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展会资讯>2024慕尼黑上海电子展解读电子行业10大热门趋势!

2024慕尼黑上海电子展解读电子行业10大热门趋势!

发布时间:2024-04-12 来源:深圳市华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展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电源 智能 分析 新能源汽车

导  读:

进入2024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持续刷屏。作为更强调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经历几年的低谷,终于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的特殊时刻。巨浪迎面而来,风口悄然而至。大势之下,2024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梳理电子行业年度脉络,分析预测即将到来的2024热门新趋势,希望能够为广大行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电源,智能,新能源汽车,

进入2024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持续刷屏。作为更强调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经历几年的低谷,终于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的特殊时刻。巨浪迎面而来,风口悄然而至。大势之下,2024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梳理电子行业年度脉络,分析预测即将到来的2024热门新趋势,希望能够为广大行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24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展会时间:2024年内78-10

展会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展位预定:https://jinshuju.net/f/nDlBa8

1.         新能源汽车

2024年被视为智能化和800V高电压平台的关键年,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白热化竞争期。为了提升产品力,车企们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各类创新技术。尤其在补能补电方面,通过采用高压快充技术来解决电动车的补能焦虑问题,已成为行业的共识。然而要实现全域800V架构的普及,首先需要解决高电压平台下充电设备的兼容性问题,包括充电桩、电池、电机等。同时,还需要对现有电网进行升级改造,以支持高电压平台的电力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预计2024将成为全域800V快充系统的普及元年,并逐渐成为中高端电动车型的标配,800V高压平台将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和变革。此外,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在2023年累计跌幅超过80%,并且下跌趋势预计在2024年仍将持续,或将会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更激烈的竞争。

2.         储能

产能过剩也抵挡不住资本和新玩家的疯狂涌入,尤其是新能源企业纷纷把储能当作第二条增长曲线的背景下,头部光伏厂商与动力电池企业大举进入储能领域,其中不乏跨界者。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新成立的储能相关企业多达7.2万家,是2022年的1.8倍。更有媒体报道称,目前中国有近10.9万家储能公司。当下新一轮洗牌正逐步到来,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更容易站稳市场。在各类新型储能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是发展相对成熟、目前商业应用最多的一类,因其成本大幅下降、高能量密度而受热捧,但也存在安全性不足、储能时长不够、回收利用难等问题。目前,更多新型储能技术已得到关注,多样化的储能技术,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网安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         智能驾驶

智能化升级已经成为了如今新能源汽车的主旋律。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关等功能场景持续涌现,对算力的要求也更加多元。例如2023年,采用先进制程的智能座舱芯片正式“上车”,全新奔驰长轴距E级、极越 01、极氪 001 FR 陆续面市,均搭载了业内首颗5nm智能座舱芯片——高通骁龙8295。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也走向普及。极氪007、蔚来 ES7均搭载了目前市面上算力极强的自动驾驶集成芯片——NVIDIA DRIVE Orin,单颗芯片算力达到254TOPS。除此之外,传感器、摄像头、雷达、控制芯片、通信技术等技术的持续提升,也将为汽车智能化功能的开发和创新开启更大空间。

4.         卫星通信

20238月,华为推出直连卫星的通讯的Mate 60 Pro,让手机卫星通讯受到广泛关注。无独有偶,苹果也开始相关布局和投入。据有关报告断言,传统手持电话用户将持续缩减,而卫星直连通讯市场的用户数量将在2032年增加到1.3亿左右。其实早在202212月,3GPP已针对卫星与5G新空口(NR)技术一体化开展研究,并将该一体化技术命名为“非地面网络(NTN)”。3GPP对卫星通信的重视程度提升,对整个卫星通信行业影响深远,各家卫星通信运营商纷纷寻求卫星通信与地面蜂窝网络融合的市场机遇。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非地面网络移动连接数预计将达到1.75亿,全球卫星服务的年度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美元。

