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人工智能影响金融和客服等行业 未来可替代人类近半工作

人工智能影响金融和客服等行业 未来可替代人类近半工作

发布时间:2017-10-19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人工智能 客服

导  读:

人工智能影响金融和客服等行业,未来可替代人类近半工作。据国内外20家权威机构预测数据显示,未来十年(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助推全球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近10万亿美元。机构的分析称,人工智能将以三种形态和方式对全球经济形成推动和牵引,而美国和中国则可能成为技术和产业的领跑者。

  《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国内外20家权威机构预测数据显示,未来十年(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助推全球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近10万亿美元。机构的分析称,人工智能将以三种形态和方式对全球经济形成推动和牵引,而美国和中国则可能成为技术和产业的领跑者。
  
  发展态势:全球市场规模年增15%
  
  据赛迪研究院预计,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697.3亿元,增长率达到17%。更多机构数据显示,最近五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达到15%。2016年末,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还不足300亿元,预计到2018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8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6.3%。根据VentureSCAnner的统计,截至2016年,全球共有近1000家人工智能公司,美国以502家位列第一。目前包括谷歌等国际科技巨头纷纷进入人工智能领域。
  
  高盛、中国中金公司等机构分析师表示,到2030年,多于一半的增长将归功于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其他则主要来自于人工智能激发的消费需求增长。
  
  多数机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总体上看,世界各国都将受益于人工智能,实现经济大幅增长。从目前到2030年,将使全球GDP增长12%左右,近10万亿美元。北美与欧洲将是此轮智能革命的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和非洲)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用率预期较低,因此人工智能将会促使他们的经济适度发展。
  
  国际知名机构普华永道的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将提振全球经济,以量化来看,从目前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促使全球生产总值增长14%,这意味着至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美元。而另外多家国际机构预测的平均值是,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促使全球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
  
  普华永道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和北美有望成为人工智能最大受益者,总获益相当于10.7万亿美元,占据全球增长比例的近70%。在人工智能发展初期,由于技术成熟度较高,北美的生产力增长速度将高于中国。但十年之后,中国完成了相对缓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积累,则将开始赶超北美。”普华永道还推出了“人工智能影响指数”这一概念,由于人工智能将提高生产力和产品价值,并推动消费增长,零售业、金融服务和医疗保健将是最大受益行业。
  
  埃森哲预期,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人工智能有潜力将2035年的中国经济总增加值提升7.1万亿美元。报告还发现,得益于人工智能帮助员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
  
  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庄泉娘(Chuan Neo Chong)表示:“中国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当然,和任何推动变革的技术一样,我们应当正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各利益相关方应当在智力、技术、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方面做好准备,迎接人工智能引领的未来。”
  
  人工智能正在描绘一个巨大的未来市场,人工智能将催生数个千亿美元甚至万亿美元规模的产业。以金融行业为例,据高盛公司估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可通过节省成本和带来新盈利机会创造大约每年340亿至430亿美元的价值。
  
  有关机构关于全球对人工智能投资金额的数据显示,2016年为42.5亿美元,近五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0.11%。从人工智能企业的合并收购和IPO的数量来看,从2012年的仅仅2项上升到2016年的68项,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风投也从2012年的5.89亿美元猛增至2016年的50多亿美元。
  
  动力逻辑:三种方式激发增长
  
  《经济参考报》采访国内外权威机构了解到,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的推动和牵引,可能将呈现三种形态和方式。其一,它创造了一种新的虚拟劳动力,能够解决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即“智能自动化”;其二,人工智能对现有劳动力和实物资产进行有力的补充和提升,提升员工能力,提高资本效率;其三,人工智能的普及,将推动多行业的相关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基于人工智能对中国经济整体影响的模拟分析,并结合行业规模数据,埃森哲分析人工智能对中国15个行业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研究显示,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高盛的最新研究称,在美国整个行业中,发现在自动化的促使下,劳动时间减少了约0.5%至1.5%。根据相关案例预测,美国2025年增长生产率中的1.61%将由人工智能贡献,比1995-2004年高出11个基点。
  
