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市场驱动国产机器人产业兴起 抢“风口”更要攻“关口”

市场驱动国产机器人产业兴起 抢“风口”更要攻“关口”

发布时间:2017-07-31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机器人 核心技术 关键部件

导  读:

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机器人产业成为新亮点之一。然而机器人产业链呈现出“下游庞大,中游分散,上游缺失”的特点。目前东莞能够进行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只有零星几家,多数企业90%关键零部件和中高端数控系统均依靠进口。如果国产企业不在核心技术上突破,很可能出现“中国的扶持政策,火了国外的企业”。

机器人,核心技术,关键部件

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机器人产业成为新亮点之一。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了34.3%,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人机协作机器人等高技术含量机器人已推向市场,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三甲医院已实现了批量应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一些机器人的专有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服务机器人在医疗手术、康复、餐饮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

一边是“机器换人”计划如火如荼,不少地方政府争相补贴企业上机器人;一边是大大小小的机器人产业园开始冒起,“机器人概念股”成为股市新宠……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已建成和计划建设的机器人产业园或产业基地多达数十个,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总数从2014年初的200余家到如今上千家,而在A股上市公司中,所谓“机器人概念股”则超过50家。

东莞每年财政拿出2亿元扶持企业“机器换人”。“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于2014年11月挂牌成立,该基地计划总投资约27亿元人民币。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敏佳感叹:国内机器人产业真的热起来了。

重复建设 低端机器人产能“超编”

业内将整个机器人产业链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上游是核心零部件,主要是减速机和控制系统,这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中游是机器人本体,即机器人的“身体”;下游则是系统集成商,依赖上游和中游的核心设备做集成品。

“不仅是珠三角地区,国内90%的机器人企业都处在下游这个环节。”这是记者走访的机器人企业老板对行业现状的趋同的概括。

在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如今已聚集了30多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会长蒋仕龙说,东莞市从事与机器人产业相关的企业已有200多家,其中有知识产权的不到三分之一。“虽然数量可观,但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几乎没有,行业发展散乱。”产业链呈现出“下游庞大,中游分散,上游缺失”的特点。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扎堆”产业链下游的机器人企业绝大多数仍是中小企业,与ABB、Fanuc、Kuca等国际产业巨头差距甚远,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相应的,这些企业生产的机器人应用和智能水平也较低。何敏佳介绍说,德日企业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垄断了汽车制造等机器人应用的高端行业领域,而目前珠三角乃至全国的企业生产的还多是以搬运和上下料为主的中低端机器人。

研发生产控制器的深圳固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宏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的产品从类型看主要是以直角坐标机器人为主,处在产业中低端,创新以及生产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企业差距太大。

90%关键零部件靠进口

走进珠三角实施了“机器换人”计划的工厂车间会发现,能够进行智能自动化作业的工业机器人、机器手多是瑞士ABB、德国库卡(Kuka)、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和发那科(Fanuc)的产品。据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介绍,以这四家为代表的外国企业占据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份额超过70%。

发展工业机器人必须突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这一关键难题。之所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国际巨头占据,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大多依靠进口,从而使得国产品牌机器人成本相比国外品牌机器人并无多大优势。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总经理石金博说,目前东莞能够进行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只有零星几家,多数企业90%关键零部件和中高端数控系统均依靠进口。比如,大量进口德国西门子、日本发那科和三菱的高性能数控系统,中低端的则从台湾地区进口。

此外,很多通用型精密零部件,如导轨、减速机、伺服电机等也必须依赖进口。目前,在控制器、伺服电机和驱动领域,已出现一批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本土企业,但与国外产品相比仍存在体积大、输出功率小等技术差距,而在精密减速器方面则鲜有代表企业。

“我们意识到工业机器人减速机在机器人主机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期望打破国外RV减速机的垄断,降低机器人主机成本,找到国产机器人的出路。”何敏佳说。据介绍,目前广州数控的RV减速机达到年产300台套以上,精度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各地推动机器换人和自动化技术改造给工业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巨大市场。广东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披露,未来3年广东规模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将达9000多亿元。