5.         机器人

商业化机器人产品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并在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在2024年科技春晚上,众多公司发布了十款以上的商业化机器人产品。与此同时,作为全球两大AI巨头英伟达和OPEN AI都分别公开在各自在2024年开发人形机器人的投资计划。国内同样如火如荼,数据显示截至202312月,国内人形机器人产品亮相多达30余款,其中部分产品已经进入小规模落地交付。根据工信部于2023112日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政府将推动产业化加速落地,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更是将人形机器人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未来2-3年内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6.         可穿戴

尽管健康与可穿戴这个概念老生常谈,消费者对于智能手环、手表这类穿戴设备的推陈出新也不再敏感,但厂商们在不断探索可穿戴领域的下一个爆款。近来关于可穿戴的新品不绝于耳,Galaxy RingOnePlus再加上刚上市的Vision Pro,健康功能已经成必备,生成式AI正在加速融合,可以说为智能穿戴市场带来新的生机。根据市场研究公司尚普咨询集团的数据,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在2022年达到了38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7.         智能建筑

近年来,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主要得益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智能建筑市场规模为676.0亿美元。市场预计将从2022年的806.2亿美元增长到2029年的3286.2亿美元,2022-2029年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2.2%。近年来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不断发展,2023年我国智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538亿元,同比增长5.69%。当下大数据、云计算、5G 等新技术手段在智能建筑技术中的融入和融合,对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将“智慧赋能建筑”推向新的高度,是未来整个建筑行业需要面临和应对的重要课题。

8.         边缘智能

2023年无疑是以ChatGPTStable Diffusion为代表的生成式AI火爆的一年,包括Meta、百度、微软、阿里等在内的诸多行业巨头,都在争先恐后地推属于自己的大模型。但垂直市场的生成式AI应用意味着生成式AI绝不只是在云上,而是持续走向边缘。不只是企业边缘或数据中心边缘,生成式AI推理还会在更多的端侧设备,例如PC、手机甚至嵌入式应用上,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Intel即将大面积推广的AI PC概念,联发科也为手机AP SoC特别加入了生成式AI加速引擎。总的来说,不同位置的市场参与者都正跃跃欲试,全力以赴为在生成式AI新时代分一杯羹。

9.         智慧电源

电源作为服务于各个领域的基础行业,其产业总体来说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增长,且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光伏、风能、LED照明、IT通信、医疗、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兴行业。如今,又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游戏掌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电源相关技术成为当下的热议话题,尤其是快充、无线充电等技术的普及,功率从 5W 240W不断刷新纪录,传统的AC-DCDC-DC 电路架构历年来在快充普及浪潮推动下,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局面,同时也使得市场对电源的需求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根据中国电源协会预计未来五年电源行业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5年我国电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887亿元。

10.     第三代半导体

以氮化镓、碳化硅为首的第三代半导体发展,对支撑国家双碳目标实现、高度智能化、数字化及电气化的社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最初的 65W 发展到如今的 18W-300W PD 快充,具有更高的耐压、耐温、耐辐射等优点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向市场证明了其优越的性能及带来的体积和成本优势,其可靠性也逐步被市场所认可。随着新能源汽车、5G通信、太空探索等领域的发展,对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例如氮化镓的应用领域正从手机快充快速向数据中心、通信电源、及电动车领域扩展,新能源汽车,光伏以及储能的高速发展,为第三代半导体在大功率场景应用铺平了道路,也为第三代半导体带来了新的平台。根据Yole数据预测,2028年碳化硅市场规模将达89亿美元,氮化镓市场规模将达47亿美元。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electronica China)将于202478-1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会汇聚国内外优质电子企业加入,打造从产品设计到应用落地的横跨产业上下游的专业展示平台;展示领域紧跟行业重点,并根据行业实时热点融入新的展示领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电源 智能 分析 新能源汽车
  • 2025台达电力电子新技术研讨会在苏举办

