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振兴我国仪器仪表业的对策与建议

振兴我国仪器仪表业的对策与建议

发布时间:2004-09-20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仪器仪表

导  读:

 
  为了提出振兴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对策和建议,鼓励和推动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国家计委产业发展司、国家经贸委投资与规划司和科学技术部条件财务司共同决定委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负责组织调研组,对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两委一部明确要求,调研组要在充分调查分析制约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瓶颈”的基础上,提出有关仪器仪表工业发展思路、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及主要措施的研究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这是一次涉及到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前途意义重大和影响深远的调查研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极为重视,组织了由王大珩院士和杨嘉墀院士任顾问,金国藩院士任组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职副理事长陆廷杰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王顺昌任副组长,以及由多位专家组成的调研组。从2000年9月11日至12月14日历时3个月,调研组对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进行了一次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

  调研组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调研活动,主要包括:调研组成员对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浙江、深圳和重庆7个省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委托地方仪器仪表学会对四川、陕西、江苏和湖北4个省开展了调研;委托地方仪器仪表学会对四川、陕西、江苏和湖北4个省开展了调研;在北京举行了两次大行业调研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代表来自信息产业部、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机械局、航天航空集团公司等19个主管仪器仪表产业的部、委和集团公司;在北京举办多国仪器仪表展览会期间,组织6位专家对展览会进行了专题调研;此外,调研组还开展了网上调查,接受调查的共760人,以及利用学术会议和技术交流会等机会进行了调研。在整个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举行了行业、专家、企业家各种调研座谈会23次,直接听取了400多位企业家、专家、用户和行业管理人员对振兴仪器仪表工业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组走访参观了各类企业22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14家,亲眼目睹了这些单位的发展变化和存在问题。加上通过委托调研、专题调研和网上调研,调研组收集到了大量真实的信息,为拟写好调研报告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一、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现状

  多年来仪器仪表工业被划定归口隶属机械工业,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对仪器仪表产品门类的界定不甚明确。现代仪器仪表应当界定为测量、控制仪器仪表与系统、科学仪器、医疗仪器,及其相关的传感器、元器件和材料。本报告中谈及的仪器仪表被界定为上述范畴。 

  根据掌握的数据,我国现有各类仪器仪表企业6千多家,职工总数88万人。其中,工业过程检测、控制仪器仪表与系统生产企业2000多家,销售额约占一半比例;科学仪器生产企业约1500家,销售额占总销售额1/4;医疗仪器生产企业约1200家,销售额占少部分与医疗仪器生产企业的销售额大致相等;其他各类测量仪器仪表及元器件材料等生产企业近1000家,销售额约200亿元。我国仪器仪表已经形成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工业体系,成为亚洲除日本以外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九五”以来,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总的形势是向前发展的。主要表现在:①仪器仪表行业销售收入以年平均增长率8%不断递增,科学仪器发展迅速,达到年销售平均增长率超过25%;②仪器仪表产品在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总线化等发展方向上紧跟国际发展的步伐,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的新型产品,黑体空腔式钢水连续测温仪、微波等离子体炬光谱仪、柔性控制系统、超声聚焦刀等项产品技术上领先国际水平;③仪器仪表产品出口创汇有了明显增长。1999年我国仪器仪表产品出口创汇比1998年增长12%。出口产品中已经饮食有技术含量较高的气相色谱仪和精密天平等。数字万用表出口占据世界市场70%以上的份额。出口国家不只限定在亚洲、非洲,许多产品已经进入欧美市场;④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的崛起,是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这批企业中,有从事自动化系统集成的高新技术公司,如浙大中控、德维森公司等;有已经形成现代化生产规模,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华立集团、舜禹集团,普析公司、天美公司、华谊公司等。它们的崛起对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推动和影响。

  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我国仪器仪表产品,绝大部分属于中低档技术水平,而且可靠性、稳定性等关键性指标尚未全部达到要求。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公司同样占有国内市场60%以上的份额。据海关统计,除去随成套工程项目配套引起的仪器仪表不计,每年进口各类仪器仪表总额接近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总产值50%。此外,在6000多家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不足1000家,全行业经济效益低下。