广东长盈精密公司董事长陈奇星告诉记者,一套进口工业机器人平均价格为35万元,加上自动化解决方案和配套设备,则需45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一个企业的改造升级就动辄需要数亿元。

不少国际机器人企业已准备和中国企业合作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为即将到来的机器人需求大幅增长提前布局。一些国产机器人企业负责人说,如果国产企业不在核心技术上突破,很可能出现“中国的扶持政策,火了国外的企业”。

更让人担心的是,弱、小、散企业丛生,会不会让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在高歌猛进中快速跌入低端产能过剩的魔咒?“若仅凭同质化低端扩张,而不追求高端突破,国产机器人产业和应用的未来都可能遭遇困境。结果,只能是‘别人吃肉’,我们‘喝汤’。”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说。

抢“风口”更要攻“关口”

机器人被认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自然为各国所青睐。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欧盟提出“新工业革命”,大力推进机器人、数字技术等新兴产业;日本、韩国也将机器人列为未来战略新兴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提醒,发展机器人产业,不是要追“风口”,而是要攻“关口”,选准产业的瓶颈进行突破。尽管机器人产业很热,但地方在发展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如何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产业的创新资源,推动建立机器人创新中心,重点支持关键零部件质量及可靠性能的提升,同时开展机器人试点示范、推广应用和人才培育。而防止无序扩张、规范行业发展,则将从加强规划引领、提高准入门槛、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着手。

如何冲出“关口”?利迅达创始人霍锦添感触最深的就是研发和人才的重要。目前公司团队中70%是研发人员,此前人才主要依赖聘请行业内有经验的工程师加盟,他希望今后能通过和高校联合培训的方式补充人才。

机器人产业是典型的“三高”——高技术、高人才、高投入。资金也是技术攻关的重要保障。以广州数控为例,去年研发经费达1.5亿元,超过企业销售收入10%,连续10多年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总收入比例5%以上。

企业投入的同时,财政资金发挥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也不可小觑。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对实施机器换人和智能装备升级都给予财政资金补贴。虽然有利于降低企业升级的高成本,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步伐,但机器人行业企业认为,有限的财政资源应投向基础性领域,建议政府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院所一起,选择若干核心技术进行协同攻关,支持国产机器人企业在国内外进行商标注册、专利申报,以及参与制定行业和产品标准,提高在机器人行业的话语权。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vgl9t4jasi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AirPods被低估?智能耳机成近场语音硬件入口

下一篇:金属切削机床迎发展加速期 我国工业机器人走向新高度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机器人 核心技术 关键部件
  • “人工智能+”让优质教育触手可及作业帮携最新成果亮相中国教育装备展

    “请润色这篇作文”“描写春天的成语有哪些”……在第83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现场,观众踊跃提问,作业帮银河大模型都能快速、准确地给出答案。4月19日,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两江新区管委会、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83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会为期

  • 蓉城春光中的工业华章:2024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在即

    春归蓉城繁花下,天府盛事乘风起。成都,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中国西部的经济重镇,即将奏响一场盛大的工业革命序曲。成渝经济圈今年的首场工业大展——由中国工博会和汉诺威工博会承办机构联合打造的第三届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成都工博会”)将于2024年4月24-26日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隆重揭幕。机器人,切割

  • 工业立市、制造强市,2024成都工博会将于4月举办

    2024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推介会已于2月28日在蓉成功举办。记者获悉,2024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创链新工业,共碳新未来”为主题,将于4月24-26日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强势登陆,规划面积60,000平方米。机器人,质量,智能制造,工博会,

  • 2024第23届西部光电博览会将于4月中下旬在成都世纪城隆重举办

    光电子产业是当今世界争相发展的支柱产业,中国光电产业已形成了覆盖整个产业链的产业体系,发展势头强劲,光电技术在现代科技、经济、军事、文化、医疗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竞争激烈、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博览会,机器人,论坛,通信,

