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文库>专业论文>试析“3D打印技术”的优点与局限

试析“3D打印技术”的优点与局限

发布时间:2014-05-27 来源:《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3年 第6期 类型:专业论文 人浏览
分享到:
关键字:

第三次工业革命;3D打印技术;装备制造

导读:

文章即针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3D打印技术”以及可能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地探讨。

孙柏林
(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北京 100091)


摘  要:2013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话题,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人们对于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什么是“能源互联网”与“3D打印技术”?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各行各业业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十分关心,文章即针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3D打印技术”以及可能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地探讨。

关键词:第三次工业革命;3D打印技术;装备制造

1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述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个声音逐渐响亮——“世界正处在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前夜”。在这种背景下,工业化问题再次成为世界舆论界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欧盟重提“再工业化”问题。美国同样也提出了“再工业化”的问题。奥巴马总统新近提出,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即重振美国制造业或“再工业化”。这可以看作是后危机时代美国的战略选择。美国的再工业化,其实质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信号。美国的再工业化,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回归,它将催生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而带有定制特征的智能设备被普遍应用,将成为一大趋势。
面对世界变化莫测的现实,2011年9月,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Jeremy.Rifkin)出版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预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这可以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一词的正式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端于美国,绝非偶然现象,而有其客观必然性。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战后初期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众多优秀的科技人才、蓬勃向上的民族创新精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巨大的市场容量等方面的优势,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创造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二是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
《经济学人》2012年4月发表《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业与创新》的专题报道,描述了目前正在发生的由技术引领的制造业的深刻变化。而美国著名未来学者杰里米●里夫金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出版,也论述了由互联网与再生性能源融合导引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引发广泛关注。“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个概念并不新鲜,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经由西方提出。但最近,随着英国《经济学人》杂志4月期的专题讨论,在法兰克福举办的欧洲模具展上三维打印机现场打出锤子,以及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在中国的出版,“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了一个热词。
未来学家里夫金全面分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全球性影响,他提出互联网、绿色电力和3D打印技术正引导资本主义进入可持续、分布式发展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模式----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很有可能化解人类面临的资源困境,甚至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
数字化、智能化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设想是用信息技术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从新能源的开发到存储再到上网的过程。所以新能源可以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根本。“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装备制造业亦不例外。

2  何谓3D打印技术?