    6月12至14日,“2025台达电力电子新技术研讨会”在苏州吴江举办,来自14所高校400多位专家与师生,聚焦于推动产学之间的前瞻技术交流,邀集多位学界与业界专家,分享于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研究、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与挑战等研究成果与观点。电源,智能制造,

  • 台达于COMPUTEX 2025聚焦人工智能与节能永续

    台达于2025年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TAIPEI 2025),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x Greening Intelligence”为主题,为AI时代提供可持续解方。此次首度亮相为边缘计算设计的AI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方案,整合电源、散热及IT 设备于20英尺集装箱,以实机展示吸引众多专业人士目光。因应AI运算高功率的趋势,人工智能,智能化,

  • 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立锜科技产品的140W电源适配器方案

    2025年5月20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国际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诠鼎推出基于立锜科技(Richtek)RT7333、RT7795、RT7220E芯片的140W电源适配器方案

  • 台达支持经济学人集团Economist Impact发布全球可持续AI报告

    由台达支持、经济学人集团旗下Economist Impact撰写的全球研调报告《Greening intelligence: Charting the future of sustainable AI》,4月30日正式发表。此份报告通过调查全球逾六百家AI供应链、应用端企业的洞见,并深度访谈多家AI领导企业,HART,Pac,自动化,电源,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

  • 环球仪器与母公司台达电子携自动化设备亮相美国APEX 2025展

    环球仪器与母公司台达电子,一家全球领先的电源与热管理技术提供商,以及世界级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将亮相于2025年3月18 至20日在美国加州阿纳海姆举行的IPC APEX 2025展会,展位号为1305。

  • 10万平米,1700+展商,15场同期活动.....今年4月,来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共享科技盛宴!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将于2025年4月15-1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3-W5、N1-N5举办。展会设立半导体、传感器、电源、测试测量、半导体智造、分销商、无源器件、显示、连接器、开关、线束线缆、印刷电路板、电子制造服务等展区。展示面积达10万平米,预计吸引8万专业观众莅临现场!应用,智能制造,

  • 罗姆的EcoGaN™被村田制作所的AI服务器电源采用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 Co., Ltd.(以下简称“罗姆”)的650V耐压、TOLL封装的EcoGaN™产品GaN HEMT,被先进的日本电子元器件、电池和电源制造商村田制作所Murata Power Solutions的AI(人工智能)服务器电源采用。冗余,

  • 为绿色动力船舶保驾护航

    如今,随着全球航运业对船舶低碳减排的需求成为主流趋势,造船市场刮起了一阵绿色旋风,LNG动力船舶应运而生,它不但可以满足很多港口码头地区对于船舶排放的限制要求,同时也在远洋航行中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 减少了20%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显著提高船舶环保性能。系统,电源,安全,防爆,魏德米勒,

  • 昆仑海岸强势中标!8亿庐山雨污分流背后的“智慧大脑”

    庐山市城区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孕育而生的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对城市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控排区整治、错接治理以及非开挖修复实现城市水环境提升。在这项总投资达8亿元的民生工程背后,隐藏着一个关键技术支撑点: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作为物联网智慧水务领域的领先服务商,昆仑海岸将为

  • 固定污染源可凝结颗粒物排放及检测标准技术讲解

    在近年来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排放监管过程中,环保部门逐渐发现传统对可过滤颗粒物(FPM)的监测方式,无法全面准确反映污染源的实际颗粒物排放总量。研究与实际检测表明,可凝结颗粒物(Condensable Particulate Matter, CPM)可占总颗粒物排放量的20%–70%,其对环境空气中PM2.5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ATE,分析,控制,

  • 推动新污染物检测标准化合作持续深入

    近日,天津飞瑞特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赴江苏省苏州市环境检测中心开展专题技术交流,围绕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检测方法标准制定与验证工作展开深入探讨。此次交流旨在进一步推动PFAS领域分析测试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为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4月8日-11日 | 华北工控与您相约2025CMEF上海春季展!

