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变频器技术发展趋势

变频器技术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06-04-13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变频器 发展趋势 技术

导  读:

    一、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变频器是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功率变换器,运动控制系统是作为机电能量变换器的电气传动技术的发展。当今的运动控制系统是包含多种学科的技术领域,总的发展趋势是:驱动的交流化,功率变换器的高频化,控制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因此,变频器作为系统的重要功率变换部件,提供可控的高性能变压变频的交流电源而得到迅猛发展。
   
     二、变频器技术的发展趋势经历大约三十年的研发与应用实践,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和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应用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变频器的性能价格比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而厂家仍然在不断地提高可靠性实现变频器的进一步小型轻量化、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以及无公害化而做着新的努力。变频器性能的优劣,一要看其输出交流电压的谐波对电机的影响,二要看对电网的谐波污染和输入功率因数,三要看本身的能量损耗(即效率)如何?这里仅以量大面广的交—直—交变频器为例,从技术上看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1.主电路功率开关元件的自关断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开关频率不断提高,开关损耗进一步降低。低压小容量变频器普遍采用的功率开关器件是:功率M OSFET、IG-BT(绝缘栅双极度晶体管)和IPM(智能功率模块)。中压大容量变频器采用有:GTO(门极可关断晶闸管)、IGCT(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SGCT(对称门极换流晶闸管)、IEGT(注入增强栅晶体管)和高压IG BT。
    2.变频器主电路的拓扑结构方面:变频器的网侧变流器对低压小容量的常采用6脉冲变流器,而对中压大容量的采用多重化12脉冲以上的变流器。负载侧变流器对低压小容量的常采用两电平的桥式逆变器,而对中压大容量的采用多电平逆变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四象限运行的传动,为实现变频器再生能量向电网回馈和节省能量,网侧变流器应为可逆变流器,出现了功率可双向流动的双PWM变频器,对网侧变流器加以适当控制可使输入电流接近正弦波,并使系统的功率因数接近于1,减少对电网的公害。目前,低、中压变频器都有这类产品。公用直流母线技术的采用使多台(或多轴)传动系统能量更好利用,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并可降低变频器本身的价格。公用直流母线也可以有再生型和非再生型的。探索采用谐振直流环技术使变频器的功率开关工作在软开关状态,器件损耗大大下降,开关频率可进一步提高,因电压和电流尖峰引起的E-MI问题得到抑制,可取消缓冲电路。
    3.脉宽调制变压变频器的控制方法: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控制。消除指定次数谐波的PWM控制。电流跟踪控制。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磁链跟踪控制)。
   4.交流电动机变频调整控制方法的进展:由标量控制(V/f控制和转差频率控制)向高动态性能的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发展。开发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5.微处理器的进步使数字控制成为现代控制器的发展方向,运动控制系统是快速系统,特别是交流电动机高性能的控制需要存储多种数据和快速实时处理大量信息。近几年来,国外各大公司纷纷推出以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为基础的内核,配以电机控制所需的外围功能电路,集成在单一芯片内的称为DSP单片电机控制器(如ADI的ADMC3××系列、TI的TM S320C240和Motorola的DSP56F8××系列),价格大大降低,体积缩小,结构紧凑,使用便捷,可靠性提高。DSP的最大速度为20~40MIPS,单周期指令执行时间快达几十纳秒,它和普通的单片机相比,处理数字运算能力增强10~15倍,确保系统有更优越的控制性能。数字控制使硬件简化,柔性的控制算法使控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实现复杂控制规律,使现代控制理论在运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成为现实,易于与上层系统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便于故障诊断加强保护和监视功能,使系统智能化(如有些变频器具有自调整功能)。
     6.交流同步电动机已成为交流可调传动中的一颗新星,特别是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机获得无刷结构,功率因数高,效率也高,转子转速严格与电源频率保持同步。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有他控变频和自控变频两大类。自控变频同步电机在原理上和直流电机极为相似,用电力电子变流器取代了直流电机的机械换向器,如采用交—直—交变压变频器时叫做“直流无换向器电机”或称“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传统的自控变频同步机调速系统有转子位置传感器,现正开发无转子位置传感器的系统。同步电机的他控变频方式也可采用矢量控制,其按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比异步电机简单。开关磁阻式电机(SR)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同步电机,定转子为双凸极结构,结实无刷,输出转矩较大,由于SR电动机的绕组只需单方向电流,因此给它供电的只需单极性功率变换器就可以了,电路简单。传统的SR电动机调速系统同样需要位置检测器,目前也正在开发无位置传感器的SR调速系统。SR电机优点突出,应用领域日益扩大,稍显逊色的是:SR电动机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是不规则电流脉冲,低速时导致运行噪声和转矩脉动问题较为突出,这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控制方法。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强弱电混合、机电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既要处理巨大电能的转换(整流、逆变),又要处理信息的收集、变换和传输,因此它的共性技术必定分成功率和控制两大部分。前者要解决与高压大电流有关的技术问题和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问题,后者要解决(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策略和智能控制策略)的硬、软件开发问题(在目前状况下主要全数字控制技术)。