3D打印机又名:三维打印机、3D成型机、三维成型机、立体打印机、添加剂打印机等等,其在当今的工业应用中十分广泛,大大缩短了建模、浇铸等工序,提高了制作与生产的效率。
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罗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3D打印技术的学术名称为快速成型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
3D打印机(3D Printers),其实最早源自美国军方的“快速成型”技术。自美国Stratasys公司于1992首台商用3D打印机问世以来,该技术的发展之快令世界始料未及。数字技术的发展,正让3D打印机成为制造业的新宠,3D打印是“数字化制造”的缩影。3D打印技术质的飞跃,是在最近两年逐步发展起来的。
3D打印是添加剂制造技术的一种形式,在添加剂制造技术中三维对象是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创建出来的。3D打印机相对于其他的添加剂制造技术而言,具有速度快,价格便宜,高易用性等优点。3D打印机就是可以“打印”出真实3D物体的一种设备,功能上与激光成型技术一样,采用分层加工、迭加成形,即通过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完全不同。称之为“打印机”是参照了其技术原理,因为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
以3D打印技术为典型代表的新型制造技术成为引领未来制造业变革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技术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组织方式。3D打印技术是通过电脑辅助设计技术完成一系列数字切片,并将这些切片的信息传送到3D打印机上,后者采用分层加工、迭加成形,即将连续的薄型层面堆叠起来,直到一个固态物体成型。其工作原理与普通打印机基本相同,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新型制造技术可以极大的释放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创新经济商业模式成为可能。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3D打印机便可完成产品的制造,同时将导致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新兴国家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将急剧下降。靠廉价劳动力获得大量就业岗位的新兴国家,可能又要将这些岗位拱手让给发达国家,并改变世界产业格局。
最近几年,3D打印机的价格已经能让中小企业负担得起,从而使得重工业的原型制造环节进入到完成环境,并且可以放入不同类型的原材料进行打印。因为快速成型技术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3D打印机在生产应用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3D打印技术在珠宝首饰、鞋类、工业设计、建筑、汽车、航天、牙科及医疗方面都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3  3D打印可能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方面
“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就是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从而导致工业、产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这一过程不仅将推动一批新兴产业诞生与发展以替代已有产业,还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甚至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最终使人类进入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3D打印可能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方面主要有:
㈠ 量身定制产品:3D打印最大优势在于拓展设计人员的想象空间。发挥设计者和生产者的想象力、创造力。未来的装备制造业将更关注个性化定制。3D打印技术它使消费者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量身定制产品。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现有大规模生产方式追求的是生产成本的最低化,通过细化的劳动分工和规范化的作业流程,生产大量标准化产品,以获取规模效益,这一生产方式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区别于大规模生产,量身定制的基本思路是,在生产过程中强化产品内部结构的标准化,增加顾客可感知的外部结构的多样性。
㈡ 提高生产效率:效率为王,省钱省时间。3D打印机既不需要用纸,也不需要用墨,而是通过电子制图、远程数据传输、激光扫描、材料熔化等一系列技术,使特定金属粉或者记忆材料熔化,并按照电子模型图的指示一层层重新叠加起来,最终把电子模型图变成实物。其优点是大大节省工业样品制作时间,且可以“打印”造型复杂的产品。就目前来说,使用相同数量的耗材制造零件,3D打印机的生产效率是传统方法的3倍。因此专家认为,这种技术代表制造业发展新趋势。突破了传统去除加工方法的限制,无需零件毛坯和大型锻造、铸造设备及模具,可实现材料制备与成型的一体化,显著缩短零件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
㈢ 降低生产成本:3D打印技术对于生产者来说,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打印”仪器仪表的轴承,由于既可以在目的地精准打印,又可以省去了物流、配送、上货等时间,因此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由于产业边界模糊化,如今,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首先,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在线获取生产所需要的各类协作服务,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成本降到最低。其次,在销售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使最新产品在短时间内行销全球。第三是,今后制造业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中服务价值的比重将超过实体价值的比重,不再是简单的产品销售,还提供与该产品配套的包括信息系统、配套软件、操作程序以及维护服务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可以说,今后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分工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两者之间的组织边界也因此渐趋模糊。
㈣ 重新定义工业生产:不再依赖人工,没有大规模生产,没有组装工厂,没有边角废料,3D技术的这一特点,将重新定义工厂,使微小企业获得重生。工厂化生产转向社会化(社区化)生产。前两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都是基于工厂范围的集中型生产方式,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更是将此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涌现了众多规模庞大的生产企业及厂房。本次工业革命中,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大量物质流被成功虚拟化而转化为信息流,故此除必要的实物生产资料和产品外,生产组织中的各环节可被无限细分,从而使生产方式呈现出社会化生产的重要特征。
㈤ 生产模式的变化:以3D打印技术为典型代表的新型制造技术成为引领未来制造业变革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技术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组织方式。新型制造技术的单个产品生产成本与大规模生产的单位产品成本的无差将颠覆传统的规模经济理论。大规模产品生产优势的削弱使得中小企业甚至个体企业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并使集约式的生产模式向着分布式生产的方向发展。从历史上看,每项新技术的革新,势必带来原有生产模式的变革。关键是要看,怎样驾驭和利用新技术。就在前不久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以3D打印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成为热议的话题。可以展望,工厂未来将彻底告别车床、冲压机等传统工具,而由3D打印引领制造业趋势。
㈥ 创新经济商业模式:新型制造技术可以极大的释放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创新经济商业模式成为可能。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3D打印机便可完成产品的制造,同时将导致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新兴国家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将急剧下降。靠廉价劳动力获得大量就业岗位的新兴国家,可能又要将这些岗位拱手让给发达国家,并改变世界产业格局。
㈦ 刚性生产系统转向柔性可重构制造系统。传统的刚性制造系统由专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组成,系统设计在运行后配置固定,因而适应的是单一产品的生产。柔性制造系统适合于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这类制造系统以重排、重复利用和更新系统组态或子系统的方式,实现快速调试以及制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灵活性以及突出的生产能力。
㈧ 产业组织网络化和产业集群虚拟化。生产组织方式的变迁是伴随着生产技术的变迁而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将分散的家庭作坊、手工工场转向纵向一体化的工厂模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并因规模经济形成了产业垄断。本次工业革命中,为适应全新生产方式,无论是产业内部还是产业之间,都呈现出产业组织网络化的新趋势。再就是,产业集群虚拟化的新趋势。基于特定地理范围的产业集群是重要的产业组织模式,极大影响着产业的空间布局及竞争优势。而今后借助于发达的信息、通信手段以及网络平台,产业集群的集聚范围、内容和形式会快速变化,传统的地理集群的空间局限正被逐渐突破,并形成网络意义上的集聚,即产业集群发展的虚拟化。利用网络经济所创造的先进信息技术支撑系统,各类产品服务在虚拟环境下得以实现。
㈨ 工艺水平先进:在飞机、核电和火电等行业所使用的重型机械、高端精密机械装备及仪器仪表方面,传统的焊接和零部件加固的方法,使得部件之间的连接非常费工,而且牢固性还有待提高。但若使用3D打印技术,无缝连接是其最大亮点之一,结构之间的稳固性和连接强度将得到很大的提升。由于采用非接触加工的方式,没有工具更换和磨损之类的问题,无切割噪音、振动以及废水、废料等排放,符合现代绿色制造理念。
㈩ 产业发展差异化将会成为竞争的基石。技术基础、生产方式以及组织模式的更替,使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产业发展呈现出差异化竞争的基石。
主要是:
一是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成为竞争焦点。
二是知识型员工成为核心竞争资源。
三是设计制造的区域分工转向一体化。在本次工业革命中,机器人的普及将使劳动力占比不断减少,而且随着3D打印机的大范围应用,原有一些以组装为重点、强调廉价劳动力的生产区域将会因此失去竞争优势。四是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产业生态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知识产权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第三次工业革命”强化了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作品在生产设计与制造中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了各种知识和信息的存储地。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数字化作品具有容易复制、传输方便和形态多样的特点,不同于生产设备等物化的知识产权,这类知识产权的创作行为、涉及的社会关系、权利内容等都更为复杂多样,这对于确定知识产权所有人和有关权属方面是一个挑战。
综上所述,从量身定制产品、生产模式的变化、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产业组织网络化和产业集群虚拟化、先进的工艺水平以及产业发展的差异化等方面。3D打印技术将可能助力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提升!


