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我国轴承材料及热处理的发展方向

我国轴承材料及热处理的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06-07-17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轴承 热处理

导  读:

   一、改进冶炼技术提高钢的洁净度及均匀性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轴承钢的氧含量虽然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但夹杂物和碳化物尺寸及分布的均匀性、成分均匀性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大尺寸的夹杂物和碳化物较多、基本成分不均匀形成黑白区等,造成轴承零件质量先天不足,严重影响了轴承的寿命、可靠性及一致性。此外,滚动接触面上大尺寸夹杂物的存在还严重降低表面精度,增加轴承的噪声。为此,轴承行业应与冶金行业协商,促使冶金行业在进一步降低氧含量的基础上,开展浇注凝固技术、轧制技术、夹杂物控制及检测技术的研究,如改进连铸时的电磁搅拌、加大连铸坯的尺寸、加强高温扩散退火等,以提高夹杂物和碳化物的尺寸及分布均匀性。 
    二、开发推广新钢种满足不同轴承的要求 
    随着主机的小型化、轻量化、高速化,轴承的使用环境越来越多样化,对轴承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目前我国的现有钢种已不能满足或不能充分满足主机对轴承的要求,为此,应积极开展新材料的开发和推广工作。如开发大尺寸轴承用的高淬透性钢、重载及洁净润滑条件或小型轻量化条件下使用的轴承用钢、在污染条件下使用的轴承用高碳钢和渗碳钢、准高温(工作温度200℃以下)条件下用轴承钢以及特殊条件使用的轴承用钢(不锈钢、高温钢)。 
    三、热处理新工艺的研究及推广 
    1.贝氏体淬火 
    贝氏体等温淬火处理的轴承由于冲击韧性好、表面为压应力,无论是装配时内套开裂,还是使用过程中外套挡边掉块、内套碎裂的倾向性均大大减小,且可降低滚子的边缘应力集中。因此,轴承经等温淬火后比常规淬火后的平均寿命及可靠性显著提高。该工艺广泛应用于铁路轴承、轧机轴承以及在特殊工况下使用的轴承。该工艺与其他延寿措施相比,工艺简单,成本较低。近年来,我国开发了新钢种GCr18Mo贝氏体淬火专用钢,以推动贝氏体淬火在大尺寸轴承零件上的应用。鉴于该工艺的许多优点,建议在使用条件恶劣(大冲击载荷、润滑不良等)或要求高可靠性的轴承中大力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贝氏体处理后的耐磨性和疲劳寿命。 
    2.表面碳氮共渗 
    洛阳轴承研究所曾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轴承钢的马氏体应力淬火研究,通过对高碳铬轴承钢零件进行特殊的碳氮共渗后淬火,提高表面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改善表面应力状态,大大提高了变速箱用碳氮共渗,在不降低表面硬度的基础上提高表面残余奥氏体含量,以提高轴承在污染润滑条件下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 
    四、表面改性技术 
    通过适当的表面处理改进表面性能,以满足特殊条件下对轴承的性能要求。如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在轴承滚道上涂覆金钢石镀层可达到减摩、耐磨的效果,大大提高轴承的磨损寿命和精度保持性能,可在家用电器轴承、计算机硬盘驱动轴承中推广应用;利用热涂技术在轴承外圈外柱面上涂覆氧化铝陶瓷材料,可提高轴承的电绝缘性能,防止电击伤,提高电机轴承的寿命和可靠性;在轴承零件表面渗硫或沉积MoS2可达到减摩润滑作用。 
    五、热处理设备及相关技术 
    1.气氛及控制 
   由采用保护气氛加热到精确控制碳势、氮势的可控气氛加热,热处理后零件的性能得到提高,热处理缺陷如脱碳、裂纹等大大减少。结合热处理淬火变形控制技术,可减少热处理后的精加工留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机加工效率,同时改善精加工后轴承零件的表面状态,如表面的碳含量、组织、硬度及应力状态等。  
    2.自动化及智能化 
    一方面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材料、结构尺寸,利用物理冶金知识及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检测技术,优化工艺参数,达到所需的性能或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另一方面是提高热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和稳定性,充分保证优化工艺的稳定性,实现产品质量分散度很小(或为零)的目标,从而满足在不同使用条件下主机的性能要求,提高轴承的可靠性和寿命。 
    六、变形及尺寸稳定性 
    马氏体淬火过程中,由于零件各部位的冷却不均匀,不可避免地出现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而导致零件变形。淬回火后零件的变形(包括尺寸变化和形状变化)受很多因素影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如零件的形状与尺寸、原始组织的均匀性、淬火前的粗加工状态(车削时进刀量的大小、机加工的残余应力等)、淬火时的加热速度与温度、工件的摆放方式、入油方式、淬火介质的特性与循环方式、介质的温度等均会影响零件的变形。应结合具体设备和产品对变形进行研究,提出控制变形的措施,如采用旋转淬火、压模淬火、控制零件入油方式等,减小热处理变形,提高加工效率和零件性能。 
    马氏体淬火后,零件的尺寸稳定性主要受以下三种不同转变的影响:碳从马氏体晶格中迁移形成ε-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分解和形成Fe3C,这三种转变相互叠加。在50~120℃之间,由于ε-碳化物的沉淀析出,引起零件的体积缩小,一般零件在150℃回火后已完成这一转变,其对零件以后使用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忽略;在100~250℃之间,残余奥氏体分解,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将伴随着体积涨大;在200℃以上,ε-碳化物向渗碳体转化,导致零件体积缩小。研究表明:残余奥氏体在外载作用或较低的回火温度下(甚至在室温下)也发生分解,导致零件尺寸变化。因些,在实际使用中,所有的轴承零件的加火温充应高于使用温度50℃,对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零件要尽量降低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并提高贮运和使用中的尺寸稳定性、精度、寿命及可靠性。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n8vi.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鑫龙轴承”年产上千万套中、大型轴承锻件项目进展顺利

