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自动化要闻>10个观点说透“互联网+制造业”

10个观点说透“互联网+制造业”

发布时间:2018-02-05 来源:比特网 类型:自动化要闻 人浏览
关键字:

互联网 制造 原材料

导  读:

互联网对商业环节的渗透和改造是逆向的,从与消费者最近的广告营销端开始,进入零售、渗透进分销环节,最终倒逼到生产制造环节,在此过程中生产方式、管理理念、生产设备、甚至原材料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互联网对商业环节的渗透和改造是逆向的,从与消费者最近的广告营销端开始,进入零售、渗透进分销环节,最终倒逼到生产制造环节,在此过程中生产方式、管理理念、生产设备、甚至原材料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关于互联网+制造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革?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拥抱互联网倒逼的变革?阿里研究基于制造业经典理论和产业边缘发生的变革端倪,总结分析,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1、互联网+制造业是倒逼出来的,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环节


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是“生产-销售-消费”协同升级中的一环,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流通端和消费端。下游互联网化程度(在线化、数据化)程度越高,对上游制造环节的倒逼作用越显著。目前,图书行业的零售端互联网化程度最高,保守估计超过50%。所以,我们看到图书的生产制造环节—“印刷出版”环节已经高度互联网化,数字出版、数字发行十分普及。纺织服装是另外一个零售端高度互联网化的产业,行业估计在30%以上,这意味着全国每100件服装就有30件是在互联网上销售出去的。


可以想象,其对上游生产制造产生了多大的倒逼力量。所以,我们看到在服装工厂里面,柔性化生产加速,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方式和装备都有了变化。对于大量的工业制造业企业,下游是B类客户,这类企业互联网+的需求更多来自企业间的协同需求,但动力依旧来自下游客户。譬如,目前热火朝天的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将传感器嵌入产品上,卖给客户后可以不断采集数据上传到云端。但是你可以看到,只有当客户有这样的需求并愿意分享数据的时候,制造端才有这样的动力。


2、“微笑曲线”误导中国制造业


1992年,台湾企业家施振荣提出了“微笑曲线”(SmileCurve)理论。微笑曲线认为,曲线左右两侧附加价值高,利润空间大;而处在曲线中间弧底位置的加工、组装、制造等,技术含量不高,附加价值低,利润微薄。中国产业界对“微笑曲线”奉为经典并因此陷入迷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必须向所谓的价值链高端延伸,特别是走品牌化的道路。而面向零售市场和品牌之路是“败九成一”的策略,风险极大,并非适用所有制造业企业。


事实上,制造业并没有那么悲观,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与微笑曲线相反的现象。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所长中村末广提出了“武藏曲线”,即和微笑曲线相反的拱形曲线——真正最丰厚的利润源正是在“制造”上。而2005年6月,日本《2004年度制造业白皮书》通过对近400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也验证了,认同“制造&组装”利润率最高的企业非常多。而之所以中国制造业被微笑曲线所迷惑,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制造业管理水平糟糕。


近20年,中国制造业在WTO外贸红利和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下,获利轻松,同时做房地产、金融太容易赚钱,企业主普遍不愿在制造业投入精力。中国制造业30年不仅没有向全球输出任何思想,反而连IE、TPS、6Sigma等成熟的制造业管理理论也极少应用。这一切导致“制造”应有的利润远远没有体现出来。


3、制造业转型的方向是由单纯“生产制造”转向“供应链协同”


制造业的互联网转型中,C2M模式需要具备零售的基因和塑造品牌的慢功夫,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这种能力。我们认为,制造业更切实可行的转型之路是做供应链服务。但什么是做供应链?很多人都在讲,但似乎又各有所指。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单纯制造”与“供应链协同”的区别。


一个服装工厂在6月1日接到品牌商的一个订单,生产AB两个款式各1000件衣服,要求7月1日前交货。这个工厂埋头苦干,保质保量生产出衣服,在7月1日前把货发出,这叫生产制造。而“供应链协同”的做法是,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了解到品牌商那里:A款式畅销,在6月中旬已经低于最低安全库存了,马上就要断货;而B款式滞销,尚有大量库存。那么工厂应该加速A款式的生产和交期,而延缓B款式的生产甚至减少订单量,这就是“供应链协同”的做法。


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只要是ToB业务,都可以使用这个模型。制造业的长期价值在于帮助你下游的客户赚钱。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一些优秀的企业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卓越的探索,比如思科、沃尔玛、丰田汽车、戴尔、华为等。而互联网作为一种广域的连接工具,完全可以更低成本地将供应链的上下游连接起来,通过数据协同实现更大范围的供应链协同。