  更为严重的是,低水平重复生产异常突出。无论是工业自动化仪表或是科学仪器,几乎每一个主要产品都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企业重复生产,乃至产品的型号规格都完全相同。比如,全国有近百家企业重复生产涡街流量计,有80多家企业重复生产气相色谱仪,有300多家企业重复生产热电偶,等等。其产品的技术水平多只相当国际80年代初期水平,而且产品质量全面过关的却微乎其微。又比如,浙江华立集团和三星集团年产电能表的生产能力,已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同时在浙江省还有40多家,其他省市上百家企业继续生产电能表,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低水平重复生产肆意扩展,对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第一,低水平重复生产,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不能集中优势力量,捏紧拳头,生产能力极度放空,难以摆脱长期分散落后的局面;第二,大量低水平重复生产,破坏了市场竞争的有效秩序,导致出现不公平竞争和暗箱操作等各种丑陋现象,致使许多企业不能集中力量提高产品质量和发展生产;第三,低水平重复生产的结果,必然出现大量产品质量低劣,给用户造成恶劣的影响,使民族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受到沉重的打击。更令人吃惊的是,电能表大量重复生产的结果,在两网改造过程中已经有大约4000万只不合格产品进入了电网,其后果不堪设想。

  这就是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大致的现状。

二、制约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滞后,存在许多问题,面临严峻的形势。制约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瓶颈”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问题:

  1、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展滞缓
  现代仪器仪表是光、机、电、计算机和多种基础学科高度综合的产物,对新技术非常敏感,是现代工业产品中更新换代频繁、新技术应用和发展极迅速的门类之一。纵观国际著名的仪器仪表公司,每年都能有一批新产品推出。特别是当今信息时代,仪器仪表向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和总线化迅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稍一放慢发展速度,就会被远远抛在后面。 
  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在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方面跟国际潮流相比滞缓太多,形势非常严峻。在已经跨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仪器仪表的普遍水平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水平上;大型和高档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许多急需的专用仪器还是空白;中低档产品保证质量上还有许多难关需要攻克……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展滞缓,是制约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制约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展滞缓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第一,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国际著名仪器仪表公司用于科技创新的开发资金一般都超过年销售额的10%,而我国仪器仪表企业不仅销售金额不高,用于科技创新的开发资金一般不超过年销售金额的3%,相比这下企业科技投入少得几乎无济于事。国家在“九五”期间虽然加大了投入资金,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只算是杯水车薪。
  第二,人才匮乏。仪器仪表科技创新需要一批既有学识又有经验的边缘科学和应用技术的人才。仪器仪表行业这类人才本来不多,近年来又大量流失,人才匮乏成为仪器仪表行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严重障碍,国有企业尤其如此。
  第三,缺乏官、产、学、研、金、用的有效结合。仪器仪表科技创新,尤其是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必须有官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界及用户的有效结合。过去,只提倡产学研结合,成功的实例很少,没有官方和金融界及用户的介入,这里所指的金融界也可以是企业或私人的资本,在目前我国仪器仪表企业面临的处境下,要成功实现产业化是极为困难的。