下一篇:中国最大水电基地金沙江保护投入近5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轴承 热处理
  • 堡盟推出不受轴电流影响的编码器

    堡盟最新推出一款不受轴电流影响的OptoPulse? EIL580系列的增量式编码器。该产品采用混合轴承,可靠性更高,与全钢轴承相比,混合轴承具有电绝缘特性,可彻底避免轴承被轴电流损坏。

  • 沈阳机床采购999万元轴承座和电机座柔性自动生产线

    沈阳机床10月9日晚间公告称,为提升公司整体的制造水平,提高公司轴承座和电机座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体现智能化加工的先进性,公司计划向云科智能制造(沈阳)有限公司采购轴承座和电机座柔性自动生产线,合同总额999万元。

  • 小轴承自动化生产线做出大文章

    河南杭豫轴承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年产2000万套轴承套圈生产线和二期年产2.2亿粒轴承滚子自动化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可实现综合年产值2亿元。以生产各种系列低噪音电动机、水泵用深沟球轴承、汽车轮毂轴承等为主的方城耀强精工轴承有限公司,年产轴承套圈就可达2000万套,实现产值2.5亿元。

  • 看美、德、日机床产品魅力 聊聊国产机床和进口机床

    在诸多国家中,美国首先结合汽车、轴承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由于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所以美国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领先。与美、德、日三国相比,我国机床产品显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 机械工业趋稳回升 汽车业将进入最好时期

    产量下降较大的,一是具有强周期性特征的典型投资类产品,如工程机械、载货车、重型机械、冶金机械、石化装备、常规发电设备等;二是产能已严重过剩的普通机械产品,如普通机床、交流电动机、低压电器、互感器、滚动轴承等。

  • 洛阳轴承“人机”比赛 看谁加工精度高

    4月21日上午,洛阳轴承集团职工杨文革使用1998年生产的万能车床向国产数控车床发起挑战,一场由人与机器比拼产品加工精度的“人机对抗”比赛在该公司上演。

  • 维视系列图像采集产品在微型轴承检测中的出色应用

    轴承在生产和装配过程中,产品外表面会有压伤、划痕、裂纹等缺陷,影响产品的品质。 面对微型轴承外表面光洁度高,弧度大等问题,如何正确的打光,解决反光大,是困扰视觉检测在实际应用中的难题;而如何高效准确的检测出产品的缺陷,剔除次品,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保证产品的合格率至关重要。

  • 我国轴承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近些年来,我国高铁、汽车、船舶及工程机等行业发展迅速,轴承作为工业行业基础配件设备需求量急剧增加,开启了我国轴承产业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但当下我们面临着国产轴承与世界工业强国所生产的轴承,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技术、高精度、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低,产品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与改进。

  • 更大、更强、更高,面向工业4.0的真空热处理解决方案

    作为真空技术与热处理两个专业相结合的综合技术,用于热处理加工的真空炉需要高性能真空设备的加持。自2015年起,法垄热工开始与普发真空合作,到目前为止,法垄有超过300台的设备在市场上运行,其中配备普发真空泵的设备已超过200台。

  • 我国高端科学分析仪器自主研发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整体科研实力事实上仍有巨大差距,尤其是在于众多基础性领域(材料、设计软件、检测工具、高精度加工、热处理)的短板。

  • 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热处理展览会

    中国国际热处理展览会(简称CIHTE)始创于2004年,迄今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是全球知名热处理展览会之一。CIHTE通过多年不断的积累与创新,影响力与日俱增,已经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技术交流、贸易洽谈、品牌宣传、跨界合作的平台。

  • 人工还是自动化?KIC帮你选一选

    美国KIC,一直致力于开发和提升热工艺技术的工具和系统。专门针对回流焊、波峰焊等热处理工艺,进行研发生产全自动热处理工具和系统,居于业内领导地位。

  • 仪途携Optris非接触式测温解决方案亮相上海热处理展

    展会期间,我们全方位展示了optris红外测温产品在金属加工热处理行业的应用。主要展出有PI高温热像仪系列、P20高温远距离便携式测温仪系列;在线式产品 (CTLaser高分辨率系列、CT微型探头系列、CS紧凑型系列及配套系列)。其产品线覆盖范围之广,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 辉达工控将携新产品参加国际热处理展会

    2014年10月14-16日,第11届中国(上海)国际热处理展览会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届时,辉达工控将携旗下自主研发的温度控制器、可控硅功率调整器等产品悉数参加,同时会全方位展示热处理行业集散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在此,诚邀各位莅临参观交流,共同寻求合作机会!

  • 宝钢烟宝钢管工程一期进入试生产阶段

    宝钢股份最大的沪外项目烟宝钢管工程目前进展顺利。

  • 国产感应热处理设备的发展和技术提升

        感应热处理具有加热速度快、节约能量、不氧化脱碳、不污染环境以及生产效率高等多方面优点,这些优越性为热处理工作者广泛认同,因此近十几年来发展很快。  当然这一实际需求,也大大促进国产感应热处理设备的发展和技术提升。以长春的“中国一汽”为例,该公司拥有感应热处理设备近100多台,其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