4、供应链协同的基础是:打通电商大数据、ERP、MES系统,实现纵向一体化


要实现供应链协同,需要实现价值链各环节的数据共享和策略一致。在生产制造端,首先需要打通ERP与MES的割裂,实现内部协同。ERP是企业层级的资源计划管理;EMS则是位于上层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工业控制之间,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ERP的计划生成可执行的生产工单,而MES则对工单的执行过程跟踪记录,并防止错误发生。其管理范围从投产到出货。不幸的是大部分的制造业工厂ERP与MES都是两套系统,各自为政。产能情况、订单进度和生产库存对ERP来说只是黑箱作业。


若企业内部能实现ERP、MES,乃至CRM的集成协同,进一步就是需要对接电商大数据,包括实时订单数据、需求预测数据等,这部分数据可能分属于不同的合作伙伴。这时候合作伙伴的协同意识、信息化水平、数据接口标准,乃至激励机制就至关重要了。当产业链所有系统都全面集成之后,一条连接市场最终客户、制造业内部各部门、上下游各方的实时协同供应链就形成了。IT时代供应链的最高境界CPFA(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andReplenishment)--协同规划、预测与补货系统就横空出现了。


过去,只有大企业才能达到这一点,因为涉及巨大的IT和人才投入,但现在互联网出现之后,有可能改变这一格局,小企业也可以做到,而且可以玩的更为极致。


因为,企业内部的系统集成通过以太网(局域网)即可完成,而跨企业之间的协同互联网则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电商出现之后,基于电商交易的数据丰富度、实时性和预测准确性,远非POS信息单一维度的日报所能比拟。我们也期待在2B的电商平台上,能尽早看到平台级的供应链协同系统出现。


5、柔性化生产将成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务院参事汤敏教授认为:未来中国,以大批量生产、低成本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到东南亚势不可挡,中国唯一可以留下的就是小批量、定制化的柔性制造产能。换个角度理解这句话,如果中国能大规模的改造生产制造系统,使之都具备柔性化生产能力,那么就可以把更多的制造业留住中国。


所谓柔性化生产是指,在品质、交期、成本保持一致的条件下,生产线在大批量生产和小批量生产之间任意切换。


业界谈论更多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只是柔性生产的一种形式,并不是通用模型。同时,所谓“小多快”(小批量、多品类、快速生产)也不是真正的柔性化,因为大批量订单做不了也不是真正的柔性生产。目前,方兴未艾的“智能制造”,我们认为也是应用IOT技术来实现柔性化生产或定制化生产,总体上也属于这个范畴。


柔性化生产之所以成为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前面第三点“供应链协同”就不难理解。“供应链协同”要求制造企业的产能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变化弹性释放:卖得好、需求多就多生产;卖不好,需求少就少生产。制造业柔性能力不够,意味着你的客户就要倒霉了,要不必须大批量采购占压资金,要不就要忍受断货停产的风险。


纵观国内,从服装、鞋包到钢铁、原材料,各行各业的制造柔性化都在加速。以炼钢厂为例,以前订单生产都是以月为交期,以“炉”为单位批量生产(一个品种一炉至少50T);而现在钢厂面临的多品种、小批次订单越来越多,交期也从月到按周交货,这样的市场形势倒逼钢厂在生产模式也发生变化。比如,变连续生产为半连续生产,炼钢炉不停变化钢种,优化钢种排产顺序合并小浇次,精细排产计划。总体上,所谓国内的产能过剩指的都是落后产能、一般性产能,真正具备柔性生产能力的产能十分稀缺。


6、车间里如何实现柔性化生产,互联网诞生之前已经出现;互联网要解决的是车间之外的事情


60年前大野耐一创立的“丰田式生产方式”(TPS,美国人总结为精益生产)已经极大地突破了柔性化生产问题。精益生产不仅仅是通过消除浪费来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快速换模(SMED)、单件流(onepieceflow)等生产方式的创新实现了柔性化生产。大野先生认为生产市场不需要的产品、过多生产是最大的浪费。这在本质上,已经包含了产销和谐、产销匹配的深意。到90年代,佳能的细胞生产(Cell)又将柔性化生产推进了一大步。以大量运用多能工的细胞式生产,不仅实现了多品种生产组装的快速切换,而且激发了工人的创新能力。