4  3D打印技术,目前存在的软肋与局限性
与任何科学技术一样,3D打印的新技术,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是存在着软肋或局限性的。主要体现在: 
㈠ 存在成本高、工时长的软肋:3D打印仍是非常昂贵的技术,“由于用于增材制造的材料研发难度大等原因,导致3D打印制造成本较高,一般达到每克10-100元;制造效率不高,尤其在金属材料成形方面,大约每小时100-3000克。”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指出,目前增材制造技术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产品研发,且制造成本高,制造效率低,制造精度尚不能令人满意。3D打印目前并不能取代传统制造业,专家认为,在未来制造业发展中,“减材制造法仍是主流”。
㈡ 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尚不具备优势:既然具有分布式生产的优点,那么相反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就不具备优势。目前3D打印技术尚不具备取代传统制造业的条件,在大批量制造等方面,高效低成本的传统减材制造法更胜一筹。现在看来,想用3D打印作为生产方式来取代大规模生产不太可能。且不说3D打印技术目前尚且不具备直接生产像汽车这样复杂的混合材料产品,即使该技术在未来取得长足进步,完全打印一辆车只怕要耗时好几个月,在成本上远远高于大规模生产车时均摊到每辆车上的成本。所以,对于生产有大量刚性需求的产品来说,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大规模生产仍比重点放在个性化、可定制的3D打印生产方式更加经济。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是3D打印的软肋。如何迈过这道坎儿,是目前科技界和工业界的待解难题。
㈢ 中国自动化控制系统水平有待提高: 3D打印技术的发展,依托于信息技术、精密机械以及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尖端技术。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软肋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运行稳定性有待提高。目前,精度也只能精确到几十毫米。因此,对于精密度较高的装备制造业,使用尚有问题。
㈣ 劳动力红利不在:新型制造技术的单个产品生产成本与大规模生产的单位产品成本的无差化将颠覆传统的规模经济理论。大规模产品生产优势的削弱使得中小企业甚至个体企业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并使集约式的生产模式向着分布式生产的方向发展。
当今的中国是充分借助廉价的劳动力打造出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中国经济。随着新型制造业的发展,目前已经有国外公司使用3D打印技术在本国生产原来需要到我国来设计生产的部分轻工业、纺织工业、日用品及机械零配件。加之,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近年来持续上升,廉价劳动力优势不断减小。新型制造技术的发展使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不断减小,我国在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将急剧萎缩,如果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这将对我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制造业企业产生巨大冲击,使我国很多制造行业面临生存危机。
㈤ 使用材料比较单一: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新材料实验室主任宋延林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3D打印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于材料的局限性。”现在真正利用在工业制造领域的3D打印产品还非常有限,更多的是用来做模型、模具来减化生产环节。而在民用方面,3D打印更像是工艺品的一种制造方法,实用性也非常有限。一种靠谱的、适合3D打印的材料应该具备使用的方便性、成本的可控性、性能的可靠性这三个特性。在他看来,依据材料科学的发展规律,3D打印材料需求的丰富性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才能突破现在的瓶颈,产生一次变革,那个时候的3D打印将极大地丰富制造业,甚至让每个拥有3D打印机的人都能随心所欲地DIY自己的小物件。
㈥ 微小型企业的竞争能力问题:进入21世纪,技术发展和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对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项新技术可以催生或毁灭一个价值千亿乃至万亿的产业。以3D打印技术为典型代表的新型制造技术成为引领未来制造业变革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技术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组织方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质就是通过两化融合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并且重塑制造业的竞争格局。企业如何紧跟逼人的形势,是重大问题。专家认为:“目前为止,3D打印技术仍然是一个非常昂贵的技术。设备购置、材料成本以及技术维护都还非常昂贵。在3D打印机市场上虽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技术,但是每种技术只有一个制造商,他们仍然试图维持较高的价格,因此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在经济上难以支撑这样的应用。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即3D打印是非常劳力密集型的应用,3D打印任务不可能点击一个按钮就自动产生。大部分的工作在于密集的数据准备。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并要求大部分员工有长期的经验和专门技能,这样的人现在数量还非常少,这也不是一个中小企业所负担得起的。”