   其主要发展方向有如下几项。
  (1)实现高水平的控制。基于电动机和机械模型的控制策略,有矢量控制、磁场控制、直接传矩控制和机械扭振补偿等;基于现代理论的控制策略,有滑模变结构技术、模型参考自适应技术、采用微分几何理论的非线性解耦、鲁棒观察器,在某种指标意义下的最优控制技术和逆奈奎斯特阵列设计方法等;基于智能控制思想的控制策略,有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和各种各样的自优化、自诊断技术等。
  (2)开发清洁电能的变流器。所谓清洁电能变流器是指变流器的功率因数为1,网侧和负载侧有尽可能低的谐波分量,以减少对电网的公害和电动机的转矩脉动。对中小容量变流器,提高开关频率的PWM控制是有效的。对大容量变流器,在常规的开关频率下,可改变电路结构和控制方式,实现清洁电能的变换。
  (3)缩小装置的尺寸。紧凑型变流器要求功率和控制元件具有高的集成度,其中包括智能化的功率模块、紧凑型的光耦合器、高频率的开关电源,以及采用新型电工材料制造的小体积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器。功率器件冷却方式的改变(如水冷、蒸发冷却和热管)对缩小装置的尺寸也很有效。
  (4)高速度的数字控制。以32位高速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数字控制模板有足够的能力实现各种控制算法,Windows操作系统的引入使得可自由设计,图形编程的控制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
  (5)模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电机模拟器、负载模拟器以及各种CAD软件的引入对变频器的设计和测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主要的研究开发项目有如下各项。
  (1)数字控制的大功率交-交变频器供电的传动设备。
  (2)大功率负载换流电流型逆变器供电的传动设备在抽水蓄能电站、大型风机和泵上的推广应用。
  (3)电压型GTO逆变器在铁路机车上的推广应用。
  (4)电压型IGBT、IGCT逆变器供电的传动设备扩大功能,改善性能。如4象限运行,带有电极参数自测量与自设定和电机参数变化的自动补偿以及无传感器的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
  (5)风机和泵用高压电动机的节能调速研究。众所周知,风机和泵改用调速传动后节约大量电力。特别是电压电动机,容量大,节能效果更显著。研究经济合理的高压电动机调速方法是当今重大课题。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有如下各项。
  (1)高压、大电流技术:动态、静态均压技术(6kV、10kV回路中3英寸晶闸管串联,静动态均压系数大于0.9);均流技术,大功率晶闸管并联的均流技术,均流系数大于0.85);浪涌吸收技术(10 kV、6kV回路中);光控及电磁触发技术(电/光,光/电变换技术);导热与散热技术(主要解决导热及散热性好、电流出力大的技术,如热管散热技术);高压、大电流系统保护技术(抗大电流电磁力结构、绝缘设计);等效负载模拟技术。
  (2)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可关断驱动技术;双PWM逆变技术;循环变流 / 电流型交-直-交(CC / CSI0)变流技术(12脉波变频技术);同步机交流励磁变速运行技术;软开关PWM变流技术。
  (3)全数字自动化控制技术:参数自设定技术;过程自优化技术;故障自诊断技术;对象自辨识技术。
  (4)现代控制技术:多变量解耦控制技术;矢量控制和直接力矩控制技术;自适应技术。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n4dr.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交流变频调速的发展和应用

下一篇:稀土永磁电机发展综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变频器 发展趋势 技术
  • 经纬恒润线控制动系统,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未来标配

    经纬恒润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潜心研发,已成功推出两代线控制动系统产品(EWBS)。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冗余,

  • 着眼全屋智能发展新风向,华北工控持续开发嵌入式AI产品

    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万物互联互通成为数字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智能家居行业也跨越了1.0和2.0时期在细分场景与各子系统催生的智能产品应用,开始走向全屋智能的3.0时代。触摸屏,嵌入式,