同时期,以戴尔大规模定制为代表的生产革新代表了另外一种柔性化生产思路,即对产品按照其功能进行划分而进行模块化设计,建立产品族和零部件族,内部实现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这一模式成就了戴尔的辉煌,并作为一种商业思想广泛传播。国内工业3.0的标杆企业尚品宅配、索菲亚、青岛红领等也都沿袭这一模式而成为行业翘楚。


所以说柔性化生产本身与互联网无关,互联网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更大范围的产业链协同问题,包括生产制造企业与下游的客户,也包括与上游的原材料商、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协同。


7、不但要柔还要快,快速响应比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


在需求快速变化的今天,制造业企业最重要的一项能力是快速响应市场,而非生产成本。快速响应包括产品创新能力、快速交货能力,以及连续补货能力等。在产能过剩和互联网的倒逼下,无论是服装鞋帽箱包等消费品,还是棉纱、钢铁、有色金属、五金、塑料等工业品,在订单需求上都出现了小批量、多品类的变化趋势。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厂商都不愿意大批量订货,而是更多地通过小批量订货来试产试销,直到测试出市场的真实需求,才开始大批量连续订货。为保障生产和销售的机会,小单、急单、短单已经大行其道,这无形中倒逼生产制造企业必须能否快速响应,否则将逐步出局。


快速响应对下游客户的价值体现在,把客户从库存积压和断货停产的风险中解放出来,及时把握市场销售机会。


8、就单个企业而言,迈向工业4.0,精益和IE是绕不开的一道坎;那么出现互联网之后,有没有可能通过“范式转移”实现超越呢?


基于第6个观点,就不难理解接下来这个命题。中国制造业要迈向工业4.0,要先补工业3.0的课—精益生产;甚至是工业2.0的课—工业工程-IE。IE是一切之本,TPS、6Sigma、TOC、5S都是建立在IE基础之上。甚至丰田也讲到:丰田生产方式就是工业工程在丰田公司的具体应用。IE是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实现产出最大化。


有效实施IE可以实现企业在不需要资本投入的条件下,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率大幅度提升。但是因为IE起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在阶级论之下长期被误解和打压,直到90年代才在我国局部得到重视。


必须承认用精益和IE来改造现有传统制造业存在巨大困难,最重要的是一把手的观念、决心,甚至情怀。因此,就单个工厂升级到工业4.0无法超越这道鸿沟。在互联网条件下,有没有可能通过“技术-经济范式转移”的方式实现超越呢?是否会出现制造业的“云端制”?是否能实现超越工厂围墙的社会化柔性化生产?理论是可行的,现实也具备条件,但是我们还没有看到!这个值得持续观察。


9、“机器换人”的核心问题是软件如何柔性化


以自动化设备、批量生产、降低制造成本为导向的“机器换人”可能存在陷阱,因为这正与全球制造业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比如,自动缝纫机一台可以替代6个缝纫工,确实提高了产能节省人工。


但是问题来了:自动缝纫机要求针对不同服装款式,不同缝制要求,预先制作工装夹具,还需要人工编程打板,制作缝迹文件。这些额外成本使得自动缝纫机依然最适合的是单一款式大批量生产,而这与服装行业柔性化生产的整体发展方向相悖。因此,“机器换人”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软件的柔性化、敏捷编程,或自动编程,就像TPS中的“快速换模”一样。


以“机器换人”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主要解决的是高人力成本问题,而实际上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产销脱离问题。其次,机器人确实可以提高某个操作环节的效率,并不一定能提升企业整体效益,要让机器人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等“软件”与生产线的硬件进行同步规划。这就意味着机器并不是最主要的技改内容,系统思考更加重要。


10、制造业转型要放在C2B模式中予以整体思考


互联网时代,我们要从产供销一体化看待制造业,任何局部优化结果可能更糟糕。因此要看到未来整个商业模式的转化。我们坚定地相信,C2B(客户驱动的商业模式)是未来信息经济时代的主流商业模式。我们把C2B归纳为“C2B=客户定义价值+SNS营销+拉动式配送体系+柔性化生产”。


这其中,柔性化生产体系是C2B落地的重要一环,如果制造业做不到批量可大可小的柔性化生产,C2B不会彻底,并且会因此深受伤害。因为实施C2B的下游企业会把库存都压给制造业。以往大品牌实施的VIM(供应商管理库存)就是这样。反之,如果下游零售端模式不变,那么柔性化生产的价值也难以体现。譬如,你依然愿意接沃尔玛这样的大批量采购订单,你自然还是一件产品三万件、五万件地生产,不会有动力和意识去做生产方式的改变。所以商业模式的转变是整体性的,是产供销一体化的转型。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o0biusv2mcq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智能资本”将成佛山制造主导资本