5  应当冷静看待3D打印热潮
在对待3D打印技术的问题上,当前,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一是热情关注的国家,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增材制造创新学会(Nation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Institute)近期为3D打印技术投资7000万美元,旨在再造美国制造业。即将出版的2013年第一期《环球科学》杂志,科学家经过数轮讨论评选出了2012年最值得铭记、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十大新闻。3D打印技术入选2012年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十大新闻之一。一些发达国家将增材制造技术看作先进工业国家振兴制造业的战略手段。
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发展和推动增材制造技术的国家战略和规划,增材制造技术已受到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2012年3月,美国白宫宣布了振兴美国制造的新举措,将投资10亿美元帮助美国制造体系的改革。其中,白宫提出实现该项计划的三大背景技术包括了增材制造,强调了通过改善增材制造材料、装备及标准,实现创新设计的小批量、低成本数字化制造。2012年8月,美国增材制造创新研究所成立,联合了宾夕法尼亚州西部、俄亥俄州东部和弗吉尼亚州西部的14所大学、40余家企业、11家非营利机构和专业协会。
英国政府自2011年开始持续增大对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经费。以前仅有拉夫堡大学一个增材制造研究中心,目前诺丁汉大学, 谢菲尔德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等相继建立了增材制造研究中心。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中设有增材制造研究中心,参与机构包括拉夫堡大学、伯明翰大学、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波音公司以及德国EOS公司等15家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
除了英美外,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积极采取措施,以推动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德国建立了直接制造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和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结构轻量化方面的应用;法国增材制造协会致力于增材制造技术标准的研究;在政府资助下,西班牙启动了一项发展增材制造的专项,研究内容包括增材制造共性技术、材料、技术交流及商业模式等四方面内容;澳大利亚政府于2012年2月宣布支持一项航空航天领域革命性的项目“微型发动机增材制造技术”,该项目使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航空航天领域微型发动机零部件;日本政府也很重视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通过优惠政策和大量资金鼓励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有力促进该技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二是冷眼相待的国家:德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强国,历来重视制造技术的革新,对于未来技术更是不遗余力地资助研发。然而迄今为止德国没有出台任何专门针对3D打印技术的研究资助计划,仅仅在“德国光子学研究”计划中有一小部分内容与3D打印技术有关,即选择性激光熔结技术。因此,记者采访了“德国光子学研究”计划的负责人,德国联邦教研部高技术司光学处处长弗兰克?席立-罗森博士。
席立-罗森博士对于业界关于3D打印的讨论并不陌生。对于目前媒体不断追踪报道3D打印的情况,他说:“商业媒体讨论的主要是投资市场,因此在关注周期内影响强烈。而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和工业研究则是从一个连续的、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3D打印技术,这一过程从大约20年前的‘快速成型’概念就已开始。这其中的核心包括对由此产生的生产方式的理解,它适用于原型或只有有限功能的单件产品的快速生产,例如,作设计模型或铸模使用。由于这些限制,3D打印技术的应用迄今仍被局限于利基市场(即高度专门化的需求市场),如医疗或模具。”
实际上,现阶段大多数吸引眼球的3D打印新应用都还只是演示或单件产品,其成本与实用性往往被忽略。而无论是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一部分,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补充生产工具,3D打印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原有的技术基础和应用市场的考验。对于3D打印的未来,或许哥本哈根未来研究学院(CIFS)的名誉主任约翰?彼得?帕鲁坦的一句话值得深思:我们的社会通常会高估新技术的可能性,同时却又低估它们的长期发展潜力。
对于中国而言,在我国已启动的各类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中,尚未将快速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领域。许多行业与专家学者都仍然在冷眼旁观。装备制造业将如何对待3D打印技术也是装备制造企业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3D打印入选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获4千万资金”。


