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工业科技领域亮点频现,人工智能、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持续成为核心驱动力,政策利好、技术突破及市场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高速发展。
**一、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风口浪尖下的产业变局**
**人形机器人大赛引爆全球关注:**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8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圆满落幕。来自全球五大洲16个国家280支队伍的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同场竞技,在26个赛项中展开487场比拼,共产生了26枚金牌。其中: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具身天工Ultra”以21.50秒成绩夺得100米短跑冠军,成为首个机器人“百米飞人”。
* 5V5足球赛上演精彩对决,清华大学火神队以1:0战胜德国HTWK Robots+NaoDevils队夺冠。
* “场景赛”中的药品分拣和迎宾服务竞赛决出冠亚季军,北京高校和企业包揽了药品分拣赛前三名。
* 大赛期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联合会正式宣告成立,并宣布第二届赛事将于2026年8月在北京举办。
* 湖北光谷东智研发的“光子”人形机器人化身秦俑击鼓起舞,展示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
**AGV及机器人应用深化:** AGV(移动机器人)作为工业物流自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凭借其导航、避障、调度等能力,已广泛应用于仓储物流、汽车、3C电子、医药制造、食品饮料等领域,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此外,灵巧手磨咖啡、做糖葫芦串、叠衣服等场景,以及机器狗、机械外骨骼等技术也展示了机器人应用的多样性。
**二、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
**政策与经济层面:**
*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已超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渗透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
* 国家统计局在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5次提到人工智能,彰显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态势。
*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三年内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华北工控积极助推AI技术与军工国防装备产业的融合,推出基于ARM Cortex-A55处理器的国产化主板EMB-3541,并在数据中心、环保市场和楼宇自控等领域打造AI整机方案及边缘AI工业平板电脑PPC-3312QL,支持智能中控平台集成。
* 工控网第九届工厂数字化转型与落地巡回研讨会走进石家庄,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 以“零碳园区建设技术创新”为主题的能碳一体化技术创新圆桌交流会在南京举行,探讨“零碳园区”建设。
* 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承建的阳光电源储能装备制造项目现场展示了视觉感应施工精准、全自动“摇臂”高效、智能避障安全的先进技术。
**三、 工业控制与自动化:基础技术的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
* “Beckhoff 大学合作计划丨2025年第三期工业PC控制及其应用全国师资培训”在中北大学成功举办。
* 第一届“信捷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制造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江南大学霞客湾校区圆满落幕。
* 免费公开课聚焦凸轮机构故障复位问题,提升设备维护效率。
* 欧姆龙NJ/NX系列
PLC与NB系列触摸屏在变量地址配置方面面临的课题,也反映了人机界面优化的需求。
**产品与技术动态:**
* 某电机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一项名为“一种永磁高速电动机”的专利(CN223141710U),聚焦永磁高速电动机设计。
* 中国位移
传感器协会和中国传感器检测中心发布了进口品牌位移传感器在中国的综合评比排名。
**四、 国际贸易与老龄化挑战**
* 当地时间周二(8月1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407个产品类别纳入钢铁和铝关税清单,适用税率为50%。
* 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传统养老模式供不应求,但智慧养老迎来广阔市场空间,市场测算显示2030年智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超2万亿元。
本周工业科技的脉搏跳动强劲,从前沿的人形机器人竞技到深化的工业数字化转型,再到关键的政策指引,都预示着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的未来正在加速到来。
该内容由AI分析生成,请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