    聚焦“AI+”医疗产业变革机遇,华北工控面向AI影像分析、体外诊断、远程医疗、智慧急救、智能手术设备等细分领域,持续X86架构和ARM架构多样化、专业化医疗工控机的创新研发,以工控力量助力现代化医疗器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EMB-3582:超强多媒体与丰富接口配置,赋能医疗影像分析

    医疗影像设备是全球医疗设备市场的最大组成部分,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的同时,通过技术融合与创新也更加注重智能化、数字化和多模态融合发展,进而为医生提供更加高效、精准和可靠的诊断依据。分析,多媒体,系统,接口,工控,

  • 有奖问卷丨对话欧姆龙,限时赢取惊喜好礼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欧姆龙的关注和支持!为了更好的倾听您的声音,了解您对欧姆龙解决方案和服务的真实需求和反馈,我们诚邀您参与欧姆龙2024年度品牌认知度问卷调查。您的反馈将帮助我们不断优化提升,从而为您提供更优质的内容和服务!分析,有奖,

  • FLIR热像仪:实时监控食品安全全流程,助力提升消费者信任!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构筑公众健康的坚固基石。确保食品生产安全,必须从源头严格把关,防微杜渐,不让一丝隐患有机可乘。FLIR红外热像仪在原材料储存、生产过程、设备维护等多个方面都能进行实时监控,预防问题的出现!分析,LED,质量,

  • 加速功能安全AI 智能化:HIRAIN FuSa AI Agent发布

    经纬恒润凭借在功能安全领域的深厚积累,利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成功自主研发了一款功能安全智能体——HIRAIN FuSa AI Agent,能够自动对功能安全分析对象开展危险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定安全目标,进行安全分析导出安全要求,并持续开展研发测试验证活动以保障整车安全。智能化,GEN,

  • 华北工控BIS-6960P-A10TW:适用于整车制造焊接线的机器人集群化控制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整车制造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华北工控基于工控力量为汽车制造提供更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焊接机器人智能控制方案,推出了支持12/13/14代 Intel Core处理器系列的BIS-6960P-A10TW等嵌入式AI计算机。

  • 欧姆龙亮相SNEC 2025:助推新能源产业加速升级,为零碳未来蓄能

    2025年6月11日至13日,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及数智低碳转型专家——欧姆龙器件与模块解决方案事业(以下简称"欧姆龙")——携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交/直流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重磅亮相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 2025",展位号6.

  • 经纬恒润与长飞先进达成战略合作,共推碳化硅模块新能源汽车应用

    近日,经纬恒润与安徽长飞先进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先进”)顺利完成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汽车动力及碳化硅功率半导体领域的资源优势,共同推进国产碳化硅模块的车规认证进程及批量生产、交付,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科技聚焦:一周热点回顾 (2025年5月13日-5月20日)

    本周,全球科技产业继续保持活跃态势,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迎来多项重要进展和行业盛会。政策利好持续释放,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产业发展图景。

  • 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本周科技产业亮点回顾

    过去一周(围绕5月8日至5月15日),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半导体等领域涌现出多项重要进展和行业动态,政策层面也持续发力,共同勾勒出中国乃至全球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 一周科技与产业领域新闻综述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举行**: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开跑,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和9000余名人类跑者同时出发,展现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化潜力。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即将开幕**:4月23日至25日,成都工博会将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行,聚焦“创链新工业,共碳新未

  • 科技与产业一周要闻速递 (4月8日 - 4月15日)

    本周,科技与产业领域新闻热点频现,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均有重要进展和政策发布。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潜力。同时,全球能源转型和数字化浪潮也在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

  • 从工业到生活:欧姆龙多场景数智低碳技术"电"亮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数智低碳转型已然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这一转型的核心基石,电子元器件正驱动能源、制造、交通等领域形成"能效提升-低碳减排-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继电器,智能,新能源汽车,EMS,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