下一篇:中国制造业员工工资十年间已翻番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互联网 制造 原材料
  • 笃行致远 昆仑海岸“软硬一体” 深耕行业赋能

    被称为“第五次工业革命”的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新。物联网作为一个分布式计算平台系统和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将使得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如今,工业4.0领域中的企业面临着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变得更快、更智能、更精简、更盈利,越来越多的工厂采用物联网技术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软件,昆仑海

  • 准系统BIS-6675FT-A10:助力打造安全可靠的智慧政务系统平台

    华北工控针对智慧政务系统平台对计算机系统安全性、高效能、多功能模块集成的应用诉求,采用飞腾、瑞芯微、兆芯等平台处理器打造了系列产品可实现应用。譬如华北工控基于飞腾D2000+X100处理器的准系统BIS-6675FT-A10,具有高安全性、高能效、丰富接口、低功耗和工业级坚固耐用特性,完全满足智慧政务系统平台的应用需求。

  • 拥抱边缘计算:MATX-6988满足大数据量的高效安全处理需求

    对边缘设备的安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联网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于此,华北工控采用国产海光3100/3200系列处理器打造了一款支持可信计算、拥有更大内存带宽以及丰富功能接口的工控主板MATX-6988,适用于边缘计算领域。PC,互联网,

  • 拥抱边缘计算:MATX-6988满足大数据量的高效安全处理需求

    对边缘设备的安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联网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于此,华北工控采用国产海光3100/3200系列处理器打造了一款支持可信计算、拥有更大内存带宽以及丰富功能接口的工控主板MATX-6988,适用于边缘计算领域。PC,互联网,

  • 华北工控MITX-6135:助力提升工业机器人运行效率及AI功能扩展能力

    华北工控基于Intel 10代 Core处理器打造了嵌入式AI主板MITX-6135,满足AI加速运算与大内存的产品需求,I/O功能接口丰富,多媒体性能强大且支持有线/无线网络通讯和多重扩展,是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控制的绝佳工控产品。互联网,

  • 华北工控MITX-6135:助力提升工业机器人运行效率及AI功能扩展能力

    华北工控基于Intel 10代 Core处理器打造了嵌入式AI主板MITX-6135,满足AI加速运算与大内存的产品需求,I/O功能接口丰富,多媒体性能强大且支持有线/无线网络通讯和多重扩展,是实现工业机器人系统控制的绝佳工控产品。互联网,

  • 华北工控ATX-6985主板,支持政务自助终端设备应用

    ATX-6985是华北工控为强化在国产化领域的布局,同时满足多种市场应用需求而打造的X86架构主板,具备了高国产化率、丰富功能接口、强兼容性、高安全性和易于部署等特点,完全满足政务自助终端设备的产品应用诉求。互联网,智能化,

  • 倒计时1周!工业信息安全技能大赛锦标赛报名火热进行中

    2023年第七届工业信息安全技能大赛,11月28日,将迎来大赛锦标赛阶段收官竞赛——典型工业行业锦标赛。本场锦标赛将诞生最后一批晋级队伍资格。互联网,网络,

  • 提升视觉体验:MIPI DSI-2赋能新一代AR/VR

    随着AR/VR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设备价格的下降,其应用范围已从游戏娱乐进一步扩展到医疗、教育、制造等各个领域。AR/VR设备的显示分辨率也在不断提高,有些产品甚至达到了4K(3840*2160)分辨率。这就要求设备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从而使MIPI控制器IP能够在这些设备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DSI-2,

  • 提升视觉体验:MIPI DSI-2赋能新一代AR/VR

    随着AR/VR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设备价格的下降,其应用范围已从游戏娱乐进一步扩展到医疗、教育、制造等各个领域。AR/VR设备的显示分辨率也在不断提高,有些产品甚至达到了4K(3840*2160)分辨率。这就要求设备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从而使MIPI控制器IP能够在这些设备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DSI-2,

  • 提升视觉体验:MIPI DSI-2赋能新一代AR/VR

    随着AR/VR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设备价格的下降,其应用范围已从游戏娱乐进一步扩展到医疗、教育、制造等各个领域。AR/VR设备的显示分辨率也在不断提高,有些产品甚至达到了4K(3840*2160)分辨率。这就要求设备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从而使MIPI控制器IP能够在这些设备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DSI-2,

