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自动化网>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门户>公司新闻>罗克韦尔自动化与宝钢合作走向战略化

罗克韦尔自动化与宝钢合作走向战略化

发布时间:2004-06-04 10:43     新闻类型:企业资讯      人浏览
分享到: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宝钢始终很注重采用世界领先的技术、装备,并加以消化吸收,这也是宝钢长期保持同业领先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之一。”这是日前宝钢股份副总经理赵周礼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宝钢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与得失时说这番话的。作为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宝钢在信息化建设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对于迎接“新型工业化时代”、推动大中型企业提升市场整体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样板”作用。其中,赵总特别提到与罗克韦尔自动化的战略性合作,老的钢铁工业基地与国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公司携手,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一   信息化为宝钢生产建设提供动力

  
  今天的宝钢,在新项目建成投产之时,信息系统也同步实现,体现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信息化现代联合企业的特征,也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反应、高效运作。赵总说这是积累了20多年的实践探索换来的。早在1978年建厂初期,宝钢就开始在一期工程中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尝试,虽经历种种失败,终于解决了生产数据端到端的传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企业以台湾中钢信息化的成功做示范,并与自主开发结合,开始整体产供销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规划;1998年,系统投运成功,并持续保持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

 

信息化带给宝钢的效益是实实在在的,直接体现在生产组织的优化上,从先后建立的生产控制系统(L1-PCS)、制造执行系统(L2-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L3-ERP),到企业决策支持系统(L4-DSS),成功实现了产供销上下游资源的整合和系统集成;同时制造周期明显加快,如出厂周期缩短了两天,产品初次设计时间减少了7天,用户响应速度也大大改进。总体上讲,信息化带来的最大优势体现在成本的降低,效率提高了,企业效益增加了。

 

赵总说其实宝钢在信息化建设历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现在能深刻体会到没有一个系统是完全可以照抄照搬的,局部技术可以采用,但ERP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通过企业组织架构、流程再造后,应用其原理、部分成熟机制来加快推进,最后形成系统。同时,信息化要实现真正成功,还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在宝钢,信息化的开发实施是由业务部门负责,而非传统的信息中心部门。赵总说这是因为真正实施和应用信息化的是一线员工,系统开发只是手段。作为管理者,赵总也遭遇到信息化带来的深水区,如业务流程调整与信息系统设计同步的矛盾,如何认识并加以解决,还值得企业作深层次思考和探索。

 

说到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现状,赵总认为就世界钢铁业而言亚洲钢铁行业信息化程度较为领先,其中韩国浦项拔得头筹。他分析这与亚洲,尤其是中国经济的持续蓬勃发展密不可分。毕竟信息化建设是与投资相配套,没有一定基础和实力只能是空中楼阁。另外,对于在国外已发展较成熟的产供销系统开发、维护技术外包的情况,赵总分析由于中国市场和文化,以及企业自身差异,信息化技术外包条件尚不具备,还存在一定风险。企业需切合实际,探求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模式。

 


二   携手国际自动化厂商

 


领先的自动化产品和技术是信息化顺利实施的基础,能改进生产过程,提高效率,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这是赵总及宝钢切实的体会,也体现在宝钢与北美最大的工业自动化供应商罗克韦尔自动化的合作中。

 

罗克韦尔自动化以自动化解决方案为重点,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拥有著名Dodge机械动力运输产品、Reliance Electric电动机和驱动装置、A-B控制和工程服务以及Rockwell Software工程管理软件品牌。双方合作始于2000年宝钢股份改制上市成功之时,尤以双方合作建立的自动化实验室为典范。该实验室所有设备由罗克韦尔免费捐助,为宝钢培养三电人才,合作完成技术研究和改造,更快熟悉、了解、掌握罗克韦尔产品和技术提供平台。罗克韦尔自动化还与宝钢在生产方面有诸多合作,如为宝钢提供2号彩涂生产线,为益昌薄板提供清洗线,为炼铁厂提供烧结、清洗、原料输送设备等,目前已开始3号彩涂生产线的合作。

 

虽然双方磨合的时间并不长,但赵总和罗克韦尔自动化大中国区销售总监吴进良先生都表示合作是愉快而深远的。这也体现在宝钢采用罗克韦尔的设备维护监测、诊断技术上,实践表明设备可靠性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该技术也将从热轧扩大到宝钢其他应用领域。

 


三   宝钢:对未来充满信心

 


据了解,宝钢新的六年规划包含两个目标:一是到2010年,产能达3000万吨,这是宝钢跻身世界前三强的基础;二是通过扩建、改造继续调整产品结构,以扁平材为主,发展汽车板、电工钢等。估计到那时,宝钢股份整个企业规模将得到大幅提升、销售额有明显增长,有望从目前的440亿元达到600亿元以上。

 

针对目前中国市场钢铁强劲的发展势头,赵总认为还不能武断得出过热的结论,而应归因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供应链分析,尤其是下游产品汽车(70%增长速度)、家电、房产(几乎占中国消耗钢材的一半)的发展带动。据统计,2003年中国产钢达2.230亿吨,居世界第一,但实际还进口了3700万吨,足以证明中国钢消费还很旺盛。

 

赵总对目前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资源紧张问题进行了剖析,他提到今年矿石价格涨幅高达19~20%,驱动力完全来自市场,如去年中国矿石总量才2.6亿吨,而需求达4亿吨,其他全部依赖进口。对此,宝钢早有准备,其所需矿石99%来自进口,并与巴西、澳大利亚合资建厂,确保长期资源供应。另外,来自环保、布局不合理、投资分散等也是中国钢铁行业发展中面临的几大压力。

 

据了解,在全国共300家钢铁企业中,产能超过500万吨的仅13家,而在200~300万吨的有21家。宝钢目前规模为2000万吨,而世界上最大规模钢铁企业产能已达到4700万吨。

 

“这些问题会涉及行业内破产、兼并、重组等,但又带给中国钢铁企业调整的机会,给宝钢也提供更大发展空间。”赵总对宝钢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487.html

拷贝地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留言反馈
  • 评价:

  • 关于: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需求意向:

  • 验证码:

    看不清楚?

  • 在线咨询
X
下载企业APP

成为企业会员免费生成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