6  结束语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是产品创新和制造技术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它深刻变革了制造业生产模式产业形态,是新的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专家认为:“3D打印将撼动全球制造业”。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工程院院企合作交流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指出,新一轮的工业变革已经开始,而其中,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是革命的核心力量,如果中国想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
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正孕育突破,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叩响人类的大门。“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塑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刷新世界经济版图,调整全球利益分配格局,为后发国家实现赶超打开“机会窗口”。“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我国转型发展发生历史性交汇,为我国走创新驱动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令人欣喜的是,在这场“3D技术大战”中,发达国家目前虽有优势,但我们国家的差距并不大,如果中国及时重点布局,完全可能“弯道超车”。
3D打印、分布式能源等技术会催生一些新产品,会引起一些产业领域的变革,会出现生产分散化、消费个性化、服务网络化、决策扁平化的新变化,会成为大规模、标准化现代工业体系的有效补充,但不会导致整个工业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的根本性变革,加之3D打印需要高端设计、特殊打印材料、专用打印设备,以及网络化的服务等产业支撑体系,但是,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替代现代工业体系,不会动摇我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
专家认为,在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历史时刻,中国如果赶不上、抓不住机会,良好发展态势可能会受到影响,就像当年英国人用纺织机“打败”中国、印度的手工织品一样。面对欧美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必须自身的结合实际,努力增强忧患意识,并冷静客观地对待发展的形势。


参考文献:
[1] [美]杰里米●里夫金著,张体伟、孙豫宁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6.
[2] 王尔德、张维璇,“杰里米?里夫金:我们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端”[N].21世纪经济报,2012,6.
[3] 吴 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缘起及展望[N].浙江日报,2012,(7).
[4]“新产业革命--中国首届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论坛”[R].国防科技大学,2012年7月22日;
[5]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及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8):9;
[6] 彭顷砡 査亚兵 慈松,“从新型制造业的兴起看发展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性”[EB/OL]中国科技网,2012年10月22日;
[7] 陈芸芸译,3D打印:一项能同时造福穷国和富国的制造技术[EB/OL]中国经济网,2012年12月03日;
[8] 3D打印模式爆发行业革命,纳金网,2013年01月17日;
[9] 孙柏林,“第三次工业革命”十问,《自动化博览》[J].2013,1.
[10] 代表委员热议:创新驱动引领未来[N].人民日报,2013年03月14日;
[11] 刘筱攸,“3D打印:脆弱并强悍着”[J].新浪科技,2013年03月21日;
[12] 李亮,“制约3D打印技术发展的几个软肋”[EB/OL]电气自动化技术网,2013年03月21日;


本文地址:本文地址: http://www.ca800.com/apply/d_1nsqq8j9k8uj1_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的设备互联互通标准化方案

下一篇:JCE传感器在通用变频器中的应用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技术文章
第三次工业革命;3D打印技术;装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