  2、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
  我国生产的各类仪器仪表主要产品,包括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科学仪器、医疗仪器等,虽然技术指标同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差距不算很大,但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却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成为制约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在对近1000名专家和各种行业用户的调查中,有80%以上的人认为由于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极大地限制了国产仪器仪表的使用范围和可信程度。在电力部门,使用国外产品可以三年不调整检修,为了防止国产仪器仪表发生故障,必须每季度进行一次调整检修;在石油化工部门,重要生产线上几乎全部使用国外仪器仪表,只有在非重要的生产线上才敢于使用部分国内产品;在科学研究中,凡是课题经费充足的也多购置进口仪器,使用国产仪器一次开机成功率普遍很低,使用过程中的返修率却较高……这一切都主要因为国产仪器仪表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过关所导致。究其原因,制约国产仪器仪表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主要是因为:①长期忽视了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开发;②国产通用件和基础件质量不过关;③企业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不力。产品质量不过关,加快仪器仪表工业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3、旧有体制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体制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发展一个共性问题,仪器仪表行业也不例外。调研中了解到,相当数量的一批国家投资建设起来的仪器仪表骨干企业,如西安仪表厂、哈尔滨电表厂、大连仪表集团公司、新天光学仪器厂等,由于在旧有体制的束缚下长期不能从学生的历史包袱中挣脱出来,在市场竞争中丧失活力,生产和经营出现严重滑坡。一大批骨干企业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怎么能保证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有快速发展。在调研中同时了解到,也是一大批民营、合资和股份制企业,由于体制合理,运行灵活,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崛起,成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新兴力量。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下属22个合资企业和19家国有企业,1999年销售总额16亿元,其中合资企业占据3/4,国有企业还没有摆脱亏损的局面。浙江民营企业华立集团,2000年经营总额突破25亿元,其中电能表销售总额超过15亿元,出口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电能表行业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应该看到,仪器仪表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历史不长,包袱较轻,产品结构调整不难,改制问题相对容易得到解决。尽快实现仪器仪表企业,主要是国有骨干企业的改制,是加快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4、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
  在外部客观环境方面,有许多不利的因素制约着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税赋过重。仪器仪表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生产批量不多,产值和经济效益总量不高。但是现代仪器仪表对国民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产生难以估量的“倍增”效益。对具有如此特殊属性的仪器仪表产业,如同其他产业一样征收17%增值税,33%所得税以及相同比例的关税则税赋过重,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科技开发和扩大再生产。从仪器仪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倍增”效应的角度看,对仪器仪表产业加重税赋则是捡起芝麻丢掉西瓜因小失大。
  第二,多年来,各级政府包括仪器仪表产业主管部门,以及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对发展仪器仪表工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支持不够。正因为如此,科学家几次对振兴仪器仪表工业呼吁和提出建议。近年来国家计委、经贸委和科技部比较重视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但支持力度仍然不被重视;不少银行和税务部门的业务人员对现代仪器仪表根本一无所知,谈何支持。 
  第三,缺少支持民族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采购政策。我国仪器仪表市场被外商挤占,除了国内产品存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毛病外,跟国家保护不力有直接关系。由于国家没有制定出保护民族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明确的采购政策,加之对审批项目经费控制不严,除去正常和必须的引进之外,出现以各种借口和不同目的大量购进国产仪器仪表可以替代的国外产品,对我国仪器仪表工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第四,我国基础产业能力差,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能力和信誉能力都较差,直接影响到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市场环境相关配套的改革跟不上,以产品国家标准为例,至今有关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标准残缺不全,很多标准从70年代制订30年来一成不变,怎么能刺激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仪器仪表产业是紧迫的历史使命

  仪器仪表产业其产值虽然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很小,据统计在美国约占4%,在我国不到1.5%,但现代仪器仪表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怎样评估都不为过。现代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信息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桥梁。现代仪器仪表的应用领域,已经涉及到“农轻重、海陆空、吃穿用”,无所不在。因此,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仪器仪表产业提到战略高度,充分予以重视和支持。

  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还处在脆弱 和幼稚的阶段,而且面临着三重压力:一是国际上现代仪器仪表正向着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和总线化迅速发展,必须快速跟上;二是国内市场被外商挤占,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竞争将更趋激烈,必须争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三是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还受制于“瓶颈”的制约,必须尽快挣脱“瓶颈”的约束加快发展的步伐。如果我们不能在跨入21世纪,加入WTO的5到10年内振兴我国仪器仪表工业,那么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将在三重压力下被彻底压跨,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快发展仪器仪表产业是紧迫的历史使命。

  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三位副总理对王大珩、杨嘉墀等十一位院士提出的振兴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建议等有关文件作了三次圈阅和批示;国家计委、经贸委和科技部共同决定开展调研,拟定向国务院提出振兴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在核报三位副总理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必要的扶植政策,纳入“十五”规划分别实施。国家对振兴仪器仪表工业的重视和支持,是仪器仪表工业能够得以振兴的重要保证。

四、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领域

  1、战略目标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资金和人才等资源投向仪器仪表产业,加快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力争在5到10年内,实现如下战略目标:
  ①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包括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科学仪器、医疗仪器、各类测量仪器仪表以及相关的传感器、元器件和材料,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21世纪初期国际水平;
  ②2005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中的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科学仪器能够占领国内市场45%以上的份额,医疗仪器和其他仪器仪表能够占领国内市场30%以上的份额;2010年,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科学仪器能满足国内市场60%以上的需求;医疗仪器和其他仪器仪表能满足国内市场50%以上的需求;
  ③在仪器仪表各主要领域,新建设一批,约18至20个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大力推进仪器仪表科技创新,加快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
  ④在仪器仪表各主要领域,培育和发展总数不少于30个具有综合实力与相当规模的生产基地和重点企业。在带领和推动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中,生产基地和重点企业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⑤支持和发展一批仪器仪表系统集成公司,5到10年内迅速集聚力量,能在钢铁、石油、化工、电力、环保等多种大型重要的工程中承包自动化项目,促进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迅速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国家必须加大对发展仪器仪表产业的资金投入。