  近年来,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急剧增加,尤其是云平台对人工智能相关人才进行了大量投入,自2014年以来,谷歌、亚马逊、微软和Salesforce共进行了17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收购。
  
  美国硅谷科技协会的唐涛表示,目前,全球正处于人工智能平台的早期阶段,未来应用程序、工具和服务驱动者(enabler)会爆炸式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5年,人工智能机器人(21.440, -0.02, -0.09%)每年为17个国家的GDP增长贡献0.4个百分点。人工智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部分取代操作工人的案例比比皆是。日本的保险公司在2017年引入IBM的人工智能系统代替34名白领。根据日本媒体报道,在此项目中,斥资170万美元引入IBM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随后每年的维持费用约为12.8万美元。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系统,该公司将在未来每年节约110万美元的开支,这意味着此项投资两年后即可收回成本。
  
  人工智能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会增添一些“烦恼”。据报道,在美国,最近几年金融行业的交易员减少了10%至20%。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金融相融合的金融科技企业“在纽约一个接一个出现”。印度南部古都迈索尔大型IT服务企业印孚瑟斯技术(Infosys)主营的客服中心业务,被能够识别语音的人工智能系统所取代,系统开发也有人工智能参与其中。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公司19万员工中的约5%,相当于8000人以上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复存在。而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与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来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49%的工作。
  
  当然,人工智能在削减人类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职业。例如,为满足客户需求需要修改人工智能程序的人员,还有数据分析加工人员,诸如这样的业务需求越来越多。
  
  埃森哲大中华区信息技术服务总裁陈笑冰表示:“人工智能将改变中国各行业的未来。要想充分发挥它的潜力,企业领导者需要将人工智能纳入到其发展战略中,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调整公司结构以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并更为创新地思考其运营和商业模式。”
  
  大国角力:中美或领跑世界
  
  为了应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态势,美国于2016年10月发布《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现有和潜在应用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和政策问题做出了深入剖析,并提出联邦政府在科研、技术、人才培养和治理方面的对应举措。
  
  美国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领域一直处于最前沿,主要是由联邦研究基金和政府实验室来支持该领域的发展。联邦政府对公开的人工智能的研发,主要是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NITRD)项目负责管理,并得到了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海军研究办公室(ONR)以及情报先进研究项目署(IARPA)等机构的支持。国家战略计算倡议、大数据倡议、先进创新神经网络技术倡议同样也间接促进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展。
  
  日本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作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还在国家层面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研发促进机制,并将2017年确定为人工智能元年。
  
  欧盟则将“人脑项目”选定为未来新兴技术旗舰项目之一,为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新型脑研究模式奠定技术基础,并以此加速脑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欧盟委员会与欧洲机器人协会合作完成了SPARC计划,资助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到2020年欧委会投资7亿欧元,使欧洲机器人行业年产值增长至600亿欧元,占全球市场份额提高至42%。
  
  据日本媒体报道,在全球范围,竞争日趋激烈的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美国和中国的“存在感”正在加强。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科学技术和学术政策研究所的分析显示,从主要国际学会的发表成果来看,中美占据压倒性优势,同时两国的联合研究报告也在增加。此外,还出现了中国企业向美国大学提供研究投资的案例。
  
  今年7月20日,中国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中国计划“三步走” 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目标,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社会治理、国防建设各方面应用的广度深度极大拓展,形成涵盖核心技术、关键系统、支撑平台和智能应用的完备产业链和高端产业群,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多数接受采访的国际机构称,从研究能力看,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有领跑的可能。人工智能研究此前由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大学在基础研究上领先世界,近年谷歌、Facebook和微软等人工智能企业也在大力推进。与此同时,中国的大学和企业的研究能力也在显著提高。
  
  国外机构分析调查了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具有权威的3个国际会议。从最具权威的美国人工智能学会的国际会议看,近年来,美国和中国的研究成果激增。2015年美国的大学和企业的发表达到326项(48.4%),比例最高,其次为中国138项(20.5%)。两国占整体的约7成。而日本排在第8位,仅为20项(3%)。近6年来,在美国的发表成果中,74.6%是与他国的共同研究,尤其与中国达到80项之多。有分析认为,中国留学生在回国后与美国的大学等展开共同研究的案例很多。
  