  • 华北工控ATX-6151工业主板,赋能5G全连接工厂建设

    ATX-6151是华北工控基于第12代Intel Core处理器打造的嵌入式主板,提供良好的数据处理与图形性能,强大的网络通讯能力以及丰富的I/O功能接口,可以为制造、医疗、轨道交通等多行业领域客户提供领先的智能物联硬件方案。

  • 华北工控ATX-6151工业主板,赋能5G全连接工厂建设

    ATX-6151是华北工控基于第12代Intel Core处理器打造的嵌入式主板,提供良好的数据处理与图形性能,强大的网络通讯能力以及丰富的I/O功能接口,可以为制造、医疗、轨道交通等多行业领域客户提供领先的智能物联硬件方案。

  • 传播制造思想,推动工业进步 | ITES深圳工业展恢弘启幕

    2021 ITES深圳工业展盛大启幕,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数据云到柔性制造、轻量化、智能物流、人机协作、数字化集成.....数不清的先进制造技术,都在为期四天的展期里被充分诠释。机床品牌巨擘、自动化领域领头羊企业、工业零件行业独角兽、电子智造厂商,在24万平米的展馆尽情演绎——工业制造魅力!

  • 新拓三维携自研产品参加深圳机械展:实力展现创新研发成果

    第22届深圳机械展于3月30日-4月2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举行,本届机械展聚焦高端工业制造领域,新拓三维自主研发的三维光学测量产品悉数亮相,为各行业用户提供成熟三维检测技术方案,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官网全新版块】欧姆龙价值创造理念i-Automation!

    欧姆龙工业自动化事业,引入价值创造理念"i-Automation!",针对制造现场“产品和工艺“、“生产地点”、“生产者”的需求变化,通过革新解决制造课题。

  • 智能制造政策引导的行业爆发即将到来

    日前从工信部获悉,2018年我国继续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年内遴选项目将超100个,大大高于2016年和2017年水平。此外,还将加大智能制造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民爆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应用,促进智能制造进一步落地。

  • 美提振制造业扑空!因关税打击致原材料价格飙至7年高位

    据彭博社报道,钢铝关税导致原材料支付价格指标升至近7年高点,供应管理学会:大约32%的受访者反馈涉及关税威胁。

  • 2018年汽车物流行业三大细分市场发展良好

    汽车物流是指汽车供应链上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以及售后配件在各个环节之间的实体流动过程,废旧汽车的回收环节同样包括在内。

  • 全球锂业寡头垄断市场格局 丰田加入锂业投资之列

    在锂价节节上升的背景下,为了确保对锂和钴等电动汽车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掌控,丰田汽车(137.97,0.77,0.56%)旗下交易事业ToyotaTsushoCorp周二宣布将在澳大利亚锂矿OrocobreLtd中收购15%的股份。

  • 明年将启动信息技术产品第三次降税

    财政部称,2018年进口关税调整将继续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国内亟需的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以进口暂定税率方式降低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平板探测器、多臂机或提花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先进医药原料、椰糠等商品的进口关税;并适当扩大汽车进口模具暂定税率的适用范围。

  • 工业原材料价格涨幅超五成 企业净利跌超100%

    部分工业原材料价格涨幅超五成 企业净利跌超100%;瓦楞纸价格翻一番,螺纹钢、烧碱、硫酸等价格同比涨幅超五成……一年多来,钢铁、有色、化工等工业原材料的价格普遍上涨,屡屡创下阶段性新高,部分已接近2011年时的历史峰值。

  • 2017年LED行业竞争持续 智能领域仍是投资热点

    LED行业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涨价风潮。数据显示,上中游芯片、器件价格整体上涨。下游市场需求的放量增长,原材料、配件及人工成本的上升推动供应链全线涨价。2016年下半年以来,LED上游芯片产品价格上涨平均幅度约在10-15%,中游封装器件价格提升幅度在5-10%

  • 是瓶颈更是优势 3D打印重在突破材料大关

    近几年,3D打印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也更为广泛,但在材料供给上并不乐观,成为制约3D打印进一步发展的技术瓶颈。目前,国内在3D打印原材料方面,缺少相关标准,加之生产3D打印材料的企业很少,特别是金属材料方面,仍依赖进口,导致价格居高不下,导致3D打印产品成本较高,影响其产业化进程。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