  2、重点领域
  “十五”期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
  ①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
  A.新一代主控系统及其综合自动化开发和产业化,主要包括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和以工业计算机为基础的开发式控制系统等;
  B.先进控制、优化软件开发与产业化,主要包括先进控制技术、过程优化技术、实时监控软件平台、信息集成软件平台、系统集成技术等;
  C.智能仪表、执行器与变送器、成套专用控制装置和成套专用优化系统的开发与产业化;

  ②科学仪器
  A.色谱仪器,提高分离技术,研制具有国际水平的微型专用色谱仪;
  B.光谱仪器,重点放在研制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量大面广的等离子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小型光度计; 
  C.农业和食品专用仪器,着重攻克提高品质和农药残留检测水平的专用仪器及相技术;
  D.环境与能源专用仪器,重点包括在线、预警在内的成套环境检测仪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磁共振测井设备;
  E.生命科学仪器,重点放在芯片实验室、高灵敏度试剂盒的攻关;
  F.软件平台的开发,实现仪器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科学仪器的整体设计水平;

  ③医疗仪器
  A.研究开发各种自动化生化分析测试仪器;
  B.研究开发各种诊断,包括物理观察和成像,如激光、超声、射线、核磁共振等诊断仪器;   ④电子、电工测量仪器仪表
  A.集成电路自动测试系统;
  B.通信、计算机、网络测量技术及测试系统;
  C.微波、毫米波测量及测试系统;
  D.电工自动测试系统及设备;
  E.可大量出口的电工仪器仪表,如电度表、数字万用表等;

  ⑤传感器、元器件及仪表材料
  A.用于现场总线及智能化仪表的压力、湿度、流量、液位传感器;用于环保等领域的多功能传感器;航天航空领域需求的微传感器等;
  B.特殊弹性元件;用于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自动化仪表及民用汽车等领域的各种计数器;半导体专用电路(ASIC)和厚膜电路;
  C.仪表材料重点研究开发薄膜化、小型化、纤维化、粉体化、复合化、多功能化、材料-元件一体化、智能化等各种新材料;
  
  ⑥加强仪器仪表基础技术,尤其是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共性技术的研究。

五、振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1、振兴仪器仪表产业需要国家鼓励发展的政策
为了振兴我国仪器便衣产业,国务院决定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必要的扶植政策。扶植就是鼓励发展,国家需要尽早制定出鼓励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在鼓励发展的政策中,建议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①建立仪器仪表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对仪器仪表产业的风险投资。
  ②降低仪器仪表企业的税赋,尤其是增值税 ,使企业能够积累较多的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扩大再生产。允许企业提取上年销售总额10%用于科技开发,计入当年成本,并能够滚动使用。对国家重点扶植发展的生产基地和重点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③在产业技术政策方面,支持仪器仪表通用和基础技术的开发。
  ④鼓励仪器仪表产品出口,尤其鼓励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与之相应制定鼓励出口的有关政策。 
  ⑤明确制定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采购政策。
  ⑥大力培养人才,吸引和使用人才要制定相关的政策给予保证。
  ⑦享受鼓励政策的企业必须认定。

  关于鼓励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调研组参照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并针对仪器仪表产业的特点在附件一中提出具体建议。

  2、扶植和发展一批仪器仪表生产基地和重点企业
  从60年代中开始,国家对工业自动化仪表曾经搞过上海、重庆和西安三大生产基地建设。由于集中优势力量,三大基地发展很快,在20年间成为我国工业自动化仪表主要的生产基地,并带动了全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硅谷的建设和它带动信息产业发展所发挥的非常作用就是最好的例证。要加快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扶植和发展一批生产基地具有战略性意义。基地建设要选择行业内高校、科研院所,尤其是生产企业相对集中,具有较好基础和发展前景的城市。基地建设必须纳入国家规划,国家给予扶植。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允许竞争。

  现代仪器仪表综合了多种高新技术成果,发展现代仪器仪表必须集中优秀人才、投入巨额资金,因此需要一批具备相当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生产经营开发规模以及著名品牌的大型公司。美、日、欧发达国家都拥有一批,一般大约10至30家著名大型公司成为发展仪器仪表工业的“龙头”,带动全行业的发展。没有“龙头”企业的率先发展,依靠分散小型企业各自发展,速度是相对滞缓的。因此,在5到10年内扶植发展一批重点企业对振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同样具有战略性意义。对各大类仪器仪表,尤其是自动化系统集成,都应当有自己的“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纳入国家规划,国家给予重点扶植。附件三对仪器仪表生产基地和重点企业的布局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3、建立仪器仪表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