  在企业方面,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微软等IT巨头以及国内的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不约而同地将人工智能视为下一次技术革命的突破点,并投重金加速布局。
  
  谷歌开发的自动翻译人工智能准确度很高,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该公司旗下的沉思科技(DeepMind Technologies)在效仿人类将经验用于判断这一机制的人工智能方面正在取得成果。数据显示,谷歌自2012年以来已经收购了11家人工智能公司。仅今年上半年,谷歌就已经在这一领域达成了两笔收购。最近的一次收购行动在今年7月13日,收购标的为印度人工智能公司HalliLabs。
  
  一向低调处理企业收购策略的苹果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有所动作,在过去一年里先后收购了Emotient、Turi和Tuplejump三家人工智能公司。英特尔则收购了Itseez、NervanaSystems和Movius三家公司。此外,亚马逊收购了具有图片识别技术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Orbeus。
  
  日本在2017年度预算案的概算要求中,为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申请了924亿日元,达到2016年度最初预算的9倍。日本计划在理化学研究所建立人工智能研究所,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同时启动基于人工智能的新药开发计划等。日本企业也纷纷加入到人工智能的相关研发与应用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vhfg1g8lti2.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机器视觉中国第三 定制需求释放快速

下一篇:欧美疯狂|一个LED风扇就风靡国外社交网络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人工智能 客服
  • 华北工控EMB-3513主板:可选NXP I.MX93/91处理器,支持边缘AI网关集成应用

    边缘AI网关作为承载物联网与人工智能融汇应用的关键设备,正在经历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华北工控紧跟发展大势,推出了支持边缘AI网关集成应用的嵌入式主板EMB-3513。接口,工业机器人,

  • 机器人与AI领跑,数字化转型提速

    这周,工业科技领域亮点频现,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持续成为核心驱动力,政策利好、技术突破及市场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高速发展。

  • 工业科技动态周报:AI、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加速前行

    本周(或近期),全球工业科技领域亮点频现,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成为核心驱动力,政策利好、技术突破及市场合作持续推动产业高速发展。

  • 一周工业动态(7月7日-7月17日)

    本周(7月7日-7月17日),中国工业科技领域热点频出,宏观经济数据发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持续突破、智能制造加速转型、绿色能源政策加码,共同描绘出行业蓬勃发展的最新图景。

  • 工业与科技一周要闻回顾

    本周,工业制造与前沿科技领域亮点频现,从国家政策导向到企业技术突破,再到行业展会活动,共同勾勒出产业发展的最新图景。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化,

  • 创新涌现,规模再升级!NEPCON ASIA 2025亚洲电子展10月28-30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邀您共襄盛举

    全球政治经济挑战持续攀升,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还需持续加快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不断提高创新效能,着力打造协同发展产业生态,保障产业“十四五”顺利收官。根据Gartner发布的《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报告,认为人工智能、空间计算、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预计将有更多生产、生活应

  • 一周焦点:人工智能、机器人与产业创新浪潮涌动

    本周,人工智能、机器人及各产业领域捷报频传,技术突破、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着产业向前发展。从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到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再到区域政策的落地实施,一系列动态勾勒出当前经济发展的脉搏。

  • 智能制造与前沿科技周报 (2025年6月下旬)

    本周,全球科技与产业界热点频现,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涌现出多项重要进展、行业活动及政策导向。从国际舞台的达沃斯论坛,到国内各地的产业落地与技术研发,无不彰显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蓬勃生机。智能制造,智能化,

  • 三思纵横召开2016全国客服总结会议

    2016年6月3日上午,三思纵横在深圳总部隆重召开2016全国客服工作总结会议。三思纵横总经理钱正国,深圳办客服刘显辉、颜耀斌,广州办客服余前旺,重庆办客服龚波,西安办客服闫志兴,三思纵横试验机产品一直在行业内广受欢迎。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