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信软件发布2021年度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59亿元,其中软件开发及工程服务营业收入为85.02亿元,服务外包营业收入为31.21亿元,系统集成营业收入为1.29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19亿元,实现净经营性现金流入19.28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信息化业务
面向制造业,聚焦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基于工业互联网战略,构建全新“流程管控+数字智能”双驱动的智慧制造解决方案,横向贯穿采购、制造、研发、销售等业务,纵向集成云边端数据,支撑集团型企业实现一总部多基地模式下的智慧运营和智能制造,助力企业从制造升级为“智造”。
面向制造业及其产业生态圈伙伴,提供企业治理、生产服务领域的综合办公、集团管控、供应链管理、多元制造ERP、大宗电商交易及物流、产业金融等特色产品和SaaS服务。
自动化业务
拥有国内领先的钢铁全流程、全层次和全生命周期自动化集成技术及核心工控产品
PLC控制系统软硬件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工程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成套制造、现场调试等大型工程总包和实施;在工厂综合集成管控、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和数据创新应用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面向工业生产现场装备,以生产自动化、装备智能化、操作无人化、管理最优化为目标,聚焦于生产及物流领域,提供相关智能感知和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提高效率、提高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
智能化业务
以“安全、智慧、绿色”为宗旨,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客户提供“智慧车站、智慧线路、智慧线网+智能运维”的全层次、全生命周期智慧地铁“3+1”解决方案,为钢铁行业客户提供智慧铁水运输一站式解决方案。
以智慧园区、城市交通、安全应急、城市万物互联为方向,以营造“智能、安全、绿色、便捷”的目标为导向,全面提高园区智慧、智慧交通、智慧应急、绿色节能的运营效能,优化服务效率与品质。
IDC及云服务
具备全生命周期实施与管理的核心能力,涵盖节能型模块化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打造完整、规范、有序的客户云服务和高质量的云服务设施环境,为客户提供整机租用、服务器托管、机柜租用、机房租用、IaaS、PaaS、SaaS服务等。
运维服务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服务专业化为基础,践行“服务产品化、标准化、品牌化”战略,为信息化和自动化业务的系统环境、应用系统等提供稳定运营服务;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化平台,构建以总部为核心的多级服务体系,推动服务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主要业务发展情况
持续优化工业互联网架构体系,有效突破技术与业务边界。按计划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关组件的开发,年内陆续发布了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人工智能中台;策划研发冶金工业分布式全工序国产SCADA软件,并形成试点应用;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对跨产业、跨空间、跨
人机界面互通融合的支撑,打造智慧制造2.0升级版;完成信息安全监管平台和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的建设,形成工业互联网安全纵深防御体系;作为核心成员单位牵头或参与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相关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引领产业发展;宝信工业大数据5S套件获评工信部2021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为突破冶金产线控制系统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现状,结合宝信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出自主研发的PLC产品,充分发挥需求优势、产品优势、服务优势,全面推进国产自主可控高端控制系统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开启“万台
机器人”实施规划,基于产线、岗位的调研与可行性论证,梳理钢铁制造单元机器代人的应用场景,推进宝信机器人云平台开发,旨在打造开放共享的机器人装备生态圈,打通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并向其他工业领域拓展。以智慧化手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研究钢铁行业节能、环保和资源利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工艺装备技术,开发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智能系统、智能装备、智能模型;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合作成立双碳创新联合实验室,参与工信部碳达峰相关行业标准制订及评审。
以智慧化手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研究钢铁行业节能、环保和资源利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工艺装备技术,为低碳相关的新工艺新装备提供配套的控制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智能系统、智能装备、智能模型;创新精细化管控模式,搭建管理平台,支撑钢铁行业不断提升能源管控和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支撑高效运营,助力节能减排,并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合作成立双碳创新联合实验室,参与工信部碳达峰相关行业标准制订及评审。
在国家“新基建”政策指引下,跟随战略客户持续推进宝之云业务全国布局。推进宝之云IDC五期项目建设,不断夯实上海基地,有序开展核心区域资源储备,宝之云罗泾“超算枢纽”项目被列入上海市经信委2021年支持用能的新建数据中心项目名单;坚持重点区域规划引领,积极推进一线城市周边地区产业布局,成立河北宝宣公司;继续开展南京、武汉、马鞍山等基地的市场拓展工作;推动区域市场培育,与外部合作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全国多个省市推进业务合作。云服务方面,宝之云已升级成为多节点、分布式云架构,“云网芯”One+套件实现了云服务、网络服务、运维服务的数字化管理,全国节点布局进一步提速。
依托钢铁行业领先的智慧制造核心能力,以整体规划、顶层设计为抓手,在坚持服务大客户的战略指引下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年内完成多个重大项目签约、交付,不断扩大外部钢铁市场份额,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推动基于工业互联网体系的智慧地铁“3+1”解决方案和智慧铁水运输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监管”解决方案;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智慧园区,实现园区高效管理和智慧服务能力;抓住城市数字化改革建设大势,深耕智能交通业务根据地市场,将成果拓展应用到更多城市。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实现超预期恢复性增长,数字经济进入蓬勃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发展动力、发展模式持续转换升级,“新基建”、“新消费”、“新科技”、“新制造”等发展机遇不断涌现、层出不穷,引领数字经济产业迈向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作为工业与信息产业的结合体,工业软件为智慧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支撑,正所谓“软件定义制造”,工业软件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重新定位。国家高层在“十四五”规划以及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多次提及要大力发展工业软件,从上海本地的政策导向来看,2021年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委、市国资委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上海市促进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未来三年,上海将不断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高本市工业软件的研发能力,实现产业提升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工业软件创新高地。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已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传统工业软件企业利用行业知识与互联网优势实现换道超车的重大机遇。从本质上来看,工业互联网是软件定义的新兴产物,对进一步推动工业软件网络化、APP化、云化、知识化重构与升级,协同支撑制造业“数智化”高质量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国数据中心产业近年来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从需求端来看,社会数字化程度持续加深,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包括公有云在内的互联网行业需求是拉动IDC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在区域市场中,我国IDC业务市场已逐渐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为代表的城市群发展格局,以此承载区域内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拉升IDC业务市场规模。
据悉,截至2021年底,宝信软件互联网平台覆盖率达80%以上,覆盖设备数超428万台、云化软件及工业APP 7500+个、微服务46000+、工业模型6700+、覆盖17个行业,具有9大领域50多个解决方案,服务企业用户29万+。2022年预计进一步投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PLC产品研发推广、机器人业务,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