  • 华北工控| 2019十大科技发展趋势出炉 自动化技术位居榜首

    在Gartner公布的2019年十大战略趋势中,“自动化”成为重要未来发展基石,在自动化技术依托于人工智能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今天,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一片良好,对于其中呈现出的新的技术诉求,华北工控也一直在用技术方案与产品方案来助力市场。工控机,

  • 浅谈未来工控机发展趋势 华北工控的优势在何处

    未来工控机发展趋势,华北工控的优势在何处,在华北工控看来,对于企业来说,就需要以工控机为核心,综合云计算、云存储等信息化技术,提供面向行业应用、完整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这是未来工控机发展的方向之一。制造业,

  • 未来机器人七大发展趋势 工业产值预期可达4.5万亿美元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2025”其中一个积极重要的部分就是机器人产业。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工业产值预期可以达到4.5万亿美元。机器人的发展史犹如人类的文明和进化史在不断地向着更高级发展。从原则上说,意识化机器人已是机器人的高级形态,而现代所谓的意识机器人,最多只是简单化意识,对于未来意识化智能机器人很可能的

  • 人工智能将迎来2.0时代 中国重点方向在哪?

    在杭州召开的2017浙商人工智能峰会上,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以“人工智能2.0”为主题,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现状,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那么,中国人工智能2.0的重点方向在哪?

  • 全球嵌入式技术和物联网发展趋势

    2017年已经到来,作为国内唯一关注嵌入式领域的专业展-深圳国际嵌入式系统展,特邀业界资深专家何小庆老师,就嵌入式和物联网技术将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 喷涂设备的发展趋势

    喷涂设备的发展趋势及喷涂设备在工业机器人上的应用不言而喻,电源的性能、类型、特征等因素必将对电镀工艺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现代电镀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镀电源更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了解电镀电源对电镀工艺过程的影响很有必要。本文就电镀电源和低纹波系数整流电源在电镀行业中的应用所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教

  • 如何让电网系统运维和人员培训“触手可及”?

    使用 AR 技术,电网公司员工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眼镜或可穿戴设备等移动设备,对现场设备进行访问。施耐德电气的解决方案已经可以提供名为 EcoStruxure ™ AR 操作顾问 3D (EAOA 3D)的运维和培训混合现实解决方案,以帮助用户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在 AR 模式下,EAOA 3D 可以将图表、内部视图或一组程序和实时

  • Infor:自动化使智能互联工厂成为可能

    智能工厂是自动化的未来,Infor 与德勤合作,在美国威奇托州立大学(Wichita State University)的创意园区设立了威奇托智能工厂,帮助制造商探索新技术的应用案例,最终助力他们的工厂实现智能化转型。Infor、德勤、威奇托州和强大的智能工厂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包括 AWS)将帮助各行各业制造商加速上云进程,采用最先进的工业 4.0

  • 展会预告 | 华北工控邀您下周参加2020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华北工控将于6.1H-C050展位,亮相2020年中国工博会。围绕“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的主题,彼时,华北工控将与来自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2,610家参展商同台竞技,与现场观众分享智能制造领域最新的计算机产品和技术,期待您的莅临。

  • 魏德米勒A系列接线端子

    创新的联接解决方案非常受欢迎,为用户和相似设备提供最小的安装时间和最大安全保障。魏德米勒Klippon® Connect直插式接线 技术使无工具连接硬导线和管状端头导线成为可能。精致功能导向的Klippon® Connect产品系列可用于实现合适的解决方案。接线端子,

  • 国内玻纤产业“大而不强”企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玻纤行业的增长使我国变成副其实的玻璃纤维产业大国,但产量第一也有遗憾之处,正所谓,最大的产量在中国,最好的技术却在国外。生产技术、产品附加值、行业标准等方面,国内玻纤产业与国外仍存在较明显差距,尚未达到玻璃纤维强国的水平。

  • 盘点:迎接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十大关键技术

    ?德国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这三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过对于智能制造的内涵以及十大关键技术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通过阅读本文你将对智能制造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激光切割头 自动控制成新趋势

    激光切割技术具有加工可控、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在工业加工上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如汽车工业、纺织机械、钣金加工等。

  • 智物联荣获“2018年度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奖项

    智物联的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已经被众多行业所熟知,无论是物联网技术的研发,还是项目交付,其端到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客户认可。智物联将继续探索创新,与合作伙伴一同推动工业物联网产业走向新的突破。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