  现代仪器仪表集成了光、机、电、计算机等各种新技术和应用了多种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现代仪器仪表应用在国民经济各种产业、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仪器仪表不应当归属在某个具体的产业部门。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却分散归属在20多个部门及地方,长期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形成分散和低水平重复生产十分严重。国家今后对产业的管理主要通过制定政策和统一规划来实现。针对仪器仪表产业,建立一个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制定发展政策和统一规划协调方面作为政府的参谋和咨询组织是十分必要的,也符合国家改变管理职能,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行业发展中起协调管理的作用的方针。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全行业的发展,包括发展规划、布局、政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基地建设和重点企业的发展,组织官、产、学、研、金、用相结合等许多方面都可以发挥指导作用。国家计委、经贸委和科技部对建立仪器仪表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思路已经认同,有关建议也由经贸委上报三位副总理圈阅。本报告将在附件二中对专家指导委员会性质、任务、组织、运作等有关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

  4、加快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
  仪器仪表国有企业同其他行业国有企业一样,由于旧体制的制约,积累了大量问题,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但是,仪器仪表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历史不长,“包袱”较轻,而且产品结构容易调整,因此,仪器仪表国有企业改制难度相对较小。目前,4000余家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骨干企业,如果能够实现尽快改制,对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无疑注入了新的活力,将极大地产生推动和促进作用。国有企业改制不令决定于企业本身,也同中央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安排密切相关。建议国家对仪器仪表国有企业加快改制步伐能提出明确要求,对促进仪器仪表国有企业改制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5、支持一批当前国内需求较大、在经济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具有示范作用的建设项目作为发展仪器仪表工业的依托工程。五年内,可以在钢铁、化工、环保、轻工等领域重点选择一批建设项目作为发展仪器仪表工业的依托工程。建设一批现代仪器仪表科研和工程发展中心作为发展仪器仪表工业的技术依托,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十五”期间,仪器仪表产业必须至少建立10至12个科研和工程发展中心。

  6、我国军工领域仪器仪表的研发和生产具有很强的实力,但长期同民用脱钩,对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是巨大的损失。建议国家要制订政策,全面部署,鼓励军转民;同时鼓励民用企业接受军工任务,相互渗透,促进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6rc.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我国橡胶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下一篇:德机电产品生产加速外移 东欧中国是重点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仪器仪表
  • 湘江新区政企畅聊早餐会 赋能检验检测产业链发展

    圳三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湖南研发生产基地湖南三思精密参与湘江新区政企畅聊早餐会,赋能检验检测产业链发展。仪器仪表,交流,过程,

  • 2023年香港秋季电子展-香港电子展(香港秋电展)

    香港秋季电子产品展是亚洲规模非常大的电子展览盛会,为企业提供理想平台,建立商贸联系,缔造业务佳绩。上届展会吸引超过3,980家来自24个国家及地区的参展商,包括中国内地、韩国及台湾企业设置的地区展馆。仪器仪表,智能,服务,

  •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0%

    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4038.5亿元,比上年下降4.0%(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仪器仪表,制造业,控制,EMS,

  • 2023西部全仪大会将携众多国际品牌四月登台成都

    以“创新强基 智仪赋能”为主题的2023第19届中国国际(西部)生化分析与实验室规划建设管理博览会暨第15届测试测量.质量控制及自动化仪表博览会(西部全仪大会/CWWIAE)将于2023年4月26日-28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智能制造,仪器仪表,

  • 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现状与机遇

    仪器仪表广泛用于钢铁、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汽车等各行各业,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是科学研究的“先行官”,是军事上的“战斗力”,是现代生活的“物化法官”,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关键和核心,同时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作为计量测试的手段,仪器仪表是提升我国计量测试水平最重要的环节。

  • 歌瑞宇航以模块化产品切入高端电子仪器市场

    根据上海仪器仪表协会的数据,从细分市场来看,2019年,仪器仪表制造行业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其市场占有率约为34.68%;其次为光学仪器和电工仪器仪表,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1.50%和9.64%。

  • 总局印发《2020年度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度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的公告,涉及了不同产业类别的184个领域,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包括了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电工仪器仪表、实验分析仪器、供应用仪器仪表、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钟表与计时仪器等。

  • 7月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

    新兴产品产量高速增长。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连续五个月保持8%以上的较快增长。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7.9%、12.0%。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