  • 欧姆龙携手中顺洁柔纸业,共探精益化生产与智造升级之路

    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天德、赵明带领管理团队到访欧姆龙自动化参观交流,双方围绕精益化生产的实施落地等主题开展座谈。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左江、第四行业开发统辖事业部长宗镇,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室室长贾薇出席接待。机器人,智能化,

  • 欧姆龙携手中顺洁柔纸业,共探精益化生产与智造升级之路

    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天德、赵明带领管理团队到访欧姆龙自动化参观交流,双方围绕精益化生产的实施落地等主题开展座谈。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左江、第四行业开发统辖事业部长宗镇,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室室长贾薇出席接待。机器人,智能化,

  • 欧姆龙携手中顺洁柔纸业,共探精益化生产与智造升级之路

    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天德、赵明带领管理团队到访欧姆龙自动化参观交流,双方围绕精益化生产的实施落地等主题开展座谈。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左江、第四行业开发统辖事业部长宗镇,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室室长贾薇出席接待。机器人,智能化,

  • 专访安川电机董事 驱动控制事业部部长 吉野先生

    伴随中国经济制造业的高速成长,安川电机(中国)历时25年发展,从早期单一的变频器产品,到全面导入机器人、伺服电机、控制器、变频器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在中国国内的销售与应用。中国自动化网有幸采访了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 董事 驱动控制事业部部长 吉野,双方就安川电机在中国的发展定位的变迁,解读在中国的发展机

  • 2019年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落幕,博力实圆满收官

    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博力实机器人所在的机器人展是人气最足的专业展,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的机器人厂商参展,涵盖了工业机器人本体、专机、集成应用方案、机器视觉、服务机器人以及机器人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通过本次工博会,博力实接到了来食品、医药、日化、电子等行业的客户咨询,包含了各式各样的并联机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我国各领域机器人技术特征解读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仍以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为首要目标,政产学研用通力配合,初步实现了控制器的国产化。服务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快速提升,已与国际第一梯队实现并跑。特种机器人主要依靠国家扶持,研究实力基本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政策强势打击机器人市场乱象

    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热潮不断,但同时也出现重复建设、高端产业低端化、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为此,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为根治乱象助力。

  • 国产机器人正奋力缩小技术差距

    国内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占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几乎都要依靠进口,面对这种严峻形势——虽然在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上与国际水平差距依然不小,但凭借着巨大的市场优势,中国机器人企业正在奋力缩小这一差距,一些成果也开始显现。

  • 2016“金萝卜”服务机器人行业大奖申请在即,速来围观

    “金萝卜”奖是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联盟联合机器人产业网与SR SUMMIT 2016(北京)国际服务机器人核心技术及应用大会」组委会组织,通过给机器人行业有突出贡献的企业一个郑重的嘉奖,给优质创新的机器人产品一个可靠的认证,进而鼓励产品创新和技术突。

  • 核心技术缺失 机器人热潮下“抱团”

    在机器人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研讨会暨机器人控制与驱动联合研究室成立会议上,发起成立该实验室的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健对机器人行业有着清醒的认识:“核心技术缺失,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该实验室集中的是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院校研发力量、零部件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企业以及机器人整机企业。”

  • 核心技术与标准缺失 3D打印现无序竞争

    3D打印设备制造领域已出现无序竞争迹象,主要问题一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3d打印机企业集中于消费领域厮杀,二是国内3d打印机以及周边产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

  • 盘点:工业互联网的9大核心技术

    工业互联网这个话题是由GE公司在2012年率先提出的。这个话题和后来2013年德国提出的工业4.0,可以说搅动了很多企业的神经。但是这些新的理念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工业化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强大的技术积累,以及和互联网结合以后产生的新战略,新的技术布局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新的愿景。它包括9大核心技术。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