机制。

  随着研发团队日益庞大,如何向团队内注入创新基因,使其不断产生强大的创新变异能力?三年前,上海微电子推出鼓励员工创新的“黄昏工程”,每年组织评选出10个年度创新研究课题,每个资助10万元,创新研究过程中如果失败可免责,成功有奖,不断营造企业创新氛围。如今,黄昏工程已产生多项发明专利。未来他们还将推出企业内部“创新币”,搭建创新交易平台,让创新变得更活跃。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news/d_1ntn5lf637s66.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产业形成期 三轴、四轴机器人更符合中国市场

下一篇:工业4.0:中国将居于何位?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芯片 智能制造
  • 倍福中国出席中欧职业教育国际峰会

    2025 年 6 月 11 日,恰逢中国与欧盟建交 50 周年之际,“中国欧洲职业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发展国际交流会议” 在山东青岛召开。倍福中国作为欧洲在华企业嘉宾受邀参会,校企合作专员钱生参与圆桌对话并分享了企业以技术创新推动产教融合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倍福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以太网,自动化,

  • 2025台达电力电子新技术研讨会在苏举办

    6月12至14日,“2025台达电力电子新技术研讨会”在苏州吴江举办,来自14所高校400多位专家与师生,聚焦于推动产学之间的前瞻技术交流,邀集多位学界与业界专家,分享于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研究、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与挑战等研究成果与观点。电源,智能制造,

  • 台达引领光伏行业向“高效、智能、低碳”转型升级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光伏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已突破350GW,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美元,行业前景大有可期。台达,服务,智能制造,中达电通,

  • 智能制造与AI、机器人技术周报(6月15日-6月21日)

    本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热点频现,多项重要会议、技术发布及产业政策动态集中呈现,共同勾勒出中国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与产业创新的蓬勃图景。机器视觉,

  • 会后报道 | 世界级制造WCM与工业4.0创新大会暨颁奖盛典新闻动态

    在国际局势波动不断的大背景下,全球供应链重构愈发剧烈,中国制造企业正面临深刻挑战与重塑机遇。关税壁垒推高成本,出口通道受限,制造企业亟需寻找更具韧性与效率的运营之道。在这样的环境下,世界级制造(WCM)与工业4.0成为众多企业破局突围的重要抓手。物流,智能制造,EMS,

  • 一周工控与智能制造领域要闻回顾

    2025年6月4日至6日,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览面积突破10万平方米,汇聚全球1200余家顶尖企业,聚焦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能源转型等领域的最新技术与产品。机器人,

  • 凯睿德制造深圳新办公室乔迁启幕 深化工业4.0战略布局

    5月22日,全球领先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商凯睿德制造在深圳市宝安区新湖路壹方商业中心举行新办公室乔迁仪式。新址的启用标志着凯睿德制造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迈入全新阶段,彰显了其对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持续投入。凯睿德制造创始人兼CEO Francisco Almada Lobo亲临现场并致辞,与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

  • 2025年5月下旬至6月初工业与科技一周热点聚焦

    本周,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能源转型及智能制造等领域迎来多项重要进展与热点事件,展览盛会、政策发布、技术突破与企业动态交织,共同绘制出产业蓬勃发展的